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9日 星期日

36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36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
http://mastertsang1.com /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blog.stheadline.com/article/detail/930018/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3751)普通話說:拍馬屁(pāi mǎ pì
解說:
拍馬屁,意思是為得到對方的歡心,對自己的抬愛或其他原因而不顧客觀實際地諂媚、讚美或奉承對方。
例如某些公司職員會拍其領導的馬屁來獲取領導對自己的信任和提拔。
善於拍馬屁的人通常稱為馬屁精
拍馬屁的寓意由此而來】。
拍馬屁,源於元朝文化,蒙古族的一般百姓牽著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何,並附帶隨口誇上幾聲好馬,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
可是相沿很久以後,有的人不管別人的馬好壞、強弱,都一味地只說奉承話,把劣馬也說成是好馬了。
逐漸人們就把對上司的奉承稱為拍馬屁,用於諷刺不顧客觀實際,專門諂媚奉承、討好別人的行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耳藤篋(喼)—靠托
(喼是箱子,因沒有提手只好用肩托著比喻拍馬屁者。)

3752)普通話說:愛理不理ài lǐ bù lǐ
解說:
愛理不理的意思:像是理睬又不理睬,形容對人冷淡、怠慢:別人不同她說話,也說愛理不理。
出處1·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9回:「黃二麻子愛理不理的,問他什麼事。」
出處2錢鐘書《圍城》:「孫太太愛理不理地應了一聲。」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六月棉胎秋後扇-冇人睺(吼)
(指沒有人理睬,沒人看上眼)

3753)普通話說:話中有刺(huà zhōng yǒu cì
解說:
指說話中包含著譏笑和諷刺。同“ 話中帶刺 ”
出處1范乃仲《小技術員戰服神仙手》:「升級一聽,話裡帶刺,來者不善。」
出處2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郭全海聽見話裡有刺,把筷子放下,但還是按下心頭的火。」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開口及著脷
(形容說話時常諷刺人、得罪人)

3754)普通話說:一籌莫展(yì chóu mò zhǎn
解說:
一籌莫展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遇事拿不出一點辦法,沒有任何進展。
籌:籌劃、計謀;展:施展。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出處1清孔尚任《桃花扇·阻姦》:「今由淮安漕撫,陞補南京兵部尚書。那知到任一月,遭此大變,萬死無裨,一籌莫展。」
出處2官場現形記》第十回:「前頭跟翩仞借的幾百銀子看看又要用完,現在一籌莫展,又不便再向他啟齒。」

【成語故事】

蔡幼學(1154-1217),18歲時中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卒謐文懿,病逝京都,歸葬永嘉洋嶴山。
據《宋史·蔡幼學傳》記載,蔡幼學,字行之,南宋溫州里安人,自幼刻苦學習,曾拜當時名士張傅良為師。
據說他後來青出於藍勝於藍,才學和文章都在他的老師之上。
宋光宗時,曾任校書郎。後來,宋光宗去世,宋寧宗即位。宋寧宗即位之初,下一道詔書徵求群臣的意見。
蔡幼學上了一道奏章說:陛下,您得做好以下三件事,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好皇帝。
一要恭親,對父母長輩孝順;
二要重賢,任用有真才實學的人為官;
三要愛民,對天下百姓要寬厚仁愛。
而要做到這三件事,首先得從搞好教育入手。
但是,近些年來,有那麼一些人到處造謠誣陷好人,致使一些大臣害怕招惹是非而不能好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也使您接觸不到大多數有抱負的臣子。
朝廷裡有才學的大臣雖然不少,但真正有實際作用的辦法卻沒有拿出來。
即「多士盈庭而一籌莫吐。」
陛下,如果再不重視教育,鼓勵講學,樹立良好的學習風氣,後果將不堪設想。望陛下三思。
人們根據以上故事把一籌不吐引申成一籌莫展這個成語,比喻束手無策,無法可想。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火燒旗桿—長炭(嘆)
(時常唉聲嘆氣)

3755)普通話說:好聲氣hǎo shēng qì
解說:
方言形容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出處1魯迅《孔乙己》:「掌櫃是一副兇臉孔,主顧也沒好聲氣,教人活潑不得。」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食咗草龍

3756)普通話說:狠毒hěn dú
解說:
狠毒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用心狠毒,兇狠毒辣。
出處1元關漢卿《拜月亭》第四摺:「須是俺狠毒爺強匹配我成姻眷。」
出處2《說岳全傳》第三七回:「早知粘罕這般狠毒,何苦做此奸臣!」
出處3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的殘忍和狠毒,時而不知不覺地在老人面前顯露出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食人唔𦧲

3757)普通話說:喋喋不休dié dié bù xiū
解說:
喋喋:形容說話多;嘮嘮叨叨,說個沒完沒了。
出處1《漢書·張釋之傳》:「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效此嗇夫喋喋不休哉!」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雞啄唔斷

3758)普通話說:郁yù mēn
解說:
是一種情感層面表現狀況。
它是特別憋屈的感覺,特別鬧心,但又感到無可奈何不知如何是好,還沒辦法發洩的內心感受,特別茫然糾結的一種狀態。
郁悶應該是當代青少年用得最多的詞之一,說明在很多青少年中間普遍感到迷茫,苦惱。
還有的青少年感到無聊。有時候郁悶也可以當作朋友之間玩笑過後的的不解,現在甚至成了很多人的口頭禪。
出處1
巴金《秋序》:「在我的郁悶和痛苦中,正是友情洗去了這本小說的陰鬱的顏色。」
郁悶就是心情壓抑,欲言而難措辭,欲辨而非其人,總之是一肚皮不痛快無由排解,只好在肚皮裡慢慢分解消化。
令人陷入郁悶的,不是碰頭的南牆,偏偏就有那軟綿綿的物事,讓你躲不過繞不開,若隱若現地敗壞你的心情。
可以陷人於郁悶的情形,多如牛毛,不可細數,且羅列一二,以見一斑。它是一種憋屈的感覺,但又感到無可奈何不知如何是好,茫然的狀態。
在網絡中,郁悶不一定代表自己的心情。也可以代表對某些事物的不滿。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閉翳

3759)普通話說:婆婆媽媽(pó pó mā mā
解說:
形容人行動緩慢、人動作瑣細,言語羅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處1·曹雪芹《紅樓夢》第11回:「寶玉,你忒婆婆媽媽的了。」
出處2余秋雨《文化苦旅·上海人》:「上海下層社會中也有不少喜歡議論別人的婆婆媽媽。」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丈母娘遇親家母

3760)普通話說:別有會心bié yǒu huì xīn
解說:
會心:領會,領悟。領會到別人內心的意思。領會到對方沒有表明的意思而微微一笑。或有深切與眾不同的領會。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話頭醒尾

3761)普通話說:裝聾作啞zhuāng lóng zuò yǎ
解說:
裝聾作啞,是一個漢語詞語,釋義是假裝聾啞。
意思是故意不理睬,只當不知道。
出處魯迅三閒集 ·在鐘樓上》:「於是只好襲用仙傳的古法,裝聾作啞,置之不問不聞之列。」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詐詐諦諦

3762)普通話說:挑剔tiāo tī
解說: 挑剔是一個漢語詞彙:
1在細節上過分苛刻指責;
2過分嚴格在細節上挑選。
出處1朱國楨《高先生墓誌銘》:「有冷語挑剔者,餘等皆偁疾不出。」
出處2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二回:「自家兄弟,說那裡話來!今天既是藎翁提起,我們都是自己人,藎翁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兄弟無不遵辦。照樣寫了上去,制軍看了,也不好挑剔什麼。」
出處3官場現形記》第三五回:「現在開了這個大門,以後儘多盡用,部裡頭還能再來挑剔我們嗎?」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相對固定的成長經歷和生活方式,在我們的概念裡,很多事情都只有一個對的方式去做,小到怎麼擠牙膏,大到為人處世。
如果別人的做法和我們不同,我們就會「挑剔」,因為我們感覺自己受到了否定或者挑戰。這樣的「挑剔」讓我們無法融入社會,無法與人合作,無法建立親密關係,更別提建立新的家庭。
其實我們知道「挑剔」無法改變什麼,為什麼在經歷了很多的挫折以後我們還要繼續挑剔呢?
因為挑剔是最簡單的自我保護模式。
我們挑剔不是因為我們不讚同他人的行為或者觀點,我們挑剔是因為當別人的行為或者觀點與我們不同的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被否定或者價值被貶低。
所以我們需要保護我們的自尊心,不受到這些不同行為和觀點的衝擊。
喜歡挑剔的人往往在幼年時期也有被挑剔的經歷,這些挑剔帶來的痛苦會被無限放大,造成這種影響的可能是:一個喜歡挑剔的看護者、或者親戚、或者某個經常來串門的鄰居。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醃臢(淹尖) 腥悶
(因為太講究而令人討厭)

3763)普通話說:捧腹大笑pěng fù dà xiào
解說:
用手摀住肚子大笑。捧腹,即用手摀住肚子。形容遇到極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 · 日者列傳》:「司馬季主捧腹大笑曰:觀大夫類有道術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辭之野也!」

【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中大夫宋忠和博士賈誼來到東市拜訪有名的占卜專家司馬季主,見他在教弟子日月運行和陰陽吉凶的有關知識,他們被他的話吸引住了,問他為什麼幹此卑賤的工作。司馬季主捧腹大笑道:「你們那些高官欺上瞞下、爾虞我詐就高貴嗎?」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笑到轆地

3764)普通話說:直言不諱zhí yán bú huì

解說:
直言不諱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說話坦率毫無顧忌。形容一個人說話毫無隱瞞。
出處《晉書劉波傳》:「臣鑑先徵,竊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無諱。」
出處梁斌《紅旗譜》五十二:「這倒不必多心,我是個無黨無派的人,才敢這樣直言不諱。」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開天窗說亮話

3765)普通話說:氣呼呼qì hū hū
1. 解說:
2. 生氣時呼吸急促的樣子。
出處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江泰登時甩開手,曾文彩目瞪口張地望著他。他手握著一束鈔票,氣呼呼地亂指。」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朱老爺 把眼睛一楞,氣呼呼地說。」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嬲爆爆

3766)普通話說: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
解說:
咄咄逼人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氣勢洶洶,盛氣淩人,使人難堪,也指形勢發展迅速,給人壓力。
出處晉· 衛鑠《與釋某書》:「衛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

【成語典故】

東晉文學家顧愷之到殷仲堪家中做客,桓溫的兒子桓玄也在,三人高興抽籤玩文字遊戲,就字他們說道:「矛頭淅米劍頭炊」、 「百歲老翁攀枯枝」、 「井上轆轤臥嬰兒」,殷仲堪部下參軍咄咄逼人道「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殷仲堪有一目盲,因此說參軍咄咄逼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好串

3767)普通話說:便宜沒好貨biàn yí méi hǎo huò
解說:
說這句話得有語言環境,雖然結果只有不對,但有很多種解釋,
1.“
好貨,即對人的積極意義,講的是使用價值大。
如果便宜指的是價值低(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衡量),那麼這句話就變成價值低的東西,沒多大使用價值 那麼,這句話顯然不成立,因為「價值」和「使用價值」是在商品中的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價值」的大小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而「使用價值」指的是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
一方的高低不能決定另一方的高低。
2.“
好貨仍指「使用價值大」的東西。
如果便宜指價格低,那麼這句話就變成了價格低的東西使用價值不大
例如竹筷子,其價格確實不高,但使用價值很高,且是人們生活必需品。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便宜無好貨是錯誤的。
3.“
好貨仍指「使用價值大」的東西。便宜仍指價格低,如果是指同一種商品,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10小時,甲因為勞動生產率高,因此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少,生產一件只要8小時;那麼甲能夠以低於10小時的價格出售仍有利可圖,從而比別的商家賣的便宜。
那麼這裡便宜無好貨也同樣不成立。
其實還有更多的推理方法,因為在常態下,影響價格的因素有很多,價值、供求等,但得出的結果都是便宜無好貨是站不住腳的。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執到都喊三聲

3768)普通話說:拾人牙慧shí rén yá huì
解說:
拾人牙慧是一個漢語成語,比喻拾取別人的一言半語當作自己的話;也比喻竊取別人的語言和文字。

【成語故事】

東晉時候,有一個名叫殷浩的人。因為他曾經當過中軍的官職,所以被人稱為殷中軍
他曾被任命為「建武將軍」,統領揚州、豫州、徐州、兗州(粵音:胭)、青州的兵馬,後因作戰失敗被罷官,並流放到信安(今浙江省境內)。
殷浩很有學問,他愛好《老子》、《易經》,並能引經據典談得頭頭是道。
殷浩有個外甥[shēng],姓韓,名康伯,非常聰明,也善於談吐,殷浩很喜歡他,但對他的要求卻十分嚴格。
殷浩被流放時,康伯也隨同前往。有一次,殷浩見他正在對別人發表言論,仔細一聽,康伯所講的,完全是抄襲自己的片言隻語,套用自己說過的話,沒有他個人的創見,卻露出自鳴得意的樣子,很不高興,說:「康伯連我牙齒後面的污垢還沒有得到,就自以為了不起,真不應該。」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執人口水

3769)普通話說:哭哭啼啼kū kū tí tí
解說:
哭哭啼啼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斷斷續續的哭泣,沒完沒了。
出處1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七回:「這如今才好些,又這樣哭哭啼啼,豈不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身子。」
出處2·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五回:「哭哭啼啼道:'不知小人家主何事觸犯老爺,被老爺射死?」
出處3《文明小史》第九回:「當時男人猶可,一眾女人,早已披頭散發,哭哭啼啼,倒的倒,跌的跌。」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喊苦喊忽

3770)普通話說:其奈我何qí nài wǒ hé
解說:
其奈我何是成語, 奈:如何。能把我怎麼樣?
出處1《漢書·王莽傳下》:「天生德於予,漢兵其奈我何。」“”
出處2·李昉《太平廣記·報應十六》:「夫壽夭者天也,先生其奈我何!」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咬我食?/吹我唔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