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容易誤解成語剖析】系列(4)15—20共有超過320例
成語是「形式」和「內容」都非常固定的現成用語,有其整體意義。
「理解」成語時要注意其意義的整體性,不要將結合成語的每個「語素」簡單相加,而要透過字面「從整體上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語素」,更要注意其「古義」,不要想當然地按「現代漢語」的意義去理解。
為了充實知識儲備,提升語文判別能力,筆者搜集了近年來全國各地數百份高考語文模擬試卷,從中篩選出以下300多例容易「望文生義」令中學生錯誤解讀的成語,提供輔導:
(15)
不足掛齒(bù zú guà chǐ)
「不足掛齒」是成語,意思是表示不值得一提。
出處《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
※
【錯判例子】:石景山區開辦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學校,招收了126名新生,但這對8萬多名打工子弟來說,實在是「不足掛齒」。
※
【理解分析】:「不足掛齒」表示不值得「一提」,含「輕視」或
表示「自謙」之意。
例句被誤解為:「數量太少」。
(16)
不知所云(bù zhī suǒ yún)
「不知所云」是諺語,形容說話內容混亂,無法理解。
連自己也不知道說的是些甚麼話。
云:說。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錯判例子】:陳寅恪先生上課時旁徵博引,還不時夾着所引史料的數種語言文字,這使得外語尚未過關、文史基礎知識貧乏的學生,簡直「不知所云」。
※
【理解分析】:「不知所云」本意是謙詞,形容指自己一時思緒紊亂,
不知道說了些甚麼。
今泛指言語混亂或空洞。
例句誤解為:「聽說話的人卻聽不懂別人所說的話」。
(17)
側目而視(cè mù ér shì)
「側目而視」是成語,形容斜眼看人;表達對人「敬畏」或「鄙視」。
出處1《戰國策.秦策一》:「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
出處2《紅樓夢.第二回》:「雖才幹優長,未免有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員皆側目而視。」
【詞義闡述】:
貪酷:解:貪求錢財,虐害百姓。
恃才侮上:解:依仗自己的才能欺侮上級官員
※※※
【錯判例子】:即使得了冠軍,也不能對同伴「側目而視」,
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
※※※
【理解分析】:「側目而視」是指斜着眼看;表示敬畏、憎恨、憤怒或鄙視的感情。例句卻將其誤解為:「驕傲自滿或仰慕對方」。
(18)
曾幾何時(céng jǐ hé shí)
「曾幾何時」是成語,形容剛剛才過了沒多少時間,即時間沒過多久。
曾:曾經;
幾何:若干、多少。
出處宋·趙彥端《介庵詞·新荷葉》詞:「回首分攜;光風冉冉菲菲。曾幾何時;故山疑夢還非。」
【詞義闡述】:
「冉冉」是漢語詞語,讀音為rǎn rǎn,作副詞用,本意為漸進地、慢慢地、緩慢地,也可以形容毛、枝條等柔軟下垂的樣子。
冉:粵音:染
「菲菲」的意思是讀音為fēi fēi 形容花草盛多貌。
出處:唐杜甫《甘林》詩:「相攜行豆田,秋花靄菲菲。」
【詞義語譯】:
回想當初分開的時候,雨後初晴,和風習習,柳條垂落,花香濃郁。
「才過了沒多少時間」,故鄉的風光都變了,這一切似夢非夢。
※※※
【錯判例子】:有人對歪風邪氣深惡痛絕,可是輪到自己身處其中,也便隨風而走;他們忘了,「曾幾何時」,自己對這些現象又是何等咬牙切齒。
※※※
【理解分析】:「曾幾何時」是指時間過去沒有多久。
例句錯誤地理解為:「在很久以前」。
(19)
差強人意(chā qiáng rén yì)
「差強人意」是成語,原意是指大體上尚能令人勉強滿意。
差:稍微、大致;
強:振奮。
出處《後漢書·吳漢傳》:「諸將見戰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歎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對同學的特別提醒】:
「強差人意」是香港人「自創」詞語,並非成語;
正確說法是「差強人意」,
出自後漢書,沒有貶義,意思是尚算滿意。
香港人將「差」「強」換位,意思反轉,約定俗成變為「強差人意」。
※※※
【錯判例子】:他們「差強人意」的服務質量,不僅給社區居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而且有損職能部門在公眾中的形象。
※※※
【理解分析】:「差強人意」表示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
(差:稍微)。
例句卻將其誤解為:「不能使人滿意」。
(20)
長此以往(cháng cǐ yǐ wǎng)
「長此以往」是成語,意思是長久這樣下去。
出處高陽《清宮外史》上冊:「長此以往,必定搞成明朝末年那個樣子,大政受言路的影響,搖擺不定,政府一件事不能辦。」
※※※
【錯判例子】:以前,有些西方國家對恐怖分子採取縱容甚至包庇的態度,
「長此以往」,就造成了如今恐怖襲擊越演越烈之勢。
※※※
【理解分析】:「長此以往」是形容事情老是這樣延續下去;
大多數只用於「不好」的情況,而且不能用來「追述」過去的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