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5日 星期五

谷歌網站成語錯別字訂正及辭義解釋(6—10課次)


谷歌網站成語錯別字訂正及辭義解釋(610課次)
(共53課次)(分析1663條成語)
6
jiā chuán
 xiǎo
家(傳)戶曉

jiā
xiǎo
家(喻)戶曉
家喻解:每一個家庭,都知道,都明白、都瞭解。

戶曉解:每一戶人家,都認識、都知道。
(喻)【同義】(諭)
1喻解:知道,明白,瞭解。
例:家喻戶曉
喻:明白;曉:知道。家家都清楚;戶戶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出處】宋·樓鑰《繳鄭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喻戶曉。”
喻:不能寫作“諭”

【成語故事】家喻戶曉

漢朝人編的一部《烈女傳》裡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個名叫梁姑的女子,一天,她的房屋不慎失火。她哥哥的一個小孩和她自己的兩個小孩,都在屋裡。她冒火衝進屋去,本來想先搶救她哥哥的小孩,可是定睛一看,卻是自己的一個孩子。這時,火勢已猛,沒法再進去了。
她急得雙腳直跳,搥胸大哭道:“這怎麼得了呀!我不是要背上自私的惡名了嗎?我姓梁的豈能「戶告人曉」,讓人罵呢?我還有什麼面目面見人啊!……”說著,不顧一切,投身火海,最終被火燒死了。
這裡的“戶告人曉”是“家家互相傳告,人人都知道”的意思。後來又有人寫作“家至戶曉”是“家家都傳到,戶戶都知道”的意思。逐漸地,就變成今天的“家喻戶曉”了。

2曉解:曉:天明。一早起來趕路,到夜裏才住宿下來。形容旅途奔波勞苦。
例:曉行夜宿
【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但願你曉行晚宿無辭憚。”

3曉解:曉喻,開導。
例:曉譬禍福
【出處】1《後漢書•伏隆傳》:「 隆 曉譬曰:『 高祖 與天下約,非 劉氏 不王,今可得為十萬戶侯耳。』」
【出處】2《新唐書•裴度傳》:「 易定 節度使 張璠 卒,軍中將立其子 元益 , 度 乃遣使曉譬禍福, 元益 懼,束身歸朝。」

4曉解:年老糊塗,不明事理。
例:老不曉事
【出處】漢楊修《答曹植書》:“修家子云,老不曉事,彊著一書,悔其少作。”唐駱賓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啟》:“雖少好讀書,無謝高鳳;而老不曉事,有類揚雄。”

5曉解:曉:使人知道。把事情的利害關係給人講清楚。
例:曉以利害
【出處】:《北齊書•薛修義傳》:“遂輕詣壘下,曉以利害。”

1嚣解:嚣浮:浮夸。形容人不踏实可靠。嚣浮:不實在。
例:民心囂浮
【出處】1唐 高彥休 《高闕史·滎陽公清儉》:“是獨憐子力用弊衣,必能知艱難於稼穡,奈何囂浮有甚於五侯家綺紈乳臭兒耶?”
【出處】2《新唐書·朱樸傳》:“江南土薄水淺,人心囂浮輕巧,不可以都。

2囂解:形色囂然傲慢輕狂的樣子。
例:形色囂然
【出處】三國志·卷四十·蜀書·彭羕傳:「形色囂然,自矜得遇滋甚。」

(傳)【粵音】(竄)
(喻)【粵音】(遇)
(曉)【粵音】(囂)
(戶)【粵音】(互)

1竄解:抱著頭,像老鼠那樣驚慌逃跑。形容受到打擊後狼狽逃跑。亂跑,亂逃,多指敵軍、匪徒或動物。
例:抱頭鼠竄
【出處】:《漢書·蒯通傳》:“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與為刎頸之交,及爭張黶、陳釋之事,常山王奉頭鼠竄,以歸漢王。”

2竄解:竄:逃走、亂跑。逃到東,又竄到西。到處逃竄。
例:東逃西竄
【出處】:《雙鳳亂鳴記》二十一出:“亂紛紛東逃西竄,鬧哄哄兵荒馬亂。”

3竄解:改動或變動文字。
例:竄改
【出處】郭沫若《雄雞集》:“書上有些比較可靠的民間歌謠,雖然不多,但很可貴。因為他是第一手的資料,純粹的資料,不是經過竄改的。”

1戶解:戶限:門檻;為:被。門檻都踩破了。形容進出的人很多。
例:戶限為穿
【出處】:唐·張彥遠《法書要錄》:“智永禪師住吳興永欣寺,人來覓書者如市,所居戶限為穿穴。”

2戶解:舊時指男女雙方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情況相當,結親很適合。
例:門當戶對
【出處】:宋·張端義《貴耳集》中卷:“個樣村僧,豈是尋常種草?要得門當戶對,還他景勝人奇。”

3戶解:戶:門。夜裏睡覺不用閂上門。形容社會治安情況良好。
例:夜不閉戶
【出處】:《禮記·禮運》:“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互解:見:通“現”,顯現。比喻優點、缺點都有。
例:瑕瑜互見
【出處】: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升庵論文,瑕瑜互見。”

7
tiǎn dú qíng shēn
(舔)犢情深

shì dú qíng
 shēn
(舐)犢情深
舐犢解:老牛用舌忝小牛。

情深解:比喻父母對子女的撫愛。

1犢解:小牛。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幹,無所畏懼。
例:初生之犢不怕虎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剛吃過早飯,人馬全都匯齊,有些人震于闖王和李過的威名,不免驚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犢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廝殺。”
(舐犢情深)【粵音】(曬獨情深)
2犢解:老牛用舌舔小牛。比喻對子女的撫愛;慈愛。
例:舐犢情深
【出處】:《後漢書·楊彪傳》:“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1撫解:撫:拍,摸,引伸為注意,注視;追:回想;昔:過去。看看現在,想想過去。
面對眼前的事物而回憶往事。
撫今追昔
【出處】: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五:“吾道洵堪千古,撫今追昔,能無黯然。”

「舐」和「舔」的分別
舐解:用舌頭舔物。
舔解:用舌頭接觸或取東西。如小貓忝牛奶。
(舐粵音:曬)(舔粵音:恬)
2撫解:安撫;撫慰。重生,再生。
例:撫存萬姓
【出處】1後漢書•卷三十五•張純傳:「撫存萬姓,天下曠然,咸蒙更生。」
【出處】2宋 岳飛 《奏複西京捷狀》:“于初二日早收復西京了當,已撫存官吏居民,各安職業。”

(舐)【粵音】(曬)
(舔)【粵音】(恬)
(忝)【粵音】(恬)
(犢)【粵音】(獨)
(撫)【粵音】(苦)


1忝解:謙詞,表示自己有愧。(為人師表,當之有愧的意思)— (自謙之意)
例:忝為人師
【出處】陳壽《三國志》臣忝當大任,義在安國。

2忝解:謙辭,表示自己愧在師門。只能用於第一人稱,一般指仍在老師門下。忝,有愧。“忝”便是自己位列其中會讓其他人蒙羞,該詞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
例:忝列門牆
【出處】西遊記.第九回:孩兒叨賴母親福庇,忝中狀元,欽賜遊街。
(意指謙稱自己有幸能在師長門下求學或習藝。忝,是自謙之詞。門牆,指師門。)

1苦解:指苦心鑽研,到了別人所達不到的地步。也指為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煞費苦心。
例:苦心孤詣
【出處】:清·翁方綱《複初齋文集·格調論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獨運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詣戛戛獨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規仿格調者言之。”

2苦解:絞盡腦汁,深沉地思索。:
例:苦思冥想
【出處】 :巴金《創作回憶錄·關於《激流》二》:“我拿起筆從來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寫得快,說我‘粗製濫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8
shùn kǒu cí huáng
(順)口雌黃


xìn kǒu cí huáng
(信)口雌黃
信口解:比喻不顧事實,隨口胡亂說話。

雌黃解:黃色礦物,屬退色劑,古代抄書寫錯了字,就用雌黃塗改文字。

1壺解:舊指道家悠閒清靜的無為生活。
例:壺中日月
【出處】唐·李白《下途歸石門舊居》:“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

2壺解: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壺中日月”。
例:壺裏乾坤
【出處】明·朱有燉《神仙會》第一折:“羅浮道士誰同流,草衣木食輕諸侯,世間甲子管不得,壺裡乾坤只自由。”

3壺解:道家指仙境。
例:壺天閉雪春
【出處】1《後漢書 ·方術傳下·費長房》。後即以“壺天”謂仙境;勝境。
【出處】2唐張喬《題古觀》詩:“洞水流花早,壺天閉雪春。

【成語故事】壺天閉雪春

【出處】《後漢書》卷八十二下《方術列傳下•費長房》費長房者,汝南人也。曾為市掾。
(掾粵音:願)市掾—古代衙門的職員。
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
市人莫之見,唯長房於樓上見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長房旦日複詣翁,(詣粵音:藝)—解:去到。
翁乃與俱入壺中。唯見玉堂嚴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飲畢而出。翁約不聽與人言之。後乃就樓上候長房曰:「我神仙之人,以過見責,今事畢當去,子寧能相隨乎?樓下有少酒,與卿為別。」
長房使人取之,不能勝,又令十人扛之,猶不舉。翁聞,笑而下樓,以一指提之而上。視器如一升許,而二人飲之終日不盡。
(這裡借指壺天閣周圍的景色之秀美如同仙境。)
1雌解:甘:甘心,情願;雌伏:雌鳥伏在那兒不動,比喻隱藏,不進取。比喻不甘心處於無所作為的境地。比喻隱藏起來,無所作為,沒有進取之心。
例:不甘雌伏
【出處】:《後漢書·趙典傳》:“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
2雌解:比喻勝敗高下。
例:一決雌雄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願與漢王挑戰,一決雌雄。”
【成語故事】一決雌雄
「一決雌雄」原作「決雌雄」。據《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載,秦滅亡後,楚漢相爭不下,戰爭連年,不論是四處征戰的軍士或是運糧的老弱殘兵都已疲困不堪,體悟到這個情況的西楚霸王項羽就向漢王劉邦提出說:「天下動亂不安已經好幾年,只是因為我們兩個人的緣故,我希望和你挑戰決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百姓平白受苦。」「一決雌雄」即決定勝負之意。
後來「一決雌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互相較量以決定一下勝敗、高下。出現「一決雌雄」的書證如《三國演義.第三一回》:「吾自歷戰數十場,不意今日狼狽至此!此天喪吾也!汝等各回本州,誓與曹賊一決雌雄!」
3雌解:並列安於保持軟弱低下的狀態或用於描寫平庸怯懦。
例:安弱守雌
【出處】1《老子》28:“知其雄,守其雌。”【出處】2魯迅《文化偏至論》:“夫安弱守雌,篤於舊習,固無以爭存於天下。”含貶義。
4雌解:雄飛:比喻奮發有為;雌伏:比喻隱藏,不進取。要有雄心壯志,不能無所作為。
例:雄飛雌伏
【出處】:《後漢書·趙典傳》:“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
(順)【粵音】(信)
(雌)【粵音】(癡)
(黃)【粵音】(簧)
(胡)【粵音】(壺)

簧解:簧片振鳴。比喻動聽的樂聲欺騙人的假話。
例:君子無悅簧言
【出處】1:唐·劉禹錫《唐侍禦寄游道林嶽麓二寺詩並沉中丞姚員外所和見徵繼作》:“泉清石布博棋子,蘿密鳥韻如簧言。”
【出處】2唐·李白《雪讒詩贈友人》:“坦蕩君子,無悅簧言。”
【出處】3明·徐霖《繡襦記·謀脫金蟬》:“禮貌欠從容,登堂靦腆,只恐簧言譏諷。”
【出處】4《天雨花》第十回:“便教磚縫蟻難入,也慮簧言巧織成。”

1信解:比喻隨口亂說一通。
例:信口開河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你那裏休聒,不當一個信口開合罷了。”(聒:粵音括)—解:嘈雜的聲音。

2信解:隨手拿來。信手:隨手;拈:用手指捏取東西。隨手拿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的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麼思考
例:信手拈來
(拈:粵音:念)
【出處】:宋·蘇軾《次韻孔毅甫集古人句見贈》詩:“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來俱天成。”

3信解:信:真實不欺。有功勞的一定獎賞,有罪過的一定懲罰。形容賞罰嚴明。該賞的賞,該罰的罰,賞、罰嚴明。
例:信賞必罰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信賞必罰,其足以戰。

4信解:不勒韁繩,任馬行走。比喻人沒有目標地隨便走。
例:信馬由繮
【出處】2孫犁《白洋淀紀事 ·小胜兒》:“一路上,大麻子剛開的紫色絨球一樣的花,打著小金子的馬肚皮……他走的不慌不忙,信馬由韁。”
【出處】2老舍《四世同堂》五二:“他氣昏了頭,不知往哪裡去好,於是就信馬由韁的亂碰,走了一二里地,他的氣幾乎完全消了。”

5信解:信:確實;征:征驗,證據。可靠而且有證據。
例:信而有征
【出處】:《左傳·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6信解:音信,消息。出自
例:長天茫茫,信耗莫通
【釋義】《柳毅傳》作者唐代李朝威這句的釋意是:無邊無際的天空,無法傳通音信。
【出處】1宋羅燁《醉翁談錄·柳毅傳書遇洞庭水仙女》:“洞庭於茲相遠,信耗莫通,聞君還鄉,甚近洞庭,欲以尺書,寄託侍者,未卜可乎?”
【出處】2明歸有光《與王子敬書》:“道上沮洳,不通信耗。”

9
yǒng zhì bú wàng
永(志)不忘

yǒng zhì bú wàng
永(誌)不忘
永誌解:記載的文字。

不忘解:永遠記住在心裡,不會忘記的意思。

2至解:謂極懇切的囑咐。
例:是所至囑
【出處】《儒林外史》第二三回:“望即命駕往伊處。至囑!至囑!”

國父遺囑

國父: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餘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

3至解:包含著真理的極精闢的話。
例:至理名言
【出處】1鄒韜奮《事業管理與職業修養·愛護幹部與維持紀律》:“'幹部決定一切',這是句顛撲不破的至理名言。”
【出處】2豐子愷《緣緣堂隨筆·樓板》:“'隔重樓板隔重山。 '當時我並不敢確信''的效用如是其大……後來我在上海租住房子,才曉得這句古典語的確是至理名言。”
1至解:至:最。舊時特指孔子。
例:至聖先師
【出處】1:《禮記·中庸》:“唯天下至聖,為能聯盟睿知,足以有臨也。”
【出處】2《禮記·文王世子》:“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
1解:遠大的目光和卓越的見識。
例:遠見卓識
【出處】1明焦竑《玉堂叢語·調護》:“解縉之才,有類東方朔,然遠見卓識,朔不及也。”
【出處】2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範,又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模範。”

2遠解:指象野獸遠遠跑掉,象鳥兒遠遠飛走。比喻人跑到很遠的地方去。多指擺脫困境去尋找出路。
例:高飛遠走
【出處】: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卓茂傳》:“汝獨不欲修之,寧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間邪?”

3遠解: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時戰國時秦國採取的一種外資策略。後也指待人處世的一種手段。
例:遠交近攻
【出處】:《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1記解:古代史官名。
唐以後為中書省起居舍人的別稱。至起居郎曰左史,起居舍人曰右史,至宋猶沿其稱,然實為高宗龍朔二年所改官名,未幾復舊,而此兩官沿稱不改。
例:左史記言,右史記事
【出處】1《禮記 ·玉藻》:“行動則左史書之,言語則右史書之。” 【出處】2《漢書 ·藝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

2記解:過去的事,至今印象還非常清楚,就象剛才發生的一樣。
例:記憶猶新
【出處】:宋·劉克莊《後村全集·跋章南舉千槁》:“僕曩官健上,多識其士,友去之數十年,猶記憶如新相知;今屈指故交存者十無一二。”

覬解:希望得到(不應該得到的東西)
例:覬覦
【出處】1《左傳•桓公二年》:“ 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
【出處】2《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宗廟乏祀,社稷無位;羣兇覬覦,分裂諸夏。”《舊唐書•崔元略傳》:“時劉棲楚自為京兆尹,有覬覦相位之意



(誌)【粵音】(至)
(字)【粵音】(稚)
(遠)【粵音】(軟)
(記)【粵音】(覬)
1字解:形容吐字準確;唱腔圓熟。
例:字正腔圓
【出處】高陽《胡雪岩全傳·平步青雲》上冊:“接著便也說了這一句諺語,字正腔圓,果然是道地的無錫話。”

2字解:從:服從,順從;順:通順。指文章通順。
例:字順文從
【出處】:唐·韓愈《南陽樊紹述墓誌銘》:“文從字順各識職,有欲求之此其躅。”

3字解:字:許配;閨:女子臥室。留在閨房之中,等待許嫁。舊指女子成年待聘。
例:待字閨中
【出處】:《禮記·曲禮上》:“女子待嫁,笄而字。”

4字解:珠璣:珠子。每個字都像珍珠一樣。比喻說話、文章的詞句十分優美。
例:字字珠璣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任憑是篇篇錦繡,字字珠璣,會不上一名進士。”

5字解:斟、酌:反復考慮。指寫文章或說話時慎重細緻,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例:字斟句酌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宋儒積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

6字解:指文章的某種思想感情沒有直接說出而是通過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來。
例:字裏行間
【出處】:南朝梁·簡文帝《答新渝侯和詩書》:“垂示三首,風雲吐於行間,珠玉生於字裏。”

1軟解:利誘、威脅、拷打等軟的和硬的手段同時施展。含貶義。
例:軟硬兼施
【出處】1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十九:“在他們軟硬兼施的進攻下,缺乏正確思想領導的民軍首領,有的被腐化收買,有的被殘酷殺害。”
【出處】2高曉聲《李順大造屋》:“李順大雖然當過三次逃兵,還沒有經過這種軟硬兼施的場面,心一嚇,面一軟,雙手顫顫數出了二百一十七。”

1誌解:永遠記住,不遺忘。
例:永誌不忘
【出處】冰心《〈兒童文學選〉序言》:「捻軍的失敗,也引起人民無盡的悲憤,他們對起義的英雄們是永誌不忘的。」

稚解:指年輕而容貌美好。
例:韶顏稚齒
【出處】1唐蔣防《霍小玉傳》:“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亦省作“韶齒”。
【出處】2《剪燈新話•牡丹燈記》:“生於月下視之,韶顏稚齒,真國色也。”

10
hàn liú jiā bèi汗流(夾)背


hàn liú jiā bèi汗流(浹)背

汗液濕透了背上的衣衫。

形容滿身大汗。
(浹)【粵音】(接或夾)
浹解:浹:濕透。汗流得滿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現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濕透了。
例:汗流浹背
【出處】:《後漢書·伏皇后紀》:“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
【成語故事】汗流浹背
有一天漢文帝想瞭解一下國家與人民百姓的事情,於是他就把右丞相周勃找來,問他:“全國一年之中要審理、判決的大大小小案件一共有多少件?”周勃一聽楞了一下,
(楞粵音:鈴)低著頭,回答漢文帝說不知道。文帝又問:“那麽全國上下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錢又是多少?”周勃急出一身冷汗,汗水多得把脊背的衣服都弄濕了,因爲他還是回答不出來。漢文帝又問左丞相陳平,陳平說:“這些事情都分別有掌管的人,問審理案子的事,有廷尉;問財務的事,有內史,只要把他們都找來,一問就知道了。”漢文帝聽了點點頭,對陳平的回答十分滿意。事後周勃感到非常羞愧,覺得自已反應、機智都不如陳平,於是借著生病想回家鄉養老的理由,辭去右丞相的官職。
(頰)【粵音】(甲)
甲解:豪富權貴之家。
例:天下甲門
【出處】1舊唐書·卷 1 9 0文苑傳上·袁朗傳:「此州得一長史,是隴西李亶,天下甲門。」
【出處】2唐·白行簡·李娃傳:「弟兄姻媾皆甲門,內外隆盛,莫之與京。」
2頰解:給人畫像時在臉上添上幾根毫毛。比喻文章經潤色後更加精采。
例:頰上添毫
【出處】:《晉書·顧愷之傳》:“嘗圖裴楷橡,頰上夾三毛,觀者覺神明殊勝。”
1深解:虛:無。把寶貴的東西藏起來,好象沒有這東西一樣。比喻人有真才實學,但不愛在人前賣弄。
例:深藏若虛
【出處】:《史記·老莊申韓列傳》:“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解:深的戰壕和高的營壘。指堅固的防禦工事。
2深解:深的戰壕和高的營壘。指堅固的防禦工事。
例:深溝高壘
【出處】1:《孫子·虛實》:“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
【出處】2《史記·淮陰侯列傳》:“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
3深解:惡:厭惡;痛:痛恨;絕:極。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例:深惡痛絕
【出處】:《宋·朱熹集注》:“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為幸,深惡而痛絕之也。”
(夾)【粵音】(革)
(浹)【粵音】(甲)
(背)【粵音】(輩)
(衫)【粵音】(深)
1革解:革:改變,革除;故:舊的;鼎:樹立。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去舊的,建立新的。
例:革故鼎新
【出處】:《周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2革解:清除舊思想,改變舊面貌。比喻徹底悔改。
例:洗心革面
【出處】1:《周易·系辭上》:“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
【出處】2《周易·革》:“君子豹變,小人革面。”
【出處】3《抱樸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滌輕塵。

3革解:身穿西裝,腳穿皮鞋。形容衣著入時。
例:西服革履
【出處】:孫犁《澹定集善闇室紀年摘抄》:“這位‘管樂’西服革履,趾高氣揚。後來忽然低頭喪氣起來。”

1輩解:笨拙、沒有能力或容易犯錯誤的人
例:無能之輩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51回「他們大多是三流人物的無能之輩」。

2輩解:英雄層出不窮。
例:英雄輩出
【出處】《青梅煮酒》三國時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3輩解:輩出:一批一批地出現。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斷湧現。
例:人才輩出
【出處】: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得如左丞許衡教國子,則人才輩出矣。”

1背解:也說“離鄉背井”“背鄉離井”背:離開;:古制八家為井,引申為家宅;鄉里。常指被迫遠離家鄉到外地謀生。
例:背井離鄉
【出處】元·馬致遠《漢宮秋》背井離鄉,臥雪眠霜。

2背解: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例:背水一戰
【出處】 1《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陣。趙軍望見而大笑。”
【出處】 2《高山與平原》:挫折也有兩重性。它可以把人置於死地,也可能使人置於死地而後生。他只有背水一戰了。

3背解:背:背向;道:道路;馳: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例:背道而馳
【出處】唐·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後序》:“其餘各探一隅,相與背馳於道者,其去彌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