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2日 星期六

47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47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blog.stheadline.com/article/detail/930018/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3951)普通話說:鬼迷心竅guǐ mí xīn qiào
解說:
鬼迷心竅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鬼怪迷惑住心竅。指對問題認識不清。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回:「一時鬼迷心竅,後悔不及。」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鬼揞眼(比喻一時糊塗)

3952)普通話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huò xī fú suǒ yǐ fú xī huò suǒ fú
解說: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是一個漢語成語, 指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
比喻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結果。
暗示人們在順境中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志得意滿,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災禍,由福轉禍;
逆境中百折不撓,勤奮刻苦,可變逆境為順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出處《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生活中,人們應該將「禍」、「福」對立統一起來,有了「禍」要想到與之對立的「福」,有了「福」要想到與之對立的「禍」,並且要從「禍」中看到「福」的希望,從「福」中看到「禍」的存在,這樣才能較好地處理「禍」、「福」矛盾。
反之,如果人們不能把「禍」「福」對立統一起來, 認為「禍」就是「禍」、「福」就是「福」,而看不到「禍」還能帶來「福」、「福」又能帶來「禍」,從而在處理「禍」、「福」矛盾時就很可能沒有良好的心態和處事方法。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該死唔得病

3953)普通話說:聰明反被聰明誤
cōng míng fǎn bèi cōng míng wù
解說:
聰明反被聰明誤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自以為聰明反而被聰明耽誤或坑害,出自於宋· 蘇軾《洗兒》。
出處宋· 蘇軾《洗兒》:「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聰明反被聰明誤」部分人理解的另一種解釋:因為過於聰明反而遭受其害,被人嫉妒迫害。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阿蘭賣豬,一千唔賣賣八百
「阿蘭賣豬,一千唔賣賣八百」是一個諷刺人沒眼光,自以為聰明卻被聰明誤了的廣東俗語。
其胡塗猶如阿蘭賣豬,寧將豬賤賣給只願付八百元的人,卻不願賣給願出一千元高價的人。
這種以少為多,利害不分的懵人,即今人所謂「聰明笨伯」是也。 

廣東俗語「阿蘭賣豬,一千唔賣賣八百」,字面看來十分淺白,其實內裡大有文章也。
我認為古體諺語也和猜燈謎一樣,每字每句都是經過巧妙設計出來的。
例如為什麼是「阿蘭」賣豬,而不是「阿茂」賣豬,或者是「阿某」賣豬呢? 
又豬有大小肥瘦老嫩之別,總不成凡豬都一律賣一千元吧? 
又何以阿蘭只收八百,而不收七百或九百?
古體俗語的特點是巧用同音假借以達到言事的目的。
「阿蘭賣豬,一千唔賣賣八百」亦屬古體俗語。
同類的俗語有「阿茂整餅,冇嗰樣整嗰樣」及「阿蘭嫁阿瑞,累鬥累」。  
未解說「阿蘭賣豬」的來由。
我想先談一下俗語「阿蘭嫁阿瑞,累鬥累」的來歷。 
其實,「阿蘭」和「阿瑞」不是人名,它們才不過是二種香花的名字而已(蘭花和瑞香花)。 
「阿蘭嫁阿瑞,累鬥累」的意思是「蘭花」與「瑞香花」之香氣加在一起,使人有「膩鬥膩」、(香鬥香)的感覺。
粵語謂香為「」膩, 「膩」音「利」,諧音為「累」,故云「累鬥累」。 

本條俗語「阿蘭賣豬」的「阿蘭」也不是人名。
它其實是一種用作製造念珠的香木。
這種香木的名字叫「伽蘭」(讀加蘭);
伽蘭的諧音就是「阿蘭」。
用伽蘭木造的念珠叫「伽蘭念珠」。
伽蘭念珠又名「伽蘭數珠」。
以線貫穿成一串掛在頸上,或帶在腕上的念珠,稱為一串伽蘭數珠。 每串數珠的數目也有其不同的規格,大致上有數種:一百零八粒、五十四粒、二十七粒、十四粒等等。
大串的一百零八粒掛在頸上,小串如二十七粒則帶在手腕上。
與俗語「阿蘭賣豬,一千唔賣賣八百」有關的是一串有一百零八粒這種。
「阿蘭售豬」是從「伽蘭數珠」轉化過來的。
數珠諧音售豬,故「伽蘭數珠」轉為「阿蘭售豬」。 
又「售豬」與「賣豬」的字義相通。
故「伽蘭數珠」變了「阿蘭賣豬」。  
「一千唔賣賣八百」同樣是「一串唔數數百八」轉化而來的。 
或問「一串唔數數百八」的百八,與廣東俗語的「一千唔賣賣八百」的「八百」天壤之別啊? 
由於古體俗語著重「諧音」以言事,「百八」與「八百」的發音甚接近也。
同樣道理,「百八」與「八百」一如「累鬥累」與「膩鬥膩」,同樣是專取諧音以言事,字義反而無關宏旨了。
所謂「一串唔數數百八」,其實是形容禮佛者如何用數念珠來記數。一串念珠有一百零八粒,數完一串即知道已唸經一百零八次了。
正因為記數是以「粒」計,故云「數百八」,而不云「數一串」。
或問,何以見得「一串唔數數百八」就是數一百零八粒念珠? 
古人說「百八」,即是我們今日說的「」一百零八。 
綜合以上的剖析,山人認為俗語「阿蘭賣豬,一千唔賣賣八百」是從「伽蘭數珠,一串唔數數百八」轉化而來的。

3954)普通話說:意外之財(yì wài zhī cái
解說:
意料之外的錢財。
出處:·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1回:「且說周老爺憑空得了一千五百塊洋錢,也算意外之財,拿了他便一直前往浙江。」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冷手執個熱煎堆(撈一把;或意外地得到意外財)

3955)普通話說:夜長夢多yè cháng mèng duō
解說:
夜長夢多,是漢語成語。意思是黑夜時間長,做夢的次數多。
比喻時間拖延下來,事情可能發生各種不利的變化。亦作睡多夢長
出處:清·呂留良《家訓真跡》:「薦舉事近複紛紜,夜長夢多,恐將來有意外,奈何?」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打得更多夜又長(夜長夢多)

3956)普通話說:過屠門而大嚼guò tú mén ér dà jiáo
解說:
過屠門而大嚼比喻心裡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
出處1·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則對屠門而大嚼。」
出處2茅盾《過年》:「她做母親的至少也該讓孩子們到馬路上睜大了驚異的眼睛,聊且過屠門而大嚼。」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食得大頭蔥菜多(嘲笑別人的希望只是空想)

3957)普通話說:時乖運拙(shí guāi yùn zhuō
解說:
拙:劣,不好。時運不順,命運不佳。指處境不順利。
出處明·無名氏《貧富興衰》第三折:「你時乖運拙遭磨障,你處交友無終姓,斷義疏親絕故鄉,將三教惡言謗,怎生得全家富貴,永遠榮昌。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行路都踢親腳趾公(背運背透了)

3958)普通話說:杳如黃鶴yǎo rú huáng hè
解說:
杳:無影無聲;黃鶴:傳說中仙人所乘的鶴。
原指傳說中仙人騎著黃鶴飛去,從此不再回來。
現比喻無影無蹤或下落不明。現比喻無影無蹤或下落不明。
出處南朝梁·任昉《述異記》:「荀瓌憩江夏黃鶴樓上,望西南有物飄然降自雲漢,乃駕鶴之賓也。賓主歡對辭去,跨鶴騰空,眇然煙滅。」
出處唐· 崔顥黃鶴樓》詩:「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尾飛砣
 ( 沒有鏈條鏈接的飛砣,抓不住。形容此人來去難尋蹤影。)

3959)普通話說:冷嘲熱諷(lěng cháo rè fěng
解說:
冷:不熱情,引申為嚴峻;熱:溫度高,引申為辛辣。
尖酸刻薄的語言進行譏笑及諷刺。
出處:清· 袁枚《牘外餘言》:「楚公子圍為虢之會,其時子圍篡國之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晉大夫七嘴八舌,冷譏熱嘲,皆由於心之大公也。」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單單打打 ( 指站在旁邊冷眼旁觀。)


3960)普通話說:搔首弄姿(sāo shǒu nòng zī
解說:
搔:用手指梳。形容裝腔作勢賣弄風情。
出處南朝··範曄《後漢書·李固傳》:「大行在殯,路人掩涕。固獨胡粉飾貌,搔頭弄姿,槃旋偃仰,從容冶步,曾無慘怛之心。」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姿姿整整 (過分講究打扮,或不停地擺弄器物;又指小動作沒完沒了。又寫作支支整整)

3961)普通話說:唇槍舌劍chún qiāng shé jiàn 
解說:
唇槍舌劍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舌如劍,唇像槍。
形容言辭鋒利,像槍劍一樣。
出處1·丘處機《神光燦》:「不在唇槍舌劍,人前鬥,惺惺廣學多知。」
出處2·高文秀《澠池會》一折:「憑著我唇槍舌劍定江山。」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口同鼻拗 ( 爭拗、爭吵、爭辯。比喻無謂的紛爭。)

3962)普通話說:劈頭蓋臉pī tóu gài liǎ
解說:
劈:正對著,衝著;蓋:壓。
正對著頭和臉蓋下來。形容(打擊、衝擊、批評等)來勢很猛。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四回:「奪過士兵手裡的棍棒,劈頭蓋臉便打。」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窒頭窒勢 (指頂嘴反駁,橫加干涉。)


3963)普通話說:頓足捶胸[dùn zú chuí xiōng
解說:
頓足捶胸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邊跺腳邊擊打胸脯,形容情緒激烈的樣子。
出處1《水滸傳》第102回:「王砉頓足搥胸道:是我不該來看那逆種!」
出處2·無名氏《白兔記》第十四折:「他那裡醉朦朧語言都不省,只獲得頓足捶胸也,短歎長籲千萬聲。」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抌心抌肺
 ( 形容搥胸頓足。形容人悔恨交加或悲痛萬分的舉動。)

3964)普通話說:放刁撒潑fàng diāo sā pō
解說:
放刁撒潑是一個漢語詞彙,基本意思指使用刁鑽狡猾的一套手段。
形容極不講理。
放:使用;刁:無賴,刁滑;撒潑:蠻不講理。
出處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俺兩個全仗俺父親的虎威,拿粗挾細,揣歪捏怪,幫閒鑽懶,放刁撒潑。」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棖(殘)雞(蠻不講理)

3965)普通話說:無事生非wú shì shēng fēi 
解說:
無緣無故找岔子,存心製造麻煩。
出處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21章:「無事生非哩,沒狼攆狼唄。」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攪風攪雨
 (形容唯恐不亂,煽風點火,製造事端。)

3966)普通話說: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
解說:
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扚起心肝
 ( 扚:粵音:的 。指打起精神,立下決心。)

3967)普通話說:貧無立錐之地pín wú lì zhuī zhī dì
解說:
窮得連可以插下錐子那樣小的地方都沒有。形容窮困之極。
出處·韓嬰《韓詩外傳》卷四:「十子者,不能親也,無置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爭名,則是聖人之未得志者也。」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瓦遮頭
 (形容無一片瓦遮蓋頭頂。形容沒地方棲身。)

3968)普通話說:一意孤行yī yì gū xíng
解說:
 一意孤行是一個漢語成語,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 的主觀想法去做。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
【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有個叫趙禹的人,是太尉周亞夫的屬官司,一個偶然的機會,漢武帝劉徹看到了他寫的文章文筆犀利,寓意深刻,認為在當時很少有人及得上他。
漢武帝大為賞識,便讓趙禹擔任御史,後又升至太中大夫,讓他同太中大夫張湯一同負責制定國家法律。
為了用嚴密的法律條文來約束辦事的官吏;他們根據漢武帝的旨意,對原有的法律條文重新進行了補充和修訂。
當時許多官員都希望趙禹能手下留情,把法律條文修訂得有個迴旋的餘地,便紛紛請他和張湯一起作客赴宴,但趙禹從來不答謝回請。
幾次以後,不少人說他官架子大;看不起人。
過了一些時候,趙禹和張湯經過周密的考慮和研究,決定制定「知罪不舉發」和「官吏犯罪上下連坐」等律法,用來限制在職官吏,不讓他們胡作非為
消息一傳出,官員們紛紛請公卿們去勸說一下趙禹,不要把律法訂得太苛刻了。
公卿們帶了重禮來到趙禹家,誰知趙禹見了公卿,只是天南海北地閒聊。
絲毫不理會公卿們請他修改律法的暗示,過了一會,公卿們見實在說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辭。誰知臨走前,趙禹硬是把他們帶來的重禮退還。
這樣一來,人們才真正感到趙禹是個極為廉潔正直的人,有人問趙禹,難道不考慮周圍的人因此對他有什麼看法嗎?
他說:「我這樣斷絕好友或賓客的請托,就是為了自己能獨立地決定、處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辦事,而不受別人的干擾。」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破碗破摔
 ( 形容打定主意、死了心。形容錯了也一意孤行。)

3969)普通話說:打牙犯嘴dǎ yá fàn zuǐ
解說:
打牙犯嘴,比喻亂開玩笑。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十五回:「越發在人前花哨起來,常和眾人打牙配嘴,全無忌憚。」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把口唔收
 ( 形容沒把住好嘴巴。指嘴無遮攔,說話缺德,開口得罪人。)

3970)普通話說:好心沒好報hǎo xīn méi hǎo bào 
解說:
一片好心腸卻得不到好的報答。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7回:「出了好心沒有好報,看來為人也很有限。」

出處1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你要嫌太虧太不上算受了騙好心沒好報——你打我一頓得了。」
出處2·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7回:「除了好心沒有好報,看來為人也很有限。」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好柴燒爛灶 
形容好柴火卻把灶燒爛,好心沒得到好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