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用「卜晝卜夜」形容不分晝夜地盡情作樂、工作或學習。
根據成語典故原文所述,它與現代人的用法南轅北轍。
您是否想知道成語典故原來的故事?
您是否想知道成語典故原來的故事?
2成語「驚弓之鳥」見於《晉書.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現代人用「驚弓之鳥」比喻因受過災禍、驚嚇,心有餘悸的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惶恐不安。
其實,鳥兒高高在天空飛翔,牠為甚麼會「驚弓」?
]成語中「驚弓」是甚麼意思?
那些種類的鳥兒會「驚弓」?
3 成語「繩之以法」見於《淮南子.泰族訓》:「若不修其風俗,繩之以法,法雖殘賊天下,弗能禁也」。
成語中「繩」是甚麼意思?
4 成語「張皇失措」見於清代薛福成《失陷蘇常事》:「無事則籌略紛紜,臨變已張皇失措,一聞賊至,心隕膽破」。
成語中「張皇」是甚麼意思?
5 成語「幺麼小丑」見於《明史.楊漣傳》:「陛下春秋鼎盛,生殺予奪,豈不可以自主?何為受制於幺麼小丑,令中外大小,惴惴莫必其命」?
成語中「幺麼」是甚麼意思?
語典故問透透答案
1 bǔ huà bǔ yè卜晝卜夜
成語「卜晝卜夜」見於《左傳》:齊桓公到敬仲家喝酒,很快樂,一直到夜晚,桓公命令點燈繼續喝下去。
敬仲說:「臣卜其晝,未卜其夜,不敢留」。
成語原文「卜晝」本來的意思是:敬仲形容白天陪齊桓公飲酒,已預先占卜過。
夜裏留下陪齊桓公飲酒,卻沒有預先占卜,恐怕不吉利,因此不敢答應留下。
近代使用成語「卜晝卜夜」見於《民國史話》:「吸鴉片者,熒熒一燈,卜晝卜夜,吞吸無厭」。
現代用「卜晝卜夜」形容不分晝夜地盡情作樂、工作或學習。
詞語釋義:
桓粵音:緩。
卜解:占卜。
熒解:光線微弱的樣子。
熒粵音:形。
2 jīng gōng zhīniǎo驚弓之鳥
成語「驚弓之鳥」見於《晉書.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成語原文的意思是:
戰國時魏人更贏善長射箭,曾使用空響弓弦,但不發箭的辦法,使曾經受過箭傷的大雁,因受驚嚇而跌落地上。
成語「驚弓之鳥」見於《晉書.符生載記》:「驚弓之鳥,落於虛發」。
現用「驚弓之鳥」比喻因受過災禍、驚嚇,心有餘悸的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惶恐不安。
成語「驚弓之鳥」見於《石點頭》:「方氏是驚弓之鳥,聽見官司兩字,十分害怕」。
成語「驚弓之鳥」見於《歧路燈》:「紹聞是驚弓之鳥,嚇了一跳」。
詞語釋義:
黷武解:濫用武力,好戰。
黷粵音:讀。
易動解:不費事便可鼓動起來。
悸解:因恐懼,心跳加劇。
悸粵音:季。
3 shéng zhī yǐfǎ 繩之以法
成語「繩之以法」見於《淮南子.泰族訓》:「若不修其風俗,繩之以法,法雖殘賊天下,弗能禁也」。
成語「繩之以法」見於宋代朱熹《廷和奏》:「民間受敝,不可勝言,為監司州縣者,欲一切繩之以法,則財計頓闕,州縣不可復為,雖有良吏,亦無以免」。
成語「繩之以法」見於《淮南子.泰族訓》:「若不修其風俗,繩之以法,法雖殘賊天下,弗能禁也」。
成語「繩之以法」見於宋代朱熹《廷和奏》:「民間受敝,不可勝言,為監司州縣者,欲一切繩之以法,則財計頓闕,州縣不可復為,雖有良吏,亦無以免」。
近代使用成語「繩之以法」見於高俊羽《耳聞目睹》:「一切貪官污吏,都必須繩之以法,決不可能姑息寬貸」。
現代用「繩之以法」形容一切用法律衡量,依照法律懲治。
詞語釋義:
繩解:準繩。
殘賊天下解:把天下觸犯法律的壞人摧殘。
弗解:不。
受敝解:生活衰敗。
不可勝言解:沒法用言語表白出來。
監司州縣解:政府官員。
財計解:經濟力量。
頓闕解:把疑難問題留着。
復為解:回到原來的樣子。
4 zhāng huángshī cu
張皇失措
成語「張皇失措」見於清代薛福成《失陷蘇常事》:「無事則籌略紛紜,臨變已張皇失措,一聞賊至,心隕膽破」。
近代使用成語「張皇失措」見於郭沫若《棠隸之花》:「攝政剌殺俠士時,堂上衛士均張皇失措」。
近代使用成語「張皇失措」見於巴金《愛情三部曲》:「要是你抬起頭,突然看見巴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一定會張皇失措」。
現代用「張皇失措」表示慌張驚惶,舉止失去常態。也形容驚慌失常的樣子。
詞語釋義:
張皇解:慌張。
籌略解:計謀、謀劃。
紛紜解:雜亂。
心隕解:心臟被燒掉。
隕粵音:允。
攝政解:代理君主執政。
5 yāo mó xiǎochǒu幺麼小丑
成語「幺麼小丑」見於《明史.楊漣傳》:「陛下春秋鼎盛,生殺予奪,豈不可以自主?何為受制於幺麼小丑,令中外大小,惴惴莫必其命?」
成語「幺麼小丑」原來的意思是:「幺麼」是微小的意思。
「小丑」是小人的意思。
近代使用成語「幺麼小丑」見於《兒女英雄傳》:「再說當年如鄭芝龍、郭婆等帶着這班大盜,鬧得那樣翻江倒海,尚且網開三面,招撫他來,饒他一死,何況這些幺麼小丑」。
現代用「幺麼小丑」形容微不足道的小人、壞人。
詞語釋義:
幺粵音:腰。
春秋鼎盛解:比喻人的年歲正值壯年。
惴惴解:又愁又怕。
惴粵音:最。
莫必其命解:沒有哪個不聽其人的差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