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6日 星期一

31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31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blog.stheadline.com/article/detail/930018/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3661)普通話說:差不多chà bù duō
1. 解說: 相差有限;相似。
出處1《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魏造 、 杜億 兩人與聞俊卿意氣相投,學業相長,況且年紀差不多。」
出處2《紅樓夢》第六四回:「我父親要給二姨兒説的姨夫,就和我這叔叔的面貌身量差不多兒。」
例如:這兩種花色差不多。
2. 大概;幾乎。
出處3《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回:「有了一萬或八千,我想萬把銀子的老債,差不多也可以將就了結的了。」
出處4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三:「在這並不怎麼寬大的島市,只要你一出街去,便差不多隨處都可以碰見熟人。」
3. 差不多的,指一般的、普通的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咁上下(大約、大概、差不多)

3662)普通話說:兩頭夠不著liǎng tóu gòu bù zhe
解說:
夠不著,意為距離遠,可為左右距離遠,或是上下距離遠。
一般人們常說,這個東西離我太遠,我夠不著,意思即為實物放在眼前,但卻觸摸不到。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兩頭唔到岸

3663)普通話說:顯擺xiǎn bai 
解說:
 顯擺〈方言〉:顯示並誇耀;炫耀。也作“ 顯白 ” 愛在大家面前誇耀自己的意思。
原讀三聲,但跟在顯的後面,讀輕聲。
出處老舍駱駝祥子》十五:「他以為這麼來的一個老婆,只可以藏在家中;這不是什麼體面的事,越少在大家眼前顯擺越好。」
「顯擺」這個詞,屬於北方方言,通俗的說,就是炫耀的意思。
「顯擺」在網絡上很普遍,網絡也利用了現代人喜歡張揚的特點,提供了各種顯擺的平臺。
例如:購物回來可顯擺自己的購物成果,自己有好看的首飾也可拿出來亮一下,如果是個家常菜烹飪高手,還可炫耀你的手藝。
顯擺,其實也可理解為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長處,達到共用的一種美德。
這個詞,以前是貶義詞,現在在逐步在作為褒義詞用了。
更有些網站,直接取名為「愛顯擺網」,就是倡導這樣一種展示、分享的網絡美德。
顯擺,意思為顯示並誇耀,也做顯白。例句:他就愛顯擺自己。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曬命(炫耀)

3664)普通話說:笨蛋(bèn dàn
解說:
一般來講,笨蛋都帶有歧視的含義在裡面,相對於用於智力不高或是智力有一些低的人身上。
有時叫別人做事,但此人沒做好,生氣了就會冒出笨蛋這詞。
「笨蛋」和「傻瓜」是近義詞,但它比傻瓜的程度深。
今天的笨蛋一詞是個語感非常重的日常用語,一個人被別人罵作笨蛋,一定會勃然大怒。在某種程度上,笨蛋等同於「白癡」,都是形容智商極其低下的人。
不過在古代,稱呼一個人為笨蛋和智商卻毫無關係,這個字甚至還是一種造紙的原材料。
根據《說文解字》說:笨,竹裡也。從竹,本聲。
徐鍇進一步解釋道:笨,竹白也。
《廣雅·釋草》解釋得更加詳細:竹其表曰笢,其裡曰笨,謂中之白質者也。
其白如紙,可手揭者,謂之竹孚俞。
綜合以上注釋,可見是竹子的裡層,是竹子殺去青皮後留下的部分,是一層白色的薄膜,像紙一樣又薄又白,可作造紙的原材料。東漢蔡倫造紙,最早的原材料非常簡陋,有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後來的人才使用竹白當作原材料。
因為史書要在用竹白造的紙上書寫,因此後人就把史書稱為竹白,即
的這一原始語義到了魏晉時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根據《晉書·羊曼傳》記載,有四位元大臣通過評比,選出了當時的四伯大鴻臚江泉把能吃的人定義為谷伯
豫章太守史疇把大肥的人定義為笨伯
散騎郎張嶷把狡妄之徒定義為猾伯
羊聃則把狼戾之徒定義為瑣伯
這是比附上古時期的四凶
其中大肥是指身體肥大,行動不靈巧,這類人被稱作笨伯,可見此時的已經轉義成了笨重的意思,但是仍然沒有和智商低下聯繫在一起。
到了東晉時期,著名的道教領袖葛洪的門人向他請教天下的惡人都有哪些種類,葛洪列舉了悖人逆人虐人等數十種惡人的種類,其中說:杖淺短而多謬,暗趨舍之臧否者,笨人也。在葛洪看來,笨人是指那種見識淺陋,謬誤百出,又不懂得善惡得失的人。這種人當然是愚蠢的人。
直到這時,才和智商掛起鉤來。
清人李鑒堂所編《俗語考原》一書中說:「山東人謂粗魯人曰體漢,體與笨同。」
在古代和身體的字(繁體字)是兩個字,意思是,又指粗笨。
笨漢當然智力低下,可見民間俗語已經把的意思定型了,以至慢慢和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笨蛋一詞。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木嘴
「木的讀音是」muk1指做事沒分寸,而且口齒不伶俐的人。
木嘴茂里其實差唔多意思,都喺指一個人傻傻呆呆,不過木嘴側重於形容一個人嘅外表,而茂里側重於形容一個人的內在。 

3665)普通話說:慢吞吞(màn tūn tūn
解說:
慢吞吞是漢語詞語,是指緩慢的樣子。也指某事進展非常慢
出處1茅盾《子夜》四:「陳君宜慢吞吞地發言了。」
出處2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二八章:「姚士傑心切得很,恨不得把郭世富的話,用手從那慢吞吞的鬍子嘴裡掏出來。」
慢吞吞亦作慢慢吞吞
出處3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一:「車子在平道上晃晃悠悠,慢慢吞吞地走著。」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納糯
又有人會寫作「」(音:lap9、糯),形容人行事緩慢又懦弱,「納」一字帶有 「黐立立」的意思。

3666)普通話說:遊手好閒yóu shǒu hǎo xián
解說:
閒:通俗講就是閒著,無事情可做。

  好:應讀四聲,是指愛好,偏向某一行為。

  遊手:自然是指手閒著沒事做了。

  所以整個詞語的意思就明白了,具體解釋為:指人遊蕩懶散。

  出處1南朝··範曄《後漢書·章帝紀·元和三年詔》:「今肥田尚多,未有墾辟。其悉與賦貧民,給與糧種,務盡地力,勿令遊手。」
出處2·無名氏《殺狗勸夫》:「我打你個遊手好閒,不務生理的弟子孩兒。」
出處3·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八回:「這位督辦,那時候正在上海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正好有功夫做那些不相干的閒事。」趼:粵音: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食塞米
白吃飯、懵懂、無理智、愚鈍;也說「食塞心肝。」

3667)普通話說:歹毒dǎi dú
解說:
比喻非常狠毒的意思
出處1清 曹雪芹 《紅樓夢》第六十五回:「提起我們奶奶來,心裡歹毒,口裡尖快。我們二爺也算是個好的,那裡見得他。」
出處2《文明小史》第二七回:「我住在他家,看他這種歹毒樣子,如何看得慣呢?」
出處3魏巍 《幸福的花為勇士而開》三:「禽獸只是盲目地謀生,並沒有惡毒地殘害人類之心呵!」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正寫為「陰騭」,現時坊間慣寫為「陰質」,形容刻毒、涼薄,多用來形容小人。

3668)普通話說:馬馬虎虎mǎ mǎ hǔ hǔ
解說:
形容還過得去;亦形容做事不認真,不仔細。
出處1茅盾《子夜》十二:「單辦那八個廠,四十多萬也就馬馬虎虎混得過。」
出處2周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從此,我讀什麼書都不再馬馬虎虎了。」
【成語故事】
宋代時,京城有一個畫家,作畫往往隨心所欲,想到什麼就畫什麼,畫一樣東西,常常畫到一半就換另一樣東西畫了,讓人搞不清他畫的究竟是什麼。
有一次,他剛畫好一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他就隨手在虎頭後畫上馬的身子。來人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呢,他回答說:“馬馬虎虎!”
來人看這馬不是馬,虎不是虎的畫,很不滿意,就沒要這幅畫。於是畫家便將畫掛在客廳裡。大兒子見了問他畫裡是什麼,他說是虎,小兒子問他卻說是馬。
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時,分不清馬和虎,就把人家的馬當老虎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賠錢。他的小兒子外出碰上老虎,卻以為是馬想去騎,結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
畫家悲痛萬分,把畫燒了,還寫了一首詩自責:“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餵了虎。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
這詩雖然算不上好詩,但這教訓實在太深刻了,從此,“馬虎”這個詞就流傳開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正寫為「揦西」/拿西
意思指一個人做事錯漏百出,馬虎了事。

3669)普通話說:傻逼shǎ bī
解說: 
多用作名詞,形容極端傻的、愚蠢的和白癡的人。

  1傻逼可根據發音(中文拼音首字母縮寫,大小寫均可)寫作傻B或是SB,屬髒話、俗語、中國俚語、粗俗用語與忌語、惡意的辱駡。
2代表女性生殖器官,但雙方在互罵時通常都不會產生相關聯想。使用這個詞並不表示對方有智力缺陷(不過通常還是帶有此類色彩),而是用於對對方道德或其他方面行為的強烈不滿,甚至可以表達憎恨,厭惡或藐視意味。
由於其粗俗、污辱及攻擊性的含義,此詞需要慎用,多數使用情況見於言語性的侵犯和攻擊中;
也有關係親密的朋友間用此詞開玩笑,尤其在男性間兄弟,好友之間。
現在都算是一種常用語了對於好朋友來說只是口頭語。
如果是不認識的人這麼對你說,那肯定就是罵你的意思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正字為「暓李」讀法為 mau6 lei2,「李」字轉陰上聲,可寫作「茂利」。
多配以量詞「條」字使用,基本上只會用作形容男人。你條暓李。
暓李來源眾說紛紜,
1有人指是來自英文moron,即傻子;有說法解釋是「謬戾」的變音,原指荒謬、狼戾合而為一的人;
2亦有人認為是來自mullion一字,即建築物的支柱,由於當年英人來港建樓,不時對著木柱大嗌mullion,當時不懂英文的港人就取其意,對一些「蠢過碌木」的人鬧作「茂利」。

3670)普通話說:奇奇怪怪qí qí guài guài
解說:
指事物或行為稀奇特異
出處·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3卷:「卻有個波俏的女子,也因燈夜遊玩,撞著個狂蕩的小秀才,惹出一場奇奇怪怪的事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卡啦蘇/騎呢
卡啦蘇指一些常做出莫名其妙的舉動或行為的人,或外表裝扮很是怪相的人。
騎呢粵拼ke4 ne4,注意「呢」字係陽平聲)是一個粵語形容詞。佢嘅定義有啲含混,有時用嚟形容人哋衣着打扮核突,有時指人哋舉止論盡失禮,有時指人哋性格古怪。
總之,佢帶有三尖八角、岩岩巉巉嘅意思。(粵語讀音:caam4)。
騎呢嘅人,唔單止同社會大部分人接受嘅標準唔同,還帶有貶義性。
騎呢嘅講法,係1997-1998年左右開始喺香港流行,呢個詞語有好多種寫法,可以寫做「騎哩」、「奇離」等等,好唔統一。
1998年,香港蘋果日報編輯部曾經出過一份內部通告:當時港聞版同娛樂版,對於呢個詞語有唔同嘅寫法,好混亂,通告要所有版面以後統一寫「騎呢」。
現代社會好多人講求標奇立異嘅個性,寧願俾人話「騎呢」,都好過好似倒模啤出來咁平庸;
所以騎呢這個詞語,又染上咗一啲「黑色自嘲」嘅意味,自認騎呢嘅人,有時可以將自己當成古代嘅竹林七賢,岩得嚟夠特別咁話。
「騎呢」是形容詞,可單獨使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