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3日 星期六

谷歌網站成語錯別字訂正及辭義解釋(15—16課)


谷歌網站成語錯別字訂正及辭義解釋(15—16課)
(共53課次)(分析1663條成語)
15
ōu xīn lì
xuè
(漚)心瀝血

ǒu xīn lì
xuè
(嘔)心瀝血
嘔心解:比喻耗盡心機、心血,以達成某事。

瀝血解:矢志必行某事。
漚解:用水浸泡物品或水面上的泡沫。

1瀝解:嘔:吐;瀝:一滴一滴。比喻用盡心思。多形容為事業、工作、文藝創作等用心的艱苦。
例:嘔心瀝血
【出處】1:唐·李商隱《李長吉小傳》:“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
【出處】2:唐·韓愈《歸彭城》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
【成語故事】嘔心瀝血
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李賀,天賦極好,7歲時就能寫出很精彩的詩歌、文章,受到當時一些有名望的人的讚賞,被認為是小神童。儘管李賀聰穎過人,可他依然十分努力,從無絲毫的懈怠,作文、寫詩都非常嚴肅認真,從不馬虎草率。
  李賀寫詩、作文,有與眾不同的習慣,他不是閉門造車冥思苦想,而是十分注重搜集材料、積累心得、捕捉靈感,他特別注意觀察生活、實地考察。他習慣於每天早上騎著家裏那匹瘦馬外出遊覽,每每有了什麼見聞或心得體會,便當即記錄下來,裝進隨身帶的繡花錦囊之中。當太陽落山的時候,李賀再往回家的路上走去,到家常常已是掌燈時分,家裏人早已吃過晚飯了。
  李賀回到家,他母親趕緊叫僕人端上熱過的飯菜,可是李賀依然沒有慌著去吃飯,而是將白天寫的那些草稿從錦囊中取出來,及時修改、整理,然後謄寫清楚,集中放入另一繡花錦囊之中,這才吃飯、休息。李賀天天如此堅持不懈,只要不是因病或家裏辦重大的紅白喜事,他都從不停止這樣做。
  一天晚上,待李賀回家做完這一切躺下睡著後,他的母親來到他的房間,取過錦囊將裏面的東西全倒出來,一看,竟都是些詩稿、筆記,除此以外,別無他物。他母親想到這孩子一向體弱多病,再看他倒床便睡的疲憊不堪的樣子,十分心疼又擔憂地歎息道:“這孩子真是非要把心嘔出來才肯甘休啊!”
  李賀雖然很年輕時就去世了,可他的很多詩作卻成為人們喜愛的傳世佳作,為了這些佳作,他真正是到了嘔心瀝血的地步。
  李賀的故事告訴我們,天賦再好也一樣需要後天的勤奮努力,做文章不能憑主觀想像,而是要仔細觀察生活、體會生活。
2瀝解:象聲詞。多模擬水聲、風聲。液體不斷滴落貌。
例:風聲瀝瀝
【出處】1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下:“或他人命飲,即百鬥不醉,夜則垂髮於盆,其酒瀝瀝而出。”
【出處】2唐寒山《詩》之二二:“幽澗常瀝瀝,高松風颼颼。”
【出處】3金吳彥高《春從天上來》詩:“促哀彈,似林鸎瀝瀝,山溜泠泠。”
【出處】4徐遲《牡丹》: “她經常穿蜜黃色的袍子,著淡青色的坎肩,頂上束白綢小圍巾,鶯語瀝瀝,粉香四溢。”

(耗)【粵音】(浩)
(瀝)【粵音】(歷)
(嘔)【粵音】(藕)
(耗)【粵音】(號)

1浩解:形容煙霧籠罩的江湖水面廣闊無邊。
例:煙波浩渺
【出處】唐·崔致遠《將歸海東巉山春望》:“目極煙波浩渺間,曉烏飛處認鄉關。”

2浩解:浩:盛大、剛直的樣子;氣:指精神。指浩大剛正的精神。
例:浩然之氣
【出處】:《孟子·公孫醜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3浩解:聲勢:聲威和氣勢;浩:廣大。聲威和氣勢非常壯大。
例:聲勢浩大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六回:“其實他們空著沒有一點事,也不見得怎麼為患地方,不過聲勢浩大罷了。”

4浩解:浩:廣大;煙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圖書等極為豐富。
例:浩如煙海
【出處】:隋·釋真觀《夢賦》:“若夫正法宏深,妙理難尋,非生非滅,非色非心,浩如滄海,郁如鄧林。”

5浩解:原形容水勢廣大的樣子。後形容事物的廣闊壯大,或前進的人流聲勢浩大。
例:浩浩蕩蕩
【出處】1:《尚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出處】2: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浩浩蕩蕩,橫夫際涯。”

6浩解:形容廣大繁多;廣博。
例:典籍浩翰
【出處】1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 ·事類》:“經典沉深,載籍浩瀚。”
【出處】2宋范仲淹《答手詔條陳十事》:“至若在京百司,金穀浩瀚,權勢子弟,長為佔據。”

2藕解:藕被折斷,絲還連著。比喻表面上斷了關係,實際上還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例:藕斷絲連
【出處】:唐·孟郊《去婦》詩:“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相連。

1號解:形容貧困之極。
例:啼飢號寒
【出處】1唐韓愈《進學解》:“冬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
【出處】2清和邦額《夜譚隨錄 ·某太醫》:“少子亦不肖,遂落魄,啼飢號寒,迄今不止雲。”【出處】3魯迅《三閒集·在鐘樓上》:“故'花呀月呀',不出於啼飢號寒者之口。”

2號解:大聲哭叫。
例:嚎啕大哭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6回:今日看他悲哀欲絕,心裡更加不忍,竟嚎啕大哭起來。  
16
biàn huàn mò cè
變(換)莫測

biàn huàn mò cè
變(幻)莫測


變幻解:變化不定。

莫測解:難以捉摸。
由於變化無常,所以難以及早預測。

1捉解:
站立不穩。又如:
捉不住(控制不住);
捉兵(提調軍隊);
捉店(守護店鋪)
例:捉腳不住
【出處】 1《醒世恒言》那小二不曾提防,捉腳不定,翻筋斗直跌出門外,磕碎腦後,鮮血直淌。
【出處】 2《水滸全傳》原來楊志吃的酒少,便醒得快,爬將起來,兀自捉腳不住。
  
2捉解:勢:姿態。指擺架子,裝模作樣
例:捉班作勢(拿班作勢)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3回:“鳳姐見他素日不大拿班作勢的,便依允了。”

3捉解: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付。
例:捉襟見肘
【出處】《莊子·讓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成語故事】捉襟見肘

曾子在衛國的時候,常常三天也做不了一次飯,十年也沒做一件衣服,整一整帽子帽帶就會斷,整一整衣襟胳臂肘就會露出來,可他高唱《商頌》的聲音充塞天地之間,像敲響的鐘磬。     
魯國國君派人去給他贈送采邑,對他說:“請用采邑的收入做件衣服吧。”曾子不接受,使者又去了,曾子還不接受。使者說:“這不是先生您向國君要求的,而是國君要奉送您的,為什麼不接受呢?”曾子說:“接受的人往往害怕贈送的人,贈送的人往往對接受的人表現出驕縱,能不能使國君贈給我采邑而對我不驕縱,我很擔心這一點啊!”
 “捉襟見肘”形容衣衫襤褸,引申為處境困難。  《莊子•讓王》和《說苑•立節》  
捉襟見肘的意思是: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於應付。

4捉解:指代人出力或代寫文章。
例:捉刀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客止》:“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成語故事】捉刀

在古書典籍中,有時我們會看到,文筆極佳的人代人寫文章,就被稱為代人「捉刀」。如:清朝徐述夔《八洞天.補南陔》:「弱筆豈堪捉刀,還須先生自作。」另清朝俞樾《春在堂隨筆.卷十》:「于歸後,為其婿捉刀。作試帖詩甚工。女子能詩者多,能為試帖者頗少。」但是,為什麼古人把替別人作文章稱為「捉刀」呢?

「捉刀」一詞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

原來,這個典故發生於三國時代。當時魏國在曹操率領之下,統一北方,聲威遠播,因而一些少數族群接連來歸附。有一天,匈奴特派使者來謁見曹操。曹操自認為形貌矮短,身材不夠雄壯高大,將無法讓遠來的匈奴使者信服。

於是,曹操便命崔琰代替自己來接見匈奴使者。崔琰長的聲姿高暢、眉目疏朗,再加上鬚長四尺,正中端坐,接受來使參拜,顯得很有威望。曹操則手握鋼刀扮成侍衛,站立在崔琰的榻床旁。

匈奴使者拜見後離去,曹操立即派遣間諜向使者探詢說︰「你覺德魏王如何?」使者回答說︰「魏王儀表出眾,不過,那個榻旁捉刀人的氣度非凡,我看才是個真英雄啊!」

因此,「捉刀」 原是執刀護衛之意,後來才被人們引申為替別人作文章或代人做事。

1遇解: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個品質不好的丈夫。
例:遇人不淑
【出處】:《詩經·王風·中穀有蓷》:“有女仳離,條其嘯矣。條其嘯矣,遇人之不涉淑矣。”

2遇解:原形容處事果斷而迅速。後指一有機會就挑撥是非,引起事端。
例:遇事生風
【出處】1《漢書 ·趙廣漢傳》:“見事風生,無所迴避。”顏師古注:“風生,言其速疾不可當也。”
【出處】2宋樓鑰《送周君可宰會稽》詩:“遇事勿生風,三思庶能安。”後以“遇事生風”指好事者一有機會就藉端興風作浪。

3遇解:遇水阻攔,就架橋通過。形容不怕阻力,奮勇前進。
例:遇水疊橋
【出處】1:元·無名氏《衣襖車》第二折:“也不用排軍校,你端的逢山開道,遇水疊橋。”
【出處】2: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八回:“老施主見得最是,但我還有三個小徒,逢山開路,遇水疊橋,保護貧僧,方得到此。”

4遇解:引證解釋遭受毀謗。
例:遇謗遇物
【出處】1《隸釋·漢戚伯著碑》:“充列王室,遇謗遇物。”
【出處】2唐皮日休《何武傳》:“古之士事上遇謗,當職遭辱,苟其君免之,必以憤報,破家亡國者可勝道哉!”
(幻)【粵音】(患)
(捉)【粵音】(觸)
(預)【粵音】(遇)
(莫)【粵音】(膜)

1莫解:高深的程度無法揣測。指處世的態度、或說話、文章的內容(多不用在正面,帶貶義)。
例:莫測高深
【出處】:《漢書·嚴延年傳》:“吏民莫能測其意深淺。”

2莫解:莫逆:沒有抵觸,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誼。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例:莫逆之交
【出處】:《莊子·大宗師》:“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3莫解:說不出其中的奧妙。指事情很奇怪,說不出道理來。
例:莫名其妙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五回:“我實在是莫名其妙,我從那時得著這麼一個門生,連我也不知道。”

4莫解:不能決定哪個是對的。形容意見分歧,沒有一致的看法。
例:莫衷一是
【出處】:清·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諸將或言固守待援,或言決一死戰,或言到臨安求救。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5莫解:籌:籌畫、計謀;展:施展。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例:一籌莫展
【出處】:《宋史·蔡幼學傳》:“其極至於九重深拱而群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

6莫解:沒有什麼能超過這個的了。多指不良傾向或形勢嚴重。
例:莫此為甚
【出處】:宋·洪邁《容齋三筆》卷四:“名不雅古,莫此為甚。”

7莫解:愛:愛惜;莫:不。雖然心中關切同情,卻沒有力量幫助。
例:愛莫能助
【出處】:《詩經·大雅·烝民》:“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8莫解:名:用言語說出;狀:描繪,形容。不能用言語來形容。指事物極複雜微妙,無法描述。
例:莫可名狀
【出處】:清·張潮《虞初新志·林四娘記》:“少選複出,則一國色麗人,雲鬟靚妝,嫋嫋婷婷而至,衣皆鮫綃霧縠,亦無縫綴之跡,香氣飄揚,莫可名狀,自稱為林四娘。”

9莫解:猶無可奈何。指感到沒有辦法,只有這樣了。
例:莫可奈何
【出處】:郭沫若《女神·湘累》:“他們見了鳳凰要說是雞,見了麒麟要說是驢馬,我也把他們莫可奈何。”

1幻解:憑空虛構的,不真實的。
例:幻覺
【釋義】幻覺:是指在沒有客觀刺激作用於相應感官的條件下,而感覺到的一種真實的、生動的知覺。
相對的,錯覺則是具有真正的外在刺激,但反應錯誤的認知。
幻覺是知覺障礙的一種,主要分為幻聽、幻視、幻觸等,最常見的是幻聽、幻視等。
幻覺多出現在精神病狀態下,正常人有時在緊張、疲勞、高燒時等,也可出現。

2幻解:像風雲那樣變化不定。比喻時局變化迅速,動向難以預料。
例:風雲變幻
【出處】:南朝•梁•庾信《入彭城館》詩:“年代殊之民俗,風雲更盛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