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3日 星期五

186谷歌網站 【中學生容易誤解成語剖析】系列(9)45—50共有超過320例

 

186谷歌網站

【中學生容易誤解成語剖析】系列(945—50共有超過320

成語是「形式」和「內容」都非常固定的現成用語,有其整體意義。

「理解」成語時要注意其意義的整體性,不要將結合成語的每個「語素」簡單相加,而要透過字面「從整體上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語素」,更要注意其「古義」,不要想當然地按「現代漢語」的意義去理解。

為了充實知識儲備,提升語文判別能力,筆者搜集了近年來全國各地數百份高考語文模擬試卷,從中篩選出以下300多例容易「望文生義」令中學生錯誤解讀的成語,提供輔導:

45

噤若寒蟬(jìn ruò hán chán

「噤若寒蟬」是成語,原指像冬季的蟬那樣停止鳴叫。

後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含貶義。

出處《後漢書·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

【錯判例子】:天氣突然變清涼了,同學們衣衫單薄,一個個「噤若寒蟬」。

【理解分析】:「噤若寒蟬」是用來形容每一個人都默不作聲,

就像秋天不叫的蟬(噤:閉口不言)。

※※※※※

而例句郤誤解為:「凍得忍受不了」。

 

46

緊鑼密鼓(jǐn luó mì gǔ

「緊鑼密鼓」是成語,意思是鑼鼓點敲得很密,

比喻公開活動前的緊張氣氛和輿論準備。

出處劉紹棠《狼煙》四:「綠樹蔥蘢的太子鎮裡,傳出一陣陣緊鑼密鼓的喧響。」

※※※※※

【錯判例子】:伴隨着穆沙拉夫的強硬態度,巴基斯坦軍方的軍事行動

也正「緊鑼密鼓」地進行。

※※※※※

【理解分析】:「緊鑼密鼓」是用來比喻事前「緊張」的「輿論」準備工作。

例句錯誤地把它理解為:「行動正在緊張的進行。」

 

47

久假不歸(jiǔ jiǎ bù guī

「久假不歸」是成語,意思是原指假借仁義的名義而不真正實行,

後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

假:借。

出處《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

【語譯】

孟子說:「堯、舜是本性具備仁義,湯王、武王是親身實踐仁義,

五霸是假借仁義。

假借久了而不歸還,哪能知道他們本來是沒有仁義的呢?」

假:借;

歸:歸還。

※※※※※

【錯判例子】:人事處通知,對那些「久假不歸」的同志要查明情況,對其中的無故曠工者要嚴肅處理。

※※※※※

【理解分析】:「久假不歸」是指長期借去款項,不予歸還的情況;

(假,讀jiǎ,意思是「借」;歸:歸還)

例句被誤解為:「休息很久的假期,不去上班。」

 

48

慷慨解囊(kāng kǎi jiě náng

「慷慨解囊」是成語,意思是形容毫不吝嗇、極其大方地在經濟上幫助別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魯智深見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做事慳吝,

只要下山。」

※※※※※

【錯判例子】:英國的一項科學研究顯示,播放一些古典音樂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於增加酒店的收入。

※※※※※

【理解分析】:「慷慨解囊」是形容善長毫不吝嗇地拿出錢來幫助別人。

這個成語的意義是指向為「助人」,而非「為己」。

例句卻把它誤解為「大方地掏出錢來消費」的意思了。

 

49

良莠不齊(liáng yǒu bù qí

「良莠不齊」是成語,意思是指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六回:「且說彼時捐例大開,各省侯補人員十分擁擠,其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詞義闡述】:

「捐例」,讀音是(juān lì),意思為清代朝廷納資捐官的規例。

※※※※※

【錯判例子】:張老師針對班上同學「良莠不齊」的現狀,

講課時注意分層指導。

※※※※※

【理解分析】:「良莠不齊」是形容「好人」和「壞人」摻雜在一起。

例句將其誤解為:「學習成績參差不齊。」

 

50

臨危授命(lín wēi shòu mìng

「臨危授命」是成語,意思是在危急關頭勇於獻出生命。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

【錯判例子】:最近,一場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襲擊了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

中央軍委「臨危授命」,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全力以赴,投入抗災救災戰鬥,譜寫了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新篇章。

※※※※※

【理解分析】:「臨危授命」是指在危亡關頭勇於「獻出生命」。

例句被誤解為:「在危亡關頭下達命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