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 shā fēng jǐng大煞風景
dà shā fēng jǐng大殺風景
成語「大殺風景」見於唐代李商隱《雜纂》:「殺風景:花間喝道,看花淚下,苔上鋪席,背山起樓,花架下養雞、鴨」。
成語「大殺風景」見於《石點頭》:「一人向隅,滿座不樂。王老先生悲哭敗興,大殺風景,收了筵席罷」。
近代使用成語「大煞風景」見於魯迅《書信集》:「龍華的桃花早已開,但警備司令部佔據了那裏,大煞風景,遊人似乎也少了」。
現代用「大煞風景」的意思是:損害了美好的景致、敗壞了人的興致。
詞語釋義:
向隅解:非常孤立或得不到機會而失望。
隅粵音:如。
纂解:匯集、編輯。
纂粵音:轉。
2 rú shí de jiè如拾地芥
成語「如拾地芥」見於南朝梁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輜軿青紫,如拾地芥,而惰遊廢業,十室而九空」。
成語「如拾地芥」見於宋代曾鞏《本朝政要策》:「故世宗取淮南關南之地,太祖平五強國,如拾地芥」。
近代使用成語「如拾地芥」見於任天材《闖蕩江湖》:「做夢也沒想到,這次升職,不費吹灰之力,有如拾地芥」。
現代用「如拾地芥」形容所做的事好像往地上執拾小草那樣容易辦到。
詞語釋義:
地芥解:小草。
輜軿解:豐盛的糧食。
輜軿粵音:支評。
青紫解:爵高位顯的官位。
地芥解:地上的小草。
3 bù jué rú lǚ 不絕如縷
bù jué rú xiàn不絕如線
成語「不絕如縷」見於《公羊傳.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國,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如縷」。
成語「不絕如線」見於清代《困學集》:「自孟軻氏而後,學者不絕如線,迨宋興而諸儒繼起,不可謂盛者歟」。
近代使用成語「不絕如縷」見於冰心《寄小讀者》:「年來筆下銷沉多了。然而我覺得那抒寫的情緒,總是不絕如縷」。
現代用「不絕如縷」或「不絕如線」比喻情勢危急,就像只有一根絲線維繫着,看來快要截斷但又連繫着。
詞語釋義:
絕解:斷。
縷解:細長的線。
縷粵音:柳。
迨解:等到。
迨粵音:代。
4 mò shì bú wàng沒世不忘mò shì nán wàng沒世難忘
成語「沒世不忘」見於《禮記.大學》:「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成語「沒世不忘」見於郭沫若《柱下史入關》:「我哀悼它,我感謝他,我要沒世不忘它的恩德」。
成語「沒世難忘」見於《鏡花緣》:「尚求恩人始終垂救,倘脫虎口,沒世難忘」。
現代用「沒世不忘」或「沒世難忘」表示一輩子也忘不了。
多表示對恩情的感恩。
詞語釋義:
沒世解:終身。
5 shí yǒu bājiǔ 十有八九
成語「十有八九」見於《三國志.夏候玄傳》:「楊利以法術占吉凶,十可中八九」。
成語「十有八九」見於唐代杜甫《負薪行》:「土風坐男使女立,男當門戶女出入。十有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
近代使用成語「十有八九」見於茅盾《子夜》:「要是已經回來,那他們的運氣就十有八九」。
現用「十有八九」說明十份之中,佔有八、九份之多;形容所佔比重極大或形容極有把握、很有可能實現。
詞語釋義:
土風解:當地的風俗。
門戶解:一家之主。
負薪解:背上柴草,指幹體力勞動,也借指無地位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