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中文教學水平不受家長重視。
其實,成語是中國文化的瑰寶。
誤用及誤解成語是應該受到重視的。
1. 成語「天倫之樂」見於唐代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詩:「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
成語中「天倫」是甚麼意思?
2. 成語「分道揚鑣」見於《魏書.拓跋志傳》。
現代人用「分道揚鑣」形容彼此分道而行,各奔各的前程。
成語中「揚鑣」的「鑣」是甚麼東西?
3. 成語「八面玲瓏」形容為人處世,手段高強,待人接物,面面俱圓,不會得罪任何一方。
請問「八面」與「玲瓏」意何所指?
它與「為人處世」與「待人接物」有直接關聯嗎?
4. 成語「地主之誼」見於《儒林外史》:「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誼也不曾盡得,如何便要離去」?
成語中「之誼」的「誼」是甚麼意思?
5. 成語「阿彌陀佛」見於元代李壽卿《度翠柳》。
為甚麼「阿彌陀佛」不能隨便亂說?但是,信奉佛的人,日常又用做口頭誦唸的「佛名號」,表示祈求佛的保佑或敬謝神靈的意思。這究竟是甚麼原因呢?
成語典故問透透答案
1 tiān lún zhīlè 天倫之樂
成語「天倫之樂」見於唐代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詩:「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
成語「天倫之樂」見於《兒女英雄傳》:「他父子方才得說一番無限離情,敘一番天倫樂事」。
原文形容家庭成員團圓、歡聚帶來了歡樂與慰藉。
成語「天倫之樂」見於《紅樓夢》:「或日間在裏邊,母子夫妻,共聚天倫之樂」。
成語「天倫之樂」見於《歧路燈》:「人生當年幼時節,父子兄弟直是一團天倫之樂」。
天倫:兄出生在先,弟出生在後,人倫次序兄先弟後,稱為「天倫」。
是天然倫次的意思。現泛指父子、夫妻、兄弟等親屬為天倫。
詞語釋義:
芳園解:芳菲滿園,蝶飛燕舞。
芳菲解:香氣四溢。
2 fēn dào yangbiāo
成語「分道揚鑣」見於《魏書.拓跋志傳》:「拓跋與御史中尉李彪爭路,俱入見,面陳得失。
高祖曰: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
成語原文的意思是:你們倆人可分道而行。
成語「分道揚鑣」見於《文明小史》:「吃了一頓中飯之後,各人穿各人的長衫,和秦王二人分道揚鑣」。
近代用成語「分道揚鑣」見於劉國江《看世情》:「兩人因政見相左,終於分道揚鑣,各走各的路」。
詞語釋義:
豐沛解:漢高祖劉邦的故鄉。
鑣解:「馬勒口」,馬嘴兩邊的「嚼子」,用來控制馬匹的行動。
鑣粵音:標。
造詣解:學問、技藝已達到一定的高水平。
造詣粵音:措藝。
現代用成語「分道揚鑣」比喻彼此目標、志趣、造詣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幹各的事情。
3 bā miàn línglóng八面玲瓏
成語「八面玲瓏」本來的意思是用來形容窗戶四周寬敞、明亮。
成語「八面玲瓏」見於《孽海花》:「原來寶廷的為人,是八面玲瓏,且十分落拓」。
成語「八面玲瓏」見於清代李漁《閒情偶寄》:「始為盤根錯節之才,八面玲瓏之筆」。
近代用「八面玲瓏」見於老舍《四世同堂》:「不過,作大事的都得八面玲瓏。方面越多,關係越多,才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吃得開」!
現代用「八面玲瓏」形容為人處世,手段高強,待人接物,面面俱圓,不會得罪任何一方。
詞語釋義:
八面解: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的總稱。
玲瓏解:形容人的心思聰明、靈巧。
鈴解:用金屬製成的發聲響器。
落拓解:性情豪放,不拘小節。
拓粵音:托。
4 dì zhǔ zhī yì地主之誼
成語「地主之誼」見於《儒林外史》:「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誼也不曾盡得,如何便要去」?
成語原文的意思是:住在本地的人,對外地客人,有應盡的招待義務。
成語「地主之誼」見於清代無名氏《狄公案》:「如尊駕不棄,何妨俟尊事平復,同來一遊,稍盡地主之誼」。
成語原文的意思是:住在本地的人,對外地客人,有應盡的招待義務。
近代用「地主之誼」見於魯國明《南北遊記》:「您是遠來貴客,若我未盡地主之誼便讓您走了,實在於禮不合」。
詞語釋義:
青目解:受到別人喜愛或器重。
地主解:住於當地的主人。
之誼解:應盡的義務。
5 ā mí tuó fó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梵文:〔Amitabha〕
成語「阿彌陀佛」見於沙汀《淘金記》:「沒有人要你勸,少給我滋些事,就阿彌陀佛了」。
成語「阿彌陀佛」見於《醒世恆言.一文錢小隙造奇冤》:「嚇得蹲倒在地,便立不起身,口中唸聲:阿彌陀佛!青天白日,怎做這事」!
成語「阿彌陀佛」見於《紅樓夢》:「倒是這個和尚道人,阿彌陀佛!才是救寶玉性命的」。
成語「阿彌陀佛」見於元代李壽卿《度翠柳》記載:「勞動列位師父,些少麵錢,改日再謝。長老云:阿彌陀佛」!
詞語釋義:
師父解:古代對和尚、尼姑、道士的尊稱。
長老解:對年紀老邁老和尚的尊稱。
蹲解:兩腿彎曲成像坐的姿勢但臀部不着地。
蹲粵音:敦。
大乘佛教解:
佛教派別的一種。大是對小而言;「乘」是運載工具。
大乘佛教自稱能運載無量眾生從生死大河的此岸達到菩提涅盤的彼岸,成就佛果,故名“大乘”。
小乘佛教解:
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稱為“小乘”。
小乘佛教認為三世十方,有佛無數,主張利他和普度眾生,並以成佛度世,建立佛國淨土為最高目標。
佛教認為「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不但是大乘佛教信奉的一個佛,也是其中最大的佛,所以尊稱「無量壽佛」、「無量光佛」、「阿彌陀佛」為「三尊」。
《阿彌陀經》說,唸此佛名號,只要深信無疑,即能往生淨土。
所以後世凡願往生極樂淨土的人,都口唸「阿彌陀佛」的名號。
信奉佛的人,日常用做口頭誦唸的佛名號,表示祈求佛的保佑或感謝神靈的意思。
民間口語也常用「阿彌陀佛」表達「意想不到」、「求之不得」的意思。
含有驚訝、感歎等語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