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日 星期二

19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19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3431)普通話說:有棗沒棗打一桿子(yǒu zǎo méi zǎo dǎ yì gǎn zi
解說:
秋天下棗的時候,用桿子打,有棗的地方(棗枝子)打幾桿子,沒有棗的樹枝子也要打一桿子,棗樹枝子被打後來年發芽多結棗多。所以說,“有棗沒棗打一竿”。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有殺錯無放過

3432)普通話說:捎帶腳地(shāo dài jiǎo de
解說:
1. 攜帶:
水滸傳.第五十回:「孫立等將自己馬也捎帶了自己的財賦同老小,樂大娘子,跟隨了大隊軍馬上山。」
2. 順便的意思:
例如:「這件事他捎帶著就辦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就手
就手是指隨手、順便的意思。

3433)普通話說:胡同兒sǐ hú tòng ér

解說:

絕境、絕路的意思

死胡同兒,字面意思是不能通行的小巷,只能由一個口進入,進去就出不來,有時候。也用以比喻人鑽牛角尖
例如,你要是這樣想,可就進了死胡同兒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萌塞」或「盲塞」都有人說。
在動漫界的討論區或是關於動漫角色的文章裡常常都看到有一個字的出現就是「萌」字,我最初很好奇究竟這個字在說什麼
後來才知道這個字是來自日文原意是「萌芽」,「萌生」的意思與我們的中文意思一樣
正因為特意去了解這個在動漫界流行的用字令我突然想到廣東話裡的「萌塞」
「萌塞」這個詞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固執思想不開通食古不化不願意接受新意見只會一意孤行
「萌塞」的「萌」這個字不知道是否正寫但是如果以這個字面去解釋的話「萌」是有萌芽萌發的意思但是要萌芽卻被塞住阻礙了發展生長那就無法接觸外界這樣不就像一個人不接受新意見思想不開明一樣嗎?
還有些人會用「盲塞」「盟塞」來表達意思
若是用「盲塞」這二字也可以解釋為耳目都塞住與外界都不溝通這樣形容他人不開明也是很合邏輯呢!

3434)普通話說:趕明兒gǎn míng ér

解說:

明天,將來。
趕明兒 意思是等到天明,泛指以後、將來。
出處老舍《龍鬚溝》第三幕:「趕明兒個,舊溝又咵喳咵喳的一填,填平了,又修成一條馬路。」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
「聽日」係最常見嘅俗寫。廣東俗語考寫成停日,意思係停一日,等一日,〔停〕要讀〔聽〕。亦有寫做「天日」。
根據《廣府俗語探奇》認為:本字寫法係「旦日」:
生活粵語本字趣談》嘅見解:係「聽日」嘅 【ting1】 字係由兩個字「天光」合埋變出嚟(即合音);
「聽日」嘅本字係「天光日」。

3435)普通話說:qiě

解說:

長時間,很長時間。
是副詞,表示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
例如:「這事難辦,你且等吧。」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有排啦

“有排”指的是:還需要很長一“排”的時間,不管是廣東話,還是香港話,都是這樣說。區別並不大,廣州人和香港所講的廣東話基本是一致的。

3436)普通話說:有門兒yǒu mén ér

解說:

有希望。
有門兒,表示所期望的事情有實現的可能。
例如:「聽老總的意思,你當部門經理的事有門兒。」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有眉目
比喻事情的頭緒或輪廓。事情大體上有了頭緒。

3437)普通話說:個把gè bǎ

解說:

個別,少數,一兩個。
個把,約指一個的意思。
例如:「從現在到放暑假,也就個把月的時間。」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約莫

3438)普通話說:掉鏈子diào liàn zi
解說:
掉鏈子:本是東北方言俗語,意思是關鍵時刻或者是比較重要的事情沒做好,或者說做了。
在使用的上下文中常與關鍵搭配;
例如:關鍵時候掉鏈子,真是鬱悶啊。
由於比較生動俏皮,現已通過新聞媒體和網路擴大了使用範圍,深入到家庭用語之中。
通俗的說就是原本已經答應好的事在關鍵時候退縮,導致約定好的事情最後黃了。
詞彙本意是指自行車的一種常見故障(在行駛過程中,鏈條從傳動的鏈輪上脫落,從而失去了傳 動能力。),引申為在關鍵時刻出現失誤影響了最終的結果。
比喻人在事情的重要環節失去應有的狀態或故弄玄虛而被揭穿,造成失敗或窘迫的結果。
例句:這活不能交給他,他關鍵時候總掉鏈子。
意思是在關鍵時候退縮、丟臉了;關鍵時刻不能把握或掌控。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臨門一腳撻Q

3439)普通話說:鳥槍換炮niǎo qiāng huàn pào
解說:
鳥槍換炮是一個成語,形容情況有很大的好轉或條件有很大改善。
出處1·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6回:「那個氣好比煙袋換吹筒,吹筒換鳥槍,鳥槍換炮,越吹越壯了。」
出處2《沙家浜》四場:劉副官:人也多了!槍也多了!跟上回大不相同,闊多了,今非昔比,鳥槍換炮嘍。
例子:他有頭腦,肯下功夫,這幾年下來,這個窮小子也終於鳥槍換炮,自行車換成豪車,平房換大樓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終須有日龍穿鳳

3440)普通話說:一星半點(yì xīng bàn diǎn
解說:
星:細碎的。 形容極少。星,原指秤桿上的定盤星,秤砣在秤桿上移動一下,物體的重量就有變化,所以移一星,變化不大,就有了一星半點的說法!意指小事不要過於計較!
出處1·孫仲章《勘頭巾》:「可怎生無半點兒塵絲,一星兒土漬。」
出處2老舍《四世同堂》:「他以為也許言語之間得罪了她,而她以為即使有一星半點的頂撞也犯不著這麼客氣。」
例子:她是個乾淨利索的人,家裡讓她收拾得連一星半點灰塵都沒有。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啲啲

3441)普通話說:拉風(lā fēng
解說:
拉風是一個漢語詞彙,是形容詞,指因行為表現出酷、時尚、出色、前衛、性感等,而有搶眼等意思,可以形容一個人的外表、表情、心情等,或一個人所表現出來的綜合氣質。
形容一個人非常惹人關注,無論到什麼地方都能很快帶動一批人關注;一般說一人拉風,指很快就能讓一批異性關注,並得到青睞,追求。
拉風一詞,自古有之,而不是當代人的發明,這個詞語就是說有與眾不同之意,你可以想像就像一個人被風拉住,而其他人沒什麼事情,是不是很拉風,有點風景,有點獨特的意思。而以後的專家考證則是很臭屁的考證。
拉風一詞據說最早源於上海1980年代台灣就已經普遍在年輕人群之間使用了。
這個名詞起源,其實是來自法國一個眼鏡品牌→LAFONT的法文發音,在解放前上海灘時髦年青人最酷愛的眼鏡品牌;拉風上海話音譯。
因為lafont的眼鏡鏡架,具有強烈的時尚感與獨特設計,誇張的時髦造型,引起歐美時尚潮流,西風東漸傳入中國台灣,帶著lafont眼鏡的潮流男女走在街上,立刻吸睛成為眾人的目光焦點,久而久之,「拉風」這個名詞,先在台灣年輕人之間流行起來,意即耍帥的、帶領潮流的、吸引眾人目光的同義形容詞。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靈舍不同

3440)普通話說:接風(jiē fēng

解說:

 接風
設宴款待遠來或遠歸的人。
出處1 · 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一摺:「打掃書房,著孩兒那裏安歇,便安排酒餚,與孩兒接風去來。」
出處2明《殺狗記拒絕喬人》:「又聞得二哥回家,特備一盃水酒接風。」 

出處3《儒林外史》第十回:「兩公子歡喜不已,當夜設席接風,留在書房歇息。」
出處4侯寶林《菜單子》:「我請您個便飯,一半給您接風,一半咱們哥兒倆談會子。」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洗塵

3441)普通話說:半半拉拉(bàn bàn lā lā
解說:
半半拉拉是一個詞語,意思是不完整或未全部完成的。
出處1:朱自清《論說話的多少》:「最麻煩的是人多的時候,說得半半拉拉的,大家或者交頭接耳說他們自己的私話,或者打盹兒,或者東看看西看看,輕輕敲著指頭想別的,或者勉強打起精神對付著你。」
出處2:張麟 馬長志《中國元帥徐向前》第四章:「徐象謙讀書的年頭,不算少了,從私塾算起,按年頭說,他比六年級生讀的書還多。只是書讀的半半拉拉,很難說到了高小畢業。」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𠹌 ken

3442)普通話說:解饞(jiě chán
解說:
解饞是漢語詞語,意思是滿足對好食物渴求。亦比喻滿足私慾。
出處1: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腔子裡熱血權消渴,肺腑內生心且解饞,有甚腌臢。
出處2:《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我的愛妾,可是與你解饞的?」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頂癮

3443)普通話說: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rén zài wū yán xià bù dé bù dī tóu
解說: 
據說,2000多年前,在古希臘,一個年輕人向蘇格拉底發問:天與地之間的距離是多少?蘇格拉底答道:“3尺。年輕人不解:我們許多人身高都在5尺以上啊!話音剛落,蘇格拉底就笑著說:所以人要學會低頭啊!
先哲看似漫不經心的一句話,2000多年後依然散發著智慧之光。其實,中國的一句諺語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說得更樸實、更直接、更形象。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曾被誤認為是一種無奈、一種軟弱、一種屈辱。因為在許多人看來,君子當傲立於天地之間,決不可低下倔強的頭。殊不知,適時的低頭,不是無原則的妥協,而是理智的退讓和忍耐;不是無條件的遷就,而是有意識的謙讓和迂回,是一種巧妙的人情練達。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大丈夫能屈能伸

3444)普通話說:巴子(bā zǐ
解說:
「巴子」是一個簡略語,出自上海話,由鄉巴佬一詞口語化而來,本義為:鄉氣,老土的人,引申義為:素質低下、不識時務、蠻橫跋扈的人。
上海人一般稱人落伍老土為或者,而就成為了一個形容詞,常作為開玩笑形容對方落伍。而演化出名詞巴子,就成為一個貶義詞,帶有鄙視,歧視的色彩。
巴子不是上海人專指外地人的歧視稱謂,是從綜合素質角度出發的,不分區域不分性別不分民族不分權勢,但凡有不入眼行為的(公交車上爭搶座位、為了雞毛蒜皮互毆於市、哄搶免費贈品、窗口扔垃圾、喧賓奪主等)皆屬此類。 
南京江北一帶也有巴子一詞,安徽江北也有部分地區使用,一般稱兄弟姐妹中年齡最小者為巴子。如:老大,老二……老巴子,依次排列。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大鄉里

3445)普通話說:打醬油dǎ jiàng yóu
解說:
「打醬油」一詞衍生至今已經有許多不同的意思,原意是去買醬油。而2008年廣州電視台的記者在路上隨機訪問路人對於冠Chan豔照門的看法,路人說:「關我叉事」,我出來買醬油的!其後被中國網友引申出「事不關己」的用法,話語也有我只是經過看看熱鬧的意思。
打醬油」一詞最後成為2008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之一。
「打醬油」傳統解釋:
以前的醬油都是零賣零買的,自己拿著瓶子到商店,你要多少,人家就給你「秤」多少,這就叫打醬油。
「打醬油」網絡用語:
1.形容不關我的事;例如:關我屁事,我是打醬油的。
2.形容湊數;例如:你們玩你們的,我也陪你們去打個醬油。

「打醬油」來源一:

廣州電視台採訪一位市民,問他對於艷照門很黃很暴力的看法,這位市民說:關我鳥事,我出來買醬油的。這句話也因此流傳開來,各種PS和改編風靡一時。由此“ 醬油男 ”一詞在網路成為笑談,甚至派生出了醬油族等網絡用語。

「打醬油」來源二:

來自於賈平凹文章《笑口常開》,原文如下:
有了妻子便有了孩子,仍住在那不足十平方米的單間裡。出差馬上就要走了,一走又是一月,夫妻想親熱一下,孩子偏死不離家。
妻說:「小寶爸爸要走了,你去商店打些醬油,給你爸爸做一頓好吃的吧!」孩子提了醬油瓶出門,我說:「拿這個去」,我給了一個大口淺底盤子,「別灑了阿!」孩子走了,關門立即行動。
畢,趕忙去車站,於巷口遠遠看見孩子雙手捧盤,一步一小心地回來,不禁樂而開笑。
可見,來這裡打醬油的就是父母學了賈平凹的做法,把小孩子打發出來的,因為端的是大口淺底的盤子,所以一時半會回不了家,小孩子嘛,可能手裡還有幾個買醬油剩下的餘錢,於是又跑去了網吧,上q了吧,又不知老爸老媽讓打醬油的真實動機,童言無忌,老老實實向家長坦白:「我是來打醬油的,關我什麼事?

「打醬油」來源三

源自於陳強與陳佩斯父子的喜劇《父與子》中的一個鏡頭:影片中陳佩斯所飾演的二子因為要考大學,刻苦溫習功課,以至於走火入魔。父母讓他出去打醬油,結果他拿著瓶子,一邊背書一邊走,撞到一個路牌,上邊寫著前方施工,請繞行於是轉了一圈,拿著空瓶子回去。空走一遭,什麼也沒留下,什麼也沒取回,等於路過。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關人個關

3346)普通話說:棉花店打烊(mián huā diàn dǎ yàng
解說:
棉花店打烊(晚上關門停止營業)
答案:不談(彈)了
解釋
棉花店是彈棉花的,打烊了,就不彈了,諧音是「不談」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講嚟把鬼
解釋: 以反詰語氣表示否定(指不做某事)。

3447)普通話說:說真格(shuō zhēn gé
解說:
真格,指實在的,當真的,堅定的。
例子:你別再裝著玩兒啦,說真格的吧!
例子:我們要動真格了!
出處:劉心武 班主任》:「現在是真格兒按毛主席的思想體系搞教育的時候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無花無假
冇是沒有的意思,花是損花,損壞得意思。假使假貨。
整句意思是:沒有損壞、也不是假貨。
一般形容自己的東西是好東西。
冇花冇假,就是冇花假,也就是沒有「花假」的意思,是肯定,沒錯,沒造假的意思。
比如:絕對真實絕冇花假

3448)普通話說:乾柴烈火(gān chái liè huǒ
解說:
形容男女之間強烈情慾要求,多用於不正當的男女關係。
也形容情緒高漲。
出處1明·週楫《西湖二集·俠女散財殉節》:「這烈火乾柴怎得瞞。」
出處2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九回:「真是一對烈火乾柴,如膠如漆,燕爾新婚,連日那裡拆得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打得火熱
形容人與人之間關係極端親密。

3449)普通話說:窮得叮噹響(qióng dé dīng dāng xiǎng
解說:
是指囊中就剩幾個銅子兒,一動彈就搖的叮噹亂響。
俗語說:「你的這個屁眼搖鈴鐺」,估計源自這個俗語,現代人的發揮,窮到要光著屁股去搖鈴鐺,和窮得叮噹響一個意思。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搵個錢刮痧都無」,比較「仙都唔仙」更慘不忍睹。
仙是指英文的「cent」,於香港又稱為「神沙」,面值比「毫」又小。所以仙都唔仙,連1毫都不足夠,是非常貧窮的意思。

3450)普通話說:滴水不漏(dī shuǐ bú lòu
解說:
 一滴水也不外漏。形容說話、辦事非常細緻、周密,無懈可擊。
也形容錢財全部抓在手裡,輕易不肯出手。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易三》:「又要說得極密處無縫罅,盛水不漏。」
出處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公孫官率領軍士;拘獲車仗人等;真個是滴水不漏。」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密密實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