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谷歌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mastertsang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五星級官方網站 |
|
|
(6361)普通話說:依違兩可(yī wéi liǎng kě) |
解說: 「依違兩可」是成語,意思是指對問題態度猶豫,沒有確定的意見。 依:贊成; 違:反對; 兩可:二者都可以。 出處1明·歸有光《與傅體元書》:「昨見子敬寄來丁田文字,不論文字工拙,但依違兩可,主意不定。」 出處2《清史稿· 倭仁傳》:「剛正不撓,無所阿響者,君子也;依違兩可,工於趨避者,小人也。」 出處3《明史.卷二一八.方從哲傳》:「貴妃求封后,舉朝力爭,從哲依違兩可。」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點話點好 「點話點好」,是粵語中很常見的一個詞,字面翻譯過來就是:(你)說什麼,(我)都會說好,就是想怎樣就怎樣的意思。 點話點好=即由某人說了算 點=怎樣 話=說話,主張 好=決定 這句話的意思是:最重要是你開心,你想怎樣就怎樣。 例句: 你點話點好喇! (你說怎麼辦就怎麼辦!) |
|
(6362)普通話說:露才揚己(lù cái yáng jǐ) |
解說: 「露才揚己」是成語,意思是顯露自己的才能。 也比喻炫耀才能,故意顯露自己的才能。 露:顯露; 揚:表現。 出處1《隋書·劉子翊傳》:「徇飾非於明世,強媒蘖於禮經,雖欲揚己露才,不覺言之傷理。」 出處2漢.班固〈離騷序〉:「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群小之間,以離讒賊。」 出處3宋.陸游〈跋陳魯公所草親征詔〉:「公之謙厚不伐,與露才揚己者,相去何啻千萬哉!」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響朵/撻朵 「撻朵」,「躂朵」或稱「響朵」,是一個流行於香港的粵語動詞, 而「朵」引申為身份的一個名詞。 「撻朵」的意思是有人主動地把自己的「身份」或「地位」告知別人, 令自己得到「尊重」,籍此獲得利益上的好處、行動上的方便或 受到較好的待遇。 然而,此種表露身份的行為,通常都被認為是「負面」的濫權行為, 企圖利用自己較對方高的身份、職位、社會地位,或 自以為具有的權威性身份,利用這些身份上的權威給對手帶來壓力, 甚至威嚇,使對方不敢開罪,從而獲得利益。 如果「撻朵」行為涉及政府官員或警務人員,更被指濫用權力, 從而得到別人不能公平獲得的利益,或其他不適當的利益。 「撻朵」這個俚語,由於近代香港年輕人多不知其出處,常與吹雞〈警察用語〉一樣,誤會為黑社會的用語。 【響朵】來源: 1945年太平洋戰爭結束,與香港為鄰的深圳墟迅速繁榮起來,成為一個華南走私樞紐、廣九線私梟集散地。 戰後的華南物資短缺,「水客」(即從事走私的人)會把香港的物品 偷運入深圳墟,而由於華南極需物資,所以香港走私入深圳的情況嚴重, 而走私的利錢亦很豐厚。 在國內,當時由於國民軍的財政資源短絀,部隊連基本伙食也不足夠, 使大量的國民軍吃不飽,所以他們都會從事這些接應走私貨的活動, 以獲取利錢生活。 當國民軍穿起軍服、佩上胸章,他們可以免費搭火車, 又可以攜帶一批「私貨」穿州過省。 而且鎮守關卡的軍人都會官官相衞,只要幹走私的軍人和關員有默契, 互相得到利益,他們走水貨比較方便,一般軍服都是黃色的, 所以時人稱為「黃衣客」;而國軍胸章為國民黨黨徽,類似「花朵」, 而靠胸章取得這一特權的行為則叫「撻朵」,又或叫「響朵」。 後來由於這些國民軍的特權,而引來一些退伍的傷兵、老兵也穿起 這些舊時的軍服,帶上胸章,暪天過海,靠「撻朵」搵食,冒充在職國軍, 取得走水貨的特權。 |
|
(6363)普通話說:面從腹誹(miàn cóng fù fěi) |
解說: 「面從腹誹」是成語,嘴裡雖然不說,心裡認為不對。 形容表面順從,心裡卻不以為然。 比喻以婉轉隱晦的方式進行斥責或拒絕。 面從:謂當面順從。 腹誹:也說「腹非」,意思是心裡認為不對。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三回:「世兄果為嫌家伯語重,何難回頭是岸,萬不可面從腹誹。」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鬼整你 粵語「鬼整」,「整」是「弄」的意思, 「鬼整」是強調一些一團糟的東西,好像被鬼作弄。 其實「鬼整」是一句粵式的口頭術語,通常在被人捉弄後,就可用此句 來責罵捉弄你的人。如『鬼整你咩!』 是借鬼來責備對方,不過「責備」的意思不很強烈。 粵語〔鬼整你〕,是普通話〔有病啊你〕同一意思; 語境有: 1用於責怪捉弄自己的人:發現被捉弄後說:(普通話:有病啊你)。 2粵語:「鬼整你呀,搞到烏煙瘴氣!」 (普通話:有病啊你,搞得烏煙瘴氣!) 不過,廣東人說〔鬼整你〕,多數是女性,男性甚少這樣說。 |
|
(6364)普通話說:兩肋插刀(liǎng lèi chā dāo) |
解說: 「兩肋插刀」是諺語,意思是兩邊肋骨插上刀,表示不怕死。 比喻承擔極大的犧牲。 出處1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讓老喬先撤,你為他兩肋插刀頂上一陣。」 出處2高雲覽《小城春秋》第29章:「為朋友兩肋插刀,不算什麼。」 【兩肋插刀】成語典故: 出處《隋唐演義》:秦叔寶為朋友兩肋莊,走岔道。 話說隋朝末年,山東好漢秦瓊(字叔寶)在縣衙當差。 縣太爺接上峰指令緝拿境內「響馬」要犯,就派秦叔寶帶領眾捕快實施抓捕。 所謂「響馬」,指舊時搶劫旅客的強盜,因搶劫時先放「響箭」而得名。 但在民間,這些聚嘯山林劫富濟貧的群體卻被視為「草莽英雄」。 秦叔寶結交的江湖朋友中,就有一些「響馬」英雄。 秦叔寶接上司抓捕令後,為搭救朋友,先派人暗中通知被緝捕的朋友躲避; 在抓捕途中,故意帶領眾捕快走「岔道」,以保護這些「響馬」朋友。 最後,抓捕行動失敗,秦叔寶遭牽連,險些喪命。 後聚義瓦崗寨的「響馬」朋友在登州城,奮力搶救秦叔寶,聚義瓦崗, 共舉義旗。 隋亡後,秦叔寶成為唐朝開國功臣,名揚天下。 後來說「書藝人」為歌頌秦叔寶當年幫朋友脫險而故意走岔道的千秋義舉, 就將岔道口附近的村莊稱作「兩肋莊」,由此產生了「秦叔寶為朋友兩肋莊走岔道」的神奇故事。 說書故事在民間口耳相傳的流程中,兩肋岔道的「岔道」諧音「插刀」,最後演化成「為朋友兩肋插刀」。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膽正命平 粵語「膽正」即什麼也不怕; 「命」即生命; 「平」是便宜的合音字,也解作「便宜」; 「膽正命平」通常形容草莽、嘍羅或黑幫這類人物生命不值錢, 隨時可以為利益犧牲自己生命的人。 例如說這個人膽正命平,找他去做違法事最好了 |
|
(6365)普通話說: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 |
解說: 「咄咄逼人」是成語,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使人難堪,也指形勢發展迅速,給人壓力。 咄咄,本為驚懼之聲,後用來表示氣勢很盛。 咄:粵音:黜 出處1晉·衛鑠《與釋某書》:「衛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 出處2晉.王羲之〈雜帖三〉:「十一月四日右將軍會稽內史瑯琊王羲之敢致書司空高平郗公足下:獻之字子敬,少有清譽,善隸書,咄咄逼人。」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做乜咁串 簡單啲講,「串」的意思意指謀人態度囂張,說話不留情,咄咄逼人, 不理別人感受,不可一世的樣子。 這「串」字的出處應該是香港人自創的。 話人「串」有幾個意思,通常話人「串」,是說他的態度, 如果說他的說話「串」,是說他「串人」。 「串人」和態度「串」不同。 好多時我們未和人談過話,已話那人「串」,純粹是靠樣貌和主觀感覺, 但當接觸過後,又未必覺得那人「串」,好多時原來是誤會。 至於「招積」跟以上意思差不多,不過形容囂張的程度較溫和些, 比如形容那個人有點得意忘形或小人得意等等都會用到, 「串」基本是被形容的那個人的態度是很討人厭,難忍受,面目可憎的了。 |
|
(6366)普通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 |
解說: 「無事不登三寶殿」比喻沒事不登門造訪,上門必有事相求。 出處1《蕩寇志.第二七回》:「孫婆道:無事不登三寶殿,老身要煩三郎畫幅手卷。」 出處2《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六回》:「所以你一進門,我就知道你是有為而來的了。這才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啊!」 出處3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鋒塔》:「白娘子道:無事不登三寶殿,去做什麼?」 【三寶殿】闡述1: 中華文化中的「三寶殿」,指寺廟中的三個活動場所, 並且要有一定規模的寺廟才有, 這三處地方,是清靜高潔的佛教重地,不可隨意亂闖, 所以也就有了「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俗語,比喻沒有事不會登門造訪,只要登門,必是有事相求。 那麼什麼是「三寶殿」呢?「三寶」又是哪三寶? 「三寶殿」一詞出自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小媳婦無事不登三寶殿,奉本縣正宅衙內分付,敬來說咱宅上有一位奶奶要嫁人,講說親事。」 中華文化中包含了佛文化,隨着佛文化融入,民間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也喜歡在寺廟中做法事,一般只有求佛、拜菩薩或做法事時,才能踏進佛殿。 其他若是沒事的時候,一般都不能隨便在佛殿裏面走動、吵嚷。 「無事不登三寶殿」最初的意思就是這麼來的。 後來,這句俗語被引申為有事而來,沒有特別重要的事不找別人的意思。 【三寶殿】闡述2: 「三寶」稱做三尊屬於佛教文化中的名詞範疇,具體指代的是佛教徒尊敬供養的「佛寶」、「法寶」、「僧寶」等三寶。 關於「三寶殿」,泛指一般的佛殿,佛殿是十分神聖的地方。 由於佛、法、僧「三寶」是構成佛教的三個要素, 「三寶殿」就有佛殿的代稱意思。 「三寶殿」裏: 「佛」其實就是大眾登場藏事的地方,如「大雄寶殿」; 「法」是佛家珍藏經典之所,如「藏經樓」; 「僧」是指僧侶「燕息」(睡覺)的禪房,也稱僧寮。 【三寶殿】闡述3: 中華文化中,人們敬天畏神,對「三寶」也是懷着一種尊敬與敬仰的心態來進行祭拜的!在其中大聲喧譁或者嬉戲,都是被認為對佛的不尊敬的行為是會受到譴責的,故而才有「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句俗語以及其引申義。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乜甘錯盪啊 廣東話迷路是「盪失路」,「錯蕩」的表面意思是說對方「迷路」了, 但實際上的意思是表示「謙卑」態度。 就是說自己地位「卑微」,對方大概是「走錯路」了才來到自己家的, 而實際上人家是故意來拜訪自己的。 因此「錯盪」是一種非常謙卑的表達。 其實,「錯盪」和「盪失路」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意思。 「盪失路」才是走錯路,迷路。 「錯盪」是得閒,有空,有閒情的意思。 【乜甘錯盪啊】闡述: 粵語口語沒有: 「什麼風把你吹來了」普通話的習慣說法。 例如無意之間遇到熟人時用來作問候語。 例句:好耐冇見乜咁錯盪啊! 意思:好久不見怎麼如此閒情? |
|
(6367)普通話說:為鬼為魅(wéi guǐ wéi mèi) |
解說: 「為鬼為魅」是成語,意思是用陰狠毒辣的手段,暗中害人。 像鬼蜮一樣陰險狠毒,使用陰謀詭計。 魅:傳說中的鬼怪。 魅:粵音:未 出處《新唐書·魏徵傳》:「若人漸澆詭,不復返撲,今當為鬼為魅,尚安得而化哉!」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㧻魁(篤灰) 「㧻」解做擊、推; 「魁」係指首領。 篤灰(粵拼:duk1 fui1),或者寫成「篤魁」又叫「報串」、告密、告發; 一般應用在見到人哋做咗衰嘢之後爆響口嘅行為,嗰啲「衰嘢」可以係唔道德、違規甚至係犯法行為。 而篤灰嘅途徑可以細分做對內同對外兩種: 對內就話畀組織入面嘅上頭或者其他成員; 而對外就可以交畀傳媒或者執法機構去跟進。 【㧻魁(篤灰)】闡述: 凡係從事「篤灰」工作嘅人有個名詞,叫做「吹哨人」(英文叫做Whistleblower),粵語嘅意思同「金手指」、「綫人」差唔多。 喺唔少西方國家,「篤灰」都受到「法律保障」,讓大眾可以夠膽去揭露「唔公義」嘅事。 |
|
(6368)普通話說: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yǎn guān liù lù,ěr tīng bā
fāng) |
解說: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是成語,比喻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六路:指前、後、左、右、上、下; 八方: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 出處1老舍《趙子曰》:「要是沒有一種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到處顯出精明強幹的能力,任憑有天大的本事。」 出處2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三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出處3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四十三回》:「我不是笨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如咱走吧。」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眼關七 這是一句形容人很英明 ,能同一時間兼顧多方面發生的事情。 一眼關七的「七」,是指七個方向,包括: 關:關顧,關注,注意。 七:指上、下、左、右、前、後、中,七個方位。 一隻眼睛就把七個方位都關注了,指人洞察力高,周圍的動靜都瞭如指掌。 |
|
(6369)普通話說:分我杯羹(fēn wǒ bēi gēng) |
解說: 「分我杯羹」是成語,意思是分給我一杯肉羹; 比喻從別人那裡分享一部分利益。 出處1《史記·項羽本記》:「當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出處2唐.李白〈登廣武古戰場懷古〉詩:「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多隻香爐多隻鬼 這一句廣東俗語的意思是形容每多一種生財的門路或方法就會吸引一些覬覦者或有意圖分一杯羹的人的情况。 例如兩個合夥人合作之前會互相告誡說: 我們這個計劃不要讓第三者知道,以免多隻香爐多隻鬼。 【多隻香爐多隻鬼】闡述: 多隻香爐多隻鬼,這句話首先出現在 清末廣州何淡如先生的對聯: 【多隻香爐多隻鬼】對【一分衣食一分人】 衣食意指做人的規矩。 意思是要一分一分的謹守做人的規矩, 不必去做過多的祈求。 |
|
(6370)普通話說:漫不經心(màn bù jīng xīn) |
解說: 「漫不經心」是成語,比喻說話辦事不用心考慮,做事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 漫:隨便;不受約束;凡事隨隨便便;滿不在乎。 經心:在意;留心。; 出處1聞一多《偉大的事實,不朽的意義》:「當時漫不經心,卻等事後再去追懷。」 出處2楊朔《蓬萊仙境》:「老姐姐漫不經心一笑說:是不錯嘛,你要什麼有什麼。」 出處3明朱國楨《湧幢小品存問》:「近見使者至城外,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經心。」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大癲大廢/(肺) 廣州人有個自我開解「掬氣」之法,那就是「大癲大廢」; 此句話的意思是:喜歡很直接,很現實去面對一些事,性格開朗活潑。 不過,根據《廣州方言詞典》,不寫作「大肺」。 當事情想不通,便不去想,自尋快樂,那便是「大癲大廢」。 「大癲大廢」,有人解作「言行表達超常規而又低質量」, 翻查字典,《詞典》則解作「大大咧咧,不經心,遇事過分樂觀」。 看來不接地氣者對這四字有點難解,「癲」即神經病(精神病); 「廢」是否解作「殘廢」? 患了精神病便不明世間事,「廢了武功」便不可以在武林中混, 都是「置身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意思了。 其實廣州人未有這麼深的想法,只是覺得「無知」便會「無畏」, 於是廣州話便造出個「大癲大廢」的詞來,代表「胸無城府」的「樂天派」性格。這類人最好與他交往,雖不能委以重任,卻不用防其對自己不利。 如果自己修煉成這種性格,倒是過得十分快活的。 也有人說應寫作「大癲大肺」,因為「大癲」是行為,「大肺」是聲音。 大媽跳舞無拘束,大媽唱歌因個肺夠大肺活量大而唱得大聲, 也許是「大癲大肺」的樣板說法罷! |
|
(6371)普通話說:寬打窄用(kuān dǎ zhǎi yòng) |
解說: 「寬打窄用」是成語,意思是指預算打得寬裕一些,用起來節省一些。 比喻說話辦事留下可以迴旋的地方。 出處嚴明禮《我的母親》:「出門在外,窮家富路,把這些錢帶在身邊,留給你寬打窄用。」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走趲 走趲:廣州音[zau2酒 zaan2盞] 形容事情鬆動,有回旋餘地。 意思是:鬆動、回旋的餘地。(例)得一日時間,冇得走趲。 [祇有一天的時間,沒有回旋的餘地。] 呢個「趲」字筆劃相當多,廣東人成日問人有無得走「盞」個「盞」, 正字就係「趲」(粵語讀音:zaan2); 有趕路或沒有活動地方嘅意思。 |
|
(6372)普通話說:招是搬非(zhāo shì bān fēi) |
解說: 「招是搬非」是成語,意思是搬弄是非,引起爭端。 出處魯迅《墳·論雷峰塔的倒掉》:「和尚本應該只管自己念經他偏要放下經卷,橫來招是搬非,大約是懷著嫉妒罷。」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撩事逗非 這是一句我哋成日講嘅詞語,形容人中意惹事生非。 根據漢語構詞法,呢個四字詞語係對偶性嘅,亦即是話, 「是」對「非」、 「撩」對「逗」符合呢個標準,同時意思亦解得通。 例句:你膽噉係我地盤上撩事逗非,我睇你想博死。 |
|
(6373)普通話說:氣定神閒(qì dìng shén xián) |
解說: 「氣定神閒」是成語,形容心情平和,平靜、悠然自得、從容不迫。 氣即「元氣」; 「神」則是人們口中常提到的「魂兒」。 所以這裡用「元氣」和「神」這兩個詞來形容人的一種精神狀態, 簡單來說就是「元氣」充足穩定,「魂兒」也仍在原處閒暇著, 形容一種悠然自在鎮定的心境與狀態。 出處1孔子《論語》: 「見心見性,擴達勇敢,氣定神閒。」 出處2於丹《論語》心得(二)《心靈之道》二:「是因為你的內心有美好的東西,所以你看到外在的世界,才能氣定神閒。」 出處3金庸《射雕英雄傳》第二十六回:「新盟舊約,只一頓飯功夫,郭靖氣定神閒,內息周流,七日七夜的修練大功告成。」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滋油淡定 粵語「淡定」的本義,指稱「冷靜;鎮定;穩重」的意思, 也可以單用「定」,例如:大家定啲嚟!(大家鎮靜點兒!) 表示「極為從容鎮定」。 「淡定」的「淡」,古漢語作「澹」(成語澹(淡)泊明志)。 「澹」與「淡」同音,今作「淡」。 加上「定」字,就有了安定之意。 因此,「淡定」有兩重意思: 表層意義是指遇事鎮定,從容不迫; 深層意義則指(廣州人)優游自在,享受生活。 【滋油淡定】闡述: 「淡定」本是粵方言詞,這些年亦流行於普通話。 粵方言中的「滋油淡定」,意思是在不利的、有危機的情況下, 也能鎮定從容,不慌不忙。 「滋油淡定」可以分開說「滋油」(也可以重疊用「滋滋油油」)或 「淡定」(也可以重疊用「淡淡定定」)。 例句:你睇吓陳大文,畀大boss鬧完一餐都咁滋油淡定。 |
|
(6374)普通話說:愛理不理(ài lǐ bù lǐ) |
解說: 「愛理不理」是諺語,意思是對人冷漠,沒禮貌。 出處1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9回:「黃二麻子愛理不理的,問他什么事。」 出處2錢鐘書《圍城》:「孫太太愛理不理地應了一聲。」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唔嗲唔吊 「吊」指懸掛。 粵語中用「半天吊」形容上不去、下不來,事情就這麼掛著,一點都不急著辦理。「唔嗲唔吊」則是指對於要辦的事不緊張,做事拖拖拉拉,做事漫不經心。 例句1:
阿仔,都就嚟高考啦,你仲唔嗲唔吊咁樣,點得架? 例句2:你做嘢爽手啲啦,唔好唔嗲唔吊啊! 例句3:你催吓佢啦,佢做嘢成日都唔嗲唔吊。 |
|
(6375)普通話說:烏七八糟(wū qī bā zāo) |
解說: 「烏七八糟」是諺語,意思是十分雜亂、骯髒。 或用於形容可鄙、可憎的人或事。 出處1郭小川《新路歌》:「一切烏七八糟的東西,通通丟進垃圾堆。」 出處2歐陽予倩《車夫之家》:「一間破舊的平房,上手是門,外臨馬路,台右很窄,很髒,台左一榻,一桌,堆得烏七八糟。」 出處3老舍《四世同堂·偷生·四十糟中》:「可是,整個的北平都在烏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們,都閉著眼瞎混。」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鬼五馬六 鬼五馬六通常形容人或事古怪,無嚟正經, 呢個詞要拆開做「鬼馬」同「五六」嚟解。 「鬼馬」本身嘅意思係古靈精怪但又有啲小聰明; 【而「五六」就嚟自另一個說法:】 以前有人話初一係雞日,初二係狗日,初三係豬日, 初四係羊日,初五係牛日,初六就係馬日; 所以有啲老人家就會話初一,雞日唔好食雞,初二唔好打狗之類嘅說話。 根據呢個講法,有啲舊習俗就會喺初五、初六呢兩日去地藏廟拜「牛頭馬面」, 就令「五」、「六」呢兩個數字蒙上一層神秘色彩。 於是乎,「鬼五」、「馬六」就被賦予咗形容人或事荒誕、古怪嘅意思。 「鬼馬」,其意思不是一隻已成鬼的馬, 有時可使用疊詞成為「鬼鬼馬馬」以加重語氣。 |
|
(6376)普通話說:家煩宅亂(jiā fán zhái luàn) |
解說: 「家煩宅亂」是成語,意思是家中,上上、下下都不得安寧, 形容在家裡喧嘩吵鬧。 出處元·李行道《灰闌記》楔子:「母親,不要家煩宅亂,枉惹人恥笑,我則今日辭了母親,我往汴京尋我舅舅,自作個營運去。」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家嘈屋閉 粵語「家嘈屋閉」有兩種解釋: 1意為家裡爭端很多,整天吵架,不和睦,不安寧。 2一般認為,被使用該辭彙的人對自己家庭的環境感到痛苦、無奈。 【家嘈屋閉】闡述: 呢個詞語近代「北方話」都有講。 可能有人覺得呢個詞係純漢語詞,其實非也,關鍵係「閉」字點樣解? 原來,此「閉」字來自古百越語,響百越語「閉」字意思是「瘋、癲」; 所以,家嘈屋閉原意(直譯)是「家嘈吵屋瘋癲」, 即家裡吵鬧使得房屋都要「瘋癲」了。 例句:搞到家嘈屋閉咁樣,好咩?一家人要齊齊整整,團結先係喎! |
|
(6377)普通話說:匪石匪席(fěi shí fěi xí) |
解說: 「匪石匪席」是成語,意思是不是石,不是席。 意為「石」可轉而「心」不可轉,「席」可「捲」而「心」不可「捲」。 比喻意志堅定,永不變心。 形容意志堅定,不論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出處《詩經·邶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如果唔得就跟你姓 情景:堅信自己的判斷,因而發誓。 解釋:這種表達,通常前句是一個假設句式,而且在說話者心目中,這個假設條件是不可能成立的。 例句: 如果佢入到呢次面試,我就跟佢姓/我就乜都得/我就切! |
|
(6378)普通話說:呲牙咧嘴(zī yá liě zuǐ) |
解說: 「呲牙咧嘴」是成語,意思是露出牙齒,咧開嘴巴; 形容相貌凶狠或樣子難看露出難以忍受的怪模樣。 也作「雌牙露嘴」。 出處1峻青《秋色賦·故鄉雜憶》:「在那些血腥的日子裡,濰河兩岸上的狗,吃死屍都吃紅了眼,見了生人就呲牙咧嘴。」
出處2方之《內奸》:「他們(日本鬼子)呲牙咧嘴嘰哩咕嚕了一陣,兩個青年答不上來,被當場槍殺了。 出處3《三俠五義》第五回:「兩旁不容分說,將張老打了十板。鬧得老頭兒毗牙咧嘴,一拐一拐的,挾了烏盆,拿了竹杖,出衙去了。」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烚熟狗頭 「烚熟狗頭」是指咧咀而笑,逢迎別人而面容扭曲的意思,是一貶義詞。 為甚麼以「烚熟狗頭」來比喻呢? 因為古人有食狗肉的習慣,用熱水煮沸(廣東話稱為烚熟)全隻狗之後, 狗咀會因為高溫導致面肌收縮,出現了「咧嘴而笑」的樣貌, 由於狗咀咧嘴露出牙齒,面貌有些扭曲; 所以人們以「烚熟狗頭」來形容人的笑容虛偽做作,非發自內心的喜悅。 故此形容別人為討好別人以致面容扭曲,便稱為「烚熟狗頭」。 |
|
(6379)普通話說:付之逝水(fù zhī shì shuǐ) |
解說: 「付之逝水」是諺語,比喻希望落空,成果喪失,前功盡棄。 付:交給; 之:它。 逝水:扔在流水里沖走。 出處清·湯斌《湯子遺書·請旨行取疏》:「親朋為之惋惜:以為半生功名付之逝水。」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得個吉 「得個吉」就是「一場空」的意思,形容希望落空。 由於粵語「空」與「兇」同音,不吉利, 所以「得場空」便避諱成「得個吉」。 例句1: 嗰日去咗六間公司見工,結果搞咗成日得個吉,一份都見唔成。 例句2: 今晚等流星雨等咗成晚,點知得個吉,半粒流星都見唔到。 【得個(吉)】闡述: 「得個」之後不單單可以接「吉」字,還可以接上各種各樣的「字」。 「得個(?)字」的?往往是動詞; 「得個」就是「只能」,「只有……的份」, 又如〔得個講〕、〔得個做〕。 例如: 車展有咩好去?嗰啲車你又買唔起,「得個恨」字。
|
|
(6380)普通話說:惺惺作態(xīng xīng zuò tài) |
解說: 「惺惺作態」是諺語,形容假模假樣的故作姿態。 形容虛情假意,虛偽不老實的樣子。 惺惺:虛偽的樣子。 出處1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四章:「老鬼心裡明白,卻仍惺惺作態。」 出處2蒲松齡《聊齋誌異.俠女》:「少年曰:亦煩寄告:假惺惺勿作態;不然,我將遍播揚。」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係噉意(做個樣) 粵語「係噉」或者「係噉先」「唔等於」BYE BYE或再見; 應該用於「傾完偈」,表示要講嘅已經講晒,「接住先講BYE BYE」。 因為「係噉先」比「係噉」多咗可能,就係可能重會有「偈」未「傾」完嘅意思! 【係噉意】闡述: 說明:為了應付某些事情而做個樣子,粵語叫〔係噉意〕。 例如1:外母煮嘅餸好難食,我「係噉意」扒咗兩啖飯就算數。 例如2:新年大頭,「係噉意」畀封利市你! 解釋:在「係噉意」中,「意」要轉調讀成「椅」。 【「噉」「咁」有分別嗎?】 我們可能接受「香港」傳媒比較多,難以分別「噉」、「咁」到底有何不同。 大家先看看以下例子: 「噉搞法唔係路喎!」、 「咁複雜嘅嘢我未諗過。」 其實對於前面的例子,如果是不懂粵語的人是不知道表達什麼意思啲, 更不用說其分別。 有些人或者認爲兩個字其實一樣,用一個「咁」字代替就可以。 而實際上,這兩個字無論從「音」、「義」方面都是不同,絕不是同一個字。 【係噉意】闡述1: 噉:廣州音[gam2敢] (1)指示代詞,意思是「這樣,那樣。」 例如1:噉就好嘞。 (這樣就好了。) 例如2:呢件事大家都噉睇。 (這件事大家都那樣看。) (2)助語詞,意思是「似」的。 例如1:苦瓜噉口面。 (像苦瓜似的臉,比喩愁眉苦臉。) 例如2:打鑼噉聲。 (形容聲音大,像打鑼似的。) (3)助詞,意思是「哋」。 例如1:細細聲噉講。 (小聲哋說。) 【係噉意】闡述2: 咁:廣州音[gam3禁] (1)意思是「這麼;那麼」。 例如1:咁多就夠嘞。 (這麼多就夠了) 例如2:枝竹竿要咁長先啱用。 (竹竿要這麼長才合用。) (2)意思是「多麼」。 例如1咁靚 (多麼漂亮) 例如2天氣鬼咁熱。 (天氣多麼熱。) |
五星級語文工作室官方網站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