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7日 星期五

35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35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blog.stheadline.com/article/detail/930018/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3731)普通話說:白費勁bái fèi jìn
解說:
白搭;白費力氣;白白浪費
出處1曹禺 《日出》第三幕:來了也不是白搭,打死我,我也沒有錢給他。
出處2周而《上海的早晨》第三部22:「我這個年紀,怎麼走得動?那邊的世道也摸不清,去了也白搭,還是你去吧。」 
出處3孔厥 《新兒女英雄續傳》第六章:「不,在這些問題上,像他那種腦袋,哼,我怕怎麼說也是白搭!」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嘥聲壞氣(浪費氣力)

3732)普通話說:百般刁難bǎi bān diāo nàn
解說:
百般刁難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用各種手段使對方過不去,故意給別人為難。
出處郭戈《金瓶梅傳奇》第十一回:「柔玉不便道出自己身世,編個話兒與她道:奴家父母早逝,自幼跟哥嫂度日。只是嫂嫂容不得,百般刁難,與其受人淩辱,倒不如自尋清淨,避開人世煩惱。」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托手踭(不肯幫忙)

3733)普通話說:忐忑不安tǎn tè bù ān
解說:
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極為不安。
出處1·吳趼人《糊塗世界》卷九:「兩道聽了這話,心裡忐忑不定。」
出處2馮德英《苦菜花》第十章:「母親謹慎地窺視著一切動靜,心裡忐忑不安,她怕有人出賣星海。」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十五十六(心裡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

3734)普通話說:順勢而為(shùn shì ér wèi
解說:
順勢而為可以通俗地理解為做事要順應潮流,不要逆勢而行。
有時在特定的語境當中也包含勸慰放棄難以達成的目標的寓意,或者還有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之意。
人活在世上要幹很多事,有些事很順利,有些卻坎坎坷坷的,有些根本就乾不成。
對於這些,國人歸結為命,命運好的人,運道亨通,幹事順利,無所阻礙;運道差的人則處處受阻,即便看似水到渠成的事都功虧一簣,而且別人能幹的成輪到他就不行。
相信命運的人就信算命,於是預測學盛行,八卦四柱經久不衰。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騎單車下坡—趁勢

3735)普通話說:氣憤填膺qì fèn tián yīng
解說:
氣憤填膺是漢語成語,形容憤怒之情充滿胸中。
出處1·趙元一《奉天錄》卷三:「築壘清野,秣馬訓兵,氣憤填胸,誓雪國恥。」
出處2《舊唐書·文宗紀下》:「我每思貞觀開元之時,觀今日之事,往往氣憤填膺耳。」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把幾火(很惱火)

3736)普通話說:明明白白míng míng bái bái
解說:
清清楚楚,明確無誤;正大光明。
出處1·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賬目已明明白白,並無分文來去。」
出處2《楊家將演義》第13回:「但須不設暗計,明明白白,有手段平空拿我,吾即拜降。」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畫公仔畫出腸(比喻說話露骨,大家一想就明白的內容也地說出來了。)

3737)普通話說:三腳貓sān jiǎo māo
解說:
《現代漢語詞典》中沒有「三腳貓」一詞,但人們卻常用它來形容那些在技藝上略知皮毛而不甚精通的人。
正常的貓應該有四隻腳,三隻腳的走路肯定不平衡。
明‧郎瑛的《七修類稿》中有這樣的記載:「嘉靖間,南京神樂觀有三腳貓一頭,極善捕鼠,而走不成步……。」
捕鼠是貓的天職,「三腳貓」雖「走不成步」,卻「極善捕鼠」,可見牠的工作能力很強。
可是郎瑛又多嘴說了一句:「俗以事不盡善者,謂之三腳貓。」
就這樣,「三腳貓」一詞被附會成做事技藝不精的意思,並一直沿用至今。郎瑛實在冤枉了好貓! 
「三腳貓」指做事技藝不精,現今的意思是:比喻對各種技藝略知皮毛的人;比喻做事水準不高,粗淺;形容蹩腳。(蹩:粵音: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識啲唔識啲/知少少扮代表

3738)普通話說:不三不四(bù sān bú sì
解說:   
在中國成語大詞典中,「不三不四」的解釋是「形容不正派,不像樣子」;
可是,中國的數字不只「三」和「四」,十個數字中為啥偏偏說「不三不四」而不說「不一不二」或「不五不六」、 「不七不八」呢?
根據史料記載,古人認為天為一,地為二,天地相加成三。
「三」不僅作為一個數的概念,還作為事物整體的象徵,所以稱宇宙中有三才:天、地、人;
天上有三光:日、月、星;
帝王中有三皇:伏羲、神農、黃帝;
還有夏禹、商湯、周文王;
人中有三曹和三蘇等。
曹操、曹丕、曹植被稱為三曹;
蘇洵、蘇軾、蘇轍被稱為三蘇。
此外,古代還有奏曲之法叫「三疊」, 即古曲詠唱時將某句反覆再三;著名的《陽關三疊》為中國十大古琴曲之一。
在古今文學作品中亦有許多「三部曲」;
漢字組合則有三水成淼、三木成森、三口成品、三金成鑫、三日成晶、三石成磊等。
名言中更不乏「三人行必有我師」、「三省吾身」、「三思而後行」等。
關於「四」這個數字,古意則多含有周全、稱心,取事事(四四)如意之義。
故有「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四詩」:齊詩轅固、魯詩申公、韓詩韓嬰、毛詩毛公。
此外,戰國有「四君」: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
傳說有四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元曲有四大名門: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文房有「四寶」:紙、墨、筆、硯;
文人有「四藝」:琴、棋、書、畫。
總之,古人多視「四」為吉祥和稱心如意之義。
於是,人們將那些不正派、不正經的言行斥為「不三不四」。
明代施耐庵在其《水滸全傳》第七回中就曾用到過這個成語:「這夥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跌洒家。」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七除以二—唔三唔四
七除以二等於三點五),不是三、也不是四。

3739)普通話說:疲疲遝遝pí pí dá dá
解說:
疲遝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鬆懈拖拉。
比喻表面上百依百順,實際上不負責任、受到指責又推脫抵賴的人。
出處浩然《艷陽天》第七章:「他工作疲遝,追求享受。」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隔夜油炸鬼(油條) / 軟皮蛇 / 鵪鶉
(意指沒主見及無拼勁的人

3740)普通話說:一記耳光yí jì ěr guāng
解說:
一記耳光指用手掌擊人面頰的動作。
出處1《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放了一隻手,看著和尚臉上,只一拍,打個大耳光。」
出處2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三:「嗯哪,他那一記耳光,救了韓老六。」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兜巴星

3741)普通話說:下井投石(xià jǐng tóu shí
解說:
意思是見人掉進井裡,不但不搭救,反而向井裡扔石頭。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他一見憲眷比從前差了許多,曉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說他的壞話。」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踩多一腳

3742)普通話說:過河拆橋guò hé chāi qiáo
 解說:
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曾經幫助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出處1周而《上海的早晨》第四部:「這樣大的事竟然沒有通過馮永祥和商界老老們商量,那不是過河拆橋嗎?」
出處2老舍駱駝祥子》十四:「祥子受了那麼多的累,過河拆橋,老頭子翻臉不認人,他們替祥子不平。」

【成語故事】

話說劉備在長阪坡打了敗仗,趙雲找到沖散了的劉備的妻兒。曹操也追至長阪橋,見張飛鬍鬚倒立,瞪著圓眼,手持長矛,立馬橋上,心中害怕中計,不敢近前。
張飛三聲怒吼,嚇死了曹操身邊的夏侯傑。嚇退了曹操百萬雄兵。有詩讚曰:長阪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
張飛下令將橋樑拆斷,然後去追劉備。
曹操退兵後派人打探,得知張飛已拆斷橋樑而去。便命部下造浮橋三座,火速追擊。

【成語典故】

元朝的大臣徹裡帖木耳,處理公務精明幹練,善於決斷。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職,正好逢上省城舉行科舉考試。他目睹了這場考試,從官府到考生都花費了許多錢財,並且免不了有營私舞弊的情況。
於是,他暗暗下了決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權,一定要促使朝廷廢除這種制度。
後來,他升任相當於副宰相的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求廢除科舉制度
其實,中國科舉制度隋唐以來已實行了七百多年,要廢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大師伯顏表示支持,但反對的很多。有位禦史堅決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請求順帝治徹裡帖木耳的罪。不料順帝雖然很昏庸,但對廢除科舉制度倒是讚成的。
因此不僅不支持那位禦史,反而把他貶到外地去當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廢除科舉制度的詔書,準備頒發下去。
書還未下達,地位略低於平章的參政許有王,又出來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對伯顏說:如果廢除科舉考試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會怨恨的。
伯顏針鋒相對地說:如果繼續實行科舉考試制度,世上貪贓枉法的人還要多。許有王反駁說:沒有實行科舉考試制度的時候,貪贓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嗎?”
伯顏諷刺他說:我看中舉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參政一個人可以任用!”許有王不服氣,舉出許多當時中舉的高官來反駁伯額。
伯顏當然不會改變自己的觀點,於是兩人爭論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滿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門聽讀皇帝下達的廢除科舉制席的詔書,許有王還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聽讀。
看來,皇帝特意要讓這個反對者將詔書聽得明白些。許有王心裡非常不願意,但又懼怕得罪皇帝遭到禍害,只好勉強跪在百官前列聽讀詔書。
聽讀完詔書後,百官紛紛回府,許有王滿臉不高興地低頭走路。有個名叫普化的禦史特地走到他邊上,湊著他的耳朵冷嘲熱諷他說:參政,你這下成為過河拆橋的人啦。
這話的意思是,你許參政是靠科舉當官的,現在宣讀皇上關於廢除科舉制度詔書,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廢除科舉制度的領頭人,就像一個人過了橋後就把橋拆掉一樣。
許有王聽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離開。之後他藉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 起飛腳 / 打完齋唔要和尚

3743)普通話說:臨危不亂lín wēi bú luàn
解說:
臨:面臨;危:危險;亂:慌亂,紊亂。指面臨危險心情不慌亂;形容人在危機時刻能夠從容面對。
謝安隱居東山的時候,有一次和孫綽王羲之等人乘船出海遊玩,海上刮起大風,波濤洶湧,孫綽、王羲之等人嚇得變了臉色,都喊著要立即把船開回去。
謝安卻精神煥發,照常吟唱詩歌。船老大看見謝安態度從容,悠閒自得,就把船繼續開往大海深處。
不一會兒,風越利越大,浪越捲越高,船裡那些人驚惶失措,亂嚷亂動不肯坐下。
謝安沉著地說:像這樣子,我們將回不去了。
聽了這話,大家才各自回到原來的坐位。從這件事,人們認識到謝安有安定國家的度量和才識。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執生

3744)普通話說:愁眉苦臉(chóu méi kǔ liǎn
解說:
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形容愁苦的神色。
出處1·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對人前巧語花言,背地裡愁眉淚臉。」
出處2·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成老爹氣得愁眉苦臉,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幾個鄉里人去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鼓埋泡腮

3745)普通話說:百般刁難bǎi bān diāo nàn
解說:
百般刁難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用各種手段使對方過不去,故意給別人為難。
出處郭戈《金瓶梅傳奇》第十一回:「柔玉不便道出自己身世,編個話兒與她道:奴家父母早逝,自幼跟哥嫂度日。只是嫂嫂容不得,百般刁難,與其受人淩辱,倒不如自尋清淨,避開人世煩惱。」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玩嘢

3746)普通話說:閉嘴bì zuǐ
解說:
1.
`閉嘴'(意為`別說話')不是禮貌用語.
2.“
啊,你們全給我閉嘴列車員大聲疾呼的說。
3.“
你們好像有很多話要說嘛。
大牛使勁朝空中吐了口痰說,要麼大點聲讓我也聽聽,要麼就給我閉嘴。
4.
呃,閉嘴!不要再瞎說八道了!
5.
她緊閉嘴唇,一聲不吭。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留返拜山先講
情景:若有人不停嘴的說些你不感興趣的內容,你想叫他閉嘴。
「我而家唔得閒聽你講嘢,有嘢留返拜山先講啦。」
傳說是:拜山時說話百無禁忌,什麼都可以講,所以有有嘢留返拜山先講的說法。
字面解釋是有什麼話留到清明祭祖時再說,但實際上是不想聽你說,你要說就在拜山時自己說個夠的意思。

3747)普通話說:六六大順(liù liù dà shùn
解說:
六六大順,本指農曆六月初六。
多用於祝福中年人士家庭幸福,工作順利,事業有成,身體健康
出處《左傳》:「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此數者累謂六順也。」
「六六」,在酒令中,有六六大順之意。
在中國北方一些地區,有六月六,走罷麥的俗語,也有六六綠的說法。
【六月六】的起源:
溯其原因,六月六日前後,小麥已經收打完畢,正處在一個農閒階段,是探親的絕佳時期。
這一天女兒要回娘家,因而又稱作回娘家節。如果天氣好,太陽光較強,在這一天很多人家都會把衣服之類的大紅大綠拿出來洗曬。天氣不好,下了大雨也有六六綠,倒瓜園之說。

【易經典故】

為什麼是「六六大順」不是「七七大順」「八八大順」?
「六六大順」應該是來自易經,易經中有六爻之說,易經中代表陰爻(“九”代表陽爻),六個六為卦,上六爻,龍戰於野,其血玄黃,是大不順的卦象。
因為不順,所以人們就說「六六大順」,來表達心中的期望。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掂過碌蔗
解釋:甘蔗很直(粵語的有直的意思),也很甜(粵語近音),因此甘蔗很。若比甘蔗還,那就確實很順利了。

3748)普通話說:耀武揚威(yào wǔ yáng wēi
解說:
耀:炫耀;誇耀;武:武力;揚威:顯示威風。
炫耀武力;顯示威風;也作揚威耀武
出處1元鄭光祖《老君堂》第二折:「俺這唐兵人強馬壯,耀武揚威,真個是將勇兵驍也。」
出處2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二回:「共濤、吞珪船到島邊,耀武揚威,統兵上岸。童威、童猛謹守寨柵,不與交戰。」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十對作家(加)十對將軍—廿文廿武(舞)

3749)普通話說:於事無補(yú shì wú bǔ
解說:
於事無補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對事情沒有什麼益處。
常用來表示所做之事對真正需要完成的事情沒有幫助。
出處1丁玲風雨中憶蕭紅》:「但徒勞的熱情雖然常常於事無補,然在個人仍可得到一種心安。」
出處2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七姑奶奶深怕言語碰僵,不但於事無補,反倒傷了和氣,所以特為先打招呼。大錯已經鑄成,你再責備他也於事無補。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大海撒拃鹽

3750)普通話說:紛紜雜遝fēn yún zá tà

解說:
紛紜:交錯;遝:重複。多而且雜亂。(遝:粵音:
出處《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七:「雖然紛紜雜遝,仍自嚴肅整齊,只此一室之中,隨從何止百數。」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六國大封相
形容局面或者情形非常的紊亂,不可收拾。通常用來形容一些由人為故意的原因引起的混亂。
六國大封相》是一套粵劇,相傳在中國清代同治年間,由廣東四大狀師之一的劉華東參考崑劇金印記》與《滿床笏》改編而成的;
劇情講述戰國時代蘇秦遊說六國合縱策略,聯盟抗,六國拜蘇秦為丞相。 
該劇有「六國王出場」、「六元帥上場」、「羅傘架」、「接聖旨」、「出馬」、「出車」、「坐車」等排場,著重以表演排場為主,以做功細膩見長,配以豐富的單打大鑼鼓和牌子音樂的。
當中以不同演出片段讓不同演員表演個人功架,有檢閱演員的意味在內,其中有武生和正印花旦表演的坐車和推車、六國元帥表演打馬上場,及三幫和四幫花旦藉羅傘架表演戲曲身段等。
而由丑角擔演六色馬中的胭脂馬,演出逗趣的片段。
而六位帶馬的六旗手,通常由武師擔演,於拉馬時表演翻騰絕藝,作為全劇的尾聲。
粵劇戲在開台首晚演出正本戲前,必須加演《八仙賀壽》(即《碧天賀壽》),全劇演出時間約一個半小時。全劇人物眾多,鼓樂鏗鏘,富麗堂皇,演出時要傾全個戲班之力,大演功架,成為劇團顯示實力的劇目之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