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9日 星期二

158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158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6121)普通話說:秤斤注両(chèng jīn zhù liǎng
解說:
「秤斤注両」是成語,形容斤斤計較,顧小不顧大。
出處朱子語類‧卷109‧論取士:「那時士人所做文字極粗,更無委曲
柔弱之態,所以亦養得氣宇;只看如今秤斤注両,作兩句破頭,如此是
多少衰氣!」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無奸不商,無商不尖
廣東話不奸詐就不能作商人,反過來的「無商不奸」意思就是
商人都是奸詐的。大多數時候「無奸不商」和「無商不奸」連續使用,
略帶「俏皮」更顯「寓意」,帶有貶義。
【無商不尖】闡述:
「無商不奸」是後人杜撰的,原意為「無商不尖」。
「無商不尖」是指舊時買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說。
賣米店家在量米時會以一把紅木戒尺之類削平升斗內隆起的米,
以保證分量準足。銀貨兩訖成交之後,商家會另外在米筐裡氽(粵音:穿)
點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會鼓成一撮「尖頭」,店家
以示儘量讓利。量好米再加點「添點」,已成習俗,即但凡做生意,
總給客人一點「添頭」。
這是老派生意人一種生意噱頭,這一小撮「添頭」,很讓客人受用,
故有「無商不尖」之說。
「無商不尖」 還體現在去布莊扯布,有所謂「足尺放三」、「加三放尺」;
其他,「拷油」、「拷酒」都有點「添頭」;
當時十里洋場的上海,
在「王家沙」吃小籠饅頭,免費送蛋皮絲開洋清湯;
在「老大昌」買糖果,奉送兩根品牌三色棒棒頭糖。
總之,商家儘量讓利,以博得回頭客,獲得客人的讚許和肯定,這些行為和做法都可以叫做「無尖不商」。

6122)普通話說:閒言淡語(xián yán dàn yǔ
解說:
「閒言淡語」是諺語,意思是無關緊要的話、多餘的話
出處1馬烽《呂梁英雄傳》:「這些閒言淡語,只當作一段開台鑼鼓吧!」
出處2劉玉民《騷動之秋》第18章:「蔡黑子又趕來一陣閒言淡語。」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𪘲牙聳䚗(依牙鬆槓
指一個人做出啲好古怪嘅表情或者動作,或者大聲講嘢,令其他人感到困擾。帶誇張色彩同貶義。
根據彭志銘《正字審查》所說:「觀棋有例:『旁觀者,不得𪘲牙聳』,是指『請勿騷擾』也!」
(「睇人捉棋有條規矩:『旁觀者,唔准𪘲牙聳』,意思係「唔准騷擾」!」

6123)普通話說:喋喋不休(dié dié bù xiū
解說:
「喋喋不休」是成語,指說話嘮嘮叨叨,沒完沒了。
喋喋:形容說話多;
休:停止。
出處1《漢書·張釋之傳》:「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效此嗇夫喋喋利口捷給哉!」
嗇:粵音:色
嗇夫:是一種類似於農夫的官職。
出處2《史記·匈奴傳》:「嗟士室之人;顧無多辭;令喋喋而佔佔;冠固何當!」
出處3沙汀《呼嚎》:「廖二嫂還滿腹悶氣,喋喋不休。」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譖氣cam3 hei3(噚氣)
形容人好多嘢講、好長氣,係噉重覆說話,令人煩厭。
例句:唔好咁譖氣啦,我知點做喇。
[譖]字有講人壞話,誣陷,中傷之義。
根據《玉篇》:譖,讒也。
根據《韻會》:譖,(子念切)。與僭通。不信也。

6124)普通話說:放刁撒潑(fàng diāo sā pō
解說:
「放刁撒潑」是成語,意思是指使用刁鑽狡猾的一套手段;
形容極不講理。
放:使用;
刁:無賴,刁滑;
撒潑:蠻不講理。
出處1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俺兩個全仗俺父親的虎威,拿粗挾細,揣歪捏怪,幫閒鑽懶,放刁撒潑。」
糶〔他吊切〕粵音:跳
出處2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九十二回:「那陳師叟怎麼肯罷,放刁撒潑,別著晁梁足足的賠了他一千“老黃邊”才走散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倀雞
形容潑辣粗野,絕不認輸,死撐到底。牙尖嘴利、聲大夾惡,蠻不講理的潑婦,粵語叫做:「殘雞」、"橙雞""倀雞"
其實正字應為:「倀雞」。
「倀雞」實為「劉鋹之雞」即是「霸道之至」。
但「鋹雞」一詞的起源和「女子」並無直接關係。
卻與南漢王劉鋹有關,殘唐五代時,廣州為南漢政權中心,
南漢推行「官話」,曾三度下詔令人民學習。
所以許多「中原」音亦保存下來。
例如南漢君主劉鋹,「鋹」字即不讀「長」,依當時官話讀為「橙」(陽平聲)。由是派生了「蠻倀」、「倀雞」、「為虎作倀」等語音。
根據【說文解字注】:倀,狂也;
根據【康熙字典】《廣韻》:褚羊切。
根據《說文》:狂也。
【倀雞】闡述:
據說這詞語源自五代十國時,南漢國君「劉鋹」的故事,此人平日不理國事,
只愛鬥「雞」,他對「雞」寵愛到瘋狂到極瘋狂地步,甚至把「雞」
封為「侯爵」。
「雞」封了「侯爵」,就如人一樣要「耍威風」,當劉鋹想到帶雞出巡,
每次,「鬥雞」會由雞農捧住出巡,沿途「么喝」好不威風。
而路上的人必須迴避,讓路給雞農走過,百姓必要躲避,以免被定罪,
「鬥雞」出巡時,人們會大聲叫「鋹雞來啦!
意思是劉鋹的雞來啦!讓大家要快點走。
「鋹雞」一詞就這樣流傳下來,初時是用來形容「霸道」的行為,
後來大約因「雞」字常用於形容女性,漸漸地「鋹雞」就變成形容潑辣霸道、牙尖嘴利的女人的專用詞了。

6125)普通話說:依樣畫葫蘆(yī yàng huà hú lu
解說:
「依樣畫葫蘆」是成語,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
用於善於模仿別人行為的人。
出處宋·魏泰《東軒筆錄》:「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日本;
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照板煮碗
廣東話的意思相當於北方話的「依樣畫葫蘆」,坊間有言,
「照板」就是按照樣板,「煮碗」就是煮一碗(飯、粥);
這樣的說法,就太睇低我哋「百越」先民嘅智慧了;
煮碗(飯、粥)都要「照樣板」並作為熟語流傳落嚟?這個可能性係好少。
其實,煮是「做」的意思,「做」字「上古音」、「中古音」都讀:tsu
相當於「煮」音,
而「碗」字來源於古「百越」語,響百越語中,
「碗」意思是「裙、裙子」的意思,所以,「照板煮碗」
原意是「照樣板做裙子」,引申為「依樣畫葫蘆」之意。

6126)普通話說:如拾地芥(rú shí dì jiè
解說:
「如拾地芥」是成語,形容像從地下拾起一根芥菜。
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多指官職、名位)。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夏侯勝傳》:「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易過執豆
表面的意思是比「撿豆」還要容易。
那麼「撿豆」是怎樣「撿」的呢?
當然是用手拿。用手拿得的應是很易辦到的,所以「執豆咁執」
就是指手到拿來,與輕而易舉、易如反掌、如拾草芥(芥指小草)意思相近。

6127)普通話說:東支西吾(dōng zhī xī
解說:
「東支西吾」是諺語,形容說話辦事含糊敷衍。
用敷衍的態度對待工作。
出處1《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爭奈滿生有些不老氣,恰像還要把
這件事瞞人的一般,並不明說,但只東支西吾,憑那哥哥說得天花亂墜,
只是不肯回去。 」
出處2《二刻拍案驚奇》卷二: [妙觀]下第三局時,頻頻以目送情。
小道人會意,仍舊東支西吾,讓他過去。」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馬騮戲
形容人做事徒具形式敷衍了事;或賣弄花巧,只做門面工夫。
【做馬騮戲】闡述:
舊時江湖賣藝人,時常帶埋馬騮四處表演賺取賞金。
「馬騮戲」內容常以打鬧、惹笑爲主,於是引申爲「鬧劇」。
呢種「耍猴」謂之「馬騮戲」;舊時多係北方人耍弄,所以廣東又有句俗語
「外江佬舞馬騮」;
當有人被作弄,或被人呼喝奔波勞動,便會聯想到如「馬騮般被操縱」,
亦常自嘲爲「好似馬騮咁舞」,吐露出一片無奈。
其實,「馬騮戲」嘅歷史悠久,最早喺「唐朝」已經有出現,聽講話
發源地係喺河南省嘅新野縣。
後來,馬騮戲純娛樂觀眾,一啲細商販為咗招攬客仔,都會養隻馬騮嚟
表演賣藝,尤其係「賣武、賣藥」等嘅行業。
依家有一啲動物園、主題公園、馬戲團等都有馬騮戲嘅表演項目,比較常見嘅有踏單車、跳火圈、走鋼線、打筋斗、芭蕾舞、走平行木、默劇等等。
不過,有啲人為的「馬騮戲」係為咗呃錢,例如「詐傷扮死」,
引發觀眾嘅同情心,因而獲得特別嘅金錢打賞。
「馬騮戲」除咗由真正嘅馬騮表演之外,重有用嚟比喻有啲人喺度裝模作樣
[扮晒嘢],流於表面嘅行為,人們都會話呢個人做緊「馬騮戲」。

6128)普通話說:橫挑鼻子豎挑眼(héng tiāo bí zi shù tiāo yǎn
解說:
「橫挑鼻子豎挑眼」是諺語,意思是百般挑剔。
形容有權勢的人指揮別人的傲慢態度。
出處1老舍《龍鬚溝》第三幕:「他橫挑鼻子豎挑眼,倒好像他立下汗馬功勞,得由我跪接跪送才對。」
出處2張天民《創業》第二章:「搞了這樣一個方案。大家可以橫挑鼻子豎挑眼,評頭品足嘛。」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醃尖聲悶
這是一個粵語口語中常用的詞語,意思是挑剔 ,難侍候。
寫法計有「奄尖」、 「懨尖」、 㤿、「醃」、「腌臢」
其中「奄尖」、「懨尖」是俗寫。
「奄」表示工序繁瑣、挑剔;
「尖」表示尖酸刻薄。
兩個字放在一起就是挑剔,要求多;為了加強語氣,廣府人還會在「奄尖」“”後面加上「聲悶」,表示諸多挑剔,一般情況難以令其滿意。
其實,「醃尖」呢個詞來源於古百越語,係非常形象的詞,百越語中,
「醃」意思是「嫌」;
「尖」意思是「細看」;
所以,「醃尖」原意是「嫌這嫌那,看完又看。」

6129)普通話說:漫不經心(màn bù jīng xīn
解說:
「漫不經心」是成語,比喻人做事隨隨便便,凡事不放在心上。
出處1聞一多《偉大的事實,不朽的意義》:「當時漫不經心,卻等事後再去追懷。」
出處2楊朔《蓬萊仙境》:「老姐姐漫不經心一笑說:是不錯嘛,你要什麼有什麼。」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唔嗲唔吊
廣東話意思是指對於要辦的事不緊張,做事拖拖拉拉,漫不經心、不緊不慢。
「吊」指懸掛;
粵語中用「半天吊」形容上不去、下不來,事情就這麼掛着,
一點都不急着辦理。
例句1:你做嘢爽手啲啦,唔好唔嗲唔吊啊。
(你做事麻利一些,不要漫不經心。)
例句2:你催下佢啦,佢做嘢成日都唔嗲唔吊。
(你催一下他吧,他做事經常拖拖拉拉。)

6130)普通話說:一搭一檔(yī dā yī dàng
解說:
「一搭一檔」是諺語,是指互相呼應配合,彼此協作。有時含貶意。
出處1周立波《夏天的晚上》:「兩個朋友一搭一檔的,說了許多挖苦這首歌的話,實際上是挖苦因為這首歌而惹起了傷感的人們。」
出處2蔣子龍《一個女工程師的自述》:「他們倆在任何場合都是這麼一唱一和,一搭一檔,配合默契。」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夾手夾腳
「夾」在粵方言中也有「合」的意思;加上「合」有「集合」的意思,
所以「夾」也有這個意思;
廣東詞彙中,「手」和「腳」很多時都會連用;就在此意念上,
聯想力豐富的廣東人創造了「夾手夾腳」,就有「同心協力」的意思了。

6131)普通話說:銖施兩較(zhū shī liǎng jiào
解說:
「銖施兩較」是成語,意思是指一銖一兩都斤斤計較。
形容非常吝嗇。
銖:解: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
六銖為一錙(粵音:芝);
八銖為一錘(粵音:垂);
二十四銖(粵音:諸)為一兩。
出處明·方孝孺《答許廷植書》:「其賦於人也,銖施兩較,不肯多與。」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孤寒)鐸叔
廣東話呢個詞係指「吝嗇的人」(孤寒嘅人),睇落就知道呢個「鐸」字
係「表音」字;
咁,呢個「鐸」字點嚟架?
查咗一吓字典,原來響「古漢語」和「古百越語」都有呢個「鐸」字;
「古漢語」寫作「度」(讀入聲),古音讀dak
意思是「量度、用工具測度」;
「古百越語」亦有呢個字,讀音與古漢語相同。
所以,「鐸叔」原意是指「對事物度來度去,斤斤計較之人。」

6132)普通話說:情恕理遣(qíng shù lǐ qiǎn
解說:
「情恕理遣」是成語,意思是以情相恕,以理排遣。
指待人接物寬厚和平,遇事不加計較。
恕:原諒;
遣:排遣。
出處1《晉書·衛玠傳》:「玠嘗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終身不見喜慍之容。」
出處2清·孫枝蔚《次韻答莫大岸見嘲》:「事例情恕理遣古所難,何以報之用惡客。」
出處3晉書.卷三十六.衛瓘傳:「玠嘗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終身不見喜慍之容。」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滾攪曬
粵語「滾攪」是客套話,意思是打擾了人家。
例句:今日多謝接待,真係滾攪曬
(感謝您今天的接待,真是太打擾了)。
咁樣,「滾攪」呢個詞點樣嚟架?
其實,關鍵是「滾」字!
原來,呢個詞係來自古百越語,響百越語中
「滾」意思是「嘈雜、喧嘩」;
「攪」意思是「纏繞」;
所以,「滾攪」原意是指「對人造成嘈雜和纏繞」;
即客套話「打攪了人家。」

6133)普通話說:跌跌滾滾(diē diē gǔn gǔn
解說:
「跌跌滾滾」是諺語,意思是急速地滾動或翻騰;
形容跌交、打滾的樣子。
出處1《西游記》第十六回:「那些和尚一見了,唬得跌跌滾滾,都爬在地上。」
出處2張人遠《毛陽山上打游擊》:「一個連的敵人就這樣被我們燒死了很多,活著的跌跌滾滾跑回去,又挨了營長一頓臭罵。」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碌地沙
粵語「碌地沙」意思是指「在地上打滾」(指在地上玩耍);
為乜要「碌落地」?並且「地」要有沙?
若地上「冇沙」又叫「碌」乜嘢呢?
所以,我覺得用漢語「字意」係解釋唔通嘅。
原來,「碌地沙」呢個詞來源於「古百越語」,響百越語中,
「碌」意思是「兒女」;
「碌地」意思是「小兒」;
「沙」意思是「玩、玩耍」;
所以,「碌地沙」原意是「小兒玩耍」;
接上這一句,咁大個仲「碌地沙」嘅?
意思是「這麼大了還小兒玩耍?」,呢個就係合理的含義。

6134)普通話說:食不果腹(shí bù guǒ
解說:
「食不果腹」是成語,意思是吃不飽肚子,形容生活艱難。
食:吃。
果:充實,飽。
不果腹:吃不飽肚子。
出處1《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
出處2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諾皋記下》:「和州劉錄事者,大曆中罷官居和州旁縣,食兼數人,尤能食鱠,常言鱠味未嘗果腹。」
出處3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諾皋記下》:「和州劉錄事者,大歷中罷官居和州旁縣,食兼數人,尤能食鱠,常言鱠味未嘗果腹。」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扎炮
粵語「扎炮」意思是「空肚子沒吃飯」,好多人聯想到個「炮」字,
其實,「扎炮」呢個詞,同「炮」一啲都無關係,一眼就睇出,
呢個唔係漢語詞;
我推測佢係來自古百越語,響百越語中,扎意思是「洗(米)」
炮意思是「空」;
所以,「扎炮」原意是「洗,沒有米的(鍋)」,與「煲冇米粥」略同。
例句:中午扎炮去惠州,餓死我啦!
(中午空著肚子往惠州,快把我餓死啦)。

6135)普通話說:對半(duì bàn
解說:
「對半」是諺語,意思是兩邊各一半。
出處1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葵》:「深掘,以熟糞對半和土覆其上,
令厚一寸餘。」
出處2清李漁《蜃中樓·點差》:「那河邊水價,網畔魚租,處處堪歸袖。
直把地皮捲到海邊頭,滿載回來對半抽。」
出處3老舍《四世同堂》六二:「我跟她對半分賬。這筆錢可並不歸我,我是替冠所長收賬。」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九二 
粵語「九二」意思是「對半」;
例句:我同你一場兄弟,賺咗錢就「九二」;
(你我哥們,賺到錢大家對半分),
但「九二」呢個詞,粵語詞典冇收錄。
我覺得呢個詞唔係「古漢語」詞。
咁「九二」呢兩個字點嚟?
我推測佢係來自古百越語,響百越語中,
「九」意思是:「雙」(量詞),
「二」意思亦係「二」(數詞),
所以,前一個是「量詞」,後一個是「數詞」,
意思都是:「2」;
故九二原意就是2個(分)。

6136)普通話說:鮮眉亮眼(xiān méi liàng yǎn
解說:
「鮮眉亮眼」是諺語,意思是眉清目秀。容貌漂亮。
出處《快心編三集》第四回:「雖則做個小丑腳色,臉嘴原好,鮮眉亮眼,是個乖巧的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靚到鬼/鬼咁靚
粵語好多時候用「鬼」字作強調;
例如:靚到鬼(漂亮得非常利害);
醜到鬼(醜得非常利害);
有時講:鬼咁靚,鬼咁醜(意思皆同上);
咁,「鬼」字點嚟呢?
我覺得,呢個「鬼」字唔係實詞,
因為:靚又用佢,醜又用佢,之外,酸甜苦辣咸都用佢,
這都說明「鬼」不可能是實指。
我推測呢個「鬼」字是來自古百越語,響百越語中,
「鬼」意思是「為什麼」,
所以,「靚到鬼」原意就是「漂亮到為什麼」
(意即漂亮到不知怎樣說才是)餘類推。

6137)普通話說:吃啞巴虧(chī yǎ bā kuī
解說:
「吃啞巴虧」是諺語,形容自己遭受暗算或受損吃虧,
不敢聲張或無法申訴,只好自認吃虧。
出處清·石昆玉《三俠五義》第十四回:「且說苗家父子丟了銀子,因是暗昧之事,也不敢聲張,竟吃了啞巴虧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老襯
老襯呢個詞意思相當於北方·話的「傻瓜、被佔便宜的人」,
「被佔便宜」就是被別人從自己這裏得到了利益。
之前的粵語解釋,基本上都話係來自民國時代倫文敘書作者—襯叔,
但大家認真諗下就知道呢個推測唔啱喇。
咁老襯點嚟架?
原來響百越語中,
「老」的意思是「個」;
「襯」的意思是「替換的」;
(是指原物件壞了用來替換的那個意思)。
所以,老襯原意就是「用來替換的那個」,
實際上意思就是指「第二個傻瓜」吧。
引申詞:揾老襯
(想佔別人便宜),
瓜老襯
(死了第二個,其實都是同一個,詼諧講法而已)。

6138)普通話說:厚此薄彼(hòu cǐ bó bǐ
解說:
「厚此薄彼」是成語,意思是重視或優待這一方;輕視或冷淡那一方。
形容不平等地對待兩個方面或兩個人。
比喻對人、對事物有偏見。
厚:優待;重視;
薄:怠慢;輕視。
出處1《梁書·賀琛傳》:「所以然者,出嫁則有受我,出後則有傳重,並欲薄於此而厚於彼,此服雖降,彼服則隆。」
出處2明袁宏道《廣莊養生主》:「皆吾生即皆吾養,不宜厚此薄彼。」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大細超
「大細超」呢個詞,粵語詞典冇收錄;
「大細超」意思是「偏心、不是一視同仁」,有人認為「超」字來自眼鏡的鏡片,呢個可能係佢哋受到「墨超」(墨鏡)個「超」的影響;
其實,古代是冇「墨鏡」的,所以,「超」字不可能來自鏡片。
咁超字點解釋才合理?
原來,「超」字是來源於古百越語,響百越語中,
「超」意思是「輩分」,
所以「大細超」原意是「大小輩分」

6139)普通話說:鵝行鴨步(é xíng yā bù]
解說:
「鵝行鴨步」是成語,意思是人們引用像鵝和鴨子走路的步伐來
形容行走遲緩。
出處1元·楊景賢《西遊記·妖豬幻惑》:「見一人光紗帽,黑布衫,鷹頭雀腦將身探,狼心狗行潛踪闞,鵝行鴨步懷愚濫。」
出處2·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二回:「你兩個閒常在鎮裡抬轎時,只是鵝行鴨步,如今卻怎地這等走得快?」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好聲(腥)行
有人認為「好聲」(聲,音腥)一詞源自明清小說常用的「好生」,
只因「生」漸漸不作「腥」音,以「聲」字取代。
「好生」一詞在明、清朝有兩個用法;
1是表示「十分」、「很」的意思,較為常用;
2而表示「小心」的則較為少用。
後來這詞輾轉引入粵語後,反而只意謂「小心」,不再作「程度」詞使用。
好聲(腥)行語句中,
呢個「好聲」唔係講「好的聲音」,而係表示「小心、仔細」的意思,
比如我哋幫老人家分手時,總係同佢哋講句「好聲行啊」(小心走好);
「好聲」關鍵詞係「聲」,這個「聲」字點解、係點來源?
基本可以排除「聲」字來源於古漢語;
反而我覺得來源於百越語嘅可能性大啲,
原來,百越語的「聲」字意思是「仔細看」,
「好聲行」,
就是「很仔細看著走」的意思。
「好聲」仲可引申為「小心」,比如「好聲開車」等等。

6140)普通話說:善價而沽(shàn jià ér gū
解說:
「善價而沽」是成語,意思是說等到好價錢時再賣出。
引申為有才能、抱負的人,等待機會發展所長。
又作「待價而沽」。一般也用來比喻人自己抬高身分。
善價:好的價錢。
「買」或「賣」都叫做沽,這裡是指「賣」。
出處《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斷只(件)賣
「斷只賣」的「斷」字,粵語讀第3聲;
即按「數量」計價而唔係按「重量」計價。
有人以為與「斷定」之詞義有關,但我諗唔係。
原來,呢個詞係來源於古百越語;響百越語中,「斷」的意思是「約定」,
所以,「斷只賣」原意是「約定是按只(件)來賣」;
另外,以下解釋都會成立:
斷搶=約定去搶;
斷估=約定嚟估計;
你話係咪呢?
五星級語文工作室官方網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