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誤用成語出洋相.努力學習樂透透(三十)成語典故系列




1  sān gèng bàn yè 三更半夜

成語「三更半夜」見於《宋史.趙昌言傳》:四人者(陳象輿、胡旦、董儼、梁灝)日夕會昌言第。

京師人為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

成語「三更半夜」見於《紅樓夢》:「有事沒事,跑了來坐着,叫我們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覺」。古代晚間以打更報時,一夜分五更,三更正好在半夜。現代用「三更半夜」形容午夜或深夜。

近代使用成語「三更半夜」見於夏雪《窗外》:「狂風暴雨的三更半夜,忽然聽到敲門的聲音,我感到有些不安起來」。
       
詞語釋義:
第解:宏大的住宅。

會昌言第解:在趙昌言家裏,從早晨到夜間見面聚會。

第解:宏大的住宅。

京師解:天子所居之地。


2  wū yān zhàng qì烏煙瘴氣

成語「烏煙瘴氣」見於《兒女英雄傳》:「如今鬧是鬧了個烏煙瘴氣,罵是罵了個破米糟糠,也不官罷,也不私休,這分明是打主意揉搓活人」。

近代使用成語「烏煙瘴氣」見於錢鐘書《圍城》:學校裏已經甚麼「粵派」、「少壯派」、「留日派」鬧得烏煙瘴氣了。

近代使用成語「烏煙瘴氣」見於貝光《處世之道》:「社會上官商勾結,貪污受賄,賣官鬻爵,烏煙瘴氣,應有盡有」。

現代使用「烏煙瘴氣」比喻環境嘈雜、秩序混亂、風氣敗壞或社會腐敗黑暗。

詞語釋義:

瘴氣解:積聚在山谷林木間濕熱的濁氣。

破米解:把穀米都劈開。形容咒罵聲音的力度猛烈。

糟糠解:原指酒渣、糠皮等粗劣的食物。是當時窮人的主要糧食。形容被咒罵的人,沒有一些價值,一文不值。

官罷、私休解:自己放棄官位。

揉搓活人解:作弄、玩弄人。

揉搓粵音:由初。     
3  tàn wèi guān zhǐ嘆為觀止 tàn wèi guān zhǐ歎為觀止
成語典故「嘆為觀止」見於《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春秋時吳國季札在魯國觀看各種樂舞,看見舜時的樂舞《韶箾》舞,十分讚美,他有感而讚歎說「觀止」矣。

季札說看到這裏已經足夠了,就算再有其他的樂舞也不必觀看。

成語典故「歎為觀止」見於清代王韜《淞隱漫錄.海外壯遊》:「生撫掌稱奇,歎為觀止」。

近代使用成語「嘆為觀止」見於任志宏《國寶檔案》:「國寶級的文物精品展,令人大飽眼福,嘆為觀止」。

現代用「嘆為觀止」比喻看到的事物已經是最極點的、最優秀的。用來讚美看到的事物盡善盡美,無以復加。    

詞語釋義:

韶粵音:簫。

箾粵音:朔。

箾解:簫。

韶箾舞:一種以舞動竹竿及吹簫的團體樂舞。寓意舜能繼堯之德,繼承大統,有凰凰來儀之意。

觀止解:看到目前這階段就可以不再看了,稱讚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 


4  zhū sī mǎ jì蛛絲馬跡

成語「蛛絲馬跡」見於清代毛奇齡《答三辨文》:「此經文來歷,蛛絲馬跡,極瞭然者」。

近代使用成語「蛛絲馬跡」見於梁啟超《國文語原解》:「及夫後世蠻俗盡去,而蛛絲馬跡猶存諸禮制中」。

近代使用成語「蛛絲馬跡」見於馬奇《可見探子》:「雖說作案者總是費盡心機毀滅證據,掩飾行藏,但無論如何都會留下蛛絲馬跡」。

現代用「蛛絲馬跡」比喻隱隱約約顯現出來的線索,還有殘存下來依稀可辨的跡象。  

詞語釋義:

蠻俗解:中國南方的禮節、習慣、風俗、習俗。       


5  zhé jǐ chén shā折戟沉沙

成語「折戟沉沙」見於《太平御覽》: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死去的君子為猿、為鶴;死去的小人為蟲、為沙。    

成語「折戟沉沙」見於唐代杜牧《赤壁》詩句:「折戟沉沙鐵未銷」。

意思是戰爭中折斷的戟埋在泥沙中成了廢鐵。

成語「折戟沉沙」見於清代查慎行《公安道中》詩:「折戟沉沙極望中,勿論猿鶴與蟲沙」。

成語「折戟沉沙」見於唐弢《斷片》:「這是斷片,但我想是折戟沉沙。由此可以想見當年鬥爭的激烈,這是戰鬥的斷片呵」!

現代用「折戟沉沙」形容損失慘重的失敗。
詞語釋義:

戟解:中國古代的一種長柄兵器,頂頭上有利刃。

戟粵音:擊。

猿鶴蟲沙解:比喻戰死的將士或死於戰亂的人民。

弢粵音: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