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谷歌網站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mastertsang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五星級官方網站 |
|
|
(6421)普通話說:搖頭晃腦(yáo tóu huàng nǎo) |
解說: 「搖頭晃腦」是成語,意思是非常得意的樣子。 形容自己感覺很有樂趣或自己認為很不差的樣子。 出處1魯迅《二心集·善於翻譯的通信》:「搖頭晃腦的讀起來,真是音調鏗鏘,使人不自覺其頭暈。」 出處2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二回:「怎奈他不來理論這話,倒瞪著兩隻眼睛,搖頭晃腦,指手畫腳。」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得敕(得戚) 「得敕」粵語意思是得意忘形。 這是是中性詞,有得意、顯擺的意思,也可指小孩可愛活潑。 「得戚」的正寫應該是「得敕」 「敕」是皇帝的命令,「得敕」等於奉聖旨而行,比喻其得意洋洋、 橫蠻無理,旁人莫可奈何。這個用語十分傳神, 誰說粵語盡是粗俗? 【得敕】闡述1: 粵語也有「奉旨」的說法,例如:「次次唔掂都要我地幫佢,家下你估奉旨架?」市井中人,有把「奉旨」說成「老奉」,「奉」字轉了聲調, 由下去聲(第6聲)變成上上聲(第2聲),好像叫老朋友「老馮」的馮音。 【得敕】闡述2: 與「得敕」意思相近的,還有「招積」; 「得敕」是恃著有人寵愛或立過甚麼小功的輕佻舉止; 而「招積」則暗示有其人挑挑剔剔、要求多多,以為這樣便比別人高一等。 80年代某旅行社的廣告就用上:「食得招積,住得舒適」以作招徠。 例句: 搵到小小錢就咁得戚,未見過世面。 (賺了一點點錢就這麼得瑟,沒見過世面。) 〔得瑟是普通話。〕 |
|
(6422)普通話說:皮相之見(pí xiàng zhī jiàn) |
解說: 「皮相之見」是成語,意思是說話沒有說到點子(話題)上的膚淺看法。 皮相:從表面上看。 出處1郭沫若《少年維特之煩惱序引》:「這種皮相之見,不識何以竟能深入人心而牢不可拔。」 出處2蔡東藩《元史演義》第十六回:「本回全敘亡金事蹟,而金之所以致亡,已躍然紙上。徒謂其錄述之詳,猶皮相之見也。」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你鋪話法… 「你鋪話法」直譯是「你這種想法」,它一般要是搭配使用; 1實際上是「你鋪話法要戒喇﹝吖﹞」的省略形式,用於完全否定對方的觀點, 意思是「你這種說法不對」或「你不能這樣說」。 如果在語尾加上「吖」後,否定語氣更強烈。 意思就是「你這種想法(說法)是不對的」; 「戒」表示「要不得」的意思。 2也有單獨使用的 例如「你鋪話法」,一般用於「話語開頭」,意思大概是「瞧你這話說的」, 表示對講話對象言論想法的「不贊同」。 總之這個短語,一般用於表示「不贊同」。 3不同意別人說的話,有時還可以用以下這種方式。 例如「你鋪話法」, 意思是「瞧你說」的,就是對他人的看法「表示質疑」。 |
|
(6423)普通話說:鞍不離馬,甲不離身(ān bù lí mǎ,jiǎ bù lí shēn) |
解說: 「鞍不離馬,甲不離身」是成語,意思是馬不卸鞍,人不解甲。 形容隨時處於高度警惕狀態。 甲:鎧甲,古人打仗時穿的護身衣。 出處唐《敦煌變文集·卷一·漢將王陵變》:「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打醒十二分精神 粵語表示「格外留神,特別小心」,可用「打醒十二分精神」。 【打醒十二分精神】闡述: 「十分」已經是滿分,「十二分」就是超過滿分,強調要全神貫注,不能有半分走神。 舉例: 「搭車」與「坐車」的區別; 前者不一定有位坐,因此對於站著「搭車」的人更要「打醒十二分精神」防備。 例句1: 呢段路成日出事,你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揸車。 (這段路總是出事,你要非常小心開車。) 例句2: 搭車嘅時候一定要打醒十二分精神,隨時有賊仔伸手落你個袋。 (乘車的時候一定要格外留神,隨時有小偷把手伸進你的口袋。) |
|
(6424)普通話說:東挪西湊(dōng nuó xī còu) |
解說: 「東挪西湊」是諺語,意思是四處向人借貸,籌集款項。 出處1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過了兩月,又近吉日,卻又欠迎親之費,六老只得東挪西湊,尋了幾件衣飾之類,往典鋪中解了幾十兩銀子,卻也不夠使用。」 出處2茅盾《子夜》:「不過這樣頭痛醫頭,東挪西湊,總不是辦法。」 出處3《官場現形記.第二六回》:「呀呀呼!兄弟若不是的頂真,都像這樣東挪西湊起來,那裡還能撐得起這個局面?」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船頭尺 粵語俗語「船頭尺,含意則是指「借錢」。 【船頭尺】闡述1: 船頭尺是船頭處塗劃的刻度線,用以測量船隻的排水量。 航船時用來丈量水高即真正「度(讀duo)水」的; 那麼向人家借錢,為什麼叫「度水」? 因為在粵語裏,「水」是「錢」的隱語;譬如說人很有錢,廣州話可以這麼說:「條友好疊水噃!」; 至於「度」字,用法更是廣泛。 例如「度橋」裡「度」字,便有思謀,定計,構思之含意。 因此編劇也稱「度橋」;構思營銷策略也稱「度橋」,這「橋」字 自然就是「橋段」的意思。 【度水】闡述2: 把「度水」用作為「借錢」的隱語,恐怕就是因為經常向別人舉債者, 總要有某種「擺得上」枱面的理由,而且不能重複使用,因此要「度」。 不過,廣州話俗語裏有一句「橋唔怕舊,至緊要受」;卻反過來反映了另一種現象,那就是說「舊的橋段,使用得當,照樣能發揮作用」。 |
|
(6425)普通話說:分斤撥兩(fēn jīn bō liǎng) |
解說: 「分斤撥兩」是成語,比喻過分斤斤計較。 出處1《紅樓夢.第四五回》:「我說了一句,他就瘋了,說了兩車無賴泥腿市俗專會打細算盤分斤撥兩的話出來。」 出處2孫犁《村歌》上篇:「可是俺們那組,都說大家既是合適,才組到一塊,不願意分斤撥兩的,顯著薄氣。」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縮骨 「自私」和「吝嗇」粵語為什麼叫「縮骨」?
【縮骨】闡述: 縮骨有三個意思:(一)吝嗇;(二)自私;(三)善於打個人小算盤。 第一種意思佔的分量最多。如果罵人「縮骨」,實際上是三個意思一起罵。 為什麼叫「縮骨」?而不叫「縮肉」? 縮骨一詞來源於粵語的「縮骨遮」(折摺傘)。 話說: 很多年前的舊雨傘,是沒有收放自如的功能的。 隨着新款雨傘(洋傘)進入廣州,廣州人針對這新款雨傘特有的功能 (收起來時收縮傘骨而使傘方便攜帶) 起了個生動的名詞叫「縮骨遮」,繼而引申到一些日常生活中。 由於: 縮骨遮見下雨就打開;見晴天就收起,好像閃閃、縮縮的樣子, 便活靈活現地演譯了「吝嗇」者和「自私」者的面目。 說人家「縮骨」,往往比說吝嗇更爽、更泄心頭之氣,因為「縮骨」這個詞夠形象,而且三層意思全包。 【縮骨遮】起源: 有人說「縮骨」這個說法來自「縮骨遮」,但是未能考證,只有姑妄聽之。 在這裏先說說「縮骨遮」的來由。 廣州話把「傘」叫做「遮」。 其實不止廣州話,潮州話,客家話都有同樣的叫法。 支撐傘面張合的傘骨就被叫做「遮骨」。 「伸縮傘」問世之前,每壹把傘都有固定的長度; 根據《字彙補》解釋:「庹」,兩腕引長謂之庹」。 「庹」是中國一種「約略」計算長度的單位,以成人兩臂左右伸直的長度為標準,約合五市寸。 |
|
(6426)普通話說:鳥槍換炮(niǎo qiāng huàn pào) |
解說: 「鳥槍換炮」是諺語,形容情況豁然開朗或條件有很大的好轉。 比喻形勢好轉、局勢忽然明朗。 出處1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6回:「那個氣好比煙袋換吹筒,吹筒換鳥槍,鳥槍換炮,越吹越壯了。」 出處2《沙家浜》四場:「劉副官:人也多了!槍也多了!跟上回大不相同,闊多了,今非昔比,鳥槍換炮嘍。」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天光曬 「一天都光曬」在廣州話裡指雲開霧散,表示一切都雨過天晴,真相大白,大快人心,事物、事情都已經過去了,一切都完工、完滿、完整了。。 例句1上個星期同經理的爭吵,今日「無曬」了。今朝回來上班,經理向我道歉了,真係「一天都光曬」。 (上個星期同經理爭吵,今天沒事了。早上來上班的時候經理向我道歉了,真是大快人心。) 例句2考試卒之過咗,真係一天都光曬 (考試終於過了,真是大快人心) 【曬字】闡述: 例句:「無曬」廣東話表示「沒有」的意思,例如「乜都無曬」, 表示什麼都沒有; 「玩曬d錢」,表示這些錢都「玩完」了。 「曬」與「晒」之分別: 很多人,特別是祇會簡體字的人,大多數以爲「唔该晒」這個詞的繁體是「唔該曬」。 其實「曬」與「晒」字,在繁體字中是有區別的: 「曬」字是動詞,本義:在陽光下暴乾或取暖。例如:曬太陽;曬相。 「晒」字是補語(粵語專用),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全」、「都」、「完」、「光」、「了」的意思。 例如:講晒畀佢聽;大家出晒嚟;睇晒本書;魚畀貓食晒喇;滾攪晒。 (繁體字寫法)唔該晒;曬太陽;曬相; (简体字写法)唔该晒;晒太阳;晒相; |
|
(6427)普通話說:歸了包堆(guī le bāo duī) |
解說: 「歸了包堆」是成語,意思是所有的一切都包括在內,總共加起來了。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歸了包堆,今天你這一趟,你一共要多少錢?」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句講曬 廣東話「一句講曬」是插入語, 根據「對話」上、下文可譯成不同的書面表達方式; 例如:「總而言之」、「一言以蔽之」、「一句話」、「說白了」等等; 跟在其後的都是說「一句話就講完」的總結性內容。 例如: 當我們說完一番話之後,可以用「一句講曬」引出中心論點或核心問題。 例句1: 一句講曬,你肯唔肯幫我? (說白了,你肯不肯幫助我?) 例句2: 我講咗咁多,一句講曬,都係唔想你畀人呃。 (我說了那麼多,無非是不希望你被人欺騙。) |
|
(6428)普通話說:沉魚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 |
解說: 「沉魚落雁」是成語,意思是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 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出處1《莊子·齊物論》:「毛嬙(粵音:窗)、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出處2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他二人長的一個是沉魚落雁之容,一個是閉月羞花之貌。」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靚到)揼/丼一聲 「丼」這個字,根據北宋丁度等撰的《集韻》多載了一個義項︰「投物井中聲」。 讀音是「都感切」(上聲‧感韻)。 本來是粵語形容物件墮水中的「dɐm ³⁵ 一聲」的「dɐm³⁵ 」字讀者。 【丼一聲】闡述1: 廣東人稱讚女子漂亮之極,有一俗語云︰「靚到dɐm ³⁵ 一聲。」 (「靚」音 lεŋ³⁵ ,義為漂亮, 《現代漢語詞典》已收錄此一粵字。) 何以會(靚到)「dɐm ³⁵ 一聲」? 皆因該女子之貌足以「沈魚」也! 令到本來游到水面的魚兒會忽然猛地向水底竄去,這時水裏就會 發出「dɐm ³⁵ 」這樣的「聲音」。 這樣的情況就是「沈魚落雁」的「沈魚」的聲音效果。 【丼一聲】闡述2: 「丼一聲」除了形容物件被掉入水井中發出嘅聲音之外,還有其他粵語詞彙。 例句:有隻青蛙跳落井,丼一聲! (一)粵語辭典: 1丼一聲《集韻》:都感切,投物入井中聲。 2沊一聲《集韻》:丁紺切,音馾。沊沊,水聲也。 3揼一聲《綜合粵語》:擲下。重物之一擊也,鎚擊也。 (二)其他辭彙 1[丼]字嘅日文,讀[どんぶりDonburi],意思係[碗]。 2[丼物]係日文對蓋澆飯類嘅通稱,通常係用較大尺寸嘅碗;丼(dɐm³⁵ )。 |
|
(6429)普通話說:功敗垂成(gōng bài chuí chéng) |
解說: 「功敗垂成」是成語,意思是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時候卻遭到了失敗。 功:事業事情; 敗:失敗; 垂:接近,快要; 成:成功。 出處1《三國志·楊阜傳》:「棄垂成之功,陷不義之名,阜以死守之。」 出處2《晉書·謝玄傳論》:「廟算有餘,良圖不果;降齡何促,功敗垂成。」出處3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一回:「況且十二道金牌,他未必不知道是假的,何必就班師回去,以致功敗垂成。」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臨天光瀨尿 「臨天光瀨尿」字面意思是差不多天亮了,卻在床上撒了一泡尿; 引申為世事難料,『到最後先致衰咗』。 比喻事情接近成功時出了問題; 眼看喺就嚟成功、爭啲就完成嘅時候先犯錯、以致失敗。 |
|
(6430)普通話說:異口同音(yì kǒu tóng yīn) |
解說: 「異口同音」是成語,意思是不同人說同樣的話,無論看法、意見完全一致。 形容大家都說同樣的話,眾口一辭、意見相同。 出處1唐.白居易《論制科人狀》:「喧喧道路,異口同音。」 出處2《宋書.卷五三.庾登之傳》:「今之事蹟,異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測得物之數耳。」
出處3南朝·梁·沈約《宋書·庾炳之傳》: 「伏復深思,只有愚滯,今之事跡,異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測得物之數耳。」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我buy你 香港話「我buy你」究竟咩意思? 要用英文表達「我buy你」,我們的確可以用「buy
(v.)」; 但這個「buy」不是指「買」東西,而是「相信」的意思。 我們只會用於「相信一件事件」而不會用於表達「相信一個人」: 【我buy你】闡述1: 其實我們普遍說「我buy 你」的主要目的,是以既casual
, 又「肯定」的態度表示十分同意對方; 這種informal的英文口語表達多不勝數,大家不妨來看看吧: 我們也可以用idioms 來表達雙方的意見一致; 包括:「be of the same mind」(想法相同)、 「see eye to eye」(意見一致)或 「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見略同)。 【我buy你】闡述2: 我buy你是我「支持」你、我贊成你的意思。 我唔buy你就是「否定」你,我不支持(不贊成)你的意思。 |
|
(6431)普通話說:強人所難(qiǎng rén suǒ nán) |
解說: 「強人所難」是成語,意思是勉強人家去做他不能做或不願做的事情。 強:勉強。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百花仙子道: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豈肯顛倒陰陽;強人所難。」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脅硬勑厚/監人賴厚 「監人賴厚」粵語意思: 「監人」:勉強別人依從他; 「賴」:無賴; 「厚」:厚顏。 「監人賴厚」:無賴而厚顏地勉強別人依從他; 有啲厚顔無恥、監硬來嘅意思。尤見於男人追女人,女人常用此話鬧男人。 【監人賴厚】闡述: 根據1關傑才《英譯廣東口語詞典》認為: 「賴厚」可讀作 [laai6*2 hau5*6] 或 [laai6*5 hau5*6] ; 用來「諷刺人不知羞恥地把自己當作某人的知己」。 根據2蘇紹興《英譯廣州話口語詞彙》認為: 「賴厚」應讀 [laai6 hau5*6] , 英文解釋為: to force someone to treat you well。 我的理解, 【脅硬勑厚】闡述1: 根據彭志銘《廣東俗語正字考》,作者認為正寫是「脅人勑厚」, 「脅人」是「強迫他人」的意思; 「勑厚」則是「友誼深厚」。 用現在的語言說,原意是「逼人扮 friend」,引伸的意思是「強迫他人就範後,還當自己啱哂,是一句十分無賴的說話」。 【脅硬勑厚】闡述2: 〔脅硬〕 根據《廣東俗語正字考》: 《集韻》認為:「脅」字讀「迄及」切之外,可讀近「格」音; 因粵語重唇音,「格」唸成「鑑」是地區習慣使然, 所以,「脅硬嚟」的「脅」,本音讀「格」的,亦被人讀作「鑑」。 〔勑厚〕 根據《廣東俗語正字考》:「監人乃後」,「監人」應是「脅人」; 「乃後」實為「勑厚」。 「勑」,音「賴」,是「慰勞」、「勉勵」和「勤勞」之意。 「勑厚」,就是「恩勤而周到之極」,凡兩人互相勸勉,便是「勑厚」。 |
|
(6432)普通話說:剝膚椎髓(bō fū zhuī suǐ) |
解說: 「剝膚椎髓」是成語,形容剝人皮膚,敲人骨髓。 比喻極殘酷的壓迫、剝削。 剝:剝去; 膚:皮膚; 椎:捶擊。 出處1唐.韓愈《鄆州谿堂詩序》:「而公承死亡之後,掇拾之餘,剝膚椎髓,公私掃地赤立,新舊不相保持,萬目睽睽。」 出處2明·焦竑《玉堂叢語·政事》:「世方以阿意順旨為賢,剝膚椎髓為能。」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食人唔𦧲骨 如果大蛇吃了人,我估計它是要吐骨的; 而如果某樣東西吃了人連骨頭都不用吐,那就比蛇更加狼胎了。 「食人唔𦧲骨」用來形容人喪盡天良,特別指害人害得好慘嘅人。 【食人唔𦧲骨】闡述: 「食人唔𦧲骨」指的是什麼東西? 其實就是一種人:「壞人、沒有良心的人」。 你看那些賣毒品、開賭場、出老千啯班人; 賺咗吸毒人員的錢;滾咗賭鬼的錢,騙咗老實人的錢,搞到人家傾家蕩產「周身債」,欠債的人走投無路的時候,這個去跳樓,那個去吊頸, 咁不是等於被人吃咗咩? 他們的骨頭,你幾時見過由哪啲「壞人」的嘴裡吐出來? 廣東人因此說,那些把人害得很慘的人,是「食人唔𦧲骨」。 例句: 你個衰仔,竟然學人賣海洛英?你幾時學到食人唔𦧲骨㗎?! |
|
(6433)普通話說:日久歲深(rì jiǔ suì shēn) |
解說: 「日久歲深」是成語,意思是指指年代久遠、時間長久, 出處1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雲門文偃禪師》:「總是汝把取翻覆思量,看日久歲深自。」 出處2《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你將為常言俗語道呼蛇容易遣蛇難,怕日久歲深,盤費重大。」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咸豐年咁耐啦(邊記得呀) 「咸豐」是清朝一個年號,又唔算長.點解我地廣東人對佢情有獨鍾, 每當形容一D好耐之前的事情,就會講「咸豐年咁耐啦」(邊記得呀)! 點解唔講「道光年咁耐」,「同治年咁耐」,或者「光緒年咁耐」呢? 【咸豐年咁耐啦】闡述: 咸豐皇帝在位只有短短11年(1850-1861年),卻被認為是清朝最腐敗的時期,內憂外患不斷。 對內民不聊生,以致太平天國起義,對外落後捱打,遭西方國家入侵, 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 不過,亦正是國門被西方國家強行打開,資本主義思想與先進的科技才得以在中國傳播,這亦標誌著中國「古代」與「近代」的里程碑, 因此「咸豐年」被認為是中國歷史「近代」的開始。 中國近代之前的歷史,封閉落後,咸豐年間的恥辱歷史亦令人不堪回首, 所以現在才有「咸豐年前嘅事,不提也罷」的說法。 久而久之,咸豐年前嘅事,就代表「陳年往事」了。 |
|
(6434)普通話說:合不攏嘴(hé bù lǒng zuǐ) |
解說: 「合不攏嘴」是成語,意思是指人笑得很厲害,笑得關不住嘴巴, 甚至牙齒都外露。 出處1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中第六卷第32章:「他父母親又會怎樣高興得合不攏嘴巴。」 出處2熊召政《張居正》第二卷第20回:「他暗透一口氣,望著緊張得合不攏嘴的遊七。」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四萬咁口 當一個人高興的時候,常會笑不攏嘴,露出牙齒,這時嘴的外形與「四」字相似,於是廣東人就用「四萬咁口」形容笑得非常高興。 粵語中形容「笑」的詞語還有很多, 例如:「笑騎騎」、「笑口噬噬」。 呢句俗語係源自麻將「四萬」,麻將牌隻四萬個「四」字好似棚牙咁, 而人開心興奮時好多時會笑到見牙唔見眼,因此呢隻「四萬」就俾人借用咗嚟形容啲人笑到「見牙唔見眼」。 |
|
(6435)普通話說:百人百性(bai ren bai xing) |
解說: 「百人百性」是諺語,意思是因人的不同,性格有所差異,一百人有一百種性格。 泛指人的性格往往有所不同。 出處梁斌《紅旗譜》卷一:「馮老蘭說:人是百人百性,牲口的性道,也非摸索透了不行。」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同人唔同命 首句的「人」是「人哋」的簡寫,表示「別人」的意思, 例如:「人有我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同人唔同命」還有押韻的下句「同遮唔同柄」,表示人的命運各不相同, 正如同樣是傘,「傘」的「把柄」也各不相同。 「同人唔同命〕也形容人與人之間,命運際遇各有不同, 往往包含一種無奈感嘆的情緒。 例句1: 路人甲:人哋叫澤楷,我又叫澤楷,點解人哋老竇有幾百億身家,我老竇就得幾百文一個月嘅退休金? 路人乙:呢地啲咪叫「同人唔同命」囉。 |
|
(6436)普通話說:雁過拔毛(yàn guò bá máo) |
解說: 「雁過拔毛」是成語,意思是指大雁飛過時也能拔下毛來;原形容武藝高超。 後比喻人愛佔便宜,見有好處就要乘機撈一把。 出處1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他既沒那雁過拔毛的本事,就該悄悄兒走,怎麼好好兒的把人家拆了個稀爛。」 出處2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墳塋》:「村里明白人清楚,那武裝部長是位'雁過拔毛'的主兒,誰想從他底下當兵,不給他送點禮,那是門也沒有。」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𡁻)嚼完鬆 粵語字面意思是指東西在口裡只咀嚼一下就吐出來; 後來引申指得到好處就閃人那種不服責任的行為; 現在多用於男女發生關係後,男方或任意一方不負責任「跑路」或 「失踪」的行為。 |
|
(6437)普通話說:八字還沒一撇(bā zì hai méi yī piě) |
解說: 「八字還沒一撇」是成語,意思是事情還沒有眉目,後來演變為沒辦法, 試想想,「八」字是怎麼寫的? 第一筆是〔丿〕,第一筆〔丿〕都沒寫,怎麼會有完整的〔八〕字呢? 【八字還沒一撇】闡述: 「八字還沒一撇」最開始是用來形容男女婚姻的, 因為「八字」是指男女的「生辰八字」。 舊時有個俗稱叫做「發八字」,即正式「定親」之意。 首先,男女雙方家長請算命先生「配合」生辰八字,若八字「配合」; 男方則選定「黃道吉日」與女方交換當事人的生辰八字,俗稱「發八字」。 在古代,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要合(即不相衝相剋),才能通婚。 出處1《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不然,姐姐只想,也有個八字還沒一撇兒,我就敢冒冒失失把姐姐合他畫在一幅畫兒上的理嗎?」 出處2老舍《四世同堂》九四:「雖說救錢先生的事兒八字還沒一撇,可他總算有了指望。」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十劃未有一撇 「劃」是指「筆劃」,此俗語本來叫「十字未有一撇」; 以前練寫字,一般從橫、豎開始,因此很多人選「十」字來寫。 當練了很長時間,還僅僅是寫了橫、豎,未開始寫「撇」, 因此「十字未有一撇」比喻事情剛剛開始,以後要做的事還很多。 例句: 甲:聽講你準備開公司喎,開業嗰日記住叫埋我。 乙:到時先算啦,而家十劃未有一撇。 |
|
(6438)普通話說:一退六二五(yī tuī liù èr wǔ) |
解說: 「一退六二五」,本是一句珠算換算口訣,始創在民國初年。 今應用為推諉、推卸責任。 出處歐陽山《三家巷》:「陳家的老的、小的,只是個一退六二五,說他們做買賣的人素來不結交官府,推得乾乾淨淨!」 【一退六二五】古老的成語來歷: 民國初年使用的「老秤」,每斤為十六兩,要更換為十兩一斤的「新衡器」, 當時有《斤秤流法》普及;口訣第一句就是「一退六二五」, 也稱「一推六二五」; 說的是舊秤一兩,後「退」一位數,等於新秤的六錢二分五厘。 所謂「退」也,即「推」也,卻被引申為「腳底抹油」,溜之大吉; 「推」也者,嫁禍他人,找替罪之羊的意思。 恰好「六二五」諧音「一嘟嚕」; 〔一嘟嚕,是量詞,解成串的東西,出自《紅樓夢》〕, 便順理成章地把多少麻煩事,悉數向下推諉; 比之「踢皮球」,意象、形象化更從容而瀟灑。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A字膊 這是一個廣東話的詞,可作名詞,形容詞,動詞;意思是推卸責任給別人的行為,這是一個貶義詞。 為什麼推卸責任給別人叫「A字膊?」 我們先來看看「A」這個字的寫法,它是由兩條斜線搭在一起,像一座小山開筆,大家都知道只要斜度夠及摩擦力夠小,斜面上的東面都會在地心吸力的支配下向下滑,最常見的實用例子是貨車的卸貨; 引申到抽象意義上,如果一個人的肩膊足夠下垂,那麼加在上面的責任總會順着斜面滑到旁邊去。 【A字膊】闡述1: 從「A」字膊上滑下來的責任,免不了是會激起一些浪花並殃及一些池魚; 而「池魚」會否察覺到「浪花」的起因,就取決於「A」字功夫的深淺,當然,總會有一些魚兒碰巧看到責任滑下的那一瞬間,又或是察覺到一些端倪。 【A字膊】闡述2: 「A」字膊是個貶義詞; 當然沒有人願意被套上這個不光彩的形容詞; 於是有些悟性高的人便修得一身在回避責任的同時,卻讓人覺得他在認真處理事件的好功夫。 也許有人會說,在不必「認錯」的同時又能把事情體面地應付過去, 不是很理想嗎? |
|
(6439)普通話說:無所不曉(wú suǒ bù xiǎo) |
解說: 「無所不曉」是成語,意思是什麼事情都知道,沒有不懂得的。 出處1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一折:「此女甚是聰慧,便是三教九流的說話,無所不通,無所不曉。」 出處2紅樓夢·第五十四回:「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瓣瓣掂 『瓣』指花瓣,用「疊詞」強調就是每一瓣。 「瓣瓣掂」指什麼都很「厲害」的意思,『瓣瓣』讀音與『飯飯』相近,因而很多人誤寫為『飯飯掂』。 【瓣瓣掂】據說來源自字花賭博: 講開「瓣瓣掂」,點解係用「瓣」呢個詞呢? 咁就要由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嘅賭博「字花」講起,賭博的玩法就係喺36個古人嘅名或物品入面押一個「花題」落注,每注派彩係一賠三十。 可能係因為「花冧」盛放嘅時候會有好多花瓣(粵音:飯),賭客就會將嗰36個「字花」的「花題」叫做「瓣」(音飯,係瓣嘅異讀字),好似「開邊瓣」咁,就係指字花會開出「咩可能性」咁解。 「字花」賭法,雖然已經走入歷史,但「瓣」呢個詞就流傳咗落嚟, 變咗一個常用「量」詞,好似「衰邊瓣」、「瓣瓣掂」個「瓣」字就係指某個範疇,同「樣」字嘅用法相似。 如果有朋友能唱歌、跳舞、繪畫、書法等技能,便可稱他為「瓣瓣掂」。 選圖是字花「花題」,原圖嚟自網絡。 |
|
(6440)普通話說:循規蹈矩(xún guī dǎo jǔ) |
解說: 「循規蹈矩」是成語,意思是借指行為的準則。 原指遵守規矩,不敢違反。 現也指拘守舊準則,不敢稍做變動。 循、蹈:遵循,依照。 規、矩是定方圓的標準工具。 出處1宋·朱熹《答方賓王書》:「循塗守轍,猶言循規蹈矩云爾。」 出處2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十八回:「這唐僧循規蹈矩,同悟空、悟能、悟淨,牽馬挑擔,徑入山門。」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千祈唔好咁求祈 (1)粵語「千祈」,即普通話的「千萬」。 例如「千祈唔好信佢」即「千萬不要相信他」; 「千祈要小心」就是「千萬要小心」。 就字面義而言,「千祈」就是「千次祈禱」,也就是表示說話人很緊張地叮囑別人必須留心他接着所說的「要做」或者「不要做」的事情。 這個詞原來至少有二百多年歷史了。 (2)粵語「求祈」 例如:「隨便」,意思是不加選擇; 1「求祈畀張紙我。」 2「求祈放喺度得喇。」 3「認眞啲,唔好求祈做吓就算。」 讀者特別要留意: 「千祈」即是「千次祈求」之意。 「求祈」是「祈求」的倒裝用法, 也就是「祈禱求福」,而不是「求其」, 所以,以後大家對呢兩個詞嘅寫法就「千祈」唔好咁「求祈」喇! |
五星級語文工作室官方網站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