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網站成語錯別字訂正及辭義解釋(第二冊)
(共53課次)(分析1663條成語)
(1—5課次)
詞語
|
辭義解釋
|
粵音或字義
|
答案
|
1
wěn cāo ( shèng ) quàn
穩操(勝)券
wěn cāo ( zuǒ ) quàn
穩操(左)券
|
比喻對事情辦得成功,很有把握。古人用竹片製成契約,稱為「券」,分左右兩片,立約雙方各執一片,左片叫左券,是用作收回債項的憑證。只要手執左券,收債便很有勝算。
1卷解:
例:開卷有益
【成語故事】開卷有益
成語“開卷有益”來源于北宋王辟之編撰的《澠水燕談錄》卷六:“太宗日閱《禦覽》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西元976-997年在位,原名匡義,後改為光義氣,宋太組趙匡胤的弟弟)命文臣李等人編寫一部規模宏大的分類百科全書——《太平總類》。
這部書始編于太平興國三年(西元977年),成於八年(西元985年)。由於在宋太平興國年間編成的,故定名為《太平總類》。此書共一千卷,分五十五門。該書引書浩博,多至一千六百九十種,其中漢人傳記一百餘種,舊地志二百餘種,都是現在不傳之書。因太宗按日閱覽,遂更名為《太平禦覽》,簡稱《禦覽》。
宋太宗對此書的編輯極為重視,每天都親自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繁忙來不及閱讀,改日一定補上。
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既要處理國事,又要讀這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勸他少看些,以免過度勞神。可是,宋太宗卻回答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宋太宗由於每天閱讀三卷《太平禦覽》,學識淵博,處理國事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也紛紛仿效太宗,勤奮讀書。所以當時讀書風氣盛行,連平常不怎麽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地閱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後來,“開卷有益”成了成語,形容只要打開書本讀書,總有益處。
2卷解: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例:手不釋卷
【出處】:《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3卷解:卷帙:書籍或書籍的篇章。形容書籍很多或一部書的部頭很大。
3卷解:卷帙:書籍或書籍的篇章。形容書籍很多或一部書的部頭很大。
例:卷帙浩繁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六回:“卷帙浩繁,也恐一時紙價騰貴,貲力不給。”
1穩解:形容象泰山一樣穩固,不可動搖。
例:穩如泰山
【出處】:漢·枚乘《上書諫吳王》:“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
2穩解:紮:安營。穩當而有把握地打擊敵人。比喻有把握、有步驟地工作。
例:穩紮穩打
【出處】1劉亞樓《橫掃七百里》:“它們採取了'步步為營、穩劄穩打'的打法,想引誘紅軍脫離根據地,前去攻堅。”
【出處】2蘇雷《八戒》:“而老頭子也吸取了上一盤的教訓,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3穩解:指所擺的陣的最前方。
例:穩住陣腳
【出處】1宋李新 《觀梁輔之曉閱》詩:“風吹細柳旗形轉,日過寒谿陣腳斜。”
【出處】2《三國演義》第三九回:“惇令於禁 、 李典穩住陣腳,親自出馬陣前。”
【出處】3《英烈傳》第23回:“兩邊站定了陣腳,這場廝殺,實是驚人。”
【出處】4郭澄清《大刀記》第八章:“ 志勇這‘回馬槍’沖著堵擊的敵人屁股一掃,敵人亂了陣腳。”
4穩解:沉靜莊重;沉著而有分寸。
例:舉止穩重
【出處】1宋韓琦《柳絮》詩:“一春情緒空撩亂,不是天生穩重花。”
【出處】2《紅樓夢》第118回:“況且 鶯兒 也穩重。”
【出處】3楊朔《雪花飄飄後語》:“那青年坐在炕邊上,笑著點點頭,顯得又穩重,又自信。”
|
(卷)【粵音】(眷)
(穩)【粵音】(醞)
(算)【粵音】(酸)
(券)【粵音】(綣)
(繾綣)【粵音】(顯券)
1解:情意纏綿,難捨難分。形容感情深厚。
又可引申為幽會。
例:繾綣
【出處】1唐白居易《寄元九》詩:“豈是貪衣食,感君心繾綣。”
【出處】2宋王安石《解使事泊棠陰時三弟皆在京師》詩:“久留非可意,欲去猶繾綣。
【出處】3宋陸遊《避暑漫抄》:“不過執衣侍膳,未嘗得一繾綣。”
【出處】4《紅樓夢》第十六回:“﹝秦鐘﹞又與智能兒幾次偷期繾綣,未免失於檢點。”
1算解:算:計畫;遺策:失算。形容策劃精密準確,從來沒有失算。
例:算無遺策
【出處】1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算無遺策,畫無失理。”
【出處】2《南史•梁簡文帝紀論》:“自謂安若太山,算無遺策。”
2解:謂壽命。
例:算部促隘
【出處】宋張淏《雲穀雜記》卷三:“宋太宗嘗顧錢若水,謂左右曰:'若水風骨秀邁,神仙姿格,苟用之,則才力有餘,朕疑其算部促隘,若至大用,恐愈迫之。'至道初,為同知樞密院事,後知並州薨,年方四十四。”
3算解:神、妙:形容高明;機、算:指計謀。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計謀。形容善於估計複雜的變化的情勢,決定策略。
例:神機妙算
【出處】:《後漢書•王渙傳》:“又能以譎數發擿奸伏,京師稱歎,以為渙有神算。”李賢注:“智算若神也。”
1酸解:假裝斯文有禮。形容裝出一副文雅有禮貌的樣子。
例:酸文假醋
【出處】 1《紅樓夢》第109回:“ 寶玉 道:‘這個何妨?那一年冷天,也是你 晴雯 姐姐和
麝月 姐姐玩,我怕凍著他,還把他攬在一個被窩兒裡呢。這有什麼?大凡一個人,總別酸文假醋的才好。’”
【出處】 2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2回:“倆人酸文假醋的滿嘴裡噴了會子四個字兒的匾。”
2酸解:傷心。
例:為之酸懷
【出處】晉書·卷四十二·王濬傳:「遐邇酸懷,臣竊悼之。」
南史·卷三十五·劉湛傳:「吾亦得湛啟事,為之酸懷。
暈解:暈:頭髮昏;轉向:辨不清方向。頭腦發暈,辨不清方向。形容糊里糊塗或驚惶失措。指頭腦昏亂,不辨方向,
突如其來的事,把人弄得暈頭轉向
例:暈頭轉向
【出處】周而傷《上海的早晨》第三部50:“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兒子居然變了,而且變得這麼快!”
|
左
|
2
shuǐ jìng
( hé ) fēi
水靜(河)飛
shuǐ jìn
( é )
fēi
水盡(鵝)飛
|
一群飛鵝在河邊喝水,鵝嗚叫聲不斷,飛鵝喝乾河水飛走後,河面便寂靜無聲。
1端解:形容變化極多。也指變化很大。
例:變化多端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陳從善梅嶺失渾家》:“這齊天大聖神通廣大,變化多端。”
2端解:頭緒;跡象。
例:端倪
【出處】1《莊子 ·大宗師》:“反覆終始,不知端倪。”
【出處】2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三折:“這公事深藏著曖昧,好教我左猜右忖沒端倪。”
【出處】3清趙翼《岣嶁碑歌》:“昌黎親到猿猱窟,千搜萬索無端倪。”
1盡解: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
例:盡善盡美
【出處】:《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2盡解: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例:鞠躬盡瘁
【出處】:明·宋濂《先府君蓉峰處士阡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
3盡解:山和水都到了盡頭。比喻無路可走陷入絕境。
例:山窮水盡
【出處】宋·陸游《遊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語故事】山窮水盡
「山窮水盡」的意思原本是指山和水都到盡頭,根本無路可走了。在北周庾信所寫的〈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文中就用了「山窮水斷」來形容路到了盡頭。深不見底的山谷,高聳的斷崖,人馬皆無法前進,真是走到了山水的盡頭。
宋代陸遊的〈遊山西村〉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詩裡的「山重水複」意思也是一樣的。
因為後人比較通用的是「山窮水盡」,所以陸遊這兩句詩經常被改為「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成語的第二個意思是從本義引申出來的,比喻走投無路的困境。
4盡解:各種東西凡有可用之處,都要儘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資源,一點不浪費。
例:物盡其用
【出處】1耿可貴 《孫中山與宋慶齡》:“為了使我們苦難的祖國掙脫專制枷鎖,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利,貨盡其通,為了實現天下為公的願望,總要有一些人付出生命的代價。”
【出處】2馬烽 《典型事例》三:“這倒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兩全其美。”
5盡解:盡: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毀滅。
例:同歸於盡
【出處】:《列子·天瑞》:“天地終乎?與我偕終”盧重玄解:“大小雖殊,同歸於盡耳。”
6盡解:竭盡心力,不辭勞苦。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
例:盡瘁國事
【出處】1《詩·小雅·北山》毛 傳:“盡瘁勞病,以從國事。”。
【出處】2宋 蘇軾《謝除侍讀表》使朝夕與於討論,奉永日之清閒,未知所報;畢微生於盡瘁,終致此心。
7盡解: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常用于書信末尾,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
例:言不盡意
【出處】:《易·系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8盡解:“竭誠”是“竭盡忠誠”的意思,屬文言短語的遺留形式,語法功能屬形容詞性。
例:竭盡忠誠
【出處】1《漢書·劉向傳》:“賴忠正大臣絳侯、
朱虛侯等竭誠盡節以誅滅之,然後劉氏復安。”
【出處】2《舊唐書·德
宗紀上》:“賴天地降佑,人祇協謀,將相竭誠,爪牙宣力,羣盜斯屏,皇維載張。”
9盡解:興:興致,興趣。趁著興致來到,結果很掃興的回去。
例:乘興而來,盡興而返
【出處】:《晉書·王徽之傳》:“人問其故,徽之曰:‘本乘興而來,興盡而反,何必見安道邪?’”
【成語故事】乘興而來,盡興而返
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
古時候有一個成語故事,叫“乘興而來,盡興而返”。說的是王羲之的兒子王子猷住在山陰,一天夜裡下起了大雪,他打開房門,讓家人備酒,四面一望,一片皎潔明亮。
他獨自舉杯,一飲一思,左右徘徊,不由得吟誦起左思的《招隱士》詩,並且想起了好友戴安道。當時戴安道正在剡地。他馬上連夜乘船去戴家。
船行了一夜才到剡地,到了戴安道家門,卻不進去,又回轉山陰去了。有人問他:這是怎麼回事啊?王子猷回答:“我本來是乘著興致去的,興致盡了就回來,為什麼一定要見戴安道呢?”
|
(斷)【粵音】(端)
(羣)【粵音】(裙)
(寂)【粵音】(幘)
(盡)【粵音】(燼)
1裙解:裙:下裳;屐:木鞋。裙屐是六朝貴族子弟的衣著。形容只知道講究穿戴的年輕人。
例:裙屐少年
【出處】:《北史·邢巒傳》:“蕭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拾政務。”
2裙解:裙帶:比喻妻女、姊妹的親屬。指相互勾結攀援的婦女姻親關係。
例:裙帶頭官
【出處】:宋·趙昇《朝野類要》卷三:“親王南班之婿,號曰西宮,即所謂郡馬也,俗謂裙帶頭官。”
3裙解:婦女著裙插釵,因用為婦女的代稱。
例:裙釵
【出處】1明梁辰魚《浣紗記·打圍》:“彼勾踐不過一小國之君,夫人不過一裙釵之女,範蠡不過一草莽之士。”
【出處】2《紅樓夢》第一回:“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
【出處】3柳亞子《香凝夫人屬題畫集·再賦兩律》之二:“茫茫宙合今何世,粥粥裙釵此最賢。”
4裙解:裙:下裳;屐:木鞋。裙屐是六朝貴族子弟的衣著。形容只知道講究穿戴的年輕人。
例:裙屐少年
【出處】:《北史•邢巒傳》:“蕭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拾政務。”
1羣解:謂同類的事物聚在一起,而不同的事物則以類區分。
例:羣分類聚
【出處】語本《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羣分。”
2羣解:輕的東西積多了,也能壓斷車軸。比喻聽任小的壞事發展下去,也能造成嚴重後果。
例:羣折軸輕
【出處】:《戰國策·魏策一》:“臣聞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故願大王之熟計之也。”
3羣解:原形容鳥兒相和而鳴。後形容在場的婦女眾多,聲音嘈雜。
例:羣雌粥粥
【出處】:唐·韓愈《琴操·雉朝飛》:“當東而西,當啄而飛,隨飛隨啄,群雌粥粥。”
4羣解:附:依附;膻:羊肉的氣味。許多螞蟻趨附羊肉。比喻許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
例:羣蟻附羶
【出處】:《莊子·徐無鬼》:“羊肉不慕蟻,蟻慕羊肉,羊肉膻也。”
5羣解:本指人類的原始生活狀態。後喻粗野無知,見識不廣。
例:羣居穴處
【出處】:《後漢書·隗囂傳》:“王之將吏,羣居穴處之徒,人人抵掌,欲爲不善之計。”
李賢注:“穴處,言所識不遠也。 ”
端解:端正嚴肅。舊時書信慣語。對尊長表示敬意。
例:端肅奉書
【出處】1翟灝《通俗編·儀節》:“凡致書於尊者,稱端肅奉書,答則端肅奉復。”
【出處】2明方孝孺《答王仲縉書》之三:
“某端肅奉白。”
【出處】3《西遊記》第26回:“這行者端肅尊敬,與大神到了紫竹林裏,參拜菩薩。”
【出處】4清袁枚《隨園詩話》捲十:“江寧吳模,字元理,應童子試時,年方十三,舉止端肅。”
3端解:指事情的一點或一個方面。夫術數直見一端,不能盡其實。
例:各執一端
【出處】1漢王充《論衡·實知》:夫術數直見一端,不能盡其實。
【出處】2三國魏嵇康《聲無哀樂論》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過半矣。
【出處】3清方苞《讀邶鄘至曹檜十一國風》或同始而異終,或將傾而復植,豈可以一端盡哉?
【出處】4魯迅《吶喊·端午節》他自己說,他是自從出世以來,只有人向他來要債,他從沒有向人去討過債,所以這一端是'非其所長'。
端解:莊重正直。
例:舉動端方
【出處】1《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看見顧吏典舉動端方,容儀俊偉,不像個衙門中以下人,私心敬愛他。”
【出處】2《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雪翁昨日有書子來,説尊駕為人不甚端方,又好交結匪類,自今以後,不敢勞尊了。”
|
鵝
|
3
(chuí) shǒu
kě dé
(垂)手可得
( tuò ) shǒu kě
dé
(唾)手可得
|
唾手解:往自己手上吐唾沫。
可得解:比喻極容易弄得到手。
1唾解:比喻自己沒有創意,只是抄襲別人的言論、見解。
例:拾人唾餘
【出處】:梁啟超《論內地雜居與商務關係》:“事事落人之後,拾人唾餘。”
2唾解:只要在自己手中吐出「口水」,便可把想得到的東西,手到拿來。
例:唾手可得
【出處】:《後漢書·公孫瓚傳》李賢注引《九州春秋》曰:“始天下兵起,我謂唾掌而決。”
【成語故事】唾手可得
唐太宗貞觀年間,高麗國大臣蓋蘇文獨攬大權:他起兵攻打與唐朝交好的新羅國。新羅向唐朝求救。唐太宗想親自帶兵出征,但遭到大臣褚遂良的反對。褚遂良說:「高麗就好像大唐的手腳一樣…只要派一、兩名大將,帶十萬精兵討伐,攻取高麗就好像向自己的手心吐口水那麼容易。陛下又何須親自帶兵出征呢?」但是唐太宗已經下定決心,他不理會褚遂良的勸告,親自帶兵出征,最終攻克高麗。
3唾解:人家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去擦,讓它自己乾掉。比喻受了侮辱(侮粵音:武),極度容忍順從,亳無反抗或不滿。
例:唾面自乾
【成語故事】唾面自乾
唐朝武則天稱帝時,有一位名叫婁師德的宰相,他待人寬厚有度量,由於十分愛才,也屢屢舉薦人才。有一次,擔任納言的婁師德與官拜內史的李昭德,兩人同行入朝進謁,婁師德因體胖行動遲緩走不快,李昭德嫌他走得慢跟不上,就怒氣沖沖的說︰「都是你這個鄉下佬耽擱了我的時間!」婁師德聽了並不生氣,還笑著慢慢說︰「我本來就是鄉下佬啊!」
後來,婁師德的弟弟升任代州刺史,將出發上任時,婁師德對他說︰「我不才卻擔任宰相,而你現在又任刺史,我們都受了國家過多的恩寵,將招人妒忌,你要怎麼做才能保全先人的名聲?」他的弟弟跪在地上說︰「從現在開始,即使有人把唾液吐在我的臉上,我也不說什麼,自己把唾液擦乾就是了,以免兄長替我擔憂。」
師德說︰「這正好是我所憂慮的。別人吐你唾液,就表示他對你生氣了。你把唾液擦掉了,表示你厭惡別人的唾液,是抗拒別人的憤怒。所以不要擦,讓它自己乾,你何不也笑著承受呢?」在武則天當政的年代,婁師德能保全他的榮寵與祿位,大概就是這個道理了。
後來這個故事就被濃縮為「唾面自乾」這句成語,比喻待人忍讓、有容人之量。
1沒解:沒心眼兒;不用心形容不動腦筋,沒有心計。
例:沒心沒肺
【出處】2老舍《四世同堂》二九:“藍東陽是個無聊的人,老二也是個無聊的人;可是藍東陽無聊而有野心,老二無聊而沒心沒肺;所以老二吃了虧。
”
【出處】2《北京文藝》 1979年第11期:“準是我那沒心沒肺,凡事都不大有所謂的派頭讓她感到了懸心。”
2沒解:猶言沒精打彩。
例:沒顏落色
【出處】《醒世姻緣傳》第八二回:“童奶奶合調羹沒顏落色的坐著,寄姐在旁裡也穀都著嘴奶小京哥。”
【出處】元•賈仲明《呂洞賓桃柳昇仙夢》第一折:“你休要沒顏落色,休等那霜欺雪蓋,願師父早些兒引度俺到蓬萊!”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三回:“我要不起去,一個家沒顏落色的。”
3沒解:沒有休止。無窮盡。
例:沒完沒了
【出處】1郭澄清《大刀記》第二章:“沒完沒了的苛捐雜稅不算,還他媽的亂搶亂奪。”
【出處】2清朝鹹豐年間,李鴻章因為同英法簽訂《北京條約》,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他組建清朝的海軍,從日本人那裡得到一條遊船,送到昆明湖,湖水太淺,李鴻章命人再修建一個更大的湖泊及宮殿,老百姓說“李鴻章修致敬閣—沒完沒了”
【出處】3蕭軍《五月的礦山》第九章:“魯東山正在和王大嫂、小胖子股長沒完沒了地打聽著礦上的事情。”
【出處】4周立波《桐花沒有開》:“他看大家嘲笑張三爹,沒完沒了,連忙勸阻。”
|
(唾)【粵音】(妥)
(垂)【粵音】(誰)
(沫)【粵音】(沒)
(極)【粵音】(戟)
1極解:登:上;峰:山頂;造:到達;極:最高點。比喻學問、技能等達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例:登峰造極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2極解:形容十分高大。
例:極天際地
【出處】:《禮記·樂記》:“及夫禮樂之極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陰陽而通乎鬼神。”
3極解: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威嚴;極諫:以直言規勸(常用下對上)。敢於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而極力規勸其改正錯誤。
例:犯顏極諫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犯顏極諫,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諫臣。”
1垂解:垂:留傳後世;朽:腐爛,磨滅。指光輝的事蹟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流傳。
例:永垂不朽
【出處】:《魏書·高祖紀下》:“雖不足綱範萬度,永垂不朽,且可釋滯目前,釐整時務。”
2垂解: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將要成功的時候遭到了失敗。將近,快要。
例:功敗垂成
【出處】:《晉書·謝玄傳論》:“廟算有餘,良圖不果;降齡何促,功敗垂成。”
3垂解:垂:快要;接近。接近死亡時的拼命支撐、抵抗。比喻不甘心滅亡企圖最終挽回敗局。含貶義。
例:垂死掙紮
【出處】穆欣《南線巡迴·滇南追殲戰》:“蔣介石置於雲南的第八軍(李彌)、第二十六軍(餘程萬)兩軍;不知悔悟;繼續與人民為敵,進行垂死掙紮。”
4垂解: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情緒低落、萎蘼不振的樣子。
例:垂頭喪氣
【出處】:唐·韓愈《送窮文》:“主人於是垂頭喪氣,上手稱謝。”
4沒解:比喻插不下嘴。
例:沒着沒落
【出處】《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六》:「老和尚硬挨光,說得句把風情話,沒著沒落的,冷淡的當不得。」
5解:指言語或動作魯莽。
例:沒輕沒重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9回:“那小孩子沒輕沒重的便說不好了,石師爺的老太太上了吊了。”
【出處】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管秀芬這丫頭,打斷我們的談話,沒輕沒重的。
|
唾
|
4
( gǔn )
( gǔn )
zhū gōng
(滾)(滾)諸公
( gǔn )
( gǔn )
zhū gōng
(袞)(袞)諸公
|
袞袞解:原指一個又一個官員,雖然身居高位,但是,無所作為。
諸公解:在座各位人士。
1坐解:坐著空談大道理。指口頭說說,不見行動。
例:坐而論道
【出處】:《抱朴子•用刑》:“通人揚子雲亦以為肉刑宜複也,但廢之來久矣,坐而論道者,未以為急耳。”
2坐解:席:坐席。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
例:坐不安席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回:“祭足被囚於軍府,甲士周圍把守,水泄不通。祭足疑懼,坐不安席。”
3坐解:坐著躺著都不安寧。常形容心緒煩亂。
例:坐卧不寧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各事冗雜,亦難盡述,因此忙的鳳姐茶飯無心,坐臥不寧。”
4坐解:指光是消費而不從事生產,即使財產堆積如山,也會吃光用盡。
例:坐食山空
【出處】:明•王玉峰《焚香記•離間》:“常言道,坐食山空,寧出一鬥,莫進一口。自從你來了,弄得我火盡油幹。”
5坐解:指時刻相隨。
例:坐卧不離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八回:“瓊英從小聰明,百伶百俐,料道在此不能脫生,又舉目無親,見倪氏愛他,便對倪氏說,向鄔梨討了葉清的妻安氏進來。因此安氏得與瓊英坐臥不離。”
(旮)【粵音】(哥)或(角)
(旯)【粵音】(羅)或(落)
旮旯解:方言。角落。或比喻小而偏僻的地方。
例:牆旮旯;門旮旯;山旮旯
【出處】1《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解扣鬆裙,在炕旮旯裡換上。”
【出處】2魏巍《東方》第四部第五章:“不用我,把我放到牆旮旯裡,我也不埋怨。”
【出處】3袁靜《伏虎記》第十七回:“徐青山……氣得又不說話了,蹲在牆旮旯裡抽悶煙。”
【文字考據】旮旯
「旮旯」是我國地方方言中的詞彙,按照《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詮釋,是“狹窄偏僻的地方”和“角落”的意思。
而山旮旯則是指,偏僻、荒蕪而被人忽略的山區。類似詞語有犄角旮旯等。
青島話中,“旮旯”的第一個義項也是指偏僻的角落,如“牆旮旯”、“山旮旯”,意即牆角和山的偏僻處。
“炕旮旯”略有不同,它是膠東半島農家火炕邊那塊供人走動的地方,是腿腳必經之地,並不偏僻,只是光線太暗,眼睛不太容易注意罷了。
與權威辭書詮釋不同的是,“旮旯”在青島話中還被當成動詞用。如果你到鞋匠那兒去修鞋,他正忙著,就會對你說:“把鞋先放這兒,你到別處去‘旮旯旮旯’吧,一會兒再來?
“旮旯” 在山東話中是轉轉的意思。
內蒙古西部方言中,也成為(ge la)或者(ge lao)。意為角落裡的意思,內蒙古東部則相對用的較少。山西、河北等地方言中(ge lao)音較多,角落之意。
“旮旯”成了動詞,許多說法就應運而生了。如將搬弄是非散佈流言飛語的行為說成是“旮旯談話”,把一些拐彎抹角硬拉扯上的親戚叫成“旮旯親戚”,將一些互不關聯的事理穿鑿附會到一起叫成“胡旮旯”等。
更有意思的是,“旮旯”在這裡從動詞又重新返回了名詞,也就是從前面說的“轉一轉”又演繹成畫個圓圈叫作“畫個旮旯”,用鐵絲彎個圓圈也叫“圈個旮旯”。
青島話中還有一個與“旮旯”同音異義字不同的詞,叫“尕落”
“旮旯”也是東北土話,吉林方言之一。意思是沒有迴旋的餘地,走到死胡同了。
“旮旯”也可以形容人的心性狡猾,很有城府。
|
(袞)【粵音】(滾)
(諸)【粵音】(茱)
(座)【粵音】(俎)
(各)【粵音】(旮)
1諸解:麇:成群。許多事情集中在一起。
例:諸事麇集
【出處】清·吳趼人《俏皮話》:“一日諸事麇集,幾至調排不開。”
2諸解:諸:眾多;此:這,這樣。像這類的各種事物。
例:諸如此類
【出處】:《晉書·劉頌傳》:“諸如此類 ,亦不得已已。”
3諸解:諸:兼詞,之於的意思。“付”的意思是“交給”,“之”是代詞“它”,“於”是介詞“到……”。
付之於行動的意思就是把它交給行動,也就是“用實際行動來做某事,而不只是說說”的意思。
例:付諸行動
【出處】:《斜塔上的實驗》利·托馬斯達納·李·托馬斯:伽利略拒絕停止他的實驗,因此他們就決定將威脅付諸行動。
4諸解:舊時比喻懷才隱退。
例:韞而藏諸
【出處】:《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
1滾解:指非常圓,滾圓。多形容肥大碩壯的動物。
例:滾瓜溜圓
【出處】1西戎 《宋老大進城》:“要不是我夜夜不睡,我們社裡的牲口,能吃得滾瓜溜圓嗎?”
【出處】2王士美《鐵旋風》第一部第三章八:“每只羊的尾巴都像月亮盤兒似的滾瓜溜圓,沒有一個是松塌塌的。”
2滾解:形容讀書或背書流利純熟。
例:滾瓜爛熟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十一二歲就講書、讀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讀的滾瓜爛熟。”
3滾解:形容牲畜十分肥壯。
例:滾瓜流油
【出處】1段荃法《“狀元”搬妻》:“老婆原來很難受,不過她看見那餵得滾瓜流油的牲口,又高興了。”
【出處】2穀峪《新事新辦》:“看見一個生人牽著一頭滾瓜流油的小肥牲口。”
|
袞
|
5
hán shā shè ( yìng )
含沙射(映)
hán shā shè ( yǐng )
含沙射(影)
|
含沙解:古代有一種昆蟲,聽見人聲就會噴射出沙子,被噴到的人便會生病。
比喻利用言談或文章,暗中誹謗或中傷他人。
1牝解:牝,動物中雌性者。牡,動物中雄性者。驪,純黑色的馬。黃,指黃色的馬。本謂求駿馬不必拘泥于性別毛色,後來指非本質的表面現象。
原意是觀察事物要注重本質,不在乎外表怎樣,後比喻事物的表面現象。
比喻選擇人材時只重外表, 而不重實際。 無論對人對事和對物只顧外表,
而不注重實際內容時, 便可說是「牝牡驪黃」。
例:牝牡驪黃
【出處】1列子說符篇:「秦穆公使九方皋求馬,報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而驪。穆公不悅,伯樂喟然嘆息曰:『若皋之所視,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乃是貴乎馬也。』馬至,果天下之馬也。」陳亮祭潘叔度文:「叔度獨略其牝牡驪黃而友其人,關其休戚。」
【出處】2《淮南子》道應:「
使求馬, 三月而反, 報曰:‘已得馬矣,在于沙丘。’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牡而黃’。 使人往取之, 牝而驪。」
【出處】3宋‧陳亮《祭潘叔度文》:「叔度獨略其牝牡驪黃而友其人,關其休戚,憫其不自容於世。」
2牝解:母雞報曉。舊時比喻婦女竊權亂政。
例:牝雞司晨
【出處】:《尚書·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成語故事】牝雞司晨
「牝」指的是雌性動物。「牝雞司晨」字面上的意思是母雞代替公雞執行清晨報曉的鳴啼。
有關這個成語的故事,要說到唐朝的時候。唐朝的唐太宗有位賢良的長孫皇后,她呢,出身官宦世家,從小就飽讀詩書,通達世理,有大家風範。那個時代的人比較早婚,所以她13歲就嫁給了唐太宗李世民為妻。
由於唐太宗李世民不是長子,但因為他的軍功赫赫,與太子李建成之間由於爭奪皇位而有嫌隙。身為李世民的妻子,聰明的她在李氏兄弟鬩牆時,對她的公公,也就是高祖李淵盡心侍奉,對「眾婆婆們」—也就是對那些後宮嬪妃們也殷勤恭順,藉此爭取到他們對李世民的同情,也成功化解了一些誤會。
「玄武門之變」前夕,她對府中幕僚十分親切,讓左右將士大為感動。太宗登基以後,就冊封她為皇后。
唐太宗很欣賞自己妻子的睿智慧黠,所以經常和她談起國家大事。她卻正色回答太宗說:「古人有云:『母雞清晨報曉會招來災禍。』我是婦道人家,豈能與國君議論天下之事?」雖然如此,夫婿太宗還是常常對她滔滔不絕的說著,不過她都守本份的始終保持沉默。
太宗有個直諫名臣魏徵,有一回事話說得很直,氣得太宗在後宮大發脾氣,揚言要殺了這個「鄉巴佬」。長孫皇后聽了立刻換上鳳袍,向太宗行大禮說:「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太宗十分納悶,她接著說:「陛下有忠臣直諫,表示陛下能納忠言,將成為一代聖君,而我大唐自能開創盛世,當然可喜可賀!」太宗聽了她的話後,轉怒為喜。
雖然嘴上說女人不得干政,但是長孫皇后的巧妙心思倒是讓魏徵成為一代名臣,唐太宗也的確是一代聖君,開創了大唐盛世—貞觀之治。
在故事中,長孫皇后雖然嘴裡說「女人掌權會招來災禍」,可是仍然在必要的時候出主意;她的勸諫讓唐太宗一下子怒氣全消,魏徵也繼續為唐朝賣命。她以退為進,顯示自己謹守分際;不過唐太宗也是個開
明的國 君,心知肚明長孫皇后不但蕙質蘭心,還幫著他一手打造登基之路,不然怎麼會推心置腹地和皇后說個不停呢!所以,掌控的權力愈大,愈要表現出謙和有禮,對兩性關係也大有助益唷!
後來的人用「牝雞司晨」來指女性掌權,也比喻僭越職位,越職行事。
|
(映)【粵音】(盈)
(射)【粵音】(卸)
(噴)【粵音】(牝)
(噴)【粵音】(顰)
1噴解:形容抽鴉片煙或吸煙的情景。
例:噴雲吐霧
【出處】1安正福《敵後插刀》:“我從門縫往裡一瞧,不由得火鑽頭頂:屋裡翻得一塌糊塗,地下站著幾個土匪,手裡抖著搶來的花花綠綠的東西;炕上還斜躺著幾個,正在噴雲吐霧抽大煙。”
【出處】2向春《煤城怒火》第三四章:“咱幾桿煙槍噴雲吐霧,劉珍同志氣管細,架不住,可就成了氣管炎炒辣椒,光咳嗽吧。”
2噴解:噴薄:湧起,上升的樣子;欲:將要。形容水湧起或太陽初升時湧上地平線的樣子。
例:噴薄欲出
【出處】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
2盈解:滿。形容買東西的人很多。
例:顧客盈門
【出處】1成仿吾《長征回憶錄》五:“我們佔領遵義後,全市商店顧客盈門。”
【出處】2《蘇州日報》 1991.3.20:“耳聞目睹這副回文聯的無不想做'天上客',於是帶來小店顧客盈門,買賣興隆。”
2盈解:貫:穿線的繩子;盈:滿。罪惡之多,猶如穿線一般已穿滿一根繩子。形容罪大惡極,到受懲罰的時候了。
例:惡貫滿盈
【出處】:《尚書·泰誓》:“商罪貫盈,天命誅之。”
1顰解:顰:皺眉。指憂和喜的表情。
例:一顰一笑
【出處】:《韓非子·內儲說左上》:“吾聞明主之愛,一顰一笑,顰有為顰,而笑有為笑。”
2顰解:比喻皺眉蹙額,形容憂愁的神情。
例:顰蹙
【出處】:宋.《蘇軾.後杞菊》賦:對案顰蹙,舉箸噎嘔。
【出處】《聊齋志異.卷二聶小倩》:女起,容顰蹙而欲啼。
1射解:強烈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
例:光芒四射
【出處】:魯迅《故事新編·補天》:“天邊的火紅的雲彩裡有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如流動的金球包在荒穀的熔岩中。”
2射解:飲:隱沒;羽:箭尾的羽毛。箭射到石頭裏,隱沒了箭尾的羽毛。原形容發箭的力量極強。後也形容武藝高強。
例:射石飲羽
【出處】:《呂氏春秋·精通》:“養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飲羽,誠乎兕也。”
|
影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