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265】中學三年級至中學六年級中文科應付文憑考試練習坊
谷歌網站master曾(共20—290)
【263】
【學習目標】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
【答案】(B)(C)(E)
|
以下每個選項皆含前後兩段引文,後文與前文觀點、意涵截然不同的選項是:
|
|
(A)《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黃宗羲〈原君〉: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
|
|
(B)《莊子》: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
王羲之〈蘭亭集序〉: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
|
(C)《老子》: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司馬遷〈伯夷列傳〉: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
|
|
(D)《論語》: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荀子》: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
|
(E)《韓非子》: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
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至于暴秦,焚經書,殺儒士,設挾書之法,行是古之罪
|
|
【解說分析】(A)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居次,君在最後/
古代人君是將天下人看作主人,而將君主視作賓客,大凡君主一世經營,都為了全天下人。兩者均有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
|
|
(B)天下沒有什麼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沒有什麼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長壽,而傳說中年壽最長的彭祖卻是短命的/
把生和死視為一體是虛妄荒誕的說法,把長壽和短命視為沒有區別是胡言亂語。兩者的生死觀不同。
|
|
(C)天道是沒有偏私的,總是幫助好人/
有的人選好地方才肯邁步,時機合適才開口說話,走路只走大路,從不抄小徑,不是公正的事決不發憤去做,像這樣小心審慎而遭遇災禍的人,數都數不完。前言天道無私,後者質疑天道是否公平。
|
|
(D)君子廣泛地學習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正道了/
所以木材以墨線量過就能取直,刀劍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而且每天反省自己,就會思慮清明,行為就不易有過失了。兩者均主張博學。
|
|
(E)賢明君主統治的國家,不重視書冊,以法律為教育民眾的準則;不談先王之言,以官吏為老師/至於暴虐的秦代,焚燒經書典籍,
殺害儒士,立法禁止民間藏書,贊同古代先王者則須入罪。前者言法家不法先王、以吏為師為明主之舉,後者質疑秦代施行法家政策,實屬暴政。
|
【264】
【學習目標】閱讀理解作品的能力
|
【答案】(A)(D)
|
古人論孝道的言論很多,如敬養父母、先意承志等。除了事親之外,寶愛自
身也是盡孝之道,下列文字,符合寶愛自身之孝的選項是:
|
|
(A)孝子不登高,不履危《大戴禮記•曾子本孝》
|
|
(B)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論語•里仁》
|
|
(C)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論語•里仁》
|
|
(D)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孝經•開宗明義章》
|
|
(E)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
致其嚴 《孝經•紀孝行章》
|
|
【解說分析】
(A)【語譯】:「孝順父母的人不攀登高處,也不站在危險的地方。」
|
|
(B)【語譯】:「父母的年紀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一方面要因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另一方面要因為他們逐漸衰老而擔憂。」
|
|
(C)【語譯】:「侍奉父母時,(如果他們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婉轉地勸阻。看到自己的意見沒有被接受,仍然對他們恭敬,不加違抗。雖然擔憂,卻不埋怨。」
|
|
(D)【語譯】:「凡是一個人的身體,或者很細小的一根頭髮和一點皮膚,都是父母給予的。身體髮膚,既然承受之於父母,就應當體念父母愛兒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體,不敢稍有毀傷,這就是孝道的開始。」
|
|
(E)【語譯】:「孝子對父母親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時候,要竭盡對父母的恭敬;在飲食生活的奉養時,要保持和悅愉快的心情去服侍;父母生了病,要帶著憂慮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盡悲哀之情料理後事∶對先人的祭祀,要嚴肅對待,不違禮法。」
|
【265】
【練習目標】字形辨識
|
【答案】(C)
|
下列文句中,有關「生」與「身」二字的使用,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
|
(A)小林的父母在那場空難中幸運身還,遭遇了終生難忘的經歷
|
|
(B)在二次大戰中,不少猶太人為了人身安全,不得不隱瞞自己的生世
|
|
(C)雖然出身不佳,他仍努力向上,終於獲得許多人畢生難求的工作機會
|
|
(D)老李誤信算命而自怨身不逢時,久久抑鬱難平,竟因此輕生,令人惋惜
|
|
【解說分析】(A)「生」還。 (B)「身」世。 (D)「生」不逢時。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