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
https://blog.stheadline.com/article/detail/930018/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曾
|
|
(3851)普通話說:躡手躡腳(niè shǒu niè jiǎo)
|
解說:
躡手躡腳是一個漢語詞彙,
躡:放輕腳步;輕手輕腳。形容走路腳步放得很輕,也形容偷偷摸摸、很鬼鬼祟祟的樣子。
出處1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四回:「於是大家躡手躡腳,潛蹤進鏡壁去一看。」
出處2豐子愷的《白鵝》:「臨近的狗也很多,也常躡手躡腳地來偷鵝的飯吃。」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思思縮縮(指拘束,不大方)
|
|
(3852)普通話說:摳門(kōu mén)
|
解說:
是指在正常花銷內的錢該花而不花。
【摳門】的來源:
1古時候有一個財主,愛財如命。去寺裡燒香看見廟門上刷的金粉,他要摳了帶走,所以就有了「摳門」這個詞語。
2「摳門」的意思是說:吝嗇到連個門把手都捨不得裝,開門的時候不得不用手去摳門縫。摳門就誕生了。所以大家把吝嗇的人說成是摳門。
3「摳門」在現代生活中的含義是:泛指捨不得任何付出。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口爽荷包立
(說的挺大方豪爽,但實際上捨不得花錢)
|
|
(3853)普通話說: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
|
解說:
草木皆兵?
草木都是「兵」嗎?
這草木皆兵到底是代表什麼意思?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草木皆兵」的成語。
草木皆兵成語釋義:見到風吹草動,都以為是敵兵。比喻緊張、恐懼、疑神疑鬼。
出處明‧無名氏‧四賢記‧告貸:「遭家不造,被寇相侵,驚心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成語典故】:
西晉末年,前秦國王符堅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大舉南侵,晉國則派謝玄領八萬人前去抗敵。
謝玄先派精兵五千,分頭擊敗秦軍。
其後苻堅登上城樓,看到晉軍隊伍嚴整,忽然變得膽怯,再看到八公山上的草木,以為都是晉兵,便誤會對方實力強勁。
後來苻堅在淝水一戰中終被打敗。秦軍在逃亡時,聽見風聲鶴叫,都懷疑是晉兵追來。一草一木都懷疑是敵方的士兵。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踩倒芋莢當蛇
(芋莢,芋頭的葉柄。比喻大驚小怪)
|
|
(3854)普通話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 zhī)
|
解說:
自擾,自找麻煩;指本來沒事,自己找麻煩。
出處《新唐書·陸像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眼眉毛長過辮(比喻麻煩事多,憂慮多)
|
|
解說: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醃尖聲悶(愛挑剔,什麼都看不順眼)
|
|
(3856)普通話說:徒勞無功(tú láo wú gōng)
|
解說:
徒勞無功,意思是白白付出勞動而沒有成效。
即使付出了勞動,也不會有功績所言,即無效的勞動。
【成語故事】
“為什麼呢?”
無論你們倆怎樣努力工作,再會做生意,都將徒勞無功,你說能不貧窮嗎?”魯國人連連點頭,打消了搬家的念頭。
用法:多用於指往返奔走,而事情沒有辦成功。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嘥心機挨眼瞓(嘥,即浪費。指白費心血)
|
|
(3857)普通話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ruò yào rén bù zhī chú fēi jǐ mò wèi)
|
解說: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常用方言,意思是要想別人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除非自己不去做。
指幹了壞事終究要暴露。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雞春(蛋)咁密都會哺出雞仔
(事情總會敗露的意思)
|
|
(3858)普通話說:坐賈行商(zuò gǔ xíng shāng)
|
解說: (賈:粵音:古)
坐賈行商指做生意的意思。中國自古將商人分為“行商”和“坐賈”。 坐賈,又叫坐商,一般指有比較固定的經營場所,從外進貨或自己造作然後出賣。
而行商,多指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們。
由於中國長期形成賤視商人的風氣,所以有人又把行商貶稱“販夫走卒”。
所以,我國古代商人分行商、坐賈兩類,行商走街串巷,沿街叫賣,坐賈是開店鋪,等待顧客上門。
根據《辭源》上的解釋:行商坐賈就是指流動經商和坐地經商的人,即所有商人。
行商”中的“行”是走路的意思,這裡是指經營規模比較小的商人,他們不得不為了生意興隆而正日奔波忙碌;“坐賈”中的“坐”自不用說了,“賈”字其實也很好理解,大家都聽說過“富賈天下”吧?不言而喻,“坐賈”就是身價高昂的大商人到一定的程度後在家就可以“坐”理錦財了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大雞唔食細米
(大人物、大單位不屑於幹小事情或大商賈不做小生意)
|
|
(3859)普通話說:膽戰心驚(dǎn zhàn xīn jīng )
|
解說:
戰:通「顫」發抖、哆嗦的意思。形容非常害怕。 出處1元·鄭光祖《芻梅香》第三折:「見他時膽戰心驚,把似你無人處休眠思夢想。」
出處2元·無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驚膽戰,索陪著笑臉兒褪後趨前。」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有得震冇得瞓(害怕得發抖、睡不著)
|
|
(3860)普通話說:咫尺天涯(zhǐ chǐ tiān yá )
|
解說:
咫:古代長度單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比喻距離雖近,但很難相見,像是遠在天邊一樣。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二十二卷:「左右如今也不容相近,咫尺天涯一般,有甚捨不得處?」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呢頭遠嗰頭近
|
|
(3861)普通話說:黨同伐異(dǎng tóng fá yì )
|
解說:
伐:討伐,攻擊。指結幫分派,偏向同夥,打擊不同意見的人。 出處《後漢書·黨錮傳序》:「自武帝以後,崇尚儒學,懷經協術,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手指拗入唔拗出(比喻處處護著自家人)
|
|
(3862)普通話說:江湖醫生(jiāng hú yī shēng)
|
解說:
江湖醫生是一個詞語,意思是舊社會或者古代,在江湖上行醫賣藥謀生的人。
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5回:「你不過是個江湖醫生,你從那裡和苟大人父子拉上的交情,可以整萬銀子,不計利息的借給他?」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黃綠醫生
「黃綠醫生」的出處也有另一說法。根據孔仲南所著《廣東俗語考》記載曰“虛體無實,謂之黃六,有黃六先生,黃黃六六之說。相傳黃巢兄弟六人,巢居第六而詐,故曰騙詐為黃六。
本地人常把醫術不高明的醫生稱為「黃綠醫生」,
內地叫「蒙古大夫」。
清朝時,專門管理御用馬匹的機構叫「上駟院」。
上駟院有不少獸醫是蒙古人,官銜叫「蒙古醫士」,俗稱「蒙古大夫」。由於他們醫術高明,不少內廷執事人員也找他們來看病。
因此,病人把來自蒙古的大夫稱為「蒙古大夫」,卻不知道在普通話裡這是「黃綠醫生」 的意思。 但不知內情的人卻認為,「蒙古大夫」既醫馬又醫人,怎麼可信呢﹖
於是,「蒙古大夫」一詞就誤說成了「黃綠醫生」的代稱。
中國的少數民族很多,使用「蒙古大夫」這樣的詞應該謹慎。
內地電視劇《大宅門》就因為劇中出現了「蒙古大夫」一詞,被蒙古醫藥從業人員告上了法院。
有關方面顧忌到這個詞「可能傷害少數民族的感情」,就把「蒙古大夫」這樣的詞刪除了。
|
|
(3863)普通話說:雞飛蛋打(jī fēi dàn dǎ )
|
解說:
雞飛走了,蛋打破了。比喻兩頭落空,一無所得。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阿霞》:「人之無良,捨其舊而新是謀,卒之卵覆鳥亦飛,天之所報亦慘矣。」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風吹鴨蛋殼,財散人安樂
(有徒勞無功,破財了事的意思。)
「風吹鴨蛋殼,財散人安樂」在《國語辭典》有這樣的註釋:『用來安慰人遭意外的損失時,不要太難過。』
「風吹鴨蛋殼,財散人安樂」是一個流傳很廣的俗語。《中華諺語志》還羅列了好幾個不同地方的版本,如「風吹雞蛋殼,財去人安樂」、「風吹鹽蛋殼,財去人安樂」、「風吹鴨蛋殼,退財人安樂」及「風吹鴨蛋殼,財多身子弱」。
總而言之,各種流傳的版本儘管略有出入,大體上都是圍繞著「風吹鴨蛋殼」與「失財」而論。
何以「風吹鴨蛋殼」與「財散人安樂」扯上關係呢?
按照「財散人安樂」的語音及文法結構來看,我懷疑「財散人安樂」不過是後人傳訛之變的產物而已,這從《中華諺語志》內的眾多變異的版本可看出端倪。
「風吹鴨蛋殼,財散人安樂」的「鴨蛋」當是指鹹鴨蛋而言。從前的畜牧事業不發達,肉類和蛋類並不便宜。又因雞蛋味美,最宜鮮吃,故價錢較鴨蛋昂貴。鴨蛋味道帶腥,價廉銷路低,故常被用來作醃製鹹蛋的材料。
從前的農人在野外吃飯,鹹蛋送飯最簡便不過。
「風吹鴨蛋殼,財散人安樂」是形容被遺棄在地上的空殼,任風吹得四處滾動,直至破碎了才靜止的情景。
「財散人安樂」不過是傳意不傳音衍生得來的產物。
「財散人安樂」本是「破了才安樂」。「破了才安樂」的同音假借字就是「破了財安樂」。「破了財」恰好解釋了何以有「財散人安樂」的意思。
若作如是觀之,「風吹鴨蛋殼,財散人安樂」的本來面目應是「風吹鴨蛋殼,破了才安樂」。
|
|
(3864)普通話說: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zài rén wū yán xià,bù dé bù dī tóu)
|
解說:
受制於人,只得順從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跪地餼豬乸,睇錢分上
的意思明白淺易,驟然看來似無深究之必要,其實內裡大有文章也。
何以是餵豬乸而不是餵豬公(粵語以‘餵’為‘餼’)?
餵豬毋須跪地,何以指明要「跪地」餵豬?
又飼養其他家畜也可以賣錢啊,何必一定是「跪地餼豬乸」才與錢銀扯有關呢?
我認為上述的問題都有合理的答案的。
首先解答餵豬乸的原因。
餵豬乸符合經濟原則,因成年豬隻的體型足有小牛一般大小,而豬公的體形比豬乸更大,體積與食量成正比,豬公的食量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凡用作繁殖用的成年豬隻,肉質腥而韌,已無食用價值,俗云豬乸肉是也。
大豬公亦如是,除了配種,一無是處。
養豬乸的目是繁殖豬仔,俗嘲女人多生養為豬乸,即此意。
小豬仔既可賣與別人,又可自家作肉用豬豢養,養肉用豬不必養至完全成長便可出售,收成期不太長和價錢高是優點(從前小孩子的儲錢罌以泥塑成豬仔模樣,即有養豬之義)。
由於豬農不養豬公,於是衍生了專門出租豬公配種的行業。
想來可笑,我們男人花錢去嫖妓,豬公則靠嫖豬乸養人一家。豬公配種行業可追溯至春秋時代,歷史十分悠久。
最後解答俗語的前句「跪地餼豬乸」與尾句「睇錢分上」的關係?
「跪地餼豬乸,睇錢分上」是屬於古諺體俗語。
即前句「跪地餼豬乸」是起,尾句「睇錢分上」以諧音切合出所欲言之事。
尾句「睇錢分上」的諧音,即是“踩屎糞上”。蓋豬欄裡面遍地屎穢,要進入豬圈內餵豬,踩著豬屎是無可避免的事。
總而言之,「跪地餼豬乸,睇錢分上」是揉合文學與生活體驗 ─“溷地餼豬乸,踩屎糞上”的俗語。(溷:粵音:運)(溷:解:猪圈)
|
|
(3865)普通話說:忐忑不安(tǎn tè bù ān)
|
解說:
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極為不安。
出處1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九:「」兩道聽了這話,心裡忐忑不定。
出處2馮德英《苦菜花》第十章:「母親謹慎地窺視著一切動靜,心裡忐忑不安,她怕有人出賣星海。」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十五十六
廣東人對數目字很敏感,偶然三兩個數目字湊在一起,往往便會湊出一個特別的意思來。
例如下面的說話,全句一共隱藏了五個數目字,雖然粗鄙,可當遊戲文字看好了。
比如:有人不滿他的新老細,發牢騷道:「正七一樣嘅老細,自從個部門俾佢接手咗之後,乜七都要管。派我去做野,人又唔俾揀,權又唔下放,你叫我剩系得條七,點七做呀?」
廣東人說自己個心「十五十六」,即是表示自己的情緒受到困擾,有忐忑不安,心緒心不寧的意思。
又或可因面對抉擇時,一時拿不定主意,本俗語亦合用。
具有相同意思的有成語「忐忑不安」,和外省俗語「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一樣。
「十五十六」雖然是一個由數目字組成的俗語,但諧音是不能解讀它背後的意思的,必須要運用一點想象力,才能知道它是怎樣來的。
所謂「十五十六」,即是陰曆每月的十五和十六日這兩天。
「十五」和「十六」是月中間的兩天,「十五」屬於上半月,「十六」則屬於下半月。
綜合「十五」和「十六」兩天的特點,可說成“月半上日,月半下日”。
將“月半上日,月半下日”的“日”字省去,便是“月半上,月半下”。
“月半上,月半下”的諧音即是「一半上,一半下」了。
廣東人自言:“我個心「十五十六」。”其實全是說“我個心「一半上,一半下」。”
「一半上,一半下」恰好暗藏「忐忑不安」,和「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的意思。
廣東俗語「十五十六」的本來意思至此明白了。
|
|
(3866)普通話說:不名一文(bù míng yī wén)
|
解說:
名:佔有。形容極端貧窮,一個錢也沒有。(名,佔有的意思)
文:量詞。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窮到燶
是一個口語化的俗語。
廣東人謂「窮到燶」。「燶」是方言字,在《康熙字典》找不到。
「燶」的意思是乾枯、枯焦。
廣東人謂花朵凋謝,曰:“花燶咗。”
然則廣東俗語「窮到燶」這句話是怎樣來的?
我認為「窮到燶」是由秋天的菊花而來的。要解說「窮到燶」的由來,必須先從“菊”字說起。查《康熙字典》“鞠”與“菊”通。《禮.月令》:『季秋之月,日在房……鞠有黃華』。《釋文》鞠,本作菊。可知“鞠花”即是“菊花”。『菊有黃花』是指秋天九月是黃花迸發,菊花遍野的時節。
說到菊花,唐朝黃巢有一首詩,對菊花的特質描寫得很透徹:
《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詩的大意是 :秋天九月是菊花盛放的日子,菊花開時正是百花枯萎的時候。
燦爛的黃色菊花不止帶來滿城香氣,而且使長安城像著上了黃金色的盔甲。
由此可知菊花的特點:菊花的花期是秋冬之間;菊花的主色是黃金色;菊花盛開時,其他的花都己凋謝。
根據《書.盤庚》“鞠”字除了有「菊」的意思之外,更有「窮盡」的意思。
俗語「窮到燶」隱喻菊花過後,已到了「花盡」之時。「花盡」一語雙關,正正道出了俗語「窮到燶」的景況─「黃金花盡」。
|
|
(3867)普通話說:冬烘先生(dōng
hōng xiān shēng)
|
解說:
冬烘:糊塗、迂腐。指昏庸淺陋的知識分子。
後多用來嘲笑古代私塾老師,或不明事理、不識世務的書呆子。
出處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長官頭腦冬烘甚,乞汝青銅買酒回。”
【成語故事】
唐朝時期,主考官鄭薰先生在評卷時,見到顏標的卷子,他看了一遍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他以為顏標是顏真卿的後代,應該讓這個忠烈的後代作狀元。
謝恩的那天,鄭薰才發現錯認了顏標。後來人們評論:“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作魯公。”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鴨子聽雷
這是閩南俗語,它的歇後語是“有聽沒懂”。
此俗語常用來形容人冬烘,聽不懂別人話裡的意思,聽了等於沒聽。
有人說「鴨子聽雷」的意思是鴨子聽到雷聲便不動,故歇後語取諧音「有聽不懂」云云。
我則對「鴨子聽雷,有聽沒懂」另有說法。
其實「鴨子」是「啞子」的諧音。
蓋「啞子」未必是聾子,俗語的意思是說,啞子雖然聽到雷聲,只是有口難言,不能道出雷聲是怎麼樣的。
「鴨子聽雷,有聽沒懂」其實即是「啞子聽雷,有聽不知道」,「不知道」即是「不懂」。
「不知道」既有“不曉得”,亦有“不知如何說個明白”的意思。
歇後語只不過巧用一語相關之語罷了。
|
|
(3868)普通話說:大馬金刀(dà mǎ jīn dāo)
|
解說:
形容說話直率鋒利,不留情面。
常用作“大馬金刀地坐著”。也有用作“金刀大馬”的。
出處2梁羽生《俠骨丹心》第七回:「金逐流也不客氣,大馬金刀的就坐了下來,深深吸了口氣,說道:唔,好香,好香!但只怕有個山芋烤焦了。我肚子正餓,你拿來吧。」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有碗話碗,有碟話碟
(說話直率,有什麼說什麼)
|
|
(3869)普通話說:心灰意冷(xīn huī yì lěng)
|
解說:
表示灰心失望,意志消沉。形容失望至極,失去了進取之心。 出處1梁啟超《湖南時務學堂學約》:「非有堅定之力,則一經挫折,心灰意冷。」 出處2陳殘雲《山谷風煙》第十二章:「陳大頭給他老婆罵了幾句,罵得他心灰意冷,不去串連了。」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苦瓜乾咁嘅面口
|
|
(3870)普通話說:空中樓閣(kōng
zhōng lóu gé)
|
解說:
出處1唐宋之問《遊法華寺》詩:「空中結樓殿,意表出雲霞。」後以之比喻明澈通達、虛幻的事物或空想。
出處2清·李漁《閒情偶寄·結構第一》:「實者,就事敷陳,不假造作,有根有據之謂也;虛者,空中樓閣,隨意構成,無影無形之謂也。」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十劃都未有一撇
這是一個令人費解的神秘方,常用來形容事情仍停留在空中樓閣階段,一點成事的跡象也沒見到。
許多人以為「十劃都未有一撇」是一個猜字謎的俗語,卻又挖空心思,翻遍字典,也找不出一個筆劃和字義可與本俗語吻合的字來。
或曰此為外省語「八字沒見一撇」的訛誤版,卻又說不出一個所以致誤的道理來,蓋「十劃」與「八字」兩者的語音及文義差距甚大,未免太小看我們廣東先輩們之認知及智慧了。
我有理由相信,廣東俗語「十劃都未有一撇」與「八字沒見一撇」絕無半點關係,有者只是出奇地相似而已。
「十劃都未有一撇」所以難被人理解,主要原因是先入為主,早認定了「十劃都未有一撇」是錯的,所以鑽了牛角尖而不自知吧了。
「十劃都未有一撇」說穿了一文不值,其實是由北方話“實話都沒有一片”變出來的。
試想象一下廣東人用半鹹不淡的北方話讀一遍「實話都沒有一片」,即知廣東俗語「十劃都未有一撇」就是如此這般來的。
“實話”是指“落實的說話”;“一片”自然是指“片言隻字”了。“實話都沒有一片”的意思是“迄今為止,連一句落實的話都沒有”,其語意與本俗語吻合。
廣東俗語「十劃都未有一撇」本自北方話「實話都沒有一片」來的,至此明白晒。
|
|
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
41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