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0日 星期三

78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78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4531)普通話說:一星半點(yī xīng bàn diǎn
解說:
一星半點是成語,作定語, 形容極少。
星:細碎的。形容極少。星,原指秤桿上的定盤星,秤砣在秤桿上移動一下,物體的重量就有變化,所以移一星,變化不大,就有了一星半點的說法!意指小事不要過於計較!
出處1·孫仲章《勘頭巾》:「可怎生無半點兒塵絲,一星兒土漬。」
出處2老舍《四世同堂》:「他以為也許言語之間得罪了她,而她以為即使有一星半點的頂撞也犯不著這麼客氣。」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奀過鬼
(「奀」本身就是瘦小、單薄的意思,而鬼亦相傳不會再長大,單單薄薄,很容易被風吹起。粵語「奀過鬼」就是看起來又瘦又矮小,外形不甚討好,比鬼更輕、更少,引申成少到極限的意思。通常亦可說成「好奀」以形容少得可憐。)

4532)普通話說:大喊大叫(dà hǎn dà jiào
解說:
大喊大叫形容大肆宣傳,大造輿論。
出處: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59章:「吳毓鱗首先大喊大叫,內閣不能統一,我們不如及早下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鬼殺咁嘈
(形容吵吵鬧鬧,高聲叫嚷,大發牢騷。鬼被殺時是否如此喧嘩則不得而知矣。)

4533)普通話說:狼吞虎咽(láng tūn hǔ yàn
解說:
狼吞虎咽是成語,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出處1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劉東山誇技順城門》:「十人自來吃酒……須臾之間,狼飧虎咽,算來吃夠有六七十斤肉。」
出處2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五回:「走了這半日,肚中飢餓,狼吞虎咽吃了一回。」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餓鬼投胎
(專門用以形容那些吃東西是急不及待,而狼吞虎嚥的人,好像被「餓鬼」投胎轉世而來似的。)

4534)普通話說:出穀遷喬(chū gǔ qiān qiáo
解說:
出穀遷喬 是成語形容從幽深的溪穀出來,遷上了高大的喬木。比喻地位上升。
出處《詩經・小雅・伐木》:「出自幽古,遷於喬木。」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水鬼升城隍
(這是道地廣州口語,用來形容人事上的特殊升遷,從普通低微驟升至高貴身分地位。與「山雞變鳳凰」相近,惟比「山雞變鳳凰」更多含貶意。)

4535)普通話說:訛言謊語(é yán huǎng yǔ
解說:
訛言謊語是成語形容造謠說謊話。
訛言:謠言。
出處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三折:「俺孩兒也不曾訛言謊語,又不曾方頭不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呃鬼食豆腐
這句話的出處有個傳說,話說從前有隻久沒吃人的鬼潛入到一個口才非常之好的書生家,想把書生吃掉。
書生面不改色鼓其如簧之舌對這鬼說:「我已經很多天沒有洗澡了,我的肉又酸又臭,不好吃的。不如你吃我鍋裡的豆腐吧,豆腐比我的肉嫩多了。」
這隻鬼很笨,對他的話信以爲真,果然放過他而把豆腐給吃掉。
第二天,他又把他的經歷添油加醋地告訴村裡的村民。那些村民就說:「你啊,真是連鬼都讓你騙到不吃人,改吃豆腐了。」
現在已引伸成為對別人之說話極不信任的同義詞,以揭穿一般明顯容易識破之騙人說法。亦有作「氹鬼食豆腐」,「呃」與「氹」雖然同具欺騙之意,但相較之下,兩者亦有分別,「氹」之程度與「呃」不一樣,「氹細路仔」就完全不等於「呃細路仔」,此點是要注意的。

4536)普通話說:走為上策(zǒu wéi shàng cè
解說:
走為上策是成語形容遇到強敵或者陷於困境時,以離開回避為最好的策略。
出處《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走鬼
(走鬼的意思不是一隻行走的鬼,幾十年前「走鬼」在香港幾乎家喻戶曉。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流動小販違法擺賣時,為逃避執法人員抓罰而互相招呼通報以走脫的暗語,後來被港人當作無牌流動小販的代名詞。
自從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走鬼」一詞很快便從香港傳入廣州,雖然在當地不同的人之眼裡,「走鬼」可有著不同的含義,但本身作為「無執照的流動小販」之代名詞則是無庸置疑的。)

4537)普通話說:逸趣橫生(yì qù héng shēng
解說:
逸趣橫生是成語,形容非常高雅、有品味。
出處1清顧祿《桐橋倚棹錄·塚墓》:「梅花和尚錢堉醉後落筆,逸趣橫生,自謂醒時不及也。」
出處2冰心《晚晴集·悼郭老》:「郭老的發言總是逸趣橫生,寫的則是筆花四照。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盞鬼
「這是廣州話的道地方言,意思是有趣、風趣、得意、過癮、可愛、滑稽等等。例如說一個人說話蠻有趣,可說『佢講嘢幾盞鬼嘅啫』。」

4538)普通話說:了不起(liǎo bù qǐ
解說:
了不起是極好或令人欽佩的,不平凡,優點突出的意思。
出處清·名教中人第七回:「本縣看她處心行事,竟是一個了不起的大豪傑,斷不肯等閒失身。」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巴閉
巴閉一詞在廣東話中有褒義亦有貶義,解釋亦甚為多方面。
褒義的說法是以形容光彩、顯赫、隆重、輝煌,等等,有很利害,了不起之意;
而作為貶詞時,就有囂張、橫蠻無理、不可一世的意思。
更有因為囂張橫蠻,引伸為很嘈吵,很喧嘩,「嘈喧巴閉」就是很常用以形容喧嘩場合的一句俚語。
為什麼「巴」字與「閉」合起來會有以上的解釋?
而在規範中文亦沒有「巴閉」此詞語。
其中有一個說法是由外國詞語音譯而成。
據說早於唐代前廣州已徑有外地商人營商,其中更不乏南亞、印度、中東商人,每當他們與當地人在生意往來時產生爭拗、爭持不下時,均會提高聲浪,高叫“BAPREBAPRE”,其意原為我的天呀!
 廣州人不論知不知曉其真義,不知不覺順著語氣作出模仿,久而久之便演變成道地的粵話詞。

4539)普通話說:擦屁股(cā pì gǔ

解說:

比喻收拾爛攤子。
出處莫應豐《將軍吟》第七章:「一陣風一吹,就是一個新花樣,過幾天又要擦屁股。」
張平《抉擇》:「你自己一屁股屎,還有臉給別人擦屁股?」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執手尾

4540)普通話說:沒心沒肺(méi xīn méi fèi
解說:
沒心沒肺是成語,形容沒心眼兒,不用心或指沒心肝,沒良心。
出處1老舍《四世同堂》:「假若老二沒心沒肺的贊同此意呢?她也會只去此一遭,下不為例。」
出處2王朔《浮出海面》:「總能聽到雷鳴般的掌聲,雖然這掌聲顯得那麼沒心沒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衰鬼
衰鬼意思亦不是一隻很衰的鬼,廣東話中一般用於兩性親密朋友之間的打情罵俏,也常見於一般人俏皮的打招呼,多有親昵的語義,意思近似北方話之「沒心肝的;沒良心的」。
例如:『你個衰鬼,咁耐都唔嚟睇下我』,如果要直譯成標準中文,即是『你這個沒心肝的,這麼久都不來看看我』。
比較一下,廣東話之含意更豐富、更生動。
過去「衰鬼」一詞亦多作「衰鬼痘」或「衰鬼豆」,惟目下只稱「衰鬼」者居多,「衰鬼痘」將被淘汰已可預見。

4541)普通話說:胡攪蠻纏(hú jiǎo mán chán
解說:
胡攪蠻纏是成語,意思是不講道理,糾纏不放。
蠻:粗野。
出處1·楊爾曾《韓湘子全集》第二十八回:「我兩個是慣弄障眼法兒的,你們快去投別人做師父,莫在此胡纏亂攪。」
出處2·邵振華《俠義佳人》第一回:「我說的正經話,你不聽,胡攪蠻纏的說了這些閒篇兒,誰來聽你。」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冤鬼
冤鬼正確本義應是枉死而成的鬼魂。
粵語當然也包括這個本意,但是更多的用法是作為「老是纏著他人不放的人」。有時亦多加一個「氣」字助語詞在中間成為「冤氣鬼」,意思一樣。例如:『你無跟住我呀,算我怕咗你隻冤氣鬼嘞』,即是『你別跟著我,算我怕了你這個纏著人家不放的傢夥』。

4542)普通話說:心無掛礙xīn wú guài ài
解說:
心無掛礙是成語,原為佛教用語,指內心沒有任何牽掛。
掛礙:牽掛。
出處唐·玄奘《般若波羅多心經》:「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這離顛倒夢想。」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豬乸賣仔
形容無牽無掛大睡的樣子。
例子:今日禮拜日唔使返工,咪豬乸賣仔瞓餐飽ge3lo1

4543)普通話說:不務正業(bú wù zhèng yè
解說:
不務正業是成語,形容丟下本職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務:從事。
出處1·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這人不甚讀書,終日閒遊浪蕩,一自父母亡後,分外不務正業。」
出處2郭沫若《少年時代·我的童年》:「在那時候他們是被罵為不務正業的青年,但沒人知道當時的社會已無青年們可務的正業。」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豬朋狗友
(泛指不務正業的朋友。)
例子:唔使問亞貴,梗係啲豬朋狗友laa1

4544)普通話說:信筆塗鴉(xìn bǐ tú yā
解說:
信筆塗鴉是成語,形容字寫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謙之詞。
信:聽憑,隨意;信筆:隨意書寫;塗鴉:比喻字寫得很拙劣,隨便亂塗亂畫。
出處1·盧仝《示添丁》詩:「不知四體正困憊,泥人啼哭聲呀呀。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
出處2˙李漁˙意中緣˙第八齣˙:「僻處蠻方,無師講究,不過信筆塗鴉,怎經得大方品騭?」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鬼畫符
(形容字體寫得潦草而難以辨認,好像鬼畫的符咒,胡亂塗抹。)

4545)普通話說:姦細(jiān xì
解說:
亦作「奸細」。
1.奸詐的人。
出處1《晉書·王敦傳》:「望兄奬羣賢忠義之心,抑姦細不逞之計。」
出處2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三折:「不想撞見你個似青天、如白日、去姦細、理寃枉的大人,須索與俺做主也。」
出處3明徐元《八義記·鉏麑觸槐》:「五穀豐登無奸細,願山河齊天地。
2為敵方刺探消息的人。

出處1《太平廣記》卷一九○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是知外國來廷者,安知非奸細乎?」
出處2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我差下將軍韓厥把住府門,搜檢姦細。」
出處3《三國演義》第十三回:「吾等奉郭將軍命,把守此橋,以防奸細。」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鬼頭仔
白話應該是出自香港的慣用語,專指從前香港警隊內能夠以英語直接與洋人警官(鬼頭)溝通的華人。現在泛指打小報告的人、奸細。

4546)普通話說:喋喋不休(dié dié bù xiū
解說:
喋喋不休是一個漢語成語,指說話嘮嘮叨叨,沒完沒了。
喋喋:形容說話多;休:停止。
出處1《漢書 · 張釋之傳》:「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效此嗇夫喋喋利口捷給哉!」
出處2《史記 ·匈奴傳》:「嗟士室之人;顧無多辭;令喋喋而佔佔;冠固何當!」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鬼食泥
形容人說話一直在喃喃自語、喋喋不休,而又含糊不清。
有一個多是出於自撰的傳說,話說有一隻窮鬼,因為生人沒錢給它燒香燭,沒得吃,只好吃泥巴,而泥巴實在難以下嚥,只能在口裡一直嘴嚼,卻一直發出「依依哦哦」的聲音。這個傳說沒有恐佈,更似是笑話。想像一下這隻窮困的餓鬼食泥巴時的樣子,以及難以下嚥時的模樣,不是挺好笑嗎?

4547)普通話說:手足無措(shǒu zú wú cuò
解說:
手足無措是成語,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
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
出處1《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出處2·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二回:「正憂疑不定,忽報宋兵到了,驚得手足無措。」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發蹄騰
有人說這句白話是源出英文之港式粵語,形容一個人很驚慌、手足無措的樣子,與英文Frightened(悚懼)發音相近。

4548)普通話說:怒不可遏(nù bù kě è
解說:
怒不可遏是成語比喻憤怒地難以抑制。形容十分憤怒。
遏:止。(遏:粵音:壓)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裡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忟)憎
意指發脾氣。「忟憎」亦有作「憫憎」,據《廣韻》音標為「張梗切」,即「憎」之陰上(第2)聲。「」的意思是目怒貌,是指發怒時的表情。粵語是將其本意引伸為發脾氣。

4549)普通話說:蠻橫無理(mán hèng wú lǐ
解說:
蠻橫無理是成語形容態度粗暴,不講道理。
出處劉操南《武松演義》第六回:「武松在旁邊說話不得;惱恨縣主得了賄銀;這樣蠻橫無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發狼戾
白話亦有寫作「發郎黎」,指突然歪曲事實、戾橫折曲、蠻橫無理地指責駡人的激烈舉動。
「狼戾」一詞,古已有之,以狼般兇狠、蠻不講理,戾乃不正常的蠻橫、扭轉、乖曲。「狼」在此讀陰平(第1)聲,「戾」讀黎的陰上(第2)聲,今人多隻讀為「淚」音。與「發爛苴」比較,「發狼戾」顯得更蠻橫,「發爛苴」則就更暴力。

4550)普通話說:視若無睹(shì ruò wú dǔ
解說:
視若無睹是成語形容對眼前事物漠不關心。
睹:看見。雖然看見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
出處1·韓愈《應科目時與視若無睹人書》:「是視若無睹以有力者視若無睹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
出處2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視若無睹問題》:「對敵人採用的反動的新原則視若無睹。」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發雞盲
白話流行俗語,意是指人橫衝直撞,好像看不見東西,或視若無睹似的。
因為雞隻到了晚上就視力下降,看不清東西,昏昏欲睡,受到驚嚇就會亂竄亂撞。如果依醫學來說,發雞盲就是中醫所指的「雀目病」,病徵是白天看東西清楚,而晚上則視物不明。除了醫學上這個病症外,坊間所謂的「發雞盲」是泛指視物不清,亂衝亂撞的人,或指很明顯的東西亦看不見、走漏眼等。
例如在交通道上,車子來了仍要衝出去,別人就會駡「發雞盲嗎?」
五星級語文工作室
官方網頁: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