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blog.stheadline.com/article/detail/930018/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
|
|
(4331)普通話說:一諾無辭(yī nuò wú cí)
|
解說:
一口答應,沒有二話。
出處1清·張南莊《何典》第四回:「再沒有再薦便宜的了,如何不肯?一諾無辭,就同六事鬼去揀了一個黃道好日。」
出處2錢仲書《圍城》五:「我想女人的心腸軟,請孫小姐去走一躺,也許有點門路,這當然是不得已的下策。孫小姐一諾無辭道:我這時候就去。」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托塔都應承
(白話托塔即扛馬桶。指無論多艱難、危險都答應幹。)
|
|
(4332)普通話說:甲乙丙丁(jiǎ
yǐ bǐng dīng)
|
解說:
出處1林語堂《中國文化之精神》:「事理本是連續的、整個的,一經邏輯家之分析,乃成斷片的,分甲乙丙丁等方面。」
出處2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或作講演,則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則誇誇其談的一大篇。」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大大話話
(大話:謊言。大大話話指誇張地說,有時又作粗略估計、不完全統計的意思。)
|
|
(4333)普通話說:中山狼(zhōng shān láng)
|
解說:
明王九思有同題材作品,僅一折,原題名《中山狼院本》。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趙簡子在中山舉行狩獵,遇到一隻狼就拼命追趕。狼遇到東郭先生說:「先生能藉你的口袋讓我苟延殘喘躲一會,躲過這場災難,我會報答你的大恩的。」
東郭先生幫助了狼。後來狼安全跳出布袋,撲向東郭先生咬去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過橋掹板
(白話指過了河的人抽走了橋板。形容忘恩負義之人。)
|
|
(4334)普通話說:到處碰壁(dào chù pèng bì)
|
解說:
比喻遇受阻礙或遭到拒絕。也指事情行不通或達不到目的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黑過墨斗
(墨斗:木匠的棉線墨汁斗。比喻倒霉,運氣差。)
|
|
(4335)普通話說:貼錯門神(tiē cuò mén shén)
|
解說:
門神是指貼在大門上左右各一的人物畫像,一般是尉遲恭和秦叔寶的立像,兩人相向而貼。
左右貼錯了就成背對背了,像互不理睬對方的樣子。
藉以比喻兩人之間有芥蒂,互相不搭理。
過年,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裡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這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一般認為,古時候的對聯,因為是從右向左書寫,所以上聯在門右邊。其實,中國文化是多神崇拜,古人以左為上,成語「無出其右」現在「男左女右」就是證明,從門有神的角度看,我們所謂的右邊其實是門的左邊。
現在人們拍集體照,中間位置最尊貴,其次為左;供佛像也一樣,這些也都是左為上的證據,不了解這些知識,你就無法貼對春聯和門神像。所以,上聯要貼在門的左邊,橫額不能從左到右書寫。
對聯分上下聯,你知道了左為上也不能隨意貼。
每年都有許多人貼錯。那麼怎樣貼才是正確的呢?
上聯的末尾的字應該是「仄」聲,即現代漢語的「三聲」或「四聲」。「仄」聲給人的感覺是話還沒有說完。
下聯的末尾的字應該是「平」聲,即現代漢語的「一聲」或「二聲」。「平」聲給人的感覺是話已說完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左口左面
(形容給人難堪,像貼錯門神扭過臉去,互不說話。)
|
|
(4336)普通話說:一問三不知( yī wèn sān bù zhī )
|
解說:
【一問三不知】
三不知:對事情的發生、過程與結尾都不知。不管怎樣問,總說不知道。比喻對實際情況了解太少
出處《燕山夜話·變三不知為三知》:「遇到別人問起許多實際工作中的問題,他常常一問三不知。」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詐傻扮懵
(白話均指裝傻扮樣。假裝什麼都不知道。)
|
|
(4337)普通話說:好心沒好報(hǎo xīn méi
hǎo bào)
|
解說:
【好心沒好報】:形容一片好心腸卻得不到好的報答。
出處1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7回:「出了好心沒有好報,看來為人也很有限。」
出處2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你要嫌太虧太不上算受了騙好心沒好報 —你打我一頓得了。」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好柴燒爛灶
(白話指好柴火卻把灶燒爛,形容好心沒得到好報。)
|
|
(4338)普通話說:疲於奔命(pī yú bēn
mìng)
|
解說:
疲於奔命: 指事情繁多,奔波勞累,不堪其苦。亦作「罷於奔命」。
疲:疲乏,勞累;奔命:奉命奔走。
原指因奉命奔走而弄得精疲力盡。現在也形容忙於奔走應付而搞得非常疲勞。
出處《左傳·成公七年》:「余必使爾罷於奔命以死。」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工夫長過命
(白話指人的生命有限度,而工作永遠無期。)
|
|
(4339)普通話說:華而不實(huá ér bù shí)
|
解說:
華而不實:形容花開得好看,但不結果實。
比喻外表好看,內容空虛,不認真不老實。
也指表面上很有學問,實際腹中空空的人。
華:通花,開花;實:果實,結果。
出處1宋陳師道《謝徐州教授啟》:「竊懷匹夫不奪之心,庶幾君子難進之節,是古之學勤而無功,自好之文華而不實。」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花布(被)冚(蓋)雞籠
(白話指用花布包裹雞籠或用花被蓋住雞籠。比喻貪圖外表好看。)
|
|
(4340)普通話說:折本買賣(shé běn mǎi mài)
|
解說:
折本買賣是詞語形容吃虧的事。
折:虧損。虧損的生意。本:本錢。
虧損了本錢的買賣,泛指吃虧的事。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蝕到癱癱腰
(生意難做,不僅嫌不到錢,而且老本快虧完。)
|
|
(4341)普通話說:潸然淚下(shān rán lèi xià)
|
解說:
潸然:流淚的樣子。形容淚流不止。
林沖見說了,潸然淚下,自此杜絕了心中掛念。(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回)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膝頭撟眼淚
(撟即擦拭,指蹲著哭時用膝頭擦眼淚。比喻十分傷心或後悔。)
|
|
(4342)普通話說:咬緊牙關(yǎo jīn yá guān)
|
解說:
咬緊牙關是成語,用於處事。
指盡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難。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鬼叫你窮—頂硬上
(這是碼頭工人的號子,指咬緊牙關,頂著困難迎上前去。)
|
|
(4343)普通話說:石沉大海(shí chén dà hǎi)
|
解說:
出處1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來,似石沉大海。」
出處2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二回至第三日:「又帶了幾個水手,分頭尋找,也是枉然。一連找了數日,竟似石沉大海。」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抌落鹹水海
(形容東西丟進大海,比喻沒有希望再找回來。)
|
|
(4344)普通話說:瞒神弄鬼(mán shén nòng guǐ)
|
解說:
【瞒神弄鬼】欺騙擺弄別人,背著人在暗中搗鬼。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0回:「你又護著他了!你們瞞神弄鬼的,打是我不知道呢!」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氹鬼食豆腐
(氹[粵語]tam5:哄、騙。民間相傳每年農曆七月十四為“鬼節”,人們在家門前擺些果品酒飯,燃香燭燒紙錢,祭典遊魂野鬼。
後來有人為省錢,只用果品和豆腐替代。因此,人們用此話比喻某些人說得比做得好,純粹騙人歡喜。)
|
|
(4345)普通話說:事必躬親(shì bì gōng qīn)
|
解說:
【事必躬親】躬親:親自。不論什麼事一定要親自去做,親自過問。形容辦事認真,毫不懈怠。
出處1《詩·小雅·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
出處2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九回:「於舅太爺卻勤勤懇懇,事必躬親,於這位外甥的事格外當心。」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出門無六月
(離家遠行,各地氣候不一樣,就算是在夏天六七月,也要多帶衣服以防不測。比喻凡事多做好打算。)
|
|
(4346)普通話說:絮絮叨叨(xù
xù dāo dāo)
|
解說:
【絮絮叨叨】形容說話羅嗦,嘮叨。
出處1「明·湯顯祖《紫簫記·勝遊》:「自成了人後,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來覆去,那裡睡來?」
出處2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九回:「那呆子絮絮叨叨,只管念誦著陪禮,爬起來與沙僧又進。」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拜神唔見雞
(指用拜神的雞在神枱忽然不見了這事情,驚疑、著急的主人嚇得對神壇喃喃嘀咕不停。此句借喻絮絮叨叨沒完,令人生厭。)
|
|
解說:
【東央西告】形容到處懇求。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人怕誒,米怕篩(苦苦懇求總能使人心軟。)
|
|
(4348)普通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shòu sǐ de luò
tuó bǐ mǎ dà)
|
解說: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是一個詞語,原意是:即使是餓死的駱駝體積也比馬的大,後來引申為,在一方面有特別特長的人,即使在這方面突然到了窮困的地步,也比一些在這方面剛出爐的人強。
【通俗解釋】
就是說一個大戶人家再窮也起碼剩個架子,好過一般窮人家.
劉姥姥在得了鳳姐二十兩銀子後 ,用了一句俗語「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來誇讚賈府以示感謝。
因為駱駝本來就比馬大很多,即使這個駱駝是餓死瘦死的,骨架子還在那兒,還是比馬要大。
比如說,甲家一直是富豪,錢很多,生意很好,乙家一直是窮人。有一天甲家生意破產了,也是窮人了,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還是有家底的,還是要比乙家日子過得好。
打個比喻,就算是破產的商人,也比乞丐要強一點。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爛船都仲有三根釘
|
|
(4349)普通話說:無憂無慮(wú yōu wú lǜ)
|
解說:
沒有任何憂慮。形容心情舒暢自然。無:沒有。
出處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二折:「我做了個草庵中無憂無慮的僧家。」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皇帝女—唔憂嫁。(意思是無憂無慮)
|
|
(4350)普通話說:各得其所(gè dé qí suǒ)
|
解說:
【各得其所】形容指各人都得到滿足。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太公分豬肉—見者有份(意思是人人都有)
|
|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66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65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
65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blog.stheadline.com/article/detail/930018/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
|
(4311)普通話說:愚不可及(yú bù kě jí)
|
解說:
愚:傻,笨,及:比得上。
另一解釋,是誇獎一個人的智慧卓越,在某種時刻偽裝愚昧,是表達了一個人裝傻,但是心如明鏡。不單純意義上的愚蠢,而是一種智慧。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蠢到加零一
( 指對方蠢到不能再蠢。)
|
|
(4312)普通話說:弄虛作假(nòng xū zuò jiǎ)
|
解說:
弄虛作假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指製造假的現象以欺騙別人。
虛:虛假;假:不實。製造假的現像以欺騙別人。
出處廖魯言《一九五九年農業戰線的任務》:「在執行生產計劃的全部過程中,也應該實事求是,力戒浮誇和弄虛作假。」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整色整水
( 白話指專做表面功夫,裝模作樣,甚至弄虛作假騙人。
|
|
(4313)普通話說:刁蠻(diāo mán)
|
解說:
狡猾蠻橫。也有乖巧機靈的意思。
出處1清錢學綸《語新》:「予忿岳田雖俱重價,且負租累累,人又刁蠻,但貧富無常,究緣困迫所致。」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刁蹻扭擰
( 白話蹻:蠻纏;扭擰:扭計。指任性刁蠻,使小性子讓人遷就。)
|
|
(4314)普通話說:不可開交(bu ke kai jiao)
|
解說:
開:打開,解開;交:相錯,糾纏。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佗手褦腳
( 白話佗手:黏手,褦[ 粵語]nang3腳:絆腳。指被纏身、拖累,難以脫開。)
|
|
解說:
出處1宋·陳亮《謝張侍禦啟》:「競短爭長,無復此夢。」
出處2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三十回:「或是妯娌們言錯語差,或是姑嫂們競短爭長」。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口同鼻拗
( 白話拗:爭拗、爭吵、爭辯。比喻無謂的紛爭。)
|
|
(4316)普通話說:漠不關心(mò bù guān xīn)
|
解說:
形容對人或事物冷淡,一點也不關心。
出處明·朱之瑜《與岡騎昌純書二首》:「至於一身之榮瘁;祿食之厚薄;則漠不關心;故惟以得行其道為悅。」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闊佬懶理
( 白話指與己無關的事情,對別人不聞不問、漠不關心。)
|
|
(4317)普通話說:銷聲匿跡(xiāo shēng nì jì)
|
解說:
銷聲匿跡—銷:通「消」,消失;匿:隱藏;跡:蹤跡。
指隱藏起來,不公開露面
出處1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錦江,然畏穎川知之,遂旅遊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出處2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八回:「他生平最是趨炎附勢的,如何肯銷聲匿跡。」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曬聲氣
( 指沒一點消息,又指某件事情可能沒轉機、沒有希望。)
|
|
(4318)普通話說:反唇相譏(fǎn chún xiāng jī)
|
解說:
出處1《漢書·賈誼傳》:「婦姑不相說(悅),則反唇而相稽。」
出處2華而實《漢衣冠》七:「濟渡滿不買帳,反唇相譏:“皇上信得過我,幹您哪一條?」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窒頭窒勢
( 白話指頂嘴反駁,橫加干涉。又比喻劈頭蓋腦地責怪。)
|
|
(4319)普通話說:七事八事(qī shì bā shì)
|
解說::
七事八事形容事情多而雜亂。
出處1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九十一回:「剛打發出去,家中正七事八事,聽見薛嫂兒來說此話,唬的慌了手腳,連忙僱轎子,打發大姐家去。」
出處2二月河《乾隆皇帝》二十六:「先帝爺在時,宮裡三天兩頭丟磚打瓦七事八事,夜裡鬧鬼不安靜。」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枕住嚟做
( 白話枕住:連續不斷。指堅持不斷地把這件事情辦好。)
|
|
(4320)普通話說:脈脈相通(mài mài
xiāng tōng)
|
解說:
出處李大釗《Bolshevism的勝利》:「人間的生活,都在這大機軸中息息相關,脈脈相通。」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搭通天地線
( 白話指搭上和疏通了上上下下各種關係。)
|
|
解說:
捉摸不定是漢語成語;
捉摸 :揣測;預料:不可捉摸|難以捉摸|捉摸不透。
不定 : 1.不安定;不穩定;2.沒有一定。3.不住;不止。
出處1: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回:「卻說朱武、楊春兩個正在寨裡猜疑,捉摸不定。」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神神化化
(白話指神經不太正常,行為捉摸不透。)
|
|
(4322)普通話說:七手八腳(qī shǒu bā
jiǎo)
|
解說:
七手八腳是漢語成語形容七隻手八隻腳一起工作,極不協調,比喻人多手雜,動作紛亂。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上堂七手八腳,三頭兩面,耳聽不聞,眼覷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合手合腳/夾手夾腳
|
|
(4323)普通話說:沒譜兒 (méipǔr)
|
解說:
沒譜兒是方言形容沒有準主意;沒有一定之規。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哩嗒圾/冇厘搭霎
|
|
解說:
指道理奧妙,難以說明。有時也指情況微妙,不便說明。
出處1《莊子·天道》:「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後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謂只能心領神會,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話頭醒尾
( 白話指領悟力強。形容話還未說開頭就知結尾。)
|
|
(4325)普通話說:好吃懶做(hào chī lǎn zuò)
|
解說:
好吃懶做是成語—好:喜歡、貪於。貪於吃喝,懶於做事。
出處1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這樣好吃懶做的淫婦,睡到這等日高才起來。」
出處2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且人前人後,又怨他不會過,只一味好吃懶做。」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好食懶飛
( 飛:到處遊蕩,行無蹤影。指好吃懶做的人。)
|
|
解說:
出處1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裡》第三章:「調度員忽閃忽閃眨著眼,楞頭楞腦地望著梁建。」
出處2曹禺《原野》第二幕:「乾媽,虎子傻,說話楞頭楞腦,沒分寸。」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沙哩弄銃
( 白話沙sa4,銃cung3 ,指魯莽、輕率、毛手毛腳的人。)
|
|
(4327)普通話說:叫苦連天(jiào kǔ lián tiān)
|
解說:
叫苦連天是漢語成語。
形容因過分辛苦而連連發出抱怨的聲音,比喻苦惱至極而訴苦不已。
用法:形容詞,一般用來形容人的對某件事情的抱怨。反義詞是眉開眼笑樂不可支。
出處2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五回:「今番受了輪船火車上下勞頓,早害得他叫苦連天。」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喊苦喊忽
( 白話指受到一點點委屈都不能忍受,一直叫苦連天。又寫作“叫苦叫屈”。)
|
|
解說:
膽小如鼠是一個漢語成語:膽子小得像老鼠那樣,形容膽子小,不自信的人;總是怕事情落在自己頭上,怕惹麻煩或是不好的事情要自己承擔。
不過,「膽小怕事」有時也會被用做褒義之用。以形容一個人不善於辦事。
當一個人面對正確的,需要自己馬上去面對並處理的事時,膽小怕事肯定不行。
【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有一個十分膽小的人,名叫元慶和,他本來是北魏時期的官員,擔任刺史一職。
有一天,他的手下找到他說:「大人,敵人已經攻到城下了,我們是不是要跟他們決一死戰?」
只見他雙手發抖的說道:「不……傳令下去,讓所有的將士放下兵器,準備投降」。
雖手下極力勸阻,可他好像心意已定,出城投降。
從此,他所掌管的區域全部劃入了梁朝的版圖。
又有一次元慶和奉了梁武帝的命令,帶領梁朝的將士去攻打東魏的項城。當他的士兵報告道:「報告王爺,大軍已經到達項城了,聽聞東魏的大軍沒多久也會到達那裡。」
元慶和謹慎地說道:「你知道東魏的大軍多少人嗎?」
士兵信心滿滿地說「大約有三萬人!」
元慶和如晴空霹靂一般,被徹底驚到了。神色慌張地說道:「快快…傳令下去,馬上撤退。」
士兵們不情願的按照他的旨意照做了。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生人唔生膽
(白話指大活人卻沒膽量。形容膽小怕事。)
|
|
(4329)普通話說:偎慵墮懶(wēi
yōng duò lǎn)
|
解說:
出處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三折:「我想他在俺家做了二十年夫婿,每日家偎慵墮懶,生理不做,今日做了官,就眼高了。」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懶人多屎尿
( 白話指人懶愛上廁所,諸多藉口偷懶。)
|
|
(4330)普通話說:先斬後奏(xiān zhǎn hòu zòu)
|
解說:
先斬後奏原指臣子先把人處決了,然後再報告帝王。
現比喻未經請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再向上級報告。
出處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三折:「聖人命俺巡撫江南,敕賜勢劍金牌,體察姦蠹,理枉分冤,先斬後奏。」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打死狗講價
(白話指事先沒有商談好交易條件,卻搶先宰了狗後漫天要高價錢。)
|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