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成語典故系列(二十二)認識口語化的成語

1 gēng lán rén jìng 更闌人靜




成語「更闌人靜」見於宋代王詵《人月圓.元夜》詞:「更闌夜靜,千門笑語,聲在簾幃」。


成語「更闌人靜」見於元代關漢卿《侍香金童》:「銅壺玉漏催淒切,正更闌人靜也」。


成語「更闌人靜」見於元代王實甫《西廂記》:「有一日,柳遮花映,霧障雲屏,更闌人靜,盟山誓海」。


近代使用成語「更闌人靜」見於許地山《信仰底哀傷》:「在更闌人靜的時候,倫文就要到池邊對他心裏所立的樂神請求」。


詞語釋義:


形容夜色已沉,四周悄無聲息。


詵粵音:伸。


更解:古代計時單位,一夜分五更,一更約二小時。


更粵音:耕。


闌解:將盡。


千門解:形容屋宇廣深或家人眾多。


簾幃解:用布、竹、葦等做成的遮掩門窗的用具。


銅壺玉漏解:古代計算時間的器具。


2 qiē cuō zhuómó 切磋琢磨


成語「切磋琢磨」見於《詩經.淇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成語「切磋琢磨」見於《眾祭潘用和文》:「上窮千古,下極目前碎事,以致其切磋琢磨之意,此人情之至歡,而人道之成也」。


成語「切磋琢磨」見於清代梁錦標《分杯羹》:「同行相聚,切磋琢磨學問,樂在其中」。


現代使用「切磋琢磨」比喻相互之間,深入地商量、研究探討,互相啟發,學習長處,糾正缺短。


詞語釋義:


古代把骨頭加工成器物叫「切」。


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叫「磋」。


把玉加工成器物叫「琢」。


把石頭加工成器物叫「磨」。


3 lǎo mǎ shí tú老馬識途


成語典故「老馬識途」見於《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管仲跟隨齊桓公去打仗,回程時迷失了路途。


管仲放老馬在前面走,結果找到了回頭路。


成語「老馬識途」見於《兒女英雄傳》:「既承你以我為識途老馬,我卻有無多的幾句話,只恐你不信」。


現代使用「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能帶領新手工作。


也比喻閱歷經驗豐富的人能起指導作用。


詞語釋義:


隰粵音:習。


孤竹解:古國名。齊桓公救燕國,伐山戎時,曾經攻打孤竹。


山戎解:中國古代西部民族
戎粵音:容。


迷惑失道解:迷途。


4 yuē fǎ sānzhāng 約法三章


成語典故「約法三章」見於《史記.高祖本紀》:漢高祖劉邦攻下咸陽後,「與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成語原文的意思是:約定三條法律,與國民相約遵守。


成語「約法三章」見於《兒女英雄傳》:「又因姑娘有不見外人的約法三章,早吩咐過公子,沿路無事不必到姑娘船上去」。


現代用成語「約法三章」泛指互相訂立簡單的條款,讓締約雙方遵行。


5 jǔ zhòng ruòqīng 舉重若輕


成語「舉重若輕」見於清代趙翼《甌北詩話.蘇東坡詩》:「其絕人處,在乎議論英爽,筆鋒精銳,舉重若輕,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成語「舉重若輕」見於冰心《我的學生》:別的女人覺得痛苦冤屈的工作,她以‘真好玩’的精神,舉重若輕的應付了過去。


現代使用成語「舉重若輕」的意思是:舉起沉重的東西,就像拿很輕的東西一樣。


形容面臨繁重艱難的事情,能從容應對,妥善解決。


詞語釋義:


甌解:浙江省溫州市的別稱。


甌粵音: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