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277】中學三年級至中學六年級中文科應付文憑考試練習坊
谷歌網站master曾(共20—290)
【274】
【練習目標】字詞的正確用法
|
【答案】選擇(B)
|
下列「」的字詞用法,何者恰當?
|
|
(A)他寫下這篇「抒情」佳作,頗能說服人心
|
|
(B)如果你一直優柔寡斷,那就無法「擺脫」失敗的惡運
|
|
(C)他平時非常細心,怎麼這件事就做得很「細膩」
|
|
(D)這篇文章思想「飛馳」,我猜是受限於作者的生活經驗吧。
|
|
【解說分析】
(A)說服人心應是論說文較合適
(C)句中「怎麼」表示為什麼,有疑問之意,所以應該和前項敘述不同,故「細膩」宜改為「草率」
(D)思想飛馳和受限生活經驗邏輯相背,故不合。
|
【275】
【練習目標】詞語、成語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
【答案】(B)
|
下列各文句中「」內的詞語,用法正確的選項是:
|
|
(A)他平素「色厲內荏」,是位外剛內柔的正直長官
|
|
(B)聽到別人犯錯時,應該抱著「哀矜而勿喜」的態度
|
|
(C)孫君「當仁不讓」,獨吞與友人合作投資所得的利潤
|
|
(D)父親鼓勵張生要「不恥下問」,向老師多多請益,學業才會進步
|
|
【解說分析】(A)語出《論語.陽貨》。意指:外表剛強嚴厲而內心軟弱;
|
|
(B)語出《論語.子張》。意指:對別人的過錯不因有權指責而高興,而應心懷同情、憐憫;
|
|
(C)語出《論語 .衛靈公》。泛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便主動承擔起來,而不推讓;
|
|
(D)語出《論語 .公冶長》。意指:不以向身分較低微、或是學問較自己淺陋的人求教為羞恥。
|
【276】
【學習目標】閱讀理解作品的能力
|
【答案】(C)
|
關於下引文字,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
|
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
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
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公孫丑》
|
|
(A)「大舜有大焉」,「有」同「又」,意謂舜又比子路和禹更偉大
|
|
(B)「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子路喜其得聞己過而改之,是勇於
改過的表現
|
|
(C)「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耕稼」謂種田,
「陶漁」謂以陶器撈魚
|
|
(D)此章言聖賢樂善之誠,並無人我的區隔,所以,別人的善可以用來
充實自己,而自己的善也可施予別人
|
|
【設題語譯】:子路這個人,有人把他的過失告訴他,他就非常喜歡;夏禹聽見人家有很好的言論,就虛心拜受。偉大的舜又比這兩個人偉大:他能和他人共同行善,沒有人我之別,
並且能捨棄自己的不善,接受別人的善,且樂於採取別人的長處,拿來行善。從他微賤時從事耕種、
燒窯、打漁等行業,一直到當了帝王,沒有不是採取別人的長處,自己照樣去做。採取別人的長處拿來行善,也就是幫忙別人行善。所以君子的美德沒有比幫助別人行善更偉大的了。
|
|
【解說分析】(C)「陶漁」指「製作瓦器、當漁夫」
|
【277】
【學習目標】閱讀理解作品的能力
|
【答案】(A)
|
關於下引文字,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
|
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
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
繼富。」(註:公西赤,字子華;釜、庾、秉都是量的單位《論語•雍也》
|
|
(A)「請益」是指冉子向孔子請教贈粟的多寡
|
|
(B)孔子認為君子行事,宜雪中送炭,非錦上添花
|
|
(C)「周急不繼富」的「周」字通「賙」字,是救濟的意思
|
|
(D)從「乘肥馬、衣輕裘」,可知子華行裝豪華,並不窮困匱乏
|
|
【解說分析】及【設題翻譯】:
公西赤出使到齊國,冉求代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小米。
孔子說:
「給她六斗四升吧。」冉求請求增加多些,孔子說:「再給她二斗四升。」冉求給了她八百斗。
孔子說:「公西赤這次前往齊國,乘坐肥馬駕的車輛,穿著輕暖的皮袍,我聽說:君子周濟窮人
的急需,不繼續增加富人的財富。」
(A)「請益」是請求孔子多給一點。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