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中國語文問透透(4)









香港的中文教學水平不受家長重視。




其實,成語是中國文化的瑰寶。




誤用及誤解成語是應該受到重視的。



1 成語「堂而皇之」見於高天龍《西北遊》:「迎面是堂而皇之的大雄寶殿」。




為甚麼佛寺內一定建有「大雄寶殿」呢?









2 成語「沉魚落雁」見於《莊子.齊物論》。




現代人用「沉魚落雁」形容女子容貌極美。




為甚麼「沉魚」、「落雁」與美貌女子的描寫,一點兒關連都沒有?









3 成語「暴虎馮河」見於《詩經.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




現代人用「暴虎馮河」比喻冒險行事,有勇無謀。




你認為現代人的解釋是恰當嗎?成語中「暴虎」與「馮河」是甚麼意思?









4 成語「格物致知」見於《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明德格物」是香港大學的校訓,您理解其中「格物」的義理嗎?









5 成語「拆白道字」是競猜燈謎的一種文字遊戲。




您是否想知道這種文字遊戲的出題原理呢?









成語典故問透透答案









1 táng érhuáng zhī堂而皇之









成語「堂而皇之」見於魯迅《花邊文學.莎士比亞》:「末一句是客氣話,贊成施先生的其實並不少,要不然,能的在雜誌上發表嗎」?









成語「堂而皇之」見於高天龍《西北遊》:「迎面是堂而皇之的大雄寶殿」。









詞語釋義:









堂解:古代宮室的前廳。









皇解:古代沒有四壁的宮室。









堂皇解:古代官衙的大堂。









大雄寶殿解:「大雄」是古印度佛教徒對釋迦牟尼的尊稱。意謂像「像大勇士一樣,一切無畏」。中國佛寺稱佛殿為大雄寶殿,原因在此。









近代用「堂而皇之」見於劉國江《看世情》:「找一個堂而皇之的藉口,炒他的魷魚」。









現代用「堂而皇之」形容端正莊嚴、體面或雄偉有氣派。




也形容公開、無所顧忌或不加掩飾的態度。














2 chén yú luòyàn chén yú luò yàn沈魚落雁









成語「沉魚落雁」見於《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詞語釋義:









沉魚解:魚兒墮沉於水底。




嬙解:古代宮廷的女官。









嬙粵音:詳。




決驟解:決定迅速急行。









孰知解:哪一個知道。




正色解:態度、神色嚴厲或嚴肅。









「沉魚落雁」原文的意思是:




這些美女,連魚兒見到都墮沉於水底,雁兒見到會折翅跌落沙洲,麋鹿見到拔足迅速離開。









近代用「沉魚落雁」見於馮英子《略論.略施脂粉》:「甚麼才是美,那也各有不同的看法,舊小說中閉月羞花、是一種」。









現代用「沉魚落雁」形容女子容貌極美。



















3 bào hǔ fénghé暴虎馮河









成語「暴虎馮河」見於《詩經.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









成語「暴虎馮河」見於《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詞語釋義:









旻粵音:文。









暴虎解:徒手與老虎博鬥。









馮河解:徒步過河。









攘外解:抵抗外來的敵人。









攘粵音:羊。









近代用「暴虎馮河」見於清代俞越《春在堂隨筆》:「故攘外必先自強,非貿貿然暴虎馮河、撫劍疾視者所可與議也」。









現代用「暴虎馮河」比喻冒險行事,有勇無謀。













4 gé wù zhìzhī格物致知









成語「格物致知」見於宋代朱熹《朱子語類》:「格物致知,便是要知得分明;誠意、正心、修身,便是行得分明」。









成語「格物致知」見於《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詞語釋義:




格致解:是「格物致知」的略語。




意思是窮究事物的原理法則,總結為理性知識。









清朝末年,講西學的人,用「格致」做物理、化學等科學的總稱。








近代用「格物致知」見於孫中山《民族主義第六講》:「中國從前講修身,推行正心誠意,格物致知,這是很精密的知識」。









現代用「格物致知」表示必須深刻研究事物內在的道理,才能從中獲得知識。


















5 chāi bái dàozì 拆白道字









拆白道字是一種文字遊戲。說白了其實是把一個字拆開成兩個或多個字,然後嵌入一句說話中,再叫人猜測被拆開的那個字。




成語「拆白道字」見於宋代吳文英《唐多令》詞:「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拆成「心」字和「秋」字,最後得一「愁」字。









例如:「舍」字在一旁,旁立着「官」字。你猜是那一個字?




不正是個「館」字麼?









成語「拆白道字」見於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這小妮子省得什麼拆白道字,你拆我聽」。









成語「拆白道字」見於《金瓶梅詞話》:「哥不知道,這正是拆白道字,尤人所難」。









成語「拆白道字」見於《水滸傳》:「不止一身好花繡,更兼吹得,彈得,唱得,舞得,拆白道字,頂真續麻,無有不能,無有不會」。














詞語釋義:









頂真解:亦稱「頂針」、「聯珠」。




修辭學上辭格之一,用前文的結尾(詞語或句子)作為下文的起頭,使詞句連接緊湊而生動流暢。









續麻解:連接下去。




這是一種文字遊戲。把一個字拆成兩個或多個字,嵌入一句話中,然後叫人猜測被拆開的那個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