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
|
|
(3451)普通話說:沒頭沒尾(méi tóu méi wěi)
|
解說: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霎時之間
|
|
(3452)普通話說:把頭(bǎ tóu)
|
解說:
舊時稱把持一方或某一行業的行幫頭目。
出處1元劉致《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窮漢每將綽號稱,把頭每表德呼。」 出處2《金瓶梅詞話》第五八回:「我知道你在這屋裡成了把頭,把這打來不作準。」 出處3陶爾夫《伐木者的旅行》:「回到工棚子以後,我把要劉德昆給我們帶路的決定向所裡'工人代表'--實際上是把頭的侯申志講了,這是必要的手續。」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龍頭大哥大
「龍頭大哥大」稱號來自義和團,創建「義和神團天下第一壇」的壇主張德成,這位大哥的地位可是相當高。義和團內部都是互稱大師兄,二師兄,而只有他被稱為師父。他自稱刀槍不入,所以受慈禧器重,但碰上一群農民那就是悲劇了。
張德成原本是天津白溝河的一個船夫。跑跑船,賺點小錢。有一天,他看著兩個小青年在練拳,就在一邊笑。
人家問他笑什麼?
他說,你們這練的是什麼拳啊,太低級,我給你們看看真正的功夫。
「來,你們撿撿看!」他說。
小青年就去撿,竟然撿不起來了!當然撿不起來,撿起來,故事就說不下去啦,撿起來,張德成就會被當場打死啦。
小青年馬上獻上膝蓋,說他是大神啊。
一傳十,十傳百,他的絕技就天下聞名,至少天津衛這一塊算是一號人物了。
當時天津衛的義和團「總把頭」,曹福田都不好意思說是自己老大,而是稱「代理老大」,意思這「正位」是張德成的。
後來,張德成的門徒就收了有二萬多,也算是人多勢眾,接下來,就跟洋人幹了起來。
關於義和團的性質很複雜,說是民族主義萌芽,愛國社團,但似乎也沒上升到這個層次。說是非法門道會,又不至於這麼低級。反正事情搞得很大,一開始,滿清還想利用義和團來對付洋人。
滿清政府那時候基本上也是智商低能,聽這些人說刀槍不入,還真的就信了,還合著義和團那些人去攻打一些領事館。
這樣一來,八國聯軍就打過來了。
義和團也組織了抵抗,但說好的刀槍不入沒發揮出來,一下就被打散了。
張德成這人就比較溫和,他當時帶著兵馬到天津會合,就說算了,跟洋人談一談也可以,曹福田不同意,還是要打。
打敗後,張德成也跑了,不過,他也完蛋了。
張德成這個人有點愛「擺譜」。他跑到了王家口,這裡有個富商請張德成吃飯,還派了橋子。
張德成一看,不樂意了。為啥呢?因為只是二人抬的小橋子。
張德成說:想當年,爺在天津的時候,制軍用八人的轎子來接我。我還不想去,你這是啥意思?
這倒不是張德成吹牛。張德成在天津的時候。天津總督裕祿請他吃飯,只是送了請帖,張德成不去,說我又不是你的下屬,豈是你一個帖子請來的。裕祿一聽,還真的派了八人大橋來接。而且開中門出來迎接。
在總督府,張德成表演了絕技。吃著吃著飯,突然閉上眼睛,像睡著了一樣,過了一會,他睜開眼睛,從口袋裡掏出一些鐵炮機管。
好了,各位,這是剛才我元神「出竅」,從敵營中偷來的,敵營的大砲都被我廢了;這太神啦。
裕祿立馬就服了,向慈禧老佛爺報告,還賞下了「頂戴花翎黃馬褂。」
|
|
(3453)普通話說:二把頭(èr bǎ tóu)
|
解說:
二把頭是先將全頭頭髮束於頭頂,然後以一支長扁的髮簪為基座,分成兩縷向左右纏梳。兩股頭髮在頭頂梳成橫向髮髻後,用另一簪子橫向插入固定。
腦後的餘髮梳成燕尾形扁髻。緊貼頸部後方的扁髻限制了頭部活動和躺臥,但同時也使女子的外觀更顯文雅莊重。
二把頭在清初期只是盤在腦後,且全都使用婦女本身的真髮梳成,因此整體造型上較為小且扁矮,但隨著時間推移,盤梳的位置向頭頂發展,也有將二把頭盤的更高更大的趨勢,所以在纏梳的過程中開始參入假髮。
在古代,女性的頭髮稱作“青絲”、“烏雲”,視為神聖寶物,賦予特殊的意義。如男女定情,女子絞下一縷青絲送給男子,那是最堅實的誓志了。而女子如果觸犯了婦道族規,有的族長就會當眾剪下女子的頭髮以示懲罰,對被剪髮的女子來說,這可真是最大的羞辱了。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馬姐髻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有不少幫人家打工的「媽姐」
。
順德人以刻苦耐勞著稱,加上廚藝了得,在勞工市場上極受歡迎,比其他地區輸出的佣人都價高,人稱「順德馬姐」,當時只有大戶人家才請得起。
這些順德馬姐將順德菜帶進了廣東及南洋各大城市的富人家庭,於是順德菜在華人地區的上流地位更加牢不可破了。
「媽姐」一般依職級順序:
1近身:即貼身的,貼身侍女是最高級的一類,薪金亦最高;
2湊仔:即照顧小孩子,負責照顧小主人的;
3打雜:即收拾雜務的;
4一腳踢:最低級的一種,即什麼工作都要做,工作量最大,薪水最低,多是入行新人。
|
|
(3455)普通話說:身正不怕影子斜(shēn zhèng bú pà
yǐng zi xié)
|
解說:
身正不怕影子斜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指一個人只有身子站得正,影子才不會斜。
通常用來比喻只要為人做事走得正、行得端就沒有什麼可怕的。
其實,一個人身子站得再正,影子還是歪的。但是沒人會因為你的影子是歪的就說你站的不正。
身正不怕影子斜意思就是說,你如果做人正派正氣,哪怕有很多人說你壞話都不用怕,因為你是正直的。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行得正企得正
|
|
(3456)普通話說:鑼齊,鼓不齊(luó qí ,gǔ bù qí)
|
解說:
例子:總是鑼齊鼓不齊的,不知道哪天才能開得成這個會?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三缺一,慘過乞(麻雀術語)
|
|
(3457)普通話說:分道揚鑣(fēn dào yáng biāo)
|
解說:
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幹各的事。
有一天,他坐著車子正在街上走著,恰巧遇見李彪的車子迎面過來。那時,官員出門總是前呼後擁的,官職越高,隨行人馬就越多,威風氣派也就越大。
老百姓在街上遇見他們,老遠就得回避。官職低的官,也得讓官職高的官先走。如遇官職相仿,客氣些的也就讓道。
元志論官職是應該讓李彪的,可是他瞧不起李彪,偏不相讓。李彪很生氣,當場訓斥元志。元志不服,兩人就爭吵起來。
元志和李彪到孝文帝面前去評理。李彪說,他是“禦史中尉”,洛陽一個地方官,怎敢同他對抗,居然不肯讓道。
元志說,他是國都所在地的長官,住在洛陽的人,都編在他主管的戶籍裡,他怎可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樣向一個禦史中尉讓道。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田雞過河―各有各撐/黃牛過水-各顧各
|
|
(3458)普通話說:吃裡扒外(chī lǐ pá wài)
|
解說:
吃裡扒外比喻受這一方好處,卻暗為另一方效勞
形容人接受了這一方面的好處,卻為另一方面的人賣力。也指將自己方面的情況告訴對方。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食碗面,反碗底
「華南影帝」吳楚帆從影數十年,其中在1964年上映的電影《香港屋簷下》,吳楚帆的一句對白「食碗面,反碗底」最膾炙人口。
碗面:正常盛飯是碗面朝天,可指「碗口」。
碗底:即飯碗底部。 若按字面解說,即某人吃過飯後將飯碗反轉,令碗底朝上、碗口朝下。 人吃飯當然碗口向上,碗底向下,若果將碗口反轉,便是祭祀祖先的做法,即祭祀祖先要將碗反轉,把飯取出再拜祭,暗指當對方已死。因此「食碗面,反碗底」,可解作「吃裏爬外」、「忘恩負義」。
有人認為「食碗面,反碗底」等同「手指拗出唔拗入」,即比喻不幫自己人,偏幫外人,這種說法似乎有商確餘地,正確意思為「吃裏爬外」,受人恩惠,卻反去靠害人家。
「反碗面」與「反碗底」意思接近,同樣指把碗反轉。不過,「食碗底」可解做「食飯食到碗底」,有將會吃光的感覺,再無多餘白飯祭祀祖先,那麼,反碗面便再無意義了。因此,還是以「食碗面,反碗底」最為貼切。
|
|
(3459)普通話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shì fú bù shì huò shì huò duǒ bú guò)
|
解說: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的意思是福分不會成為災禍,該遭的災禍躲也躲不過。舊指福禍由天不由人。
出處《濟公全傳》:「和尚嘆了一聲,說:你也不用問,非你可知。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我和尚還是要回靈隱寺見見老方丈,請請安,你我再會罷。」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聽天由命
|
|
(3460)普通話說:此一時彼一時(cǐ yì shí bǐ yì shí)
|
解說:
意思是:那時是一個時候,現在又是一個時候。表示時間不同,情況有了變化。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今時唔同往日
|
|
(3461)普通話說:掌門人(zhǎng mén rén)
|
解說:
多指在某方面或某領域的學科的帶頭人或權威人士。也有指在其他的有特別貢獻的或技術尖子。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揸 fit人
“揸fit人”普通話意思就是一個幫派裡面的老大,多用於香港,屬於港式粵語用詞。
“揸”粵語意思指的是操盤、操縱的意思。
“FIT”為“飛”的英文翻譯,港式粵語說話喜歡加點英語。
「揸飛人」的“飛”在粵語裡的全稱是“飛仔”,指的是一些流氓、小混混、經常聚集在一起遊手好閒的年輕不良少年。
「話事人」、「揸飛人」和「揸fit人」都是粵語,可以從詞義和使用來進行區別。
1、詞義
「話事人」—在粵語中,“話事”是“做決定、出主意”的意思,“話事人”即是“可以做決定的人”。電影中幫派爭鬥,社團利益割據,人多嘴雜,談判的時候就需要找一個代表,讓這個代表就出來說話、談判,這個人也被稱為話事人。
「揸fit人」—在粵語中,“揸”是“操盤、操縱”的意思,例如揸車(開車);“FIT”為“飛”的英文翻譯,港式粵語說話喜歡加點英語。而“飛”在粵語裡的全稱是“飛仔”,就是小混混。那麼“揸fit人”其實就是“揸飛仔”、“揸飛人”的意思,就是能夠使喚飛仔的領頭人物,也就是某些社團老大。
雖然“話事人”和“揸fit人”的起源都是與某些非正規社團有關,但現在都可以引申為“可以做決定的人”,但是“話事人”的範圍較廣、地位相對沒有“揸fit人”那麼高,一個團體裡面可以有幾個“話事人”,但是只有一個“揸fit人”。
|
|
(3462)普通話說:粗製濫造(cū
zhì làn zào)
|
解說:
濫:過多,不加節制。指製作粗劣,只求數量,不講究品質,也指工作不負責任,草率行事。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市橋蠟燭—假細心
(心和芯同音。清末民初時期,番禺縣市橋鎮有間做蠟燭嘅作坊,老細冇良心,為咗慳成本賺多啲錢,竟然偷工減料、粗製濫造,執番啲人哋廢棄嘅舊棉胎、爛棉衲,用啲污舊嘅棉絮搓成較粗嘅棉繩,嚟做蠟燭嘅芯。
為咗掩人耳目,蠟燭露出蠟燭頭點火嘅一小段燭芯,就用又白又幼細嘅靚棉紗嚟做。顧客一見,哇,芯細蠟多噃,你又買我又買。
點知返去點著用嘅時候,先至知道畀人揾笨。
|
|
解說: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顧得頭嚟腳反筋
|
|
(3464)普通話說:費盡口舌(fèi jìn kǒu shé)
|
解說:
費盡口舌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總的就是說完全的浪費,沒有一點點的效果。
一般情況下指為勸說某人改變主意,或者讓其遵從自己的意見而用盡一切的方法。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嘥聲壞氣
粵語口頭禪。讀曬(sai,陰平聲)氣(hei,陰去聲),也作“嘥氣”,勞而無功的意思。 例如:「佢咁個貓樣都想追我?曬氣啦。」(他這個樣子也想追我?簡直是浪費精力)。
「嘥氣」在普通話裡找不到能完全對應的詞,意思是: 「白費勁」。
例如:某人想去做不自量力的是事時,別人就會對他說:嘥氣啦!意思是:別白費勁了。 |
|
(3465)普通話說:勢利眼(shì lì yǎn)
|
解說:
勢力眼:又名勢利眼,一般指對有錢有勢有權的人趨奉,對無權無勢的人歧視的惡劣行徑,眼裡只有趨炎附勢。
人與人交往中,不看本質,以官職、衣冠、錢財取人,媚富賤貧,趨炎附勢的勢利心態。
古諺有云:「看見大,得拜拜;看見小,踏一腳」,就是對勢利眼的嘲諷。
此句古諺可用作罵人語,例如:「這個人真是個勢力眼!」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白鴿眼
(俗稱白鴿在主人遇到逆境時便飛離而去)
|
|
(3466)普通話說:心狠手辣(xīn hěn shǒu là)
|
解說:
心腸兇狠,手段毒辣。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爛頭蟀
(指某些亡命之徒,恃勇好鬥)
|
|
解說:
意思是:由於一時的失誤或差錯而造成的損失、事故。
岔子。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老貓燒鬚
典故:以前農村裡養的貓怕冷,就喜歡靠爐灶取暖,但是一般剛買回來的小貓不熟悉環境,不知道爐灶的火勢如何,往往躺爐灶上就很容易被燒著貓鬚,但生活久了的老貓就不同,它知道拿捏,所以一般老貓不容易被燒著鬚;但是萬一被燒著了就說明這隻老貓太大意,本來可以避免的失誤卻沒有倖免。這就是「老貓燒鬚」的意思了.
|
|
(3468)普通話說: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kōng xué lái fēng,
wèi bì wú yīn)
|
解說:
穴:洞、孔;來:吹來。空穴吹來的風
比喻消息和謠言所說的因果關係不成立,謠言的所謂證據其實只是增加了概率,雖然具有迷惑性,但事實上不能推導出其所說的結果,這個因果關係是虛構的。現多用來比喻消息和傳說毫無根據。 出處1戰國·楚·宋玉《風賦》:「臣聞於師:枳句(是多曲的枳樹的意思)來巢,空穴來風。」 出處2唐代·白居易《初病風詩》:“朽株難免蠹(粵音到;解蛀蝕器物的蟲子)空穴易來風。”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狗上瓦坑有條路
瓦簷上,一行一行的瓦片之間形成了可供引導水流的「坑道」,叫做「瓦坑」。
有人說「桁」是「坑」的本字,其合理性存疑-「桁」讀「衡」,本意為樑上的橫木。
「狗上瓦坑」所指的是「狗在瓦坑上」,而非「狗走上瓦坑」。這是因為狗不像貓,不會有那個攀緣上瓦坑的能力。
就是這樣,人們如看到這個「境況」,都會大惑不解-牠是怎樣走上瓦坑的呢?
為此,人們幾可肯定是「有條路」通往那裡的。
就此情況,廣東人創作了以下的歇後語:
「狗上瓦坑─有條路」
|
|
(3469)普通話說:沒心沒肺(méi xīn méi fèi)
|
解說:
沒心沒肺是一個漢語成語,
一指謂不動腦筋,沒有心計。
二指的是一些冷酷殘忍、心狠手辣,甚至對待親人、朋友手段都極其惡毒,缺乏感情色彩。沒有常人的喜怒哀樂,這類人身邊往往很少有朋友。
出處2《北京文藝》1979年第11期:「准是我那沒心沒肺,凡事都不大有所謂的派頭讓她感到了懸心。」
出處3《花城》1981年第6期:「余院長、葉處長 和那位沒心沒肺的千金小姐葉明珠,就要坐著烏黑油亮的小轎車直開進院子裡來了。」
“沒心沒肺”與“麻木不仁”意思相近,在許多人看來是個貶義詞。這種人即使剛挨了批評,下多會兒又沒事人一樣,跟旁邊人有說有笑;跟誰都愛掏心窩子,也不管人家能不能接受;
行事為人不知道害怕或害羞為何物……。
但俗話說得好,“傻人自有傻福”,我們不難發現,這種活得比較粗線條的人,往往更樂天派,甚至更長壽。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來,“沒心沒肺”是近代才出現的、對國人含蓄性格的一種修正,有三方面的優點:
認知上,能接納自己和他人的缺點和錯誤;
裡裡外外的負面評價都不會往心裡去,能“相逢一笑泯恩仇”;
情緒上,心情比較穩定,也相對比較積極;
行為上,大膽主動,比較坦誠,不為細節所困擾。
有研究表明,這種簡單的人其免疫力往往比敏感者高,如唾液中抗體數就會比較多。而且,沒心沒肺的人不會因為太過於壓抑而抑鬱,也很難因為太敏感而焦慮。加上他們主動溝通的特點,往往能爭取到更多有益身心的社會支持。
因此,臉皮太薄的人平時可以多跟這種人交流接觸,慢慢模仿和認同其行為做派一一下館子時被服務員忽略了,即使一開始不好意思開口召喚,但跟著那些膽大的人,也會學著開始勇敢爭取自己的權益了。另一方面,敏感的人要向這種人學「自信」,多挖掘自己的閃光點和成就感,少被別人的眼光左右。
當然,「沒心沒肺」的人也很容易因為太自我中心、不善於體諒他人感受,而出現“人際危機”,因此也要多聽他人回饋,不斷調整自己的敏感度。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竹織鴨
(喻粗枝大葉、遇事馬虎者,這種人就如竹織的鴨一般沒心肝沒有思想。)
|
|
(3470)普通話說:作繭自縳(zuò jiǎn zì)
|
解說:
造繭自縛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比喻做了某事,結果反而使自己受困。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蠶蟲師爺
廣州人說的」蠶蟲」就是蠶,「師爺」是指衙門裡替官出主意的幕客。這歇後語以物解義,它抓住的是蠶的生長特點來作喻:
蠶吃桑葉長大蛻皮時就不食不動,俗稱「休眠」。
蠶經過四眠後就吐絲做繭,蠶在繭里變成蛹,蛹變成蠶蛾。
在老百姓心目中,「師爺」是刁鑽陰險,心黑手報的壞人,種種賦稅,接役攤派,都是「師爺」替官爺們想出來的。
老百姓所渴望的和最感快意的事,便莫過於師爺們拍馬屁拍到馬腳上,替官府出害人的主意行不通時,被官聽責「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就像絲是蠶自己吐出來的,但吐出來的絲卻結成繭把蠶自已困住了。由於師爺的形象可惡,所以沒人會用這句歇後語自嘲。
|
|
2018年7月6日 星期五
20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