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0日 星期一

29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9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blog.stheadline.com/article/detail/930018/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3621)普通話說:日進斗金rì jìn dǒu jīn
解說:
日進斗金是成語,通俗的意思就是一天能收進一斗黃金。
出處《胡雪巖》:「這個職位,一望而知是日進斗金的好差使。」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豬籠入水

3622)普通話說:投石問路tóu shí wèn lù
解說:
投石問路是成語。
原指夜間潛入某處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無反應,藉以探測情況;
後用它比喻進行試探。
投石問路有兩種說法:
1指夜間潛入某處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無反應,藉以探測情況。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二回:「展昭到了牆頭,將身爬伏。又在囊中取一塊石子輕輕拋下,側耳細聽;又將鋼爪轉過,手摟絲條,順手而下。 」(此名為投石問路。下面或是有溝,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實地,再沒有聽不出來的。)
2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五十回:(包公)正在思索之際,忽聽院內拍的一聲,不知是何物落下。
包興連忙出去,卻拾進一個紙包兒來,上寫著急速拆閱四字。包公看了,以為必是匿名帖子,或是其中別有隱情。拆開看時,包裡是一個石子,有個字柬兒,上寫著:我今特來借三寶,暫且攜回陷空島。
南俠若到盧家莊,管叫禦貓跑不了。包公看罷,便叫包興前去看視三寶,又令李才請展護衛來。
不多時,展爺來到書房,包公即將字柬與展爺看了。展爺忙問道:「相爺可曾差人看三寶去了沒有?」包公道:「已差包興看視去了。」
展爺不勝驚駭,道:相爺中了他「拍門投石問路」之計了。
包公問道:「何以謂之投石問路呢?」
展爺道:「這來人本不知三寶在於何處,故寫此字令人設疑。若不使人看視,他卻無法可施;如今已差人看視,這是領了他去了。此三寶必失無疑了
正說到此,忽聽那邊一片聲喧。展爺吃了一驚。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 賊佬試沙煲

3623)普通話說:打醬油(dǎ jiàng yóu
解說: 
傳統解釋:

  以前的醬油都是零賣零買的,由自己拿著瓶子到商店買,你要多少,人家就給你稱多少,這就叫打醬油。

  網絡用語:

  網絡上不談政治,不談敏感話題,與自己無關,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就用此話回帖而已,相當於“路過”。

  這是一種在天涯十分流行的對現實無奈的術語,道義上強烈關注某事,行為上明哲保身,受壓抑的輕微呼喊,朝野都能接受的行為,屬於“非暴力不合作”幼稚階段的行為。

  所謂“醬油黨”的宣言

1打醬油是一個態度,所謂的沉默的大多數,所謂的“非暴力不合作”;

2打醬油是一個生活,既不是簡單的路過,也不是單純的看熱鬧;

3打醬油是一種娛樂,冷眼旁觀他人的喧囂,靜靜品味自己的沉默。

4打醬油成為流行網絡術語,其語義是:網中人雖在道義上確實關注某事,對此也有明確看法,但或許為明哲保身,或不屑回應,遂以“打醬油”為託辭敷衍塞責。表面上無可奉告,其實流露出對現實的無奈。正是:“事不關己不開口,專心一意打醬油。” 

5現在確實是有不少的人,對社會的發展、發生在身邊的事件和他人的生活活動都變得淡漠,缺少對於公眾事件的參與激情,遇事總是“打打醬油”,這好像不是一個好的現象,所以目前有不少的媒體呼籲人們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共擔社會責任,盡可能少“打醬油”。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運桔/混桔-沒事找事
新年時有人會把年桔運到住宅或商鋪銷售,而大部份人都無意購買,此「攪攪震冇幫襯」行為即為運吉。
「混吉」的來歷: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聽廣東人說過“混吉”這個詞語?大家知道這個詞語的意思和來歷嗎?
【混吉的典故】:話說,以前的小飯店,只要你去光顧,就會免費奉送一碗清湯。顧名思義,因為是清湯,所以看不到湯裡面有什麼材料,空空如也。
廣州人極講“意頭”,覺得“空”不吉利,所以就把清湯叫做“吉水”。
【運桔典故】:上下九初期步行街,各巷口派人守住,不讓自行車通行,恰遇過新年時有街坊推自行車要通行,守巷者見到他車尾架後紮著一盆桔子,高聲吆喝道:“運桔的!掉頭!” 
【用法】簡單來說,混吉,運桔,都是普通話裡面的“打醬油”的意思,現在延伸來形容:忙活了半天,又幫不上忙,純屬搗亂。有表達當事人“氣死人了”、“沒事找事幹”、“神經病”、“被捉弄了”等情緒。
混,原意為渾噩、胡搞、混水摸魚。
吉,粵語的「兇」和「空」是同音,粵人為討個吉利,將兇字和空字轉換成吉字。空舖或空樓,寫作吉舖或吉樓。
【混吉的來源】
詞句是出自老廣州的飯店、早期香港的茶餐廳雲吞麵舖這些小型食肆會用沸水做成清湯。
午餐肉香腸這一類食物也會滾一滾給顧客進食,當年香港經濟差,物資缺乏,所以茶餐廳和粥麵舖就會用這些有肉味的水招呼客人,當顧客一坐下,茶餐廳侍應即免費奉上一碗這些湯水。
由於當時有很多香港人三餐不繼,為求飽肚,這些人都會到這些茶餐廳佯裝光顧,當侍應奉上這些有味的水時,即一飲而盡,再趁待應不察時立即離開,以此得口有味的水飲。
而由於部份中國人認為「清湯」一字意頭不好,「清」即「甚麼也沒有」,所以清湯又名吉水,取其意頭好,而這些茶餐廳有味的水也當作吉水招呼客人。
當時侍應稱這些人:「混口吉水飲」,其後簡化為混吉。
近年「混吉」被香港人自創的另一句口頭語代替,名為「搞搞震,冇幫襯」,二者意義接近。

3624)普通話說:自言自語zì yán zì yǔ
解說:
自己對自己說話。
出處1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那時候已有午牌過後,家裡人擺上飯來,叫他吃也不吃;卻是自己一個人,背著手,在書房廊前踱來踱去,嘴裡不住的自言自語。」
出處2《音樂巨人貝多芬》:「什麼?又怎麼了?他大聲說。接下來到像在自言自語: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是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樣子。
【如何面對自言自語的現象?
不知道你是否有留意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有一些朋友,在面對恐懼的事情或者說心理壓力過大時,會自言自語的嘮叨。
可能在你的眼中,這是一種犯傻的行為,但是通過國外的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自言自語除了行為上不好看之外,它可是大有用處的,能夠增強我們的安全感,緩解心理壓力等。
心理學家認為,自言自語可以緩解壓抑的情緒,如害怕恐怖片的人看恐怖片時應該儘量放聲大喊別壓抑恐懼,這樣可以有效減輕情緒的壓抑。
「蜘蛛」公認是人最怕的東西之一,心理學家用蜘蛛做試驗嘗試證明人自言自語能夠減輕恐懼。
心理學家要求測試者接近毛茸茸的大蜘蛛,一開始沒人敢靠近,於是研究人員引導他們說出內心的想法。實驗證明,隨著測試者不停坦露心中恐懼情緒,他們就更有勇氣走近蜘蛛。
當你靠近這些因為害怕而自言自語的人身邊時,你會聽見他們嘮叨的內容全是關於他們怎麼擔心怎麼害怕。
正是釋放內心所憂慮的情緒,經過一番嘮叨自言自語以後,這些原本害怕的人的膽子反而變得比較大。
所以建議當你遇上壓力或恐懼,內心安全感不夠時,與其假裝冷靜地默默承受和壓抑負面情緒,不如大膽地接受,大膽說出自己的擔憂。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鬼食泥

3625)普通話說:心中有數xīn zhōng yǒu shù
解說:
 心中有數意思是對情況和問題有基本的瞭解,處理事情有一定把握。也作胸中有數
出處1馮德英《迎春花》第八章:「春玲要先同儒春談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數,為她去和老東山交鋒做準備。」
出處2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胸中有數。這是說,對情況和問題一定要注意到它們的數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數量的分析。」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盲公(瞎子)食湯圓

3626)普通話說:走為上計zǒu wèi shàng jì
解說: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原指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為上策。
指戰爭中看到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時就逃走。現多用於生活中,工作中,社交中,如果形勢對自己不利時,敵強我弱時,就選擇暫時退卻,重新再來,或另謀他法的心態。
出處1《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出處2淮南子 . 兵略訓》:「實(力量強大)則鬥,虛(寡不敵眾)則走。
出處3《孫子·虛實篇》:「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由此可見: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是指在我方不如敵的情況下,為了保存實力主動撤退。
所謂上計,不是說
在三十六計中「走」是上計,是說: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方有幾種選擇:求和、投降、死拼、撤退。
四種選擇中,前三種是完全沒有出路的,是徹底的失敗;
只有第四種撤退才可以保存實力,以圖捲土重來,這是最好的抉擇。因此說為上。
知難而退,保住本錢知難而退中的在這裡要理解成根本無法實現的事情,而不要理解成困難的難。
所以它要求人們要“ 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知其不可為而不為,也就是要按客觀規律辦事,不能盲目蠻幹,不要輕敵冒進,不能以卵擊石、僥倖求勝。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這是脫離危險境地的一種策略。
要運用好此計:要辨清形勢,不要慌亂,謀劃要密,尋找空隙,防止跟蹤。
所謂「以退為進,尋機制人」:
就是把所做出的暫時退讓,作為下步爭取更大進取的手段。
在這種情況下的,並不主要是因為力不可支,而是出於引誘和調動敵人的需要,這是一種以迂為直的迂迴戰術。
通過偽裝的退卻,可以誘敵深入,使其誤入重地,進而被我們“ 聚而殲之;通過偽裝的退卻,可以誘進分敵,使我們能各個擊破,以少勝多;
通過偽裝的退卻,可以能而示之不能,給敵人以弱小、恐懼的假像,助長敵人驕傲輕敵的心理,使其不加戒備,給我們突然襲擊帶來可乘之機。
以退為進的策略表面上看來是脫離戰場,躲避同敵人的直接接觸,屬無為之舉,其實本計包含著很多積極的作用:避免決戰,誘進分敵,變換環境,拖垮敵人。
所謂「急流勇退,避禍保名」:
事物發展到了頂點,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這就是“ 物極必反 ”“ 否極泰來 ”的道理。
急流勇退中的字,除了果斷迅速的意思之外,還應該包含勇敢和勇氣的含義,因為急流勇退需要相當的勇氣和膽識,非小人之輩能夠做到的。
在敵我力量懸殊的不利形勢下,採取有計劃的主動撤退,避開強敵,然後再尋找戰機以圖東山再起,這在謀略中也應是上策。
因為無論哪一種戰鬥,誰都沒有常勝的把握,在瞬息萬變的戰鬥過程中,不機警就不能應付,不變通就不能達權,所以退卻並非怯懦的表現,也不是英雄末路。
只有採取適當的權宜之計,才能有重振雄風的可能。
由此可見,通過走為上的計策,遠遠地離開是非之地,就可以躲禍患;儘早地功成身退,就可以保住名節,這是明哲保身的一種高明的辦法。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鞋挽屐走-儘快離開

3627)普通話說:隨遇而安suí yù ér ān
解說:
隨遇而安意思是處在任何環境都能適應並感到滿足。
「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懟、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
「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遇,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隨」是順從;遇:是遭遇。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隨」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苟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出處清·三俠五義》第七十七回:「白玉堂道:你我讀書人,待人接物,理宜從權達變,不過隨遇而安,行雲流水。」
俗話說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每個人的一生當中,根本就不可能永遠都是風平浪靜的。人生遭際不是個人力量所能左右的。而在詭譎(粵音:決)多變、不如意事常存的環境中,唯一能使我們不覺其拂逆而使得心情輕鬆的辦法,那就是要做到使自己“ 隨遇而安
隨遇而安成語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寺院,裡面住著一老一小兩位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給小和尚一些花種,讓他種在自己的院子裡,小和尚拿著花種正往院子裡走去,突然被門檻絆了一下,摔了一跤。手中的花種灑了滿地。
這時方丈在屋中說道“ 隨遇 ”
小和尚看到花種灑了,連忙要去掃。等他把掃帚拿來正要掃的時候,突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陣大風,把散在地上的花種吹得滿院都是,方丈這個時候又說了一句“ 隨緣 ”
小和尚一看這下可怎麼辦呢?
師傅交代的事情,因為自己不小心給耽擱了,連忙努力地去掃院子裡的花種,這時天上下起了瓢潑大雨,小和尚連忙跑回了屋內,哭著說,自己的不小心把花種全撒了,然而老方丈微笑著說道隨安
冬去春來,一天清晨,小和尚突然發現院子裡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他蹦蹦跳跳地告訴師傅,老方丈這時說道“ 隨喜 ”
對於隨遇隨緣隨安、隨喜這四個,可以說就是我們人生的縮影,在遇到不同事情、不同情況的時候,我們最需要具有的心態就是隨遇而安
而且,一個人如能不管際遇如何,都保持快樂的心境,那真比有百萬家產還有福氣!
大文學家蘇東坡曾經多次被流放,可是,他說,要想心情愉快,只需要看到松柏與明月也就行了。
何處無明月,何處無松柏?
只是很少人有他那般的閒情與心境罷了。
如果大家都能夠做到「隨遇而安」,及時挖掘出身邊的趣聞樂事,甚至於去找尋蒼穹中的閃耀星星,這樣,就是環境沒有任何改變,你的心境從此也會大不一樣了。
環境往往會有不如人意的時候,問題在個人怎麼面對拂逆和不順。
知道人力不能改變的時候,就不如面對現實,隨遇而安。
與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惱,就不如因勢利導,適應環境,從既有的條件中,儘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發掘樂趣。
從容地由不如意中去發掘新的前進道路,才是求得快樂與安靜最好的辦法。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馬死落地行(騎的馬死了,唯有步行)失去好的條件,憑自身努力繼續前行。
馬死落地行典故】騎馬趕路,在古代是快捷便利的方式;而畢竟馬也是生命,也有遭遇不測失去生命的時候。
馬死了,路還要趕,因此就只能夠選擇步行的方式了。
故此,廣東人馬死落地行形容失去優越條件以後繼續採取艱難對策維持狀況的的無奈之情,頗有幾分悲壯的色彩。

3628)普通話說:說來話長shuō lái huà cháng
解說:
說來話長,漢語詞語,指事情很複雜,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清楚。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6回:「說來話長。五年前我們老娘家裡做生日,媽和我們到那裡與老娘拜壽。」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匹布咁長

3629)普通話說:蚍蜉撼樹pí fú hàn shù
解說:
蚍蜉撼樹,指螞蟻想搖動大樹。比喻自不量力。
蚍蜉:很大的螞蟻。螞蟻竟想撼動參天的大樹,這不是很可笑嗎?
螞蟻屬膜翅目,蟻科,是多種蟻類的總稱。世界上記載的有4600種以上。幾乎全部是真社會性生活。為全變態陸生昆蟲。
漢語成語詞典中說蚍蜉是大螞蟻,究竟指哪種螞蟻,恐怕無從考證。有些螞蟻確實兇猛,雖不能撼動大樹,但由於善吃肉食,不僅可捕食其他昆蟲和小形動物,甚至還可侵襲大型哺乳動物和鳥類。
工蟻喜陰天或夜間群體活動,編隊而行,遇有小動物就群起進攻致敵於死命,形如大兵團作戰,因此中文名叫軍團蟻
有一種螞蟻,它們雖不能掐動大樹,但可以將樹幹蛀空,使大樹折倒。不過這種蟻不是黑螞蟻,而是屬於「等翅目」的白蟻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蟻多摟死象
意思:比喻人多力量大。
成年雄性亞洲象肩高約2.4-3.1米,重約2.7-5噸,雌象體形稍小。非洲象體長6-7.5米,尾長1-1.3米,肩高3-4米,體重5-7.5噸。取一個大概中間值,大象的體重就算4噸吧,也就是4百萬克。
不同種的螞蟻的重量是不一樣的,如美洲的火蟻,單只體重只有0.02克;而南美的食肉蟻,有人大拇指那大,單只體重可達0.26克。
食肉蟻(屬於行軍蟻)來攻擊大象,算平均體重為0.2克。
所以大致估算,一頭大象(在體重上)大約相當於二千萬隻食肉蟻。而行軍蟻生活在亞馬孫河流域,喜歡群體生活,一般一個群體就有一二百萬隻,它們屬於遷移類的螞蟻,沒有固定的住所,習慣於在行動中發現獵物。
簡單說:10群行軍蟻才能在重量上與一隻大象抗衡。
大象的表皮厚度大約為2.5釐米,展開面積約為80平米;
一隻行軍蟻的雙顎展開不會超過0.5釐米。綜合考慮大像皮的結實程度、行軍蟻攻擊的盲目性(你非要說螞蟻聰明到知道攻擊大象弱點,那我無話可說)、大象自身的防禦比如移動、晃動、象鼻拍打、腳踏、蹭樹各種殺死或者擺脫螞蟻的手段;
行軍蟻只會就地進餐的習慣、行軍蟻的食量暫且大致假定如下:每隻螞蟻可以吃掉相當於自身重量的食物、大象丟失自身百分之十五的體重後就會死亡,那麼要吃死一隻大像大約需要300萬隻食人蟻;再考慮因大象的主動防禦導致只有80%的螞蟻可以到達最終的攻擊位置並實施完成攻擊;
螞蟻平均分佈在大象表面大約10平米的面積上進攻、大象因倒地時因體重壓迫和體液導致螞蟻死亡20%
那麼最終參與的行軍蟻的死亡總數大概有100萬隻,(如果考慮300萬隻可能已經被撐死的)而徹底吃掉一隻大象又需要多久呢?
基本情況是:需要幾支食人蟻軍團合作完成攻擊,再由更多的軍團合作才能完成享用象肉的過程。
說實話,我覺得螞蟻肯定不會聰明到知道對大象的弱點進行攻擊以一擊斃命,同時更不會傻到以自己一個族群為代價來進行攻擊,只是為了讓其他的蟻群大快朵頤;
我的觀點是:如果螞蟻可以吃掉大象,那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就不會是人類。
上面的分析都是我隨便說的,下面是網絡上關於非洲螞蟻的一點介紹。你自己可以看看有沒有螞蟻吃大象的可能:
軍蟻不能殺害體形大的有脊椎動物,但矛蟻可以。一頭被拴在樹旁的牛常常成為矛蟻的目標。矛蟻會成群地從牛的眼、耳、口、鼻鑽進牛體內,割食其內臟。不出數週,一頭牛就只剩下一副白骨。而一隻雞,僅僅可以充當矛蟻兩天的食物。也曾有人類死在矛蟻的毒吻下,不過,這種情況只偶爾發生在昏迷者或不懂自衛的幼兒身上。

3630)普通話說:嘴硬(zuǐ yìng
解說:
自知理虧而口頭上不肯認錯或服輸。
出處1《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一回:「此時范雎雖然嘴硬,卻也不安於坐,起立而聽之。」
出處2《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三回:「昨天那鴇(粵音:保。解;妓女)婦雖然嘴硬,那形色甚是慌張,我們再到他那裡問去。」
出處3巴金《家》二:「你總是嘴硬,我說不過你!」
出處4楊朔《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姚志蘭早疑心他們兩人好,逼問幾次,小朱還嘴硬,死不承認。」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死雞撐飯蓋
明知有錯仍不願改正,也被簡稱為「死撐」;
來源是雞死了,已經是死之物不能動,但是雙腳仍能撐得又硬又直,連鍋蓋也撐開了;
諷刺有人死不認錯,嘴硬到底。

3631)普通話說:兄弟鬩牆(xiōng dì xì qiáng
解說:
鬩:爭鬥。兄弟之間的糾紛,也比喻內部爭鬥。(鬩:粵音:
出處1《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出處2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二幕:「而俠累那傢夥,偏偏要兄弟鬩牆,引狼入室!」
歷史上三大著名的兄弟鬩牆事件
「兄弟鬩牆」一詞出自《詩經·小雅·棠棣》,原文為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意思是兄弟們雖然在家裡爭吵,但一致抵禦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一致對外。而我們經常說的只是前一句,兄弟鬩牆,只兄弟間為各種事件爭鬥。
而歷史上兄弟鬩牆的事件也是數不勝數,在此僅列舉廣為人知的幾件。
其一,「煮豆燃萁」。粵音:
三國時期的魏文帝曹丕嫉妒他的弟弟曹植的才華,登上帝位後想盡辦法迫害於他。
某日於大殿之上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內做出一首詩來。曹植在心痛之時於七步之內作出了著名的《七步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名句便出自於此。
其二,「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這一事件發生於清朝康熙年間,以雍正皇帝登基為結局。
近幾年多許多歷史劇都以這件事為題材,而歷史劇中出現的權謀詭計,在歷史上也有跡可尋。
九子奪嫡以大爺黨、太子黨、三爺黨、四爺黨、八爺黨為主,後形成以胤禛(粵音: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以胤禩(禩:粵音:)為首的八爺黨兩大勢力,期間出現二廢太子等事件。奪嫡結束之後也出現了弘皙(粵音:)逆案等餘波。
其三,「七王之亂」。
七王之亂發生於西漢年間,漢景帝聽從文臣晁錯(晁:粵音:)的建議削藩,引起以吳王劉濞為中心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的不滿,故起兵叛亂。
景帝試圖以誅晁錯來平息諸侯王的怒氣,卻無濟於事。
而這時景帝的母弟梁王劉武挺身而出,和周亞夫一起挽救了西漢大業,平定了西漢之亂。
如果故事到這裡結束,似乎並不太符合今天的主題,而歷史從不讓人失望。
七王之亂後,梁王因功受賞,繼而仗著竇太后寵愛和梁國地大兵強欲繼景帝之帝位,最終未能達成。只是不知漢景帝看到劉武的所作所為,心中是何感想。
兄弟鬩牆,究其緣由,不過名利權勢。然而究竟是名利讓人忘記了兄友弟恭的美德,還是根本就是脆弱的人心經不起俗世的考驗。
或許歷史的意義,就在於一次又一次的殺戳中,盡顯人類本身的弱點,然後悔悟,然後成長。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狗咬狗骨

3632普通話說:關板guān bǎn

解說:
工廠或商店停業。
出處《花城》1981增刊年第4期:「一名青年工人指著說:還掛彩哪!我看咱們廠快關板了吧?」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執笠

3633)普通話說:財不露白cái bú lòu bái
解說:
露:顯露;白:銀子的代稱。指有錢財不能洩露給別人看。
出處1明代名家箴言集《增廣賢文》:「客不離貨,財不露白。讒言不可聽,聽之禍殃結。兄弟聽之別,朋友聽之疏,親戚聽之絕。」
出處2·海瑞《驛傳議·無策》:「使客謂有此官銀也,廩糧夫馬,百計折乾。俗謂財不露白,今露白矣,孰能保群盜仗戈奪之?」
《新白娘子傳奇》第十二回據理力爭(二)白素貞:「小青,李公甫他是一個正直無私的衙門捕頭,你想想他家裡要是平白無故的多了那麼多銀兩的話,他會怎麼辦?
小青:「家有銀財不露白,他都把它藏起來囉。」
白素貞:「你錯了,他一定會把銀兩繳官查究。」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禾稈冚珍珠

3634)普通話說:吹噓chuī xū
解說:
意為誇大地宣揚,誇張地宣揚或編造優點、長處;另作解釋為對人或事過分「吹捧」是形聲字,要從字面上來看意思。
1誇張地宣揚或編造優點、長處等:
例如:他的運氣沒有什麼可以吹噓的
2過分誇獎:
例如:這輛轎車並不像銷售商所吹噓的那樣好。
3對人或事過分吹捧:
例如:新聞發佈人員必須注意不誇大,不吹噓 
4俗稱,吹牛皮。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他也好吹噓,總愛誇顯過去他如何的闊綽豪放。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拋浪頭
(吹噓自己或嚇唬人以顯示自己威風,出風頭

3635)普通話說:不打自招bù dǎ zì zhāo
解說:
不打自招是一個漢語詞語,原指還沒有用刑;就自己招供了。
現比喻無意中透露了自己的過失或心計
 · 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七回:也是個不打自招的怪物,他忽然說出道:後日是他母難之日,邀請諸邪來作生日。
【示例】但是我還要說重慶發言人是個叛徒,他~,向人國人民洩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計劃。(毛澤東為皖南事變發表的命令和談話》)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鬼拍後尾枕

3635)普通話說:自投羅網zì tóu luó wǎng
解說: 自投羅網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zì tóu luó wǎng,意思是自己投到羅網裡去。比喻自己上當,或掉入別人圈套中。出自三國魏·曹植《野田黃雀行》。
投:進入;羅網:捕捉魚鳥的器具。自己投到羅網裡去。比喻自己上當,或掉入別人圈套中。
出處1三國魏·曹植《野田黃雀行》詩:「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出處2《資治通鑒·唐懿宗鹹通九年》:「丈夫與其自投網羅,為天下笑,曷若相與戮力同心,赴蹈湯火,豈徒脫禍 ,兼富貴可求。」
出處3·蘇軾《策別十七·去奸民》:「譬如獵人終日馳驅踐蹂于草茅之中,搜求伏兔而搏之,不待其自投於羅網而後取也。」
出處4·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二回:「鳳姐故意報怨他失信,賈瑞急的起誓。鳳姐因他自投羅網,少不的再尋別計令他知改。」

【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曹操的兒子曹植非常聰明,很有才華,受到曹操的寵愛,由於他縱酒,漸漸失去了繼承王位的競爭力。曹丕當上皇帝後,就把他的好友丁儀抓了起來,名為王侯,實為囚徒的曹植作《野田黃雀行》: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蚊子找蜘蛛

3636)普通話說:風聲不對fēng shēng bú duì
解說:
指傳播出來的消息有些不對勁。
出處1《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那婆子自做了這些話把,被媳婦每每衝著,虛心病了,自沒意思。卻恐怕有甚風聲,吹在老子和兒子耳朵裡頭。」
出處2《儒林外史》第五一回:「鳳四老爹 ,家門口恐怕有風聲,官府知道了,小人吃不起。」
出處3徐遲 《火中的鳳凰》:「前幾天風聲吃緊,馬上捆載運走幾批書。」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 散水
(歹徒發現情況不妙趕緊逃走之意,也有叫“撇檔”)

3637)普通話說:清清楚楚qīng qīng chǔ chǔ
解說:
清晰明白有條理。
出處1鄧小平《堅決打擊經濟犯罪活動》:「盜竊國家財產,貪污受賄,這是現錢買賣,清清楚楚,不容易搞錯。」
出處2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蕭隊長笑著,對於這連根帶梢、清清楚楚的說法,他最喜歡。」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 四四六六
「四四六六」原係黑幫術語,形容一夥人做事時,要「整整齊齊、分配適當地處理事情」。
(設計對白)
甲:老友,你撞壞咗我盞車頭燈喎,點賠法?
乙:老友,你整傷咗我隻手指尾喎,我啲醫藥費又點計?
甲:不如咁喇,我哋唔好阻住條街,行埋路邊先四四六六傾掂佢。
「四四六六」原係黑幫術語,形容一夥人做事時,要「整整齊齊、分配適當地處理事情」。查實此詞來源有二:
 一說可從《都城紀勝》得知,指南宋時代講究吃喝,官府或富貴人家之廚房均置有「四司六局」,好使「筵席排當,凡事整齊」。
所謂四司,係帳設司、茶酒司、廚司、台盤司,六局係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燭局、香藥局、排辦局。
「四司六局」嘅人辦事有條理,考慮周到,配合默契。
傳入粵語就因發音相近訛作「四四六六」,形容談判時雙方清清楚楚,處理得當。
另一說則指六朝唐初所盛行嘅散文文體「駢文」,其句式多為四六句及對仗,故又稱四六文、駢儷或駢體。
如南北朝吳均〈與宋元思書〉:「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囀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四六駢文」講求「對偶工整,聲律和諧,詞藻華麗」,故此引申出「四四六六」之意思。 
「四四六六」後常接「拆掂佢」,所謂「拆」,即「拆數分賬」咁解。港産黑幫片常見以下對白:「呢籠蝦餃係我嘅」「呢個叉燒包點都應該我食喇啩」「咁嗰碟燒賣又點分先?」「你係咪當我隻鳳爪冇料到?」……等等。
 若然講唔掂數,則必然反檯、開片,四四六六拆唔掂,反轉豬肚,分分鐘流血收場。
香港有一句俗語,「四四六六拆掂佢」。
所謂四四六六,所指不過是利益分配,四成和六成之別而已,
四成代表了劣勢;
六成代表強勢;
四四六六,不過是泛指而已。

3638)普通話說:媒人méi rén
解說:
媒人在中國的婚姻嫁娶中起著牽線搭橋的作用。女性媒人又稱媒婆或大妗姐。
中國古時的婚姻講究明媒正娶,因此,若結婚不經媒人從中牽線,就會於禮不合,雖然有兩情相悅的,也會假以媒人之口登門說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才會行結婚大禮。
媒人會自提親起,到訂婚、促成結婚都會起著中間人的作用,在男女雙方間作跑腿,聯絡,協調、細節調解,搞氣氛,說吉祥說話,祝福新人幸福美滿,直至婚禮結束,媒人屬於義務性質,不得請求支付報酬。各地的風俗習慣會有所不同。
中國自古就稱婚姻介紹人為媒人,如《孔雀東南飛》:「阿母白媒人,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
但媒人除了這一俗稱外,還有不少別稱。
紅娘唐代元稹作《鶯鶯傳》,寫崔鶯鶯相愛,經崔的侍女紅娘從中設謀撮合,使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後人據以演為《西廂記》雜劇。此後,「紅娘」便成了媒人的別稱。
媒人介紹是人類社會進入一夫一妻制婚姻時期較常見的一種擇偶方式,它不僅在各民族的歷史上是常見的一種擇偶方式,而且也廣泛流行於當今世界眾多民族的婚姻習俗中。
媒,按照現在的解釋是媒介的意思,在我國古代「媒」則含有謀略的意思。
所謂媒人作媒,即專指從中謀合,使兩姓之家結為兒女親家的人或事,媒人則逐漸成了介紹男女之間結成婚姻關係的人的代名詞;
媒人在我國出現的時間很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周代即已經出現,所謂男女非有行媒不相問名 ”男女無媒不交女無媒不嫁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等古訓和俗語就是從那個時代流傳下來的。
不過,通過媒人介紹來選擇婚姻對象的現象並不僅僅限於我國,在世界上的許多民族中這都是一個十分普遍的擇偶方式。
在亞洲的眾多民族中,擇偶往往是通過媒人介紹而實現的。
媒人介紹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男方的父母先相中某位姑娘或小夥子,再請媒人前去說親;
一是媒人主動向男女雙方提出締結婚姻的要求,也就是說擇偶方式自始至終都是依靠媒人人中主動說合,而這些人往往是一些專職的媒人。
媒人又稱「冰人」、「媒妁」、「伐柯人」等,是指撮合婚姻的人,起牽線搭橋的作用。女性媒人又稱「媒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大葵扇 

3639)普通話說:剩女(shèng nǚ
解說:
剩女,本是國內流行術語,指年紀大的未婚女性。
剩女一詞和中女意義相同,不過中女強調在年齡方面,而剩女則強調在單身方面。
至於年紀大但擁有愛情的女性,普遍來說未被歸納為剩女之列,倒是已離婚或喪偶的年紀大女性會被歸類為剩女之列。
女性創造了「白金盛女」一詞,與男性的鑽石王老五相對。
但卻被雄性網民恥笑,應是「帛金剩女」才對。

剩女的成因:

基本上,剩女與中女的成因大致相同,不過仍然可以從年齡分層上作出更細緻的敘述。
60後成為剩女的原因和今天的剩女有點不同。
60後女性多因為貢獻家庭,提高整個家庭的生活水準,努力工作而錯失婚姻機會,導致她們成為剩女。但她們多年努力工作,做成堅實的經濟基礎,即使獨身不婚亦不會出現問題。
70女性,看到60後的前輩不婚也不出亂子,反而去羨慕她們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她們沒瞭解前輩們堅實工作基礎的來由,年輕時在愛情及工作兩方面都任性地發展,結果兩面都不討好。
現時香港,不乏收入不過萬元的三低70後剩女,而她們並不像60後剩女那樣生活無憂。
80女性,看到70後前輩所出的亂子,反而較認真走其婚姻路,甚至二十出頭之時,已出現剩女恐慌,常常詢問如何才能嫁得出去,和70後死撐她們「剩得快樂」,有很大的不同。
當然,以上只是綜合該年齡層的剩女主流心態,而70後也有有事業基礎的剩女,80後亦有堅持「剩都可以很快樂」的女性。

生理討論

生理方面,男女本就是不公平。不少男性六十多還有生育能力;而女性三十五歲已被介定為高齡產婦。
因此男性即使五十多還不乏結婚的機會;而女性到了四十還未婚,已經要考慮終身獨身的可能性了。
而現實中,大齡男性娶年輕女性的例子彼彼皆是,但成熟女性下嫁年輕男性的例子,卻是鳳毛麟角。
而在網路時代來臨前,早有「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爛茶渣」的說法。男女天生的不公平,做成剩女問題為社會所關注;「剩男」卻不被認為是一個問題。

間接成因:

上述的各種成因均是因為經濟環境、個人心態及生理因素而導致剩女的出現,可是剩女的出現亦由一些間接因素所致。
主流媒體多數認為,只要年過三十但擁有愛情的話,就可以撇除剩女之列,換句話講,只要年過三十但失去或沒有愛情的就會被標籤為剩女。
因此,在兩個人的愛情或婚姻之中,有一些非人為因素可以被控制,例如意外導致伴侶死亡、離婚、離家出走等等,這些不幸卻是導致剩女出現的間接因素。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竊灶隙老女未嫁 

3640)普通話說:一拍兩散yì pāi liǎng sǎn

解說:

一拍兩散是方言。指爽快地分手。多用於夫妻或戀人。

出處1李肇正《女工》: 「金妹的心裡就來氣了,真想一拍兩散,又十分捨不下廠子,回到倉庫,就躲在角落裡死活不作聲。」

出處2海辛《傘下悄悄情·怡群的心事》: 「我不強迫你相信,反正到現在為止,我們仍可以一拍兩散!」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烏蠅摟馬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