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269】中學三年級至中學六年級中文科應付文憑考試練習坊
谷歌網站master曾(共20—290)
【266】
【練習目標】字義辨識
|
【答案】(D)
|
漢字的部首具有表意的功能,例如「示」部的字多與神靈概念有關。
|
|
下列針對「示」部字意義的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
|
(A)祖、祇、神、社等字與神祇之意有關
|
(B)祝、祈、禱、祠等字與祭祀之意有關
|
(C)福、祥、禎、祿等字與福祉之意有關
|
(D)禍、祟、祆、禁等字與災禍之意有關
|
【解說分析】
(A)﹝四字皆與神祇有關﹞:祖~祭祀神主的廟;祇~地神; 神~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主宰者;社土~地神。
|
|
(B)﹝四字皆與祭祀有關﹞:祝~祭祀時主持祭禮的人; 祈~向神明求福;
禱~祭神而有所求;祠~祭祀。
|
|
(C)﹝四字皆與福祉有關﹞:福~富貴壽考的統稱或泛稱吉祥幸運的事; 祥~泛指一切福善吉利的事物;
禎~吉祥、吉兆;祿~福、善。
|
|
(D)﹝四字並非全與災禍有關﹞:禍~災害、災難; 祟~災禍; 祆~鬼異怪誕的事; 禁~避諱、忌諱的事。
|
【267】
【學習目標】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
【答案】(A)
|
||
請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問題:
|
|||
登上這亭,在平日是可以近瞰西湖,遠望浙江,甚而至於縹緲的滄海的,可是
此刻卻不能了。離庵不遠的山嶺,僧房,竹樹,尚勉強可見,稍外則封鎖在
茫漠的煙霧裏了。
空齋蹋壁臥,忽夢溪山好。朝騎禿尾驢,來尋雪中道。石壁引孤松,長空沒飛鳥。
不見遠山橫,寒煙起林杪。《雪中登黃山》
我倚著亭柱,默默地在咀嚼著漁洋這首五言詩的□□;尤其是結尾兩句,更道破了
雪景的三昧(三昧:借指奧祕)。但說不定許多沒有經驗的人,要妄笑它是無味的
詩句呢。文藝的真賞鑑,本來是件不容易的事,這又何必咄咄見怪?自己解說了
一番,心裏也就釋然了。 鍾敬文《西湖的雪景》
|
|||
文中「我倚著亭柱,默默地在咀嚼著漁洋這首五言詩的□□
」;
空格當填入的詞語,正確的是:
|
|||
(A)清妙
|
(B)雄渾
|
||
(C)悲慨
|
(D)典雅
|
||
【雪中登黃山語譯】:夜晚在空房中靠壁而臥,忽然夢見溪山的美好。早晨騎著禿尾的驢兒,來尋找雪中的小道。孤松在石壁上延伸,飛鳥沒入遼闊的天空,無法看見遠山橫斜,只因寒煙在樹林末梢瀰漫飄起。
|
|||
【學習目標】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
【答案】(D)
|
||
依題意所述,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
(A)文藝鑑賞之難,是因為讀者欠缺移情想像的能力
|
|||
(B)作者登亭而不能近瞰西湖,遠望滄海,是由於日暮
|
|||
(C)「石壁引孤松,長空沒飛鳥」,是作者登亭所見之景
|
|||
(D)作者認為雪景之美,在寒煙籠罩樹梢,遠近一片朦朧
|
|||
【解說分析】
(A)未言讀者欠缺移情想像的能力。
(B)由於茫漠的煙霧,使作者登亭而不能近瞰西湖,遠望滄海。
(C)「石壁引孤松,長空沒飛鳥」是作者引王漁洋詩中的文字。
(D)由文中第三段「我倚著亭柱,默默地在咀嚼著漁洋這首五言詩的□□;尤其是結尾兩句,更道破了雪景的三昧」可知
|
|||
【268】
【學習目標】重要國學及文化常識
|
【答案】(A)(B)
|
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
|
(A)唐代「李杜」齊名,前有李白、杜甫,後有李商隱、杜牧
|
|
(B)漢魏之際「三曹」父子與「建安七子」形成盛極一時的文學集團
|
|
(C)《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皆依據史實敷衍,情節斑斑可考
|
|
(D)南唐後主李煜和南宋女詞人李清照,語言風格皆為典雅古奧,好用史事入詞
|
|
(E)西漢司馬遷撰《史記》,東漢班固著《漢書》,並稱史家雙璧,為斷代正史之範
|
|
【解說分析】(A)盛唐李白、杜甫齊名,晚唐李商隱、杜牧齊名。(C)《西遊記》為神怪主題。
(D)李煜和李清照長於白描,非屬典雅古奧或用史事入詞。(E)《史記》為通史。
|
【269】
【學習目標】辨識字義的能力
|
【答案】(C)
|
下列文句「 」中的字詞,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
|
(A)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
|
(B)足反居上,首「顧」居下/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
|
(C)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事行身死,「固」所願也
|
|
(D)攜手上河梁, 遊子暮何「之」/「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
|
【解說分析】
(A)
遺留。出自諸葛亮《出師表》。
【語譯】:「因此先帝把他們挑選出來,留給陛下您任用。」/遺漏。出自韓愈〈師說〉。
【語譯】:「只學習到小知識,卻遺漏大學問,我真看不出他聰明在那裡啊。」
|
|
(B)
反而。出自賈誼《新書》。
【語譯】:「(倒吊)讓腳反而在上,頭反而在下。」(此指倒懸之勢,所謂「倒懸」意指縛住人的雙足並將之倒掛,使臉部朝下,用來比喻處境極為艱苦。)/拜訪。出自諸葛亮《出師表》。
【語譯】:「三次到草廬來看我。」
|
|
(C)
本來。出自韓愈《師說》。
【語譯】:「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領會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本來。
出自歐陽脩《新唐書》。
【語譯】:「完成此事,犧牲生命,本來就是我們所希望的。」
|
|
(D) 前往,動詞。出自李陵《與蘇武詩》。
【語譯】:「你我牽手在橋上送別,值此日暮時分,遊子要去那裡呢?」/此;這個,代詞。出自《詩經》。
【語譯】:「這位女子出嫁後,一定能使家庭和睦融融。」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