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

153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153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mastertsang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五星級官方網站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谷歌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


(6021)普通話說:搔首弄姿(sāo shǒu nòng zī)
解說:
「搔首弄姿」原字義是,用手指梳理頭髮,擺弄身體的姿勢,形容裝腔作勢
賣弄風情。原指梳妝打扮;後形容女子賣弄姿色(含貶義)
搔:用手指梳髮。
出處1南朝·宋·範曄《後漢書·李固傳》:「大行在殯,路人掩涕。固獨胡粉飾貌,搔頭弄姿,盤旋制偃仰,從容冶步,曾無慘怛之心。」
大行:解:皇帝
出處2曹禺《日出》第三幕:「又開始搔首弄姿,撣撣衣服。」
撣撣衣服:解:用雞毛掃輕輕拂打衣衫。
出處3峻青《傲霜篇》:「我愛他們那既不招蜂引蝶,又不搔頭弄姿的樸素本色。」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姣屍扽篤(燉篤)
「姣屍燉篤」:廣東俗語,四個字的形容詞,是說年輕女子春情發動,外貌舉止充滿對男子的挑逗感。
例如媽媽可以這樣罵女兒:
『你個死女包,條褲短成咁,蘿柚都見到半個,D腳趾甲搽到五顏六色,行路扭扭擰擰,咁姣屍燉篤做乜!』
那麼,『扽篤』是甚麼意思呢?
大概是形容男女交歡時,女方作出配合臀部主動一上一落的動作了。

(6022)普通話說:於心無愧(yú jīn wú kuì)
解說:
「於心無愧」是成語,意思是在心裡沒有什麼可慚愧的。
出處1宋·王令《謝劉成父》:「塵埃隔眼逢何晚,氣類相期久愈堅,
以義求人今遂得,於心無愧果為賢。」
出處2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二回:「信陵君雖則於心無愧,
度王心中芥蒂,終未釋然,遂託病不朝;將相印兵符,俱繳還魏王;
與賓客為長夜之飲,多近婦女,日夜為樂,惟恐不及。」
出處3《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國而忘家。
我們科場是朝廷大典,你我為朝廷辦事,就是不顧私親,也還覺得於心無愧。」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半夜敲門心不驚
【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成語故事】
話說明朝時期,有一位剛正不阿的少年,從小父親就去世了,與母親二人
相依為命,家裏生活十分貧苦。
二十多歲他中了舉人,不久又被調到浙江做知縣。
過去,縣裏的官吏審案子,大多私了,很多案件糊裏糊塗就結了。
然而他上任之後,不論什麼疑難案件,都一件件調查得水落石出,
從不冤枉一個好人。
有人告訴他,當朝皇帝已經二十多年沒有上朝了,整日躲在宮裏跟
一些道士廝混。
聽到這些,他心中憤懣難平,大膽寫了一道奏章向明世宗直諫。
他可能料到這道奏章呈上去以後,會觸犯皇帝,性命難保。
回家的路上,他便順道買了一口棺材。
果然,這道奏章在朝中引起了極大轟動。明世宗大怒,下旨將他抓捕入獄,
交給錦衣衛嚴刑拷問,直到明世宗死後,他才得到釋放。
這個人就是被百姓親切地稱為「海青天」的海瑞。
海瑞的正直,意味着高標準地要求自己,意味着遵從於自己的良知,
意味着有勇氣堅持自己的信念。只有對自己有信心,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保持心地的純真,人生才不會走岔路,理想與追求才有可能實現。
為人正直,光明磊落,常懷一顆善意之心,就不會讓世俗的喧囂蒙蔽了雙眼。即便對這個世界失望,也不能對自己失望。
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時代發展得如此之快,作為道德公民的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放慢腳步,
等一等被遺失的良心?

(6023)普通話說:被褐懷玉(pī hè huái yù)
解說:
「被褐懷玉」是成語,意思是身穿粗布衣服而懷抱美玉。比喻雖是貧寒出身,但有真才實學。
「褐」是舊時沒有什麼社會地位的人的衣服。
整個成語字面意思是「身穿粗布衣,身中藏美玉」,是用來比喻有些很聰明的人,但外表沒有什麼獨特的地方。
出處1《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出處2《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謂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
出處3宋.司馬光《乞以十科舉士劄子》:「寰宇至廣,俊彥如林,或以恬退滯淹,或以孤寒遺逸,被褐懷玉,豈能周知。」
出處4清.錢謙益 《孫子長詩序》:「子長 被褐懷玉,不自矜重。」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禾稈罨珍珠
【禾稈罨珍珠】闡述:
珍珠珍貴,禾稈爛賤。收割後的田野,滿地都是禾稈。
一部分的禾稈堆成禾稈堆給耕牛儲存過冬的口糧。
牛哪能吃得了這麼多,那就拿來煮飯。禾稈煮的飯好香的,但是燒火的時候,味道卻很難聞。
還有,禾稈燒完後的灰特別多,沒多久就會把灶給塞住了,所以,
很多人寧願自己上山砍材割草回來燒,不燒禾稈。
很多鄉下人都喜歡把禾稈鋪在田裡,燒了之後做肥料。
由此可見,禾稈是多麼的爛賤。
禾稈罨珍珠,如果真有其事,就是用些爛賤的東西蓋著珍貴的東西。
世界上當然是沒有這樣的傻佬做「禾稈罨珍珠」的事啦!
只是話中有話,來個比喻而已。
「被褐懷玉」在中國典籍上生存了兩千多年,慢慢就不顯得大眾化了。
比如那個「褐」字,普通老百姓都不知道它是「粗布衣」這個解釋。
「玉」在廣東地區也不像珍珠那樣容易看到,於是,聰明的廣東人
就把「被褐懷玉」做了現代化整容,變成「禾稈罨珍珠」,任何廣東人
一聽就覺得是有一大堆爛賤的東西蓋著那些貴重的東西。

(6024)普通話說:不到黃河心不死(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
解說:
「不到黃河心不死」,意思是不到無路可走的地步是不肯死心的。
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
【諺語來源】:
「不到黃河心不死」,本是「不到烏江心不死」。烏江是項羽自刎的地方。
烏江「訛變成」黃河,真是讓人無從解釋了。
出處茅盾《清明前後》第四幕:「他自己心裡何嘗不明白呢?不到黃河心不死罷哩!」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不撞南牆不回頭
比喻某人的行為固執,聽不進不同意見。
與「一條道走到黑」、「不見棺材不落淚」同義。
【不撞南牆不回頭】闡述:
「南牆」指「影壁牆」。
我國的建築物大門一般都是朝南開的,舊時代,有地位、
有勢力的人家大門外都有「影壁牆」,顧名思義,就是不能讓人在
大門外面直接看見院裡的東西,
通過「照壁」時向右走進入,
出來時則是相反,即向左,
直著走便肯定「撞南牆」!

(6025)普通話說:窩火憋氣(wō huǒ biē qì)
解說:
「窩火憋氣」是諺語,形容把屈辱或惱怒強壓在心底,不敢或不能發洩。
出處1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五:「李青山有些膽怯,他退到門邊,嘴頭咕嚕著:‘滾就滾吧!’扭轉身子,窩火憋氣地邁出門去了。」
出處2王士美《鐵旋風》第一部第五章:「怎麼受壓?嘿,說起來叫人窩火憋氣唄!」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䒐䒏(忟憎)
「忟憎」應寫作「䒐䒏」
䒐䒏指「煩躁、心情不佳」,「䒐」字偏旁「瞢」與「䒏」字偏旁「曾」
都是用來表達聲調的;
「色」字偏旁,則有臉色、氣色的意思。
總括而言,「䒐䒏」跟面容神色有關;
根據《類篇》解作「色惡」,「心情唔爽面口自然差」,變得「臉色難睇」。
坊間寫作「忟憎」最為常見,但二字與「䒐䒏」的意思不同,只是讀音相近的簡易寫法。
【《類篇》】闡述:
《類篇》是中國古代一部字典,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年)開始編纂。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完成。王洙、胡宿、張次立、范鎮等相繼參與編纂,最後由司馬光整理定稿。

(6026)普通話說:直情徑行(zhí qíng jìng xíng)
解說:
「直情徑行」是成語,意思是憑著自己的意思徑直地去做事。
比喻想怎麼幹就怎麼幹。
徑:直;
行:從事。
出處1《禮記·檀弓下》:「有直情而徑行者,戎狄之道也。」
出處2宋·陳亮《謝羅尚書啟》:「直情徑行,視毀譽如風而不恤。」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人頭豬腦
豬八戒,是明代神妖小說《西遊記》中的四大主要角色之一,
法號悟能(觀音取名),渾名八戒(唐僧取名),是唐僧的二徒弟,
孫悟空的二師弟,沙僧的二師兄。
在原著中,自投為「豬胎」之後,八戒生的「豬頭人身」,體型肥胖碩大,
皮膚黑灰,獠牙長出嘴外,外形醜陋嚇人;武功高強,力大無窮,
又會天罡數的三十六般變化術,所持的兵器為太上老君所造、
玉皇大帝親賜的上寶沁金鈀(俗稱九齒釘耙),重達五千零四十八斤。
西遊記豬八戒同人打架,用的是「豬屎耙」,有陣時嗰「耙」甩咗,
會大叫「弊,嗰耙甩咗添!」
「甩咗嗰耙」,是自己(蝕招),不用告訴對手;
如果邊個人叫我解釋,點樣叫做「人頭豬腦」的話?
我就話「豬八戒的呢一叫,就是典型的」人頭豬腦表現了。
因為八戒講句話都唔經腦,唔計後果,生出嗰人樣,而無人應有的腦筋,
咪就是「人頭豬腦」咯!
【天罡】闡述:
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源於中國人民對遠古星辰的自然崇拜。道教認為北斗叢星中有三十六個天罡星、七十二個地煞星。
罡:粵音:剛

(6027)普通話說:同源異流(tóng yuán yì liú)
解說:
「同源異流」是成語,意思是指起、始、發端相同而趨向、終結不同。
出處明·何景明《寄粹夫》詩之一:「君就河內棲,予從關西役;同源異流止,撫事乘心跡。」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樣米吃出百樣人
這是廣州話裡面的諺語,意思是說雖然大家吃的都是一樣的米,但各人的性情、品格等等各方面都不一樣,也就是說這世上什麼人都有。
台灣俗語:「一樣米飼百樣人」,比喻同為「米糧」,無數人以飯來吃它,
可是無數的人,心思想法作為都不會一樣,有一種「為什麼會這樣」,
有懷疑的意思。也可解作「同源不同樣」。

(6028)普通話說:逃之夭夭(táo zhī yāo yāo)
解說:
「逃之夭夭」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豔麗。
後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得不知去向,這是詼諧的說法。
出處1《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出處2《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八回》:「那位督辦大人,坐了輪船,
逃之夭夭的到天津去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著草
「著草」 就是「逃走」的意思,話說古代的人一般都是著布鞋,
而唔鍾意著草鞋,只有出遠行先至會著草鞋的。
而「著草」本來就是「著草鞋」的簡寫形式了。
古代的人其實生活都冇嘜安全感,佢地一遇到危險,就會迫不得已要逃亡、
要遠行的,所以「著草」又表示逃亡,呢個意思延續到現在,但是,有的廣東人鍾意用「走佬」呢個俗啲的詞來代替「著草」的。

(6029)普通話說: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shì zhī bù jiàn,tīng zhī bù wén)
解說: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意思是看它,卻看不到;聽它,卻聽不著。
原是老子用來描述「道」的語言,
形容「道」幽而不顯,是無法用人的感官去把握的。
後來,雖然「看見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卻沒有聽見一樣,
用來形容不重視,不注意所看到、聽到到的一切。
出處1老子的《道德經》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
出處2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二卷:「唯吾老君猶處空玄寂寥之外,玄虛之中,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眼睇
廣東人講「冇眼睇」,就有「唔想去理」的意思,尤其是見到好失望
或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事,就更鍾意咁講。
有的家長見到仔女唔生性,教極都唔聽,或者睇到社會某啲唔公平、
唔公正的現象,梗是改唔到,自己一肚火,但又唔知做咁乜,
都會嘆啖氣咁講一句「嗨,我都冇眼睇咯!」

(6030)普通話說:出頭露面(chū tóu lù miàn)
解說:
「出頭露面」是成語,意思指在公開場合出現;
亦指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
出處1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四回:「眾僧們聽說認親,就把他圈子陣圍將上來,一個個出頭露面,咳嗽打響,巴不得要認出去。」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三回:「甥女雖然年幼,也覺不好出頭露面。」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三分顏色上大紅
廣東話的語言有一個特色,用到顏色字的時候,好鍾意企後邊加啲
「後綴詞」來強調佢,
「三分顏色上大紅」是乜嘢意思呢?
就是話一個人本身唔夠班,硬是要出人頭地。
我地社會上,身邊其實都見過唔少咁樣的人,有的人本來無本事去做
主教練的,俾上級拉一拉,俾媒體捧一捧,佢自己就會「三分顏色上大紅」,後果就是輸波咯。
有的人本來唔本事做「乜乜領導」的,為咗出風頭,自己爭著去做,結果呢?
結果就是「床下底破柴-包撞板」。
對廣東人來講,做人一般都是比較低調,唔是幾好張揚自己,
但正所謂「一樣米吃出百樣人」,亦都會有的人喜歡「三分顏色上大紅」
,理得佢後尾點樣啊,係唔係都威佢一陣先算。
其實呢,咁樣做人太輕浮了,呢啲咁樣的人性弱點,我地都是要警惕、
避免。自己有幾分顏色,其實自己是最清楚的,只有三分,
就唔好上大紅啦!能力唔夠啦,仲博邊份吖!

(6031)普通話說:勞形苦心(láo xíng kǔ xīn)
解說:
「勞形苦心」是成語,意思是身體疲勞,精神困乏。
出處1魯迅《故事新編·非攻》:「勞形苦心,扶危濟急,是賤人的東西,大人們不取的。」
出處2嵇康《贈秀才入軍》:「安能服禦,勞形苦心。」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年初四咁的面口
在放完長假之後,一般的打工一族都會有一種情況叫「長假綜合症」,
其實,在粵語裡面,有一種講法是由新年引申而來的,
就是「年初四咁的面口」啦!
以前的春節假期唔似現在的咁長,只是放三日而已,初四就要上班了。
到咗年初四的時候,你想吓,打工一族「錢」又用完,「玩」又玩完,
又要上班,你話嗰時心情又點會好先得嘅!
所以,「年初四咁的面口」就是形容人口黑面黑,無精打采嗰D樣,

(6032)普通話說:祿無常家,福無定門
(lù wú cháng jiā fú wú dìng mén)
解說:
「祿無常家,福無定門」是成語,形容人世的禍、福皆由天命
或某種不可知的力量所決定。
祿、福:指福祿沒有不變的定數。
出處晉.摯虞〈門銘〉:「祿無常家,福無定門,人謀鬼謀,道在則尊。」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上曬身
究竟乜嘢是上曬身呢?那就要由遠啲講起了。記得以前說過,
「三姑六婆」裡面有種叫「師婆」,師婆就是專門扮演「上曬身」的角色了。師婆謀生的方式是等人請去祈福消災。
她,普通人一個,有乜嘢能力能祈得到福,消得到災呢?
所以「師婆」必須聲明她只是負責替人請些「神靈」來祈福消災。
咁哪嗰神會來到,那嗰神在邊渡呀?唔該你俾我見一下它啦!
師婆還是拿不出個神來給人看;
但是她有個很好的辦法,就是自己來扮,扮演那個神。你看著她啊!
「入定」了一輪,或者直接暈倒一陣,突然龍精虎猛起來,
她助手就話,「嘿」,某某神已經上了她身啦!然後她就用另外一種聲音
說些大家似懂非懂的話,裝神扮鬼地舞個夠,就算是替人「折」了福,
消了災了。
「師婆」可能在農村比較多。
【上曬身】闡述:
在城市文化人多的地方,比較盛行的是「扶乩」;
我覺得,「扶乩」是一種「神靈術數」,所以這裡稍稍詳細講一講。
首先,「扶乩」要準備一個鋪了細沙的木盤,在沙上面寫字那支「乩筆」,
是插在一個筲箕上面的尖頭小棍。
如果無筲箕,用竹圈或者鐵圈都可以,只要能夠固定那支「乩筆」就無問題了。扶乩的時候,是無人碰到那支筆的,扶乩的主持人坐在旁邊,
另外叫兩個人,一般還要叫兩個幾歲大的細路仔(助手),來扶著那個筲箕
或者竹圈鐵圈,經過一番「焚香稽首」的儀式,主持人口中唸唸有詞,
沙上那支筆就會動起來,首先寫幾句「降壇詩」,表明這次是某某神靈
上了這兩個細路(助手)的身,隨後「乩筆」就「龍飛鳳舞」地在沙盤上寫字,
由旁邊的人記錄下來。
按理說,幾歲大的細路哥,你說他是有預謀,是很難講得過去的,
還有就是,扶乩過程中間,旁邊任何人都可以問問題的,你問乜嘢,
那沙盤就答乜嘢,主持人又點樣控制兩個細路(助手)寫出自己的意思呢?
換句話說,是主持人點樣上了這兩個細路的身呢?
顯然,這是一個難度極高的神靈術數。

(6033)普通話說:設彀藏鬮(shè gòu cáng jiū)
解說:
「設彀藏鬮」是成語,意思是指設置圈套、暗藏機關以捉弄人。
彀:張滿弓弩,引申為圈套。
出處明·陳汝元《紅蓮債》第二折:「我這裡設彀藏鬮,你那裡妝聾作啞。」
鬮:粵音:溝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俾人𨃩鑊甘
「甘」點解?
「甘」本指美味的東西,可引申作美好。「俾人𨃩鑊甘」中的「甘」
實際上是反話,於句中解作「痛苦、難受、難頂」的負面意思,
整句意思即是「被人作弄得難受」。
「甘」除味道上作「甘甜」外,用作形容事物、動作時,大多有負面的意思,例如「呢單嘢好甘」。
「甘」的負面意思亦常用於特別強調的情況,如「俾人𨃩鑊甘」、
「整佢一鑊甘」,當中「痛苦、難頂」的程度相對厲害,所以「甘」可
解作「程度的厲害或嚴重」,如「鑊鑊新鮮,鑊鑊甘」、
「贏就贏一蚊,輸就輸鑊甘」。

(6034)普通話說:光說不練(guāng shuō bù liàn)
解說:
「光說不練」是諺語:形容只有空談而無實際的行動。
比喻指只會說而不幹實事。
出處1浩然《艷陽天》第12章:「那是天橋的把戲,光說不練。」
出處2陳立德《前驅》:「你他娘就是光說不練 —嘴巴戲。」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大隻廣口爽爽
廣府話有句俗語,叫「大隻講,口爽爽」,意思即係信口開河得個講字唔做嘢。這裡有兩個講法:
1有內地作家就話「大隻講」應該源於「大隻廣」呢個漫畫角色,
呢個角色係出自漫畫家潘醉生所畫嘅作品《大隻廣》,不過呢位角色
就唔係只講唔做嘅人,而係抗日士兵一名。
後嚟啲人就「廣」講成諧音「講」,意思變咗話人「得把口」。
2講到「大隻講」,就唔可以唔提許紹雄呢位藝員,當時二十多年前
香港有一部電視劇《新紮師兄》裡面的一個角色,當時這部戲在廣東播出後
就大受歡迎,連戲中角色都倍受熱捧,唔係話許紹雄只講嘢唔做嘢,
而係佢响《新紮師兄》裡面,就經常以「大隻講」做口頭禪,
話人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唔少香港人都係因為Benz雄
而講呢句俗語。

(6035)普通話說:數黑論黃(shǔ hēi lùn huáng)
解說:
「數黑論黃」是成語,意思是背後亂加評論,肆意誹謗別人。
出處1元.無名氏《千里獨行.第四折》:「他那裡說短論長,數黑論黃,
斷不了村沙莽撞,你心中自忖量。」
出處2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一折:「可著我怎挂眼,只待要論黃數黑在筆硯間。」
出處3元.劉時中.《十二月曲》:「不是我論黃數黑,怎禁他惡紫奪朱?」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剢(督)背脊
普通話的「戳」字,其中有一個意思是說,用長型物體頂端向前觸動,
或者穿過另一物體。
而這個動作,在廣東話裡面就叫「剢」,比如用支筆「剢」穿張紙;
用把扇「剢」一吓人;
打台球時要「剢波」;
吃飯沒有什麼好菜,那就「剢腐乳」;
廣東話最精彩的,莫過於一個用法:「剢背脊」。
用返剛剛的定義,「剢背脊」就是用長型物體向前觸動別人的背脊,
這個長型物體就是「手指」,這句話後來有了轉義;
用來比喻背後議論,指責,甚至出賣人。
普通話說的「打小報告」就是「剢背脊」的一種。
相比起來,自然是廣東話這句「」篤背脊生動得多,是不是呢?
總之,在別人後面指指點點,說別人這樣不對,那樣不對,就是剢人背脊。

(6036)普通話說:不惜血本(bù xī xuè běn)
解說:
「不惜血本」是諺語,意思是為了達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費的代價。
出處1王朔《誰比誰傻多少》:「為了不讓顧客恐懼,我們是不惜血本。」
出處2劉玉民《騷動之秋》第五章:「嶽鵬程不惜血本搶在前邊,原想可以穩住對方,確保自己的財路不受影響。」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賣大飽(包)
早在清末民初的時候,廣州的茶樓競爭得很激烈,其中有間茶樓就想
出賣「三星大飽」這一招數。
所謂「三星」就是用雞肉,叉燒,鴨蛋做陷;
大飽當然就是非常大的意思,這麼好的一個大飽,偏偏是廉價出售,
賣得比一般的茶點還要便宜,當然是很吸引的;
但是一般人吃了一個大飽,就不用再吃什麼東西了,如果任人喜歡買多少
就賣多少,那麼茶樓就肯定虧錢,所以當時茶樓就推出「限量版」,
整個早茶這樣的「大飽」只是賣兩次而已。
當大飽出籠了,夥計就在廚房搬出一個直徑超過半米的大蒸籠,
大聲地喊「大飽,大飽咧!」
茶客們就都急急忙忙圍過去,整個茶市就沸沸騰騰,非常有人氣。
「賣大飽」的叫法流行起來之後,就被人用來泛指那些不計成本,
專門優惠街坊的生意;
以後凡是價廉物美的東西,都可以用「賣大飽」去形容。

(6037)普通話說:作繭自縛(zuò jiǎn zì fù)
解說:
「作繭自縛」是成語,意思是蠶吐絲作繭,把自己裹在裡面。
形容做了某件事,結果使自己受困。
也比喻弄巧成拙,自作自受。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作繭自縛】的來源: (縛:粵音:剝)
話說從前有一副拆字對聯,上聯爲:
「鴻為江邊鳥」,
下聯是
「蠶是天下蟲」。
天蟲湊成蠶字。
蠶是小青蟲,胖胖的身體,整天埋頭吃桑葉,過一個月左右蠶就作繭自縛其中,再經過一個月左右就化成飛蛾(化繭成蝶),人們藉以指稱使自己受困 。
出處1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詩:
「燭蛾誰救護,蠶繭自纏縈。」
出處2宋·陸游《劍南詩稿·書嘆》:「人生如春蠶,作繭自纏裹。」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唔死一身潺
廣東人每遇到大麻煩,大傷元氣,我們一般往往就會說一句:
「唔死一身潺」;
其實,這是一句歇後語:「黃鱔上沙灘,唔死一身潺」;
廣東話裡面「潺」指粘液,所以說「滑潺潺」,吃過黃鱔的人都知道,
黃鱔身上都是又滑又粘的粘液,特別是他離開水,被放在沙灘上缺水時,
基於其生存本能,就會釋放出潺液,以保持身體濕潤而不至「乾死」。
後來人們就利用鱔魚這種「離開水而不死,卻全身滑潺潺」的特性
來形容一些闖下大禍的人或者遇到大麻煩的人,就算不至於死
也弄得一身麻煩。

(6038)普通話說:欲哭無淚(yù kū wú lèi)
解說:
「欲哭無淚」是諺語,意思是想哭可是沒有淚水、哭不出來,
指內心十分悲痛。
它代表了一種焦急、憂慮而又無法溢於言表的復雜感受。
出處1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九回:「後主如卻正之言以對,欲哭無淚,遂閉其目。」
出處2李國文《冬天裡的春天》第二章:「我的靈魂都長鏽了,欲哭無淚,生活實在是越來越艱難了!」
出處3海岩《墮落人間》:「毛京兩眼矇矓,欲哭無淚,欲喊無聲。」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濕柴
「濕柴」是什麼呢?
照書面來說,就是還沒有完全曬乾的柴;
我們現在的城市人,煮飯燒的是天然氣,不燒柴,所以就想像不到,
以前燒濕柴煮食的那種痛苦;
你想像一下,只是把「濕柴」點著這麼一道工序,
就已經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了,氣得你一肚子氣,
加上俗語說:「濕柴煲飯暗生煙」;
就是說它點不著火,只是冒煙,而煮飯的時候又不能走開,
如果你不在旁邊「推柴生火」的話,那些柴就會全部掉到灶門口,
但是在灶口推柴火,那裡冒出來一陣陣的濃煙,會嗆到你鼻涕眼淚一起流,
這種燒濕柴「一杓眼淚」的情景,廣東人深有體會。
【濕柴】闡述:
話說1949年的夏天,大學問家,人稱「教授中的教授」陳寅恪來到廣州,
看到解放前夕,當時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的情形,就寫了首詩,
叫做《哀金圓》,開頭四句是這樣的:
趙莊金圓如山堆,
路人指目為(濕柴)。
(濕柴)待乾尚可爨,
金圓棄擲頭不回。
爨:粵音:寸
爨:解:燒火做飯
相信上年紀的人,多少也知道當時市面上的情景;早上能拿來買一袋米的錢,下午就可能只夠買一斤菜;
你說是不是好像燒「濕柴」那樣,「一杓眼淚」啊!
「濕柴」原來指的就是瘋狂貶值的鈔票。

(6039)普通話說:爾虞我詐(ěr yú wǒ zhà)
解說:
「爾虞我詐」是成語,意思是我騙你;你騙我;互相欺騙。
爾:你;
虞:猜測。
出處1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華元為質。盟曰: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出處2任光椿《戊戌喋血記》第17章:「國內,南方各會黨首領之間,也是互相猜忌,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令人煩惱。」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光棍遇著冇皮柴
「光棍遇著冇皮柴」這句粵語,千萬不要混亂了普通話所說的「光棍兒」
來理解廣東話原本說的「光棍」;
查一查《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光棍兒」的解釋是「沒有妻子的成年男子,單身漢。」而同列有個「光棍」詞條;
解釋是指「地痞流氓」,後面一個詞條的解釋,就和廣東話的意思一模一樣,廣東人理解的「光棍」真的是光禿禿的一條棍,這條棍當然只是比喻,
是比喻孤身一人站在哪裡的人,用這個「光」字來形容他,就不只是說
他沒有老婆,是說他簡直是一無所有。
世界上有些人「窮」,是因為被人壓榨;
而另外有些人「窮」,卻是自找的,因為好吃懶做,做這個說沒能力,
做那個又嫌辛苦,但是他怎樣都要吃飯的,那麼去哪裡賺錢買米呢?
去「搶」他不夠力,去「搶劫」他沒有膽量,去「偷」別人的錢包他
又沒有技術,他就只能使出最後一招–「訛詐」。
那麼,光棍如何生活呢?
第一,
光棍要面子,耍賴,對方如果不想表現得和他一樣的話,那就沒辦法,只能任由他訛詐;
第二,
光棍很容易就做到無所畏懼,他耍賴,最不幸的結果,只是被警察捉去行政拘留15日,他在拘留所吃飯不用錢,他求之不得;
第三,
光棍遊手好閒,別人要上班,要去簽合同,要去約會,要去看戲,他沒有工作,不知道合同為何物,阿貓阿狗都不會和他有約會,更沒有錢買戲票,要耽擱多長時間,到天黑天亮,他都耽擱得起;
光棍有以上這幾種優勢,「訛詐」就幾乎都是百戰百勝的。
但是,他如果遇到「冇皮柴」,情況又會怎樣呢?
先解釋一下什麼叫「冇皮柴」,
「冇皮柴」就是沒有「樹皮」的柴,沒有「樹皮」的柴不就也是
光禿禿的「棍」嗎?
「光棍」和「冇皮柴」是同類別的東西,大家都沒有「面子」,
於是彼此就無所畏懼,都有很多時間耽擱到天黑、天亮,
總之兩邊都是「訛詐」專家,半斤八兩,光棍遇著冇皮柴的情景,
是很有戲劇性的。

(6040)普通話說:集腋成裘(jí yè chéng qiú)
解說:
「集腋成裘」是成語,意思是狐狸腋下的皮毛雖不多,但聚集起來就可
縫製成一件皮衣。
比喻積少成多。
出處1《慎子·知忠》:「狐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
出處2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如今弄多少是多少,
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山大斬埋有柴
廣東人說到“山大斬埋有柴”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山大」,樹必多,只要肯動手去斬,這裡斬一些,那裡斬一堆,柴枝就多了。
「斬埋」指把山上斬得的柴結集在一起;
「有柴」指有一定數量的柴。
比喻小的數量一點一點湊起來就很多。
五星級語文工作室官方網站
http://mastertsang1.com/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