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0】中學三年級至中學六年級中文科應付文憑考試練習坊
谷歌網站master曾(共20—290)
【51】【「甚麼叫順接關係」?】及
【表示前後兩項是承接關係的連詞有7個:1則、2而、3以、4且、5況、6因、7即。】
順接關係的定義:在修辭法中也叫「連接詞」。
|
||
把在意思上有某種類似、或者有密切關係的兩項連接起來,中間沒有轉折叫順接。
|
||
比如,而且,那麼,所以,這些都屬順接詞。
|
||
連詞把在意思上有某種類似、或者有密切關係的兩項連接起來,但是中間有邏輯上的轉折。叫做「逆接」法。
|
||
什麼叫「順接關係」,「承接關係」的連詞呢!例如:比如,但是,然而,這些詞語就是「連接詞」。
|
||
順接關係一般用在兩個動詞之間,兩動作有先後之分。
|
||
例如:而後乃今將有所圖—表示「順承關係」的連詞。
我決定起而飛—表示「順承關係」的連詞
|
||
【表示前後兩項是承接關係的連詞有7個:1則、2而、3以、4且、5況、6因、7即。】例如:
|
||
1愚農不知,不好學問,則務疾農。 《墾令》
|
2其徒怒而去之宋。 《徠民》
|
3顛頡之有寵也,斷以殉,況於我乎! 《賞刑》
|
4不歸其節於戰,則兵弱於外。 《慎法》
|
5拘世以議,寡人不之疑矣。
《更法》
|
6此三者,恃一,因其兵可禽也。
《立本》
|
7興兵而伐必取。 《去強》
|
8豈異東郭敞之愛非其有,以亡其徒乎?且古有堯、舜,當時而見稱。
《徠民》
|
|
9彼民不歸其力於耕,即食屈於內。 《慎法》
|
||
「則」主要表示事理的承接,用於推理,或推測事實,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那麼就」。
|
||
「而」、「以」主要表示行為的承接,用於陳述事實,現代漢語沒有相應的詞,可根據上下文靈活掌握,或仍然用「而」。
|
||
「且」表示更進一層,相當於「再說」。
|
||
「況」是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相當於「何況」,「況」後面的句子一般都省略了謂語。
|
||
「因」相當於「於是」。
|
||
「即」相當於「那麼」。
|
【52】【甚麼叫移情作用?】及【在詩歌中有關移情作用的例子】
移情作用解說:
|
【在詩歌中有關移情作用的例子】:
|
所謂移情作用亦稱「感情移人」。它以對象的審美特性同人的思想、情感相互契合為客觀前提,以主體情感的外擴散和想像力、創造力為主觀條件,是對象的擬人化與主體情感的客體化的統一。是審美認同、共鳴和美感的心理基礎之一。
|
|
定義:
|
舉例:
|
1審美活動中主體情感移置於對象,使對象彷彿有了主體的情感並顯現主體情感的心理功能。
簡言之,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覺得外物也有同樣的情感, 好像自己歡喜時,所看到景物都像在微笑, 悲傷時,景物也像在嘆氣。
|
|
2「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
|
3根據唯物主義的觀點,任何意識都是客觀事物在人們頭腦中的能動反映。因此,我們可以認為。詩歌創作中的「移情現象」乃是人的意識對於客觀事物的能動的、創造性的反映的結果。
|
4「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
5「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晏殊《蝶戀花》
|
|
6「春無主,杜鵑啼處,淚染胭脂雨」
|
【53】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
【答案】(B)
|
|
兩句之間,依照動作發生時間的順序,或事件發展次序的先後排列,彼此就
有「順接」關係,例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
下列詩句、何者也屬於「順接關係」:
|
||
(A)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
(B)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D)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
|
【設題語譯】
(A)不害怕浮雲遮掩遠望的雙眼,只因為自己站在飛來峰的最高層。
(B)向人詢問這一帶哪裡有賣酒的地方,牧童用手指著遠處種有很多杏花的村莊。
(C)桃花潭的潭水深達千尺,卻比不上汪倫為我送別的情意。
(D)蝴蝶徘徊不忍離去,經常在花叢間飛舞嬉戲,鶯鳥自由自在的啼叫著,唱出悅耳的歌聲。
|
||
【解說分析】
(A) 項屬於因果關係;
(B) 項屬於順接關係:常用的連接詞→「則、而、便、就、於是、然後、」;副詞「亦、也」。例句如:
(1)飽了肚子,就得瘦了荷包
(2)陶淵明 桃花源記:「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3)朱自清 匆匆:「我赤裸裸地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吧!」。
(B)「借問酒家何處有」然後「牧童遙指杏花村」稱為「順接關係」;
(C)項屬於比較關係;語出李白 《贈汪倫》。轉折關係。
(D)語出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並列關係或屬於平行關係。
|
||
【54】
【學習目標】成語的運用
|
【答案】(D)
|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何者使用不恰當?
|
|
(A)考期已近,同學們「焚膏繼晷」,努力準備
|
|
(B)這位作家生前的創作「膾炙人口」,死後作品仍然暢銷
|
|
(C)王先生「白手興家」,創立食品連鎖店,可說是青年才俊
|
|
(D)那個小寶寶戴上帽子,一副「花枝招展」的模樣,真討人喜歡
|
|
【解說分析】
(A)焚膏繼晷:形容夜以繼日地勤讀不怠; 晷粵音:鬼。晷解:古代觀測日影的儀器。比喻時間。
(B)膾炙人口:形容為人讚賞的詩文,或流行一時的事物;
(C)白手起家:沒有任何依恃而獨立興起家業;
(D)花枝招展:形容「花木的枝葉隨風搖擺,景致美好。」或者是「女子打扮美麗、婀娜多姿的樣子。」應該改為:小寶寶戴上帽子,一副「惹人憐愛」的模樣,真討人喜歡。
|
【55】
【學習目標】閱讀及鑑賞作品的能力
|
【答案】(C)
|
|
下列是一段古文,但其中有一句與「有巢氏」無涉,請剔除此句,再依文意
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
||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
|
||
(甲)而民悅之,
|
(乙)有聖人作,
|
|
(丙)人民不勝禽獸蟲蛇,
|
(丁)鑽燧取火以化腥臊
|
|
(戊)使王天下,
|
(己)搆木為巢以避群害,號曰有巢氏。」
《韓非子‧五蠹》
|
|
(A)乙甲丙戊己
|
(B)乙甲戊丙己
|
|
(C)丙乙己甲戊
|
(D)丙丁己甲乙
|
|
【解說分析】選用刪去法。
1本段文字在講「有巢氏」,而(丁)是在講「燧人氏」之事,與本題無涉,故先刪去(D)。
2由首句「人少獸眾」(因)的提示,其下必緊接「人不勝獸」(果)的事實,故知(丙)要冠首,
據此選(C)便是。
|
||
【56】
【學習目標】理解與辨析作品的能力
|
【答案】(D)
|
下列文句中,最能呈現人面對季節景象時,引發「歎逝」之感的選項是:
|
|
(A)山外還是山,連嶂迭崿,又山山皆被樹,致有林回岩密的奇觀。所有深深淺淺
的綠色都欣然充滿生機,在六月的陽光下油油地綿延至無垠無際
|
|
(B)我沿著草坡往山上走,春草已經長得很濃了。唉,春天老是這樣的,一開頭,
總慣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細雨的後面。等真正一揭了紗,卻又謙遜地為我們延來
了長夏
|
|
(C)起來推窗一看,──啊!白茫茫一片銀世界。竹枝松針頂著一堆堆的白雪,
杈芽老樹也都鑲了銀邊。朱門與蓬戶同樣的蒙受它的沾被,雕欄玉砌與甕牖桑
樞沒有差別待遇
|
|
(D)不知從哪裡來的一枚樹葉,飄墜在我們的腳前。那樣輕,怕跌碎的樣子。我
撿了起來,我試想分辨它是什麼樹葉?梧桐的,楓槭的,還是樗櫟的?但我恍若
看到這不是一張樹葉,分明是一張日曆,一張被不可見的手扯下來的日曆。這
上面寫著的是一個無形的字:秋
|
|
【解說分析】
(A)寫生機盎然的春景。
(B)寫春天的短暫。
(C)寫冬日白雪不因貧富貴賤之別而平等地落在各處。
(D)除了寫秋天的落葉外,從「但我恍若看到這不是一張樹葉,分明是一張日曆,一張被不可見的手扯下來的日曆」可見其感歎光陰的逝去。
|
【57】
【學習目標】理解與辨析作品的能力
|
【答案】(C)
|
下列文句,與《論語》:「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意涵相近的選項是:
|
|
(A)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
(B)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
|
|
(C)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
|
(D)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
|
【設題語譯】:
譬如堆一座山,只差一筐泥土而未完成,這時停止下來,這是我自己停止下來的。
譬如填平窪地,雖然才倒下一筐泥土,繼續倒下去,這是我自己繼續下去的。
(A)
語出《論語.衛靈公》。
【語譯】:工匠想要做好他的工作,必先使他的工具精良。
(B)
語出《孟子.盡心》上。
【語譯】:孔子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泰山,就覺得天下變小了。
(C)
此句言未達標準,不可中途而廢;否則學猶未學也。語出《孟子.盡心》上。
【語譯】:有作為者的人,譬如掘井一樣,雖然掘到九仞深,可是還沒有見到泉水就罷手,那仍然是一口無用的廢井。
(D)
語出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語譯】:若要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鞏固它的根本;若要河水流得長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水源。
|
|
【解說分析】
設題引自《論語.子罕》,所強調的乃是在勉人自強不息,不可中道而止,
終久必成,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有「持之以恆」的意味。
|
【58】【你知道甚麼叫「意涵相近」嗎?】
這裡有一項練習:
|
在下列選擇中,選出「意涵相近」的項目:
|
(A)鐘鳴鼎食/炊金饌玉/瓦釜雷鳴
|
(B)虛左以待/三顧茅廬/吐哺握髮
|
(C)桃李盈門/杏林春暖/絳帳春風
|
(D)白駒過隙/烏飛兔走/鳥盡弓藏。
|
正確答案: 是 (B)虛左以待/三顧茅廬/吐哺握髮
|
(A)鐘鳴鼎食:古代富貴人家吃飯時,擊鐘為號,列鼎而食。形容生活極為奢華。
炊金饌玉:形容飲食的豐盛美味。
瓦釜雷鳴:比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
|
(B)虛左以待:指稱留尊位以待賢者。
三顧茅廬:比喻敬賢之禮或誠心邀請。
吐哺握髮:比喻求賢殷切。
|
(C)桃李盈門:比喻所教的學生很多。
杏林春暖:稱頌醫生的仁心仁術,如春日的溫煦。
絳帳春風:形容良好的教學環境。
|
(D)白駒過隙:比喻時間過得很快。
鳥飛兔走:比喻日月運行,光陰流逝快速。
鳥盡弓藏:比喻天下平定之後便遺棄功臣。
|
【59】
【學習目標】虛字用法之辨識
|
【答案】(A)(B)(C)(D)(E)
|
動詞前加「相」字,有表示其動作、事況、情態是雙向的,如「相見實難別亦難;
也有表示單向的,例如:「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
|
下列文句「 」內的「相」字,表示單向的是﹕
|
|
(A)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
|
(B)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
(C)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風雪苦「相」欺
|
|
(D)往事勿追思,追思多悲愴。來事勿「相」迎,相迎已惆悵
|
|
(E)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
【命題出處】「相見實難別亦難」李商隱《無題》一般作「相見時難別亦難」「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出自王維《山中送別》。
(A)王維《竹里館》(B)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C)張九齡《寒梅詞》(D)白居易《有感》(E)曹植《七步詩》
|
|
【解說分析】
本題主要是在考驗「相」字的副詞用法及名詞助詞用法的辨識。
設題之「相見」是「相互見面」,其動作是雙向的,作副詞用﹔至於「相送」是「送你」,其動作是單向的,作代詞性助詞用。
(A)「相照」即「照我」(B)「相問」即「問我」(C)「相欺」即「欺我」
(D)「相迎」即「迎我」(E)「相煎」即「煎我」都作為單向動作。
|
【60】
【學習目標】閱讀與鑒賞作品的能力
|
【答案】(A)
|
|
閱讀下列文字後,回答問題:
|
||
甲、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蛾,花光如頰,溫風如□,波紋
如□;纔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
中初遇洛神時也。 袁宏道《初至西湖記》 詞語解釋「頮面」:洗面之意
|
||
乙、此時月如鏡新磨,山複整妝,湖複頮面,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
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月色蒼
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舟酣睡于十裡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
張岱《西湖七月半》
|
||
根據文意,□內依序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
|
||
(A)酒/綾/縱
|
(B)酒/絮/駕
|
|
(C)泉/絮/縱
|
(D)泉/綾/駕
|
|
甲、【語譯】:午時入昭慶寺,喝完茶,便劃著小舟進入西湖。群山的顏色有如女子眉上的翠
黛,春天盛開的繁花,其光華有如少女粉嫩的面頰,溫暖的春風像是醉人的酒,湖面上的波紋則像綾布一樣細緻。
我才一抬頭觀望,眼前美不勝收的景致,已讓我沉醉不已。這時我想用文字描寫它,卻一字也寫不出來,這種情況大概就像東阿王曹植於夢中初見洛神時的情況吧!
乙、【語譯】此時的月亮明亮得好像剛磨好的鏡子,因為光影變化,山色有如重新裝扮過,而遊人散去,湖面在月光的映照下,彷佛重新洗過臉般清新。先前那些風雅淺酌,柔聲低唱的人出來了,躲在樹下的人也出來了。
我們互相打過招呼,拉來一起同坐。風雅的朋友與名妓都來了,放好酒杯、筷子,管弦與歌聲一同響起。
月色轉為蒼涼,等到東方已有天明之色,客人才逐漸散去。我們解開小舟,任它隨水流移動,我們在十裡荷花中酣睡,香氣襲人,清夢相當愜意啊!
|
||
【解說分析】「山色如蛾,花光如頰」即以譬喻手法描寫眼前景色,緊接其後的「溫風如□,波紋如□」也是以其它實物的特性來比擬作者所感受到的事物。
第一個空格應填入「酒」字,因為句中已說明風是溫暖的,古人為養生,喝酒多半溫熱了才喝,
酒的溫熱特性正好可用來形容風的溫度。並且,喝酒讓人有醺然放鬆之感,與人被柔風吹拂時的感受或許可以相互比擬。另一個參考選項「泉」,給人的感受則是冷冽的、沁涼的、醒腦的,故不適合當作答案。
第二個空格則應填入「綾」,因為綾是一種有紋路的綢緞,攤開時綾上也會產生縐褶、波紋,其形象正可用以譬喻水波的細紋,而「絮」的形象,是蓬鬆的、飛散的,並不適合用來比擬水波。
第三個空格,有兩個參考選項「駕」與「縱」。「駕」是一種有意識的控制動作,「縱」則是放任自由、不受拘束的隨意,文中既雲眾人皆酣睡,那麼應是無人「駕」舟,且從全文的意境來判斷,乙文呈現一種隨興自適的意境,因此「縱」字較能貼切傳達作者率性不羈的生活態度。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