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46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46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blog.stheadline.com/article/detail/930018/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3931)普通話說:身先士卒shēn xiān shì zú
解說:
形容作戰時將領親自帶頭,衝在士兵前面。
現在也用來比喻領導帶頭,走在群眾前面。
出處1《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當敵勇敢,常為士卒先。」
出處2·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堅執銳,臨難不顧,身先士卒。」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拉頭纜(打頭炮;帶頭做事)

3932)普通話說:假癡不癲jiǎ chī bù diān
解說:
不癲:裝傻;假裝糊塗,其實精神沒有錯亂,言語行動都很正常。
出處《三十六計》第二十七計:「當其機未發時,靜屯似癡;若假癲,則不但露機,且亂動而群疑;故假癡者勝,假癲者敗。」
《假癡不癲》選自《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
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1勝戰計、2敵戰計、3攻戰計、4混戰計、5並戰計、6敗戰計。
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
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
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係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係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
解說後的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闢語句。全書還有總說和跋。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癡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扮懵(裝傻;裝作不知道)

3933)普通話說:訛言謊語é yán huǎng yǔ 
解說:
訛言:謠言。造謠說謊話
出處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三折:「俺孩兒也不曾訛言謊語,又不曾方頭不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車大(奅)(撒謊)
“車大炮”其中的“車”並非車子,“炮”也不是打仗用的大炮,它們都屬於借字。
“車”的本字是“奢”。《説文解字》解釋:“奢,張也。”可見“奢”字的本義是誇張、吹噓。
現代漢語中有“奢談”一詞,其中“奢”所表示的就是它的本義。
我們通常説的“奢侈”、“奢華”等詞,其中“奢”所表示的是它的引申義。
由於後一種用法越來越普遍,“奢”的本義逐漸變得鮮為人知;而在粵語中,“車”與“奢”同音,廣府人便以“車”字代替“奢”。“炮”的本字是“奅”。
“奅”是個古漢字,《説文解字》解釋:“奅,大也。”由於“奅”字比較冷僻,廣府人便用“炮”字代替。
由此可見,“炮(奅)”的含義是“虛張之大”,即誇大;“大炮”就是極度誇大。
以極度誇大的言辭進行吹噓,就是“車大炮”。

3934)普通話說:監守自盜jiān shǒu zì dào
解說:
監守自盜是成語,監守:監管;盜:偷竊。
竊取公務上自己看管的財物。
出處:《漢書·刑法志》:「守縣官財物而即盜之。已論命復有笞罪者,皆棄市。顏師古注:即今律所謂主守自盜者也。」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穿櫃桶底

3935)普通話說:首鼠兩端shǒu shǔ liǎng duān
解說:
首鼠:又作首施躊躇等,雙聲連綿詞,表猶豫不決
兩端:拿不定主意。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儒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出處宋·陸佃《埤雅·釋蟲》:「鼠性疑,出穴多不果,故持兩端者,謂之首鼠。」
【成語辨析】
首鼠兩端一詞,最初因為望文生義,被很多學者認為是「鼠探首出穴,左右兩顧之貌」。
這一問題過了很多年都沒有解決,直到近代才有人提出:
首鼠與「躊躇」是迭韻連綿詞,都是「流遇」韻尾,因此才改變了眾人的認知。
可見漢語詞性在某些情況下,並不能僅僅從語境、字義去判斷,輔以音韻能更好的考據。
【成語故事】
西漢時,竇嬰是漢文帝竇皇后之侄,由於平定吳、楚七國叛亂有功,被漢景帝封為魏其侯,從此顯貴。
灌夫是當時的一位將軍,他為人剛強直爽,好發酒瘋,不喜歡奉承人,和魏其侯的關係就如同父子般親密。
灌夫的個性不喜歡權貴,又愛喝酒。有一次他與竇太后的兄弟竇甫喝酒,喝醉了發酒瘋把竇甫打的半死。由於他這種脾氣,也因此得罪了許多達官顯要。
當時的丞相是武安侯田襪,他是漢景帝皇后的同母弟弟,能言善辯,口才極佳。
有一年夏天,武安侯娶燕王的女兒為妻。在宴席上,灌夫向他敬酒,武安侯推說不能喝酒,灌夫一再忍著火氣勸酒,武安侯還是不喝。
灌夫覺的自己受到羞辱,但由於武安侯位高權重,他也不便發作。
於是,灌夫就在宴席上藉故大罵其他賓客,發泄自己的怒氣。
灌夫的行為讓武安侯非常生氣,就命人將他捆綁關在監獄裡,還把他的族人抓起來,全都判為死罪。
魏其侯挺身營救灌夫及其族人,就上書給皇帝。於是皇帝召見他,並讓他到東宮和武安侯公開辯論此事。
魏其侯極力稱讚灌夫的長處,他雖因酗酒獲罪,丞相卻用別的罪誣陷他。武安侯誹謗灌夫招集天下豪傑想謀反,應該處死。
皇帝聽完兩人辯論後,還是無法決定如何處罰灌夫,就起身罷朝。
武安侯退朝後,出了停車門,就招呼韓御史大夫共乘一輛車,他生氣的說我和你共同對付一個老禿翁,你為什麼還要「模稜兩可」,「猶豫不決」?
後來,故事中的「首鼠兩端」就被引用為成語,用來形容猶豫不決,瞻前顧後的樣子。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你諗你(你自己拿主意)

3936)普通話說:前怕狼,後怕虎qián pà láng hòu pà hǔ
解說:
前怕狼,後怕虎比喻膽小怕事,顧慮太多。 
出處自明 馮惟敏 清江引·風情省悟》曲:「明知煙花路兒上苦,有去路無來路。惡狠狠虎爬心,餓剌剌狼掏肚。我如今前怕狼後怕虎。」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膽匪類(戲稱沒有膽量的人)

3937)普通話說:恭敬不如從命gōng jìng bù rú cóng mìng
解說:
恭敬不如從命是客套話。
多用在對方對自己客氣,雖不敢當,但不好違命。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姑奶奶,既老爺這等吩咐,恭敬不如從命,畢竟侍候坐下好說話。」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乜說話(哪裡哪裡;常用於客套場合)

3940)普通話說:石頭剪子布shí tou jiǎn zi bù
解說:
石頭、剪子、布是一種猜拳遊戲,它在各地經常有其獨特稱呼,如粵語叫作“ 呈尋 ”包剪𢱕
這是一種在兒童青少年中廣泛流傳的手技遊戲,有時跟擲硬幣擲骰子有相同的功能,就是用來產生隨機結果以作決策。但有時它並不隨機,因為遊戲者可以根據經驗,判斷對手的手法,所以說,玩這個遊戲是有一定技巧的。
很多情況下,如“ 飛盤爭奪賽” 運動中或大學辯論賽場上,規則規定用石頭、剪子、布來決定那一隊伍先發(多於用擲硬幣的方法)。
石頭、剪子、布還在實況角色扮演遊戲中起到決定隨機結果的作用,因為石頭、剪子、布不需要任何道具。
根據《拳會角力圖會》1809年記載:
這種遊樂起源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說起源於中國,主要是由明朝人所寫《五雜組》記載:
最早剪刀、石頭、布是起源自漢朝的手勢令與「豁拳」,然而中國所謂的「豁拳」是否是指「猜拳」,這仍待考證。
另外一種比較有直接證據的說法是起源於日本 19世紀;
相關資料可見由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所出版的文獻,作者Linhart, Sepp
日本明治時期開始傳入中國,到了二十世紀剪刀、石頭、布的遊戲開始傳到了歐洲美國,而歐美都稱剪刀、石頭、布的遊戲是「日本遊戲」;
法國人稱剪刀、石頭、布為"jeu Japonais"(意思就是日本遊戲)。原因就是因為到了二十世紀,日本人大量西化以及日本人到世界各國遊歷的原因,也對歐美推廣了這個遊戲,使得很多歐美人都認為剪刀、石頭、布就是日本的遊戲。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猜呈尋(猜拳以定勝負的一種方法)

3941)普通話說:顛頭播腦diān tóu bō nǎo
解說:
點頭晃腦;多用以表示贊同、讚賞。
出處:《英烈傳》第十九回:「馬上說同心,止不住顛頭播腦。」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岌頭岌髻

3942)普通話說:聳肩縮背sǒng jiān suō bèi
解說:
形容兩肩聳起,背脊彎曲;表現衰老的狀態。
也形容因怕冷而縮做一團的樣子。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93回:「又是風雪,地下踏著寒冰,凍得聳肩縮背,戰戰兢兢。」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打冷震(打哆嗦、打寒顫)

3943)普通話說:戟指怒目(jǐ zhǐ nù mù
解說:
 戟指怒目是成語:指著人,瞪著眼。
形容大怒時斥責人的神態。
出處:馬輅《國共和談演義》第六回:「張學良還要解釋,蔣早氣得七竅生煙,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後,你再去抗日好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躝屍趷路(斥責別人滾蛋的話)

3944)普通話說:裝神弄鬼(zhuāng shén nòng guǐ
解說:
比喻玩弄手段矇騙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七回:「你們別和我裝神弄鬼的,什麼事我不知道?」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搵丁(就是利用人家的蒙昧而欺騙人家)


3945)普通話說:倒打一耙dào dǎ yí bà
解說:
形容自己做錯了,不僅拒絕別人的指摘,反而指摘對方。

出處1《西遊記》故事:豬八戒以釘耙為武器,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絕技戰勝對手。
出處2·文康《兒女英雄傳》:「我方才這一陣鬧;敢是鬧的有些孟浪。然雖如此;我輸了理可不輸氣;輸了氣也不輸嘴。且翻打他一耙;倒問他!」(孟浪: 解:言語輕率不當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姦賴貓(耍賴皮、抵賴不認賬的人)

3946)普通話說:大大咧咧dà dà liē liē
解說:
大大咧咧本意是:形容待人處事隨隨便便,滿不在乎,做什麼事情都不拘小節,不注重細節。
這是一個貶義詞。換句話說就是做事情不是太仔細,太用心,不太留意每一個細節的意思。
其實大大咧咧的人一般都比較活潑,比較開朗,性格比較豪爽,爽快。這類人不喜歡斤斤計較。所以和這類人做朋友是比較愉快,放鬆的。由此看來呢,大大咧咧也不是什麼壞毛病。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離搭霎(形容人做事不經心)

3947)普通話說:顧頭不顧尾gù tóu bú gù wěi

解說:

形容做事或考慮事不仔細周到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王熙鳳連了宗的遠方親戚王狗兒,生了一兒一女,家裡靠種農活為生,王家祖上也是京官,後家道衰落。王狗兒不如意在家生悶氣,岳母劉姥姥數落他:你皆因年小時候,托著老子娘的福,吃喝慣了,如今所以有了錢就顧頭不顧尾,沒了錢就瞎生氣。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坑渠鴨(形容人顧頭不顧尾)

3948)普通話說:馬上看花mǎ shàng kàn huā
解說:
馬上看花指粗略行事,走馬看花。
出處明·天然癡叟《石點頭·玉簫女再世玉杯緣》:「分明馬上看花,但過眼即忘,何嘗在意。」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大大話話(粗略估計)

3949)普通話說:兔死狗烹(tù sǐ gǒu pēng
解說:
鳥盡弓藏是古人經常對後人的忠告。
比喻事情成功後,把出過力的人拋棄或殺死。
出處1淮南子·說林訓》:「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強弩藏。」
出處2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吳越之間經常起爭端。西元前497年,吳國打敗越國,越王勾踐委曲求全向吳國求降,去吳國給吳王夫差當奴僕。
在大夫范蠡的幫助下,越王勾踐終於騙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後,被釋放回國。
勾踐為了不忘國恥,就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坐臥的地方也懸著苦膽,每天吃飯之前都要先嘗一口苦膽。經過十年的奮鬥,越國終於打敗了吳國。
輔助越王勾踐報仇雪恨的主要是兩個人,一個是(粵音:禮),還有一個是文種
當時勾踐在會稽山一戰中大敗,國力也不足以與吳國相抗。他就和范蠡、文種兩個大臣商議怎樣才能報仇雪恥。
范蠡勸勾踐主動向吳王示好,以便爭取時間發展生產,增強國力,提高軍事力量。
這時候,夫差因當上了霸主,驕傲起來,一味貪圖享樂。文種勸勾踐向吳王進貢美女。越王勾踐就派人到處物色美女,結果在浣溪邊找到了花容月貌、沉魚落雁的西施。
越王派範蠡把她獻給了夫差。夫差一見西施,頓時被迷住了,把她當做下凡的仙女,寵愛得不得了,也逐漸放鬆了對勾踐的監視。
隨後,文種和範蠡又幫助勾踐取得夫差的信任。他們還設計讓夫差殺了忠臣伍子胥;送給吳國浸泡過、不能發芽的種子,害得吳國當年顆粒無收,到處鬧饑荒,國內人心大亂。
越國能夠滅掉吳國,範蠡和文種是最大的功臣。
勾踐在滅掉吳國後,因范、文二人功勞卓著,便要拜範蠡為上將軍,文種為丞相。
但是范蠡不僅不接受封賞,還執意要離國遠去。他不顧勾踐的再三挽留,離開越國,隱居齊國。
范蠡離開後,還惦記著好友文種,於是就派人悄悄送了一封信給文種,在信上告訴他:你也趕快離開吧,我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勾踐心胸狹窄,只可與他共患難,不能同他共富貴。你要記住: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但是,文種不相信越王會加害自己,堅持不肯走,還回信說:我立下這麼大的功勞,正是該享受的時候,怎麼能就這樣離開呢?
果然在文種當丞相不久,勾踐就給他送來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殺時用的那把劍,同時帶了這麼一句話:先生教給寡人七種滅吳的辦法,寡人只用了三種,就把吳國給滅了,還剩下四種沒有用,就請先生帶給先王吧。
文種一看,就明白了,後悔當初沒有聽范蠡的話,無奈之下只好舉劍自殺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打完齋唔要和尚
(指事情完成以後就撇開原來對事情有功勞的人)

3950)普通話說:直言不諱(zhí yán bù huì
解說:
直言不諱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說話坦率毫無顧忌
形容一個人說話毫無隱瞞。
出處《晉書 劉波傳》:「臣鑒先征,竊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無諱。」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 打開天窗說亮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