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86】中學三年級至中學六年級中文科應付文憑考試練習坊
谷歌網站master曾(共20—290)
【184】
【學習目標】詞語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
【答案】(B)(C)(D)(E)
|
文字在使用時,常由字面原本的意義,轉變為另外的意義,例如「他幾度上籃,都被對方蓋火鍋」,句中「蓋火鍋」即非字面「蓋上火鍋」之意,而是指「籃球被拍下」。
|
|
下列文句「」內的詞,亦屬此類的選項是﹕
|
|
(A)車多擁擠時,十字路口仍應保持「淨空」,以避免交通阻塞
|
|
(B)選前最後一夜,各政黨輔選明星忙著陪候選人「掃街」拜票
|
|
(C)面對恐怖份子再度發動攻擊的傳言不斷,白宮忙著「消毒」以安人心
|
|
(D)他曾飽受流言的困擾,又同時面對失業的打擊,但如今都已安然度過,總算是「雨
過天青」
|
|
(E)部分百貨業以開架銷售的方式刺激化妝品的買氣,一天的營業額竟高達數百萬元,同業無不「跌破眼鏡」
|
|
【解說分析】(A)淨空,「淨」與「空」同義,指空無一物﹔在本選項中,意義並無轉變他用。
(B)掃街,原指清淨街道,在本選項中,是指沿街挨家挨戶之意。
(C)消毒,原指殺滅病原細菌,預防病毒之傳染﹔在本選項中,是指消弭謠言,以安定人心。
(D)雨過天青,原指初霽時的天色﹔在本選項中,是指惡運已去,好運來到。
(E)跌破眼鏡,原指眼鏡墜地破碎﹔在本選項中,是指出人意料之外。
|
|
【未來考試趨勢】詞語古今詞義之轉變,或原義與使用義之差異,在以往考試曾經考過,未來的文憑考試也有可能再度現身,請同學平日宜用心多方蒐集,以防萬一。
|
【185】
【學習目標】同詞異義與同詞同義的判讀。
|
【答案】(B) (D) (E)
|
下引文章中的某、足下、去、願、見五個詞,各與下列選項「 」內相同的字詞比較,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
|
孔明笑曰:「雲長勿怪!某本欲煩足下把一個最緊要的隘口,怎奈有些違礙,不敢教去。」
雲長曰:「有何違礙?願即見諭。」
|
|
(A)虬髯曰:計李郎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與一妹同詣某坊曲小宅相訪
|
|
(B)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
|
|
(C)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懷仁義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
(D)「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
|
(E)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
|
【解說分析】
1這是綜合性的詞義測驗,以設題五詞對應選項五詞。
|
|
2設題出自《三國演義》,五詞詞義如下:
(1)某:說話者謙稱自己。(2)足下:尊稱對方,用於平輩。(3)去:前往。(4)願:希望。(5)見:代詞性助詞(副詞),可指代「我」。表示對方的行為作用到自身。「見諭」即「諭我(明示我)」。
|
|
3選項處及詞義:
(A)出自杜光庭〈虬髯客〉。某,指代特定的時日。虬髯客說「某日」,日期應是已確定,但在小說中無法只標出特定一個時日,因此用「某」代替。
(B)出自白居易〈與微之書〉。
(C)出自《孟子‧告子》下「宋牼將之楚」章。去,捨棄。
(D)出自諸葛亮〈出師表〉。
(E)出自李密〈陳情表〉。見背,離棄我。指父親去世。
|
|
【答題要領】作答時,不妨反其道而行,根據選項中已知的詞義,來對照設題中未知的詞義,以判定二者是否為同義詞。
|
【186】
【學習目標】閱讀理解作品的能力
|
【答案】(B)(C)(D)(E)
|
關於下列兩首王安石詩,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
|
《詠孟子》
沉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標。何妨舉世嫌迂濶,故有斯人慰寂寥。
《讀史》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當時黮闇猶承誤,末俗紛紜更
亂真。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
|
(A)「何妨舉世嫌迂濶」二句,顯示了王安石自比孟子,目空一切的自傲心理
|
|
(B)「遺編一讀想風標」之情懷、語意與「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大抵近似
|
|
(C)「行藏」一詞,意指進退出處,語出《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
|
(D)〈讀史〉一詩,表達了王安石對史書記載及其論斷功過是否真切、允當的質疑
|
|
(E)二詩都流露出王安石的孤寂、無奈,也流露出自身理想、信念、行事、人格不被了解、缺少知音的感慨
|
|
【解說分析】《詠孟子》
【語譯】:「你長逝的魂魄不能再被招回,讀你的遺著就想見你的風格、為人。就算天下人都罵我固執,不近情理,又有什麼關係呢?有了你這位異代知己,我在孤單寂寞中,也得到極大的安慰。」故
(A)不能以目空一切形容之。
《讀史》
【語譯】:「自古以來成就功名這件事,是十分辛苦的,出處進退究竟該託付給誰來論定
是非呢?當時身處於昏暗不明的處境中,尚且要承擔錯誤的責任,後世流俗的眾說紛紜更是擾亂歷史真相的利箭。
史書的寫作必有瘕疵,無法盡善盡美,丹青繪畫最難的就是表現出精神。史書只是千秋故紙,
是數不盡的微塵堆砌,又豈能表達歷代高士賢者的神韻呢?」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