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中國語文問透透(8)




香港的中文教學水平不受家長重視。

其實,成語是中國文化的瑰寶。

誤用及誤解成語是應該受到重視的。




1. 成語「天倫之樂」見於唐代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詩:「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




成語中「天倫」是甚麼意思?




2. 成語「分道揚鑣」見於《魏書.拓跋志傳》。




現代人用「分道揚鑣」形容彼此分道而行,各奔各的前程。




成語中「揚鑣」的「鑣」是甚麼東西?




3. 成語「八面玲瓏」形容為人處世,手段高強,待人接物,面面俱圓,不會得罪任何一方。




請問「八面」與「玲瓏」意何所指?




它與「為人處世」與「待人接物」有直接關聯嗎?




4. 成語「地主之誼」見於《儒林外史》:「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誼也不曾盡得,如何便要離去」?




成語中「之誼」的「誼」是甚麼意思?




5. 成語「阿彌陀佛」見於元代李壽卿《度翠柳》。




為甚麼「阿彌陀佛」不能隨便亂說?但是,信奉佛的人,日常又用做口頭誦唸的「佛名號」,表示祈求佛的保佑或敬謝神靈的意思。這究竟是甚麼原因呢?



成語典故問透透答案


1 tiān lún zhīlè 天倫之樂

成語「天倫之樂」見於唐代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詩:「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


成語「天倫之樂」見於《兒女英雄傳》:「他父子方才得說一番無限離情,敘一番天倫樂事」。


原文形容家庭成員團圓、歡聚帶來了歡樂與慰藉。

成語「天倫之樂」見於《紅樓夢》:「或日間在裏邊,母子夫妻,共聚天倫之樂」。

成語「天倫之樂」見於《歧路燈》:「人生當年幼時節,父子兄弟直是一團天倫之樂」。

天倫:兄出生在先,弟出生在後,人倫次序兄先弟後,稱為「天倫」。

是天然倫次的意思。現泛指父子、夫妻、兄弟等親屬為天倫。

詞語釋義:

芳園解:芳菲滿園,蝶飛燕舞。

芳菲解:香氣四溢。

2 fēn dào yangbiāo

成語「分道揚鑣」見於《魏書.拓跋志傳》:「拓跋與御史中尉李彪爭路,俱入見,面陳得失。

高祖曰: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

成語原文的意思是:你們倆人可分道而行。

成語「分道揚鑣」見於《文明小史》:「吃了一頓中飯之後,各人穿各人的長衫,和秦王二人分道揚鑣」。

近代用成語「分道揚鑣」見於劉國江《看世情》:「兩人因政見相左,終於分道揚鑣,各走各的路」。

詞語釋義:

豐沛解:漢高祖劉邦的故鄉。

鑣解:「馬勒口」,馬嘴兩邊的「嚼子」,用來控制馬匹的行動。

鑣粵音:標。

造詣解:學問、技藝已達到一定的高水平。

造詣粵音:措藝。

現代用成語「分道揚鑣」比喻彼此目標、志趣、造詣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幹各的事情。

3 bā miàn línglóng八面玲瓏


成語「八面玲瓏」本來的意思是用來形容窗戶四周寬敞、明亮。

成語「八面玲瓏」見於《孽海花》:「原來寶廷的為人,是八面玲瓏,且十分落拓」。

成語「八面玲瓏」見於清代李漁《閒情偶寄》:「始為盤根錯節之才,八面玲瓏之筆」。

近代用「八面玲瓏」見於老舍《四世同堂》:「不過,作大事的都得八面玲瓏。方面越多,關係越多,才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吃得開」!

現代用「八面玲瓏」形容為人處世,手段高強,待人接物,面面俱圓,不會得罪任何一方。

詞語釋義:

八面解: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的總稱。

玲瓏解:形容人的心思聰明、靈巧。

鈴解:用金屬製成的發聲響器。

落拓解:性情豪放,不拘小節。

拓粵音:托。

4 dì zhǔ zhī yì地主之誼

成語「地主之誼」見於《儒林外史》:「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誼也不曾盡得,如何便要去」?

成語原文的意思是:住在本地的人,對外地客人,有應盡的招待義務。

成語「地主之誼」見於清代無名氏《狄公案》:「如尊駕不棄,何妨俟尊事平復,同來一遊,稍盡地主之誼」。

成語原文的意思是:住在本地的人,對外地客人,有應盡的招待義務。

近代用「地主之誼」見於魯國明《南北遊記》:「您是遠來貴客,若我未盡地主之誼便讓您走了,實在於禮不合」。

詞語釋義:

青目解:受到別人喜愛或器重。

地主解:住於當地的主人。

之誼解:應盡的義務。

5 ā mí tuó fó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梵文:〔Amitabha

成語「阿彌陀佛」見於沙汀《淘金記》:「沒有人要你勸,少給我滋些事,就阿彌陀佛了」。

成語「阿彌陀佛」見於《醒世恆言.一文錢小隙造奇冤》:「嚇得蹲倒在地,便立不起身,口中唸聲:阿彌陀佛!青天白日,怎做這事」!

成語「阿彌陀佛」見於《紅樓夢》:「倒是這個和尚道人,阿彌陀佛!才是救寶玉性命的」。

成語「阿彌陀佛」見於元代李壽卿《度翠柳》記載:「勞動列位師父,些少麵錢,改日再謝。長老云:阿彌陀佛」!

詞語釋義:

師父解:古代對和尚、尼姑、道士的尊稱。

長老解:對年紀老邁老和尚的尊稱。

蹲解:兩腿彎曲成像坐的姿勢但臀部不着地。

蹲粵音:敦。

大乘佛教解:

佛教派別的一種。大是對小而言;「乘」是運載工具。

大乘佛教自稱能運載無量眾生從生死大河的此岸達到菩提涅盤的彼岸,成就佛果,故名“大乘”

小乘佛教解:

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稱為“小乘”。

小乘佛教認為三世十方,有佛無數,主張利他和普度眾生,並以成佛度世,建立佛國淨土為最高目標。

佛教認為「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不但是大乘佛教信奉的一個佛,也是其中最大的佛,所以尊稱「無量壽佛」、「無量光佛」、「阿彌陀佛」為「三尊」。

《阿彌陀經》說,唸此佛名號,只要深信無疑,即能往生淨土。

所以後世凡願往生極樂淨土的人,都口唸「阿彌陀佛」的名號。

信奉佛的人,日常用做口頭誦唸的佛名號,表示祈求佛的保佑或感謝神靈的意思。

民間口語也常用「阿彌陀佛」表達「意想不到」、「求之不得」的意思。

含有驚訝、感歎等語義。

中國語文問透透(4)









香港的中文教學水平不受家長重視。




其實,成語是中國文化的瑰寶。




誤用及誤解成語是應該受到重視的。



1 成語「堂而皇之」見於高天龍《西北遊》:「迎面是堂而皇之的大雄寶殿」。




為甚麼佛寺內一定建有「大雄寶殿」呢?









2 成語「沉魚落雁」見於《莊子.齊物論》。




現代人用「沉魚落雁」形容女子容貌極美。




為甚麼「沉魚」、「落雁」與美貌女子的描寫,一點兒關連都沒有?









3 成語「暴虎馮河」見於《詩經.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




現代人用「暴虎馮河」比喻冒險行事,有勇無謀。




你認為現代人的解釋是恰當嗎?成語中「暴虎」與「馮河」是甚麼意思?









4 成語「格物致知」見於《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明德格物」是香港大學的校訓,您理解其中「格物」的義理嗎?









5 成語「拆白道字」是競猜燈謎的一種文字遊戲。




您是否想知道這種文字遊戲的出題原理呢?









成語典故問透透答案









1 táng érhuáng zhī堂而皇之









成語「堂而皇之」見於魯迅《花邊文學.莎士比亞》:「末一句是客氣話,贊成施先生的其實並不少,要不然,能的在雜誌上發表嗎」?









成語「堂而皇之」見於高天龍《西北遊》:「迎面是堂而皇之的大雄寶殿」。









詞語釋義:









堂解:古代宮室的前廳。









皇解:古代沒有四壁的宮室。









堂皇解:古代官衙的大堂。









大雄寶殿解:「大雄」是古印度佛教徒對釋迦牟尼的尊稱。意謂像「像大勇士一樣,一切無畏」。中國佛寺稱佛殿為大雄寶殿,原因在此。









近代用「堂而皇之」見於劉國江《看世情》:「找一個堂而皇之的藉口,炒他的魷魚」。









現代用「堂而皇之」形容端正莊嚴、體面或雄偉有氣派。




也形容公開、無所顧忌或不加掩飾的態度。














2 chén yú luòyàn chén yú luò yàn沈魚落雁









成語「沉魚落雁」見於《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詞語釋義:









沉魚解:魚兒墮沉於水底。




嬙解:古代宮廷的女官。









嬙粵音:詳。




決驟解:決定迅速急行。









孰知解:哪一個知道。




正色解:態度、神色嚴厲或嚴肅。









「沉魚落雁」原文的意思是:




這些美女,連魚兒見到都墮沉於水底,雁兒見到會折翅跌落沙洲,麋鹿見到拔足迅速離開。









近代用「沉魚落雁」見於馮英子《略論.略施脂粉》:「甚麼才是美,那也各有不同的看法,舊小說中閉月羞花、是一種」。









現代用「沉魚落雁」形容女子容貌極美。



















3 bào hǔ fénghé暴虎馮河









成語「暴虎馮河」見於《詩經.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









成語「暴虎馮河」見於《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詞語釋義:









旻粵音:文。









暴虎解:徒手與老虎博鬥。









馮河解:徒步過河。









攘外解:抵抗外來的敵人。









攘粵音:羊。









近代用「暴虎馮河」見於清代俞越《春在堂隨筆》:「故攘外必先自強,非貿貿然暴虎馮河、撫劍疾視者所可與議也」。









現代用「暴虎馮河」比喻冒險行事,有勇無謀。













4 gé wù zhìzhī格物致知









成語「格物致知」見於宋代朱熹《朱子語類》:「格物致知,便是要知得分明;誠意、正心、修身,便是行得分明」。









成語「格物致知」見於《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詞語釋義:




格致解:是「格物致知」的略語。




意思是窮究事物的原理法則,總結為理性知識。









清朝末年,講西學的人,用「格致」做物理、化學等科學的總稱。








近代用「格物致知」見於孫中山《民族主義第六講》:「中國從前講修身,推行正心誠意,格物致知,這是很精密的知識」。









現代用「格物致知」表示必須深刻研究事物內在的道理,才能從中獲得知識。


















5 chāi bái dàozì 拆白道字









拆白道字是一種文字遊戲。說白了其實是把一個字拆開成兩個或多個字,然後嵌入一句說話中,再叫人猜測被拆開的那個字。




成語「拆白道字」見於宋代吳文英《唐多令》詞:「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拆成「心」字和「秋」字,最後得一「愁」字。









例如:「舍」字在一旁,旁立着「官」字。你猜是那一個字?




不正是個「館」字麼?









成語「拆白道字」見於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這小妮子省得什麼拆白道字,你拆我聽」。









成語「拆白道字」見於《金瓶梅詞話》:「哥不知道,這正是拆白道字,尤人所難」。









成語「拆白道字」見於《水滸傳》:「不止一身好花繡,更兼吹得,彈得,唱得,舞得,拆白道字,頂真續麻,無有不能,無有不會」。














詞語釋義:









頂真解:亦稱「頂針」、「聯珠」。




修辭學上辭格之一,用前文的結尾(詞語或句子)作為下文的起頭,使詞句連接緊湊而生動流暢。









續麻解:連接下去。




這是一種文字遊戲。把一個字拆成兩個或多個字,嵌入一句話中,然後叫人猜測被拆開的那個字。















中國語文問透透(7)











1. 成語「坐懷不亂」見於《荀子.毛亨傳》。






現代人用「坐懷不亂」形容男子不動邪念,作風正派。






就算女子坐在懷裏也不與其胡混或乘機非禮。






你是否想知道成語典故中的「主角」是誰?






2. 成語「不得要領」見於《史記.大宛列傳》:「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得月氏要領」。






現代人用「不得要領」是指:「沒有把握事物的要點或關鍵」。






根據原文出處的意思與現代人的解釋,兩者之間:您認為有沒有落差呢?






成語中「要領」是一份文件嗎?






3. 成語「不共戴天」見於《禮記.曲禮上》:「父之讐(粵音:酬),弗與共戴天」。






現代人用「不共戴天」形容彼此的仇恨很深。






成語中「戴天」是甚麼意思?






4. 成語「規矩準繩」見於《孟子.離婁上》。






現代人用「規矩準繩」比喻一切行為都符合法度、標準、規矩。






但事實是:成語中「規」、「矩」、「準」、「繩」都是古代工具的名稱。






你知道它們各自的用途嗎?






5. 成語「大打出手」見於郭沫若《南京印象》。






現代用「大打出手」形容野蠻地逞凶打人或互相毆鬥。






其實「打出手」與戲劇表演有密切關係。你能說出兩者的關聯嗎?




















成語典故問透透答案













1 zuò huái bú luàn 坐懷不亂













成語「坐懷不亂」見於《鏡花緣》:「據這光景,舅兄竟是柳下惠,坐懷不亂了」。













成語「坐懷不亂」見於《金瓶梅》:「其實,水秀才原是坐懷不亂的,若哥哥請他來家,就算家裏許多丫頭小廝,也不會同眠同宿的」。













成語典故「坐懷不亂」見於《荀子.毛亨傳》記載:













「春秋魯國的柳下惠將軍,有一天夜宿城門,有一個女子趕不上進城而來投宿。













柳下惠怕她受凍,就解開外衣把她裹在懷裏,坐了一夜,卻沒有非禮的行為」。




















詞語釋義:













亂解:淫亂。













現用「坐懷不亂」形容男子不動邪念,作風正派。













就算女子坐在懷裏也不與其淫亂。或乘機非禮。




















2 bù de yàolǐng不得要領













成語「不得要領」見於《史記.大宛列傳》:「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得月氏要領」。













原文意思是說張騫(音:牽)雖然打了勝仗,













卻拿不到月氏(漢代西域國家)割地的要領(條約)。













成語「不得要領」見於明代沈德符《野獲編》:「初,嶺外不靖,連年用兵不得要領」。













現代用「不得要領」是指沒有把握事物的要點或關鍵。













近代用「不得要領」見於姚姿芝《愛慕》:「東拉西扯說了半天,大家聽了還是不得要領」。













詞語釋義:













要解:指衣服的腰部位置。













領解:指衣服的衣領。













要領解:比喻要點、條約或正確拿起整件衣衫。













不靖解:不平安。













靖粵音:靜。




















3 bú gòng dàitiān 不共戴天













成語「不共戴天」見於《禮記.曲禮上》:「父之讐(粵音:酬),弗與共戴天」。













成語「不共戴天」見於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我國家之於金虜,蓋百世不共戴天之讎(粵音:酬)也」。













成語「不共戴天」見於《說唐》:「老太師盡忠被戮,理當不共戴天,奈何欲奔南陽,逃遁他方,而不念君父之仇乎」?


































詞語釋義:













不共解:彼此都不願意。













戴天解:指頭頂上的天。













讐解:仇。













讎解:仇。













金虜解:北方女真族的俘囚。













逃遁解:逃走。













遁粵音:頓。













現代以「不共戴天」形容勢不兩立,仇恨極深,意思是不想跟仇敵在同一天空下生活。













形容彼此的仇恨很深,達到誓不兩立的地步。




















4 guī jǔ zhǔn sheng規矩準繩













成語「規矩準繩」見於《孟子.離婁上》:「聖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為方圓平直,不可勝用也」。













成語「規矩準繩」見於宋代蘇軾《議學校貢舉狀》:「且其為文也無規矩準繩,故學之易成」。













成語「規矩準繩」見於秦牧《巧匠和竹》:「他們還是嚴守一定的規矩準繩的,只是在一個巨大的範圍內,加以變化罷了」。













詞語釋義:













竭目力焉解:用盡全力分析形勢。






規解:畫圓形的工具。













矩解:畫直角或方形用的曲尺。













準解:測量水平的儀器。













繩解:繩墨,木工畫直線用的工具。













不可勝用:可用的次數非常多。













現代用「規矩準繩」比喻一切行為都符合法度、標準、規矩。




















5 dà dǎ chūshǒu 大打出手




















成語「大打出手」見於郭沫若《南京印象》:「這兒在三天前正是大打出手的地方,而今天卻是太平無事了」。




















近代用成語「大打出手」見於宋任《批評》:「雖然這是一間教會主辦的學校,但是學生大打出手的場面,卻無日無之」。




















詞語釋義:













打出手解:戲曲中的一種武打套術。












原本是戲曲中劇中的主要人物與幾個對手打鬥,形成種種武打表演場面。













現代用「大打出手」形容野蠻地逞凶打人或互相毆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