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6日 星期日

【201—203】五星級文憑考試綜合語文練習加油站

 

201—203】五星級文憑考試綜合語文練習加油站

谷歌網站master曾(共1—330

201

1.特指問用「誰、什麼、怎麼、哪」等代詞表示疑問,或隱含著疑問代詞表示疑問,末尾用「呢」。例如

你們什麼時候開學呀?

我的書包(在哪兒)呢?

2.選擇問並列幾個項目,讓對方選擇一項來回答。中間常用「還是」;可以在句中和末尾都用「呢」,也可以只在句中用「呢」,也可以都不用。例如

你是喝啤酒還是喝可樂?

你去呢,還是我去(呢)?

3.反覆問也叫正反問,用肯定和否定相疊的方式提問,讓對方作出選擇。也可以看做一種特殊的選擇問。

例如:游泳池裡人多不多?

這事是不是你幹的?

咱們明天去爬山,好不好?

4. 是非問可以用「是」、「對」、「嗯」、「有」或「不」、「不是」、「沒有」等作簡單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可以只用語調表示,也可以在末尾用「嗎、吧、啊」等。

例如

你想去?你願意跟我在一起嗎?你餓了吧?

這個網站挺有意思啊?

一種疑問句並不表示疑問,而是用疑問句的形式表達肯定或否定的意思,這種疑問句叫反問句。通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例如

這事還瞞得過他?(這事瞞不過他。)

1例如

春天到了。

大家都不同意。

這麼做是不太好。

有些陳述句是敘述動作行為和事情進行發展的。

 

2例如

他昨天就到了。

有些陳述句是描寫人或事物的外貌形狀、性質特徵的。

 

3例如

中秋的月亮格外明亮。

有些陳述句是說明事物的性質、特點、用途的。

 

4例如:

他是一位工程師。

有些陳述句是表達一種觀點、看法的。

 

4例如

這說明上述兩種觀點均有失偏頗。

202

【學習目標】字形辨識

【答案】(A)(C)

下列文句中,「誠」字使用正確的選項是﹕                                  

(A)承重任,擔大事,應當誠惶誠恐,敬謹將事

語譯:本為古代臣子給君王奏章中表示惶恐不安的用語,今形容小心謹慎,以致於害怕不安的樣子。多用於下對上的場合。

(B)昨天我專誠拜訪,卻吃了閉門羹,頓覺心中怏怏

語譯:①專心誠意:廠方專誠為我們用戶服務,我們非常感謝。

②猶特地。表示不是順便:專誠拜訪|怕您不肯去,廠領導派我專誠上門來請的。

(C)「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古人之言,誠不我欺

語譯:實際是“古人誠不欺我”,意思是古人的話確實沒有欺騙我,即古人說得對;有感嘆、覺悟之意。

(D)對於團體的事務,人人都應戮力以赴﹔誠心作對,不免成為害群之馬

語譯:成心:意指故意、特意dao。近義詞:存心

誠心版:意指權“ 誠懇的心意”。但是很多文藝作品會將“成心”誤寫成“誠心”。這個不影響人們理解句子的意思。比如:

你這分明是誠心來起哄。實際上,句子中的“誠心”應該為“成心”或者“存心”。

(E)一個人難免犯錯,但貴在能夠坦誠錯誤,衷心改正﹕文過飾非,實無濟於事   

語譯:坦白承認做了錯事。

【解說分析】:

(B)專「誠」拜訪→專「程」拜訪。

(D)「誠」心作對→「成」心作對,或「存」心作對。

(E)坦「誠」錯誤→坦「承」錯誤。

203

【學習目標】閱讀理解分析作品與表達的能力

 

閱讀下列的文字,說明:

 

《五代史•馮道傳》

《五代史.馮道傳》1

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

不張,國乃滅亡2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3

。禮義,治人之大法4

,廉

恥,立人之大節5

。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

如此,則禍敗亂亡6

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

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

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故夫子之論士曰︰「行己有

恥。」7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8!」又

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9

!」所以然

10,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11,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

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12

注釋:

1. 《五代史.馮道傳》︰《五代史》有新舊之分,宋代薛居正撰有《五代

史》,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公元 907 960)史料。

後來歐陽修重新加以修訂,是為《新五代史》。本文所指是歐陽修的

《新五代史》。「論曰」以下一段文字是《馮道傳》序中所言。馮道是

五代時瀛州景城(今河北省交河縣東北)人,字可道,自號長樂老,後

唐、後晉時歷任宰相,後漢、後周時又歷任太師,並曾在契丹任過太

傅,歷事五姓十君,常遭後世非議。

2.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禮、義、廉、恥是治理國

家的四個綱要;四綱如果得不到伸張,國家就會滅亡。其說最早見於

《管子 . 牧民》 ︰「四維張,則君令行; … … 四維不張,國乃滅

亡。……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

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

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3.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好啊!管仲能夠說出這些話。管生︰即管敬仲,字

仲,名夷吾。春秋時齊國著名政治家,相於齊,輔助齊桓公成為春秋第

一霸主。生︰先生。能言︰有獨到的見解。

4. 禮義,治人之大法︰禮和義,是治理百姓的重要法則。

5. 廉恥,立人之大節︰廉和恥,是教化人民的重要德目。

6. 禍敗亂亡︰泛指一切人為災禍。

7. 故夫子之論士曰︰「行己有恥。」︰所以孔子評論士人時曾說︰「為人

立身處世,要能知羞恥。」語見《論語.子路》︰「子貢問曰︰『何如

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

矣。』」

8.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人不可以沒有羞恥之心,人如果能

以無羞恥之心為可恥,就可以遠離恥辱了!另一解法︰人不可以沒有羞

恥之心,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真是不知羞恥啊!兩說俱通。

9. 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羞恥之心對人而言,關係

重大;玩弄機謀巧詐的人,是沒有羞恥之心的。機變之巧︰指投機取巧

的事。孟子兩段說話俱出自《孟子.盡心上》。

10. 所以然者︰他們之所以這樣說的原因。然︰如此,這樣。

11. 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是因為人不廉潔,而做出違背禮義的事情

來。悖︰違反,違背。○粵 [][bui6];○漢 [bèi]

12. 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所以士大夫的無恥,就叫作國恥。

 

【國之四維】古代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規範。出自《管子·牧民》:「何謂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義為行動準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有知恥之心。

 

(一)歐陽脩如何藉管仲的言論提出自己的觀點

 (二)顧炎武「自己」所強調的觀點是什麼?

 (三)(管仲、歐陽脩、顧炎武)三人言論所構成的文意脈絡,呈現何種論述層次

 

 答案必須標明()()()分列書寫。 

 

【寫作提示】:

(一)歐陽脩藉管仲的話說明:四維是攸關國家存亡的綱紀,接著分就禮義與廉恥論述,再聚焦在廉恥上立論,以反面論述,說明大臣不知廉恥,將會導致國家滅亡。

(二)顧炎武延續歐陽脩的論述,在廉與恥中,又特別強調恥,他認為恥是四維的基礎,不知恥,就會不廉,不廉就會違背禮義。並進一步強調士大夫的無恥,是為國恥。可見顧炎武的論述結語明顯側重士大夫的羞恥心。

(三)上述三人的論點相承,構築出層層遞進的文意脈絡:先談四維,再分立禮義與廉恥,接著將重點擺在廉與恥,最後聚焦於「恥」,並引用孔子、孟子對「恥」的言論,凸顯羞恥心、知恥、恥辱三者間的關係,更將焦點凝聚在士大夫身上,可見作者對知識份子的節操十分重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