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皆空」是佛教用語。
成語中「四大」指的是那「四大」?
2 成語「受寵若驚」見於《老子》:「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
若驚」。
現代用「受寵若驚」表示因受寵愛而感到意外驚喜。
成語原文中「寵辱若驚」是甚麼意思?
3 成語「樑上君子」見於《後漢書.陳寔傳》。(寔:粵音實)。
陳寔為甚麼把「竊賊」雅稱為「君子」呢?
您是否想看一看這一則成語典故呢?
4 成語「飛黃騰踏」見於韓愈《符讀書城南》詩:「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成語中「飛黃」、「騰踏」分別是甚麼意思呢?
5 成語「河東師吼」見於宋代《容齋三筆》。
現代人用「河東獅吼」比喻悍妒的女人發怒。
這一則成語典故,說的是陳季常被蘇東坡「戲弄」的故事。
您是否想看一看,這一則成語典故呢?成語中「師吼」是甚麼意思?
語典故問透透答案
1 sì dà jiēkōng 四大皆空
成語「四大皆空」見於明代徐復祚《一文錢》:「貧僧四大皆空。只這身子,還不是貧僧的」。
成語「四大皆空」原文的意思是:
四大解:佛教指構成一切色法(相當於物質現象)有四種基本原素(地、水、火、風)。
就四大屬性和作用來說:地大以堅為性,能載萬物;水大以潤濕為性,能包容物;
火大以暖為性,能熟物;
風大以動為性,能生長物。
佛教認為世界和人身也由四大組成。
皆空解:內心沒有掛慮、精神上處於無所寄託的地步。
成語「四大皆空」見於《官場現形記》:「大軍機相信他,總說他是出家人,四大皆空,慈悲為主。」
近代使用成語「四大皆空」見於曹禹《北京人》:「我一個人到城外尼姑庵,帶髮修行四大皆空。」
詞語釋義:
「四大皆空」是佛教用語,意思是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虛空的。
印度古代認為:地、水、火、風是組成宇宙的四種元素。
佛教傳到中國後,這四大元素轉化成:堅、溼、暖、動四種性能。
這四種性能,佛教稱為「四大」。
祚粵音:做。
2 shòu chǒngruò jīng 受寵若驚
成語「受寵若驚」見於《老子》:「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成語「受寵若驚」原來的意思是:「受寵」和「受辱」都同樣受到驚嚇一樣。
成語「受寵若驚」見於唐代權德輿《孫公碑銘序》:「積勞不伐,受寵若驚,恩波深而守以慎懼,爵祿厚而不萌侈汰」。
現代使用成語「受寵若驚」見於《官場現形記》:「且說過,道台中丞這一番優待,不禁受寵若驚」。
現代使用「受寵若驚」表示因受寵愛而感到意外驚喜。
詞語釋義:
積勞解:累加起來的功勞很多。
不伐解:並沒有自我誇耀。
恩波深解:給予的或受到的好處非常多。
慎懼解:謹慎、認真。
不萌解:不會產生。
侈汰解:淘汰誇大而不實際的東西。
3 liáng shàngjūn zǐ 樑上君子
成語典故「樑上君子」見於《後漢書.陳寔傳》記載:(寔粵音:實)。
漢朝陳寔的家裏,有一天,來了一個竊賊,他日間躲在屋樑上。
伺機夜間偷東西,後來竊賊被陳寔的家僕無意中發現,陳寔竟然用「樑上君子」雅稱竊賊。
成語典故「樑上君子」見於宋代蘇軾《東坡志林.樑上君子》:「近日頗多賊,兩夜皆來入吾室。吾近護魏王葬,得數千緡,此樑上君子當是不知」。
現代人們用「樑上君子」作為竊賊的代號。
詞語釋義:
緡粵音:文。
緡解:成串的錢,每串千文叫一緡。
樑上解:木結構屋架上的長木。
4 fēi huángténg tà飛黃騰踏
成語「飛黃騰踏」見於韓愈《符讀書城南》詩:「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成語「飛黃騰踏」見於《儒林外史》:「他說也是正月初一,夢見一個大紅日頭落在他頭上,他這年就飛黃騰達的」。
近代使用成語「飛黃騰達」見於魯迅《準風月談》:先前:還希望招駙馬,一下子就飛黃騰達,現在皇帝沒有了,即使滿臉塗着雪花膏,也永遠遇不到公主的青睞。
現代用「飛黃騰達」比喻驟然得志、官職、地位上升得很快。
詞語釋義:
飛黃解:古代傳說會飛天的神馬的名字。
騰踏解:跳躍上升。
不能顧解:不回頭看。
蟾蜍解:傳說月亮中有蟾蜍,因此古代以蟾蜍為月亮的代稱。
蟾蜍粵音:嬋廚。
騰達解:又可寫作「騰踏」,形容馬匹飛馳的神速步法。
5 hé dōng shīhǒu 河東師吼 hé dōng shī hǒu河東獅吼
成語典故「河東師吼」見於宋代《容齋三筆》:「陳季常好賓客,喜畜聲伎,然其妻柳氏絕兇妒,故蘇東坡有詩云: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師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陳季常喜談佛,東坡借佛家語跟他開玩笑。
成語「河東師吼」見於《白雪遺音》:「為妻剛正懶綢繆,怕只怕河東獅吼」。
現代用「河東師吼」或「河東獅吼」比喻悍妒的女人發怒。
詞語釋義:
聲伎解:古代宮廷和貴族、官僚家中專門唱歌跳舞的歌姬舞女。
河東解:古代郡名。
「師子」解:指柳氏。
「師」解:同「獅」音調相通,因此便被誤用。
「師子吼」解:佛家語,用來比喻威嚴。
「談空說有」解:盡說一些內容空洞,不能實現的話。
拄杖解:拐杖棍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